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我們經常可以聽到一些俗語,這些俗語大多數都是從一些上了年紀的老人口中說出來的,特別是在給晚輩們講道理的時候,一句接一句的俗語,雖然聽起來覺得非常的沒有營養,但非常的直白,讓聽到的人也能立馬明白這些俗語其中的意思,那麼有很多朋友不知道這些俗語是從哪裡來的,其實這些俗語都是我們前輩通過生活中的人或發生的事一點一點總結出來的,然後一代一代的流傳至今,接下來我就給大家介紹幾句俗語,你們聽過嗎?
第一句話是「只勤不儉,無錢無鹽」
其實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在過去農民是非常的勤勞的,一年四季都在地裡幹農活,不怕吃苦,也不怕累,通過自己的雙手來獲得勞動的成果,在村裡你會發現一個非常奇怪的現象,都是在家裡種地的人,也都是非常能吃苦的,一年的收入其實也都差不多,但是有的家庭過得津津有味,有些家庭卻遇到了什麼麻煩,卻拿不出錢來,這是為什麼呢?
其實這句俗語就完全的解釋了農村的這一現象,其實有的接聽知道勤儉節約,把辛苦賺來的錢花在刀刃上,而有的家庭卻不知道勤儉節約,沒有計劃,不打算未來的事,所以家裡一直都是缺錢的狀態,這句話說的就是你只勤快不節儉的話,再多錢都不夠用,你要是又勤快又節儉的話,就不會缺錢用。
第二句話是「家有金山未必久,針尖挑土日月長」
這句話我相信有很多的人都沒有聽說過,其實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會不會過日子,即使家中有金山銀山,因為自己的大手大腳的話,一點也不節約,沒有計劃的用,過不了多久,就會把這些金山銀山給敗完,但是如果你勤儉的日子的話,就算是針尖那麼大的財富,在自己的努力下和勤儉節約的過日子,一點一點的積累,也會慢慢的擁有金山銀山。
這句話也同樣的告訴我們,過日子就要有過日子的樣子,要勤儉節約,不要大手大腳,要是不勤儉節約的話,即使你掙再多的錢, 也是不夠花的,你要是勤儉節約的話,掙再少的錢,也不會過上缺錢的日子,所以這句俗語就是為了告訴我們不管有再多的錢還是要勤儉節約,不要 大手大腳。
第三句話是「早起三光,晚起三慌」
很多的人都沒有聽過這句俗語,更不明白其中的道理,這句話其實是和人們的生活作息有一定的關係,在農村,一般種地都會在天還沒亮的時候起來,你要是睡到八九點在起來的話,就會被村裡的人說閒話,被教育一頓,在農村就有這樣的一個觀念,早早的起床就可以多做點事,時間也非常的充裕,但是你起晚了的話,不僅幹不了多少事,而且在幹事的時候時間也非常的緊張,慌慌忙忙的,事情還有可能幹不好。
對此,你們有什麼看法?歡迎大家在下面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