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我們團隊在拍攝《紅城1947》宣傳片的間歇,抽空去拜訪一位在霍林河的好友,途經烏拉蓋草原附近,見有幾處養狼基地,便動了拍攝草原狼的念頭,遂電話給霍林河的朋友,希望他幫我們聯繫一個「打狼(拍攝)」的地方,我們管用長焦拍攝稱呼為「打」。朋友理解錯誤,以為我們要吃狼肉,便興高採烈地告訴我們「他朋友的養狼基地昨天發生一起狼王之爭,輸掉的那隻幾乎被咬死。」他告訴我們方位後,便相約一同趕過去。
6月草原的天氣真是娃娃臉,說變就變,剛才還晴空萬裡,等我們趕到基地時,已經開始下小雨。朋友告訴我們,這裡的狼就是當年拍攝《狼圖騰》電影後留下來的狼群演,這更增加了我們拍攝的興致。養狼的朋友聽說我們的來意後告訴我們說「非常遺憾,下雨天狼不喜出來,大多躲在洞裡,而你們也只能躲在觀光車裡拍攝,前幾天一個不聽話的遊人私自下車,如果不是胸前掛著背包,就被狼掏了,非常危險的。再有雨天更不能在草原上隨便開車,只能走指定的路線。」,為我們的拍攝增加了難度。
正當我們大家都在為如何才能完成拍攝任務犯愁時,領隊告訴我們「別為拍攝犯愁,你們就當是參觀遊玩了,拍攝不成也無所謂,我們等天氣好的時候再來,拍攝也是要隨緣的。」,大家一下子輕鬆了,紛紛放下裝備,掏出手機,開始自拍發朋友圈,氣氛一下活躍了不少「。
養狼的朋友為了滿足我們拍攝的好奇心,把當天投食改成活雞,天一直在下雨,而且越來越大,我們的拍攝效果一直不佳。
說實話,小時候我的老家就有狼,老人給我們講的是它的兇殘和狡詐,經常能攪得村莊雞犬不寧。後來,從《藏地密碼》中的看到的灰狼三兄弟,它們聰明堅韌已經超出我對動物的理解,沈石溪的《狼王夢》中看到的狼是中國家長培養的孩子,再到《狼圖騰》中的狼才是真正對狼的描述,它們抗爭過,聰明,也會在無奈中選擇退讓。跟我眼見看到的狼都不一樣,它們更像一群不太認親的狗,見到餵食的人會搖尾乞憐。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我心中一直有一句話」狼行千裡吃肉,狗行千裡吃屎「,我沒有貶低狗的意思,只是覺得狼就應該有狼的樣子和尊嚴。而我現在看到的狼比動物園中的是強,但也有限。應該還是生存的壓力壓制住了它們野性,離開這些餵養它們的人,是無法生存的,一個原因是它們自身的退化,還有一個就是生態環境的變壞吧,已經無法讓他們找到賴以生存的環境。這不僅是它們的悲哀,也是我們的悲哀,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