近幾年,魚菜共生大棚火熱起來。一棟大棚裡既養魚又種菜,不影響產量還能節水節肥,實現了養魚不換水,種菜不施肥的神奇效果。
說起魚菜共生,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但傳統的魚菜共生,一般是用泡沫板等浮體,把蔬菜苗固定在漂浮的定植板上,放到魚池裡進行水培種植。而魚菜共生大棚則是將溫室大棚水產養殖與蔬菜種植進行了有機結合,從而帶來了相當可觀的經濟效益。根據新華社探訪,河北唐山市一個佔地2畝的魚與蔬菜共生生態循環系統大棚,預計年純收入可達20萬元。但魚菜共生是新型生態農業發展的新模式,怎麼才能把它做好呢?下面就來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
什麼是魚菜共生
魚菜共生技術是一種複合耕作技術和生態系統,包含了動物、植物和微生物。養殖魚生產的糞便、殘餘飼料、氨氮等有害物質經過微生物分解處理,轉化成可被植物所吸收的營養和肥料,植物得到正常生長的同時,養殖水體得到了有效淨化。淨化後的水繼續用於養魚重複利用。這種技術是利用養殖水作為載體對象,把水產養殖和蔬菜種植通過水循環設計,達到種養業的生態平衡和互補共生,是典型的生態循環農業生產模式。
大棚模式構建
溫室魚菜共生機械化模式由養殖池、蔬菜種植、水循環管路、潛水泵、增氧泵、紫外線殺菌機、微濾機和虹吸排水裝置等組成。水循環工藝流程為養殖池中的水經潛水泵提升到蔬菜種植槽和蔬菜立體種植牆,利用蔬菜槽中的微生物對水中的有害物質進行分解,經蔬菜根系吸收淨化後的水再通過虹吸排水裝置流回到養殖池,實現水的循環利用。
大棚結構設計
大棚為幾字鋼結構,頂部為拱形,尺寸為80m×9.1m×4.3m,支撐牆高2.8m,牆體為發泡水泥材料,具有保溫、隔熱等作用。
覆蓋材料需符合透光率高、保溫、質輕、已加工等特點。陽光板作為一種綜合性能優異的材料,透明度和玻璃不相上下,自重輕且具有良好的阻燃性,可以鑽、鋸、切、鉚、釘和粘接,還可彎成各種弧面。可以說是最為理想的覆蓋材料,還能達到增產增收的效果。
養殖池採用「回」型結構設計,池的截面寬為1m,回型池外寬5m,外長75m,養殖池最深處1.2m,最淺處0.8m,面積約為156㎡。池壁採用發泡水泥設計,防滲。最深處放置潛水泵,也就是池水的出水端,把池水提升到蔬菜種植槽和蔬菜立體種植牆。
蔬菜種植區由3個長方形菜槽和1個立體種植牆組成,菜槽面積180㎡,立體種植牆面積142.5m2,立體種植牆可有效增加溫室種植面積13.4%。菜槽採用陶粒固定蔬菜,陶粒用量40m3,平均深度22.15cm。魚菜面積比約為1:2。
大棚設備配套
基於魚菜共生種養比例和規模大小,從設備的可靠性、技術的融合性、運行的高效性原則出發,以養殖水循環利用為目的,採用經驗總結法對設備進行配套,實現魚菜共生養殖機械化、自動化運行。
水循環系統設備
水循環系統設備包括水循環管路9套,總長450m,PVC管直徑110mm,用於池水的管路循環。4套循環水泵(潛水泵),用於把養殖水分別提升到菜槽和蔬菜種植牆,是水循環的動力源。3套虹吸排水裝置,利用水循環控制系統通過繼電器控制實現養殖水的自動排出。
增氧泵及溶氧監測設備
根據養殖池結構和生產特點,採用1個增氧泵進行增氧作業。該增氧泵為旋渦式高壓氣泵,也就是迴轉式鼓風機,通過管道把空氣送到池底的方式進行增氧,提高增氧效果。同時配套溶氧智能檢測儀,對水中的含氧量、水溫進行實時監測,確保水中含氧量達到養魚技術指標要求。
紫外線殺菌燈及微濾機
紫外線殺菌燈可利用紫外線殺滅水中的有害細菌。配套的微濾機為節能股轉式微濾機,主要作用是輔助進行水質調節,通過截留養殖水體中的固體顆粒,實現養殖水的淨化。在過濾的同時,可以轉鼓的轉動和反衝水的作用力,使微孔篩網得到及時清潔。
水循環控制系統
水循環控制系統主要是通過電子和信息技術,按照預先設計的運行參數,控制虹吸排水裝置的啟動、循環水泵的啟動和停止,達到養殖水自動循環的目的。
蔬菜種植及魚苗投放
蔬菜種類應選擇根系發達、耐水和淨水能力強的蔬菜,利用其龐大的根系對水質進行淨化處理,目前主要種植的有:油菜、草莓、紫芥菜、水芹菜、金蓮花和生菜等果蔬。根據蔬菜品種特點,種植行距15~30cm,株距30cm,密度7.5萬~12萬株/hm2;立體種植區蔬菜株距10cm,密度15萬株/hm2。
根據水體大小,初期投放1000尾總質量250kg的錦鯉,養殖密度為1.67kg/m3,6~7尾魚/m3。
大棚效益分析
成本計算
設備成本:設備投入53300元,按照10年折舊,設備成本為5330元/年。魚苗成本:魚苗費10000元(錦鯉)。菜苗費用:種植的蔬菜品種不統一,為了計算方便菜苗統一按照生菜苗計算,菜苗費為4438棵×0.2元/棵=887.6元/茬,按照年種植蔬菜5茬計算,菜苗費為4438元/年。人工成本:該溫室只需1個人工即可,人工成本為24000元/年。電費:設備總功率為7.04kW,加上其他耗電設備,總功率約8kW。按照每天平均3h,電價0.5元/(kW·h)計算,電費為8kW×3×365×0.5=4380元/年。年總成本:4380+10000+4438+24000+5330=48148元。
生產效益
菜價在淡季時約0.6~0.8元/kg,旺季時約4~6元/kg,差別很大,按照平均價格折算為2.3~2.4元/kg。每棵生菜約1~1.5kg,1顆生菜的毛收益為2.3~3.6元,平均約為2.95元。年收益為4438x2.95×5=65460.5元。
純經濟效益17312.5元。
魚菜共生技術以養殖水為載體介質,通過生態循環理念設計,實現了水產養殖和蔬菜種植的結合,達到了生態平衡,提高了水資源利用率和蔬菜產出率,具有明顯的經濟效益。此外,通過先進智能機械化技術配套,促進了水產養殖業轉型發展和技術升級,拓展了水產養殖的生態功能,豐富了休閒漁業的發展模式,為鄉村美化增添了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