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工曬「光碟」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一絲一縷,恆念物力維艱。厲行節約是個人品德的體現,反對浪費是社會文明的縮影,糧食安全事關國泰民安。在第40個世界糧食日到來之際,記者走訪萬州各單位、部分餐飲企業、學校和各鎮鄉食堂,發現「光碟行動」已經成為不少市民的自覺行為,文明用餐新理念在萬州漸入人心。
今年8月,萬州區號召廣大幹部群眾積極響應中央號召,堅決制止餐飲浪費行為,營造勤儉節約的社會大環境。
連日來,萬州幹部群眾反響熱烈,很快掀起一股杜絕餐飲浪費,人人參與營造勤儉節約大環境的活動熱潮。在餐飲經營企業中,合理調整菜品數量、分量,主動提供小份、半份菜和公筷公勺,引導消費者打包帶走等文明節約舉措蔚然成風;在企事業機關、各鄉鎮街道和各大校園內,各種節約糧食、杜絕浪費舉措紛紛落地,掀起「人人光碟」的熱潮。
正午時分,重慶三峽醫藥高等專科學校的校園食堂內,人頭攢動。在這裡,隨處可見標有「粒米雖小猶不易,莫把辛苦當兒戲」等字樣的宣傳展板,學校內外的LED屏也滾動播放著「節約糧食從我做起」「愛惜糧食,人人有責」等字幕。
「有了這個勻飯處後,女同學可以根據自己的食量在飯前就把多的米飯盛進去,這樣那些飯量比較大的男生也可以自助來盛取。」護理學院19級學生張雲霞說,自己食量不大,過去打完飯總是擔心吃不完造成浪費,現在學校食堂推出了半量半價的小盤菜、「節約光榮」勻飯處、「自選稱重」式售飯模式,按需取餐既保證飲食健康又節約糧食,她再也不用擔心剩飯問題了。
近段時間,萬州各企事業機關、各鄉鎮街道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黨員幹部率先垂範,在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特別是餐飲浪費上走在前、作表率,採取多種舉措,紮實抓好食堂厲行節約工作,同樣取得了明顯成效。
在區住房城鄉建委職工食堂,食堂的飯菜都是自助的,員工可根據自己的喜好搭配,不受限制。取餐檯上擺放著一個「按需取餐 拒絕浪費」的提示牌,前來用餐的職工都戴著口罩並自覺排隊取餐,等候者也無喧譁。
「我覺得『光碟行動』非常好,提倡節儉,不浪費,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優良傳統。」一張餐桌前,該單位的一名男性職工端著手裡的餐盤輕輕坐下,他只打了兩素一葷,每樣菜量都不多。他告訴記者,在他們單位,「按需取餐」的理念早已根植於每一名職工的心,平時大家吃飯都吃得乾乾淨淨的。
「就從這每天的潲水桶就能看出來,剩湯剩水比以前明顯少了嘛!」天城鎮機關食堂負責人佘祥春說,自今年8月份以來,食堂掀起「光碟行動」熱潮,變化十分明顯。每次就完餐,潲水桶裡幾乎看不見剩飯菜,主要是一些湯水。「就連早上吃的麵條大家都吃得乾乾淨淨呢。」佘祥春說,除了氛圍營造,食堂還從採購、存儲、加工等各個環節做到厲行節約,「每天上午9點左右,由每個科室上報就餐人數,然後我們匯總後根據就餐人數採購和製作,從源頭上避免了鋪張浪費。」「服務員,你好,請拿幾個打包盒來。」10月14日晚,在高筍塘某餐廳包廂內,饒先生一家在家庭聚餐後,看飯桌上的剩菜還有許多,便和家人一起,將食物分類打包。「帶回去熱一熱,還能吃。」饒先生說,在他們家裡,不管是老的還是小的,都有在外就餐打包剩菜回家這種習慣。平時在家,他也常叮囑妻子吃多少、做多少,在他的引導下,孩子們每頓飯下來幾乎都是「光碟」。
走訪中,記者發現,不僅「光碟行動」成為市民的一種自覺,部分餐館、酒店等也在積極改進經營方式,倡導文明用餐新理念。
「你好!請參考用餐人數適量點菜,不夠的話我們可以再加菜。」「文明餐桌不剩飯、不剩菜,我們將免費為你提供一次性打包餐盒,感謝你的配合。」在北濱路一酒店,就餐前後,服務員會這樣溫馨提示。酒店經理告訴記者,酒店積極響應節制餐飲浪費的號召,在點菜時就提醒顧客菜品數量要合理,減少不必要的浪費。一般情況下,他們會針對人數提議客人控制點菜數量,比如接待10個人的菜品建議一般不超出12道菜,並從整桌葷素搭配及菜品自身飽和度來安排。
萬州糧食產量 穩中有升
10月16日,是世界糧食日,本周也是我國糧食安全宣傳周。據日前萬州農業部門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全區糧食播種面積148.1萬畝,預計產量49.1萬噸,其中水稻種植面積47.5萬畝,預計產量22.03萬噸,與去年相比,穩中有升。
今年是一個多種自然災害交替發生且危害較重的一年,萬州區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堅持「藏糧於地」「藏糧於技」的總策略,在保障夏糧豐產的基礎上,積極推進秋糧生產,引導廣大農戶通過「增、間、套、種」,因地制宜發展薯類、豆類等雜糧生產,增加糧食種植面積,並以土地平整、土壤改良、地力提升等農業綜合項目為重點,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同時推廣優良品種、機械化插秧、病蟲全程綠色防控、機械化收穫等技術,實現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切實鞏固和提高了糧食生產能力,築牢了糧食生產基礎。
世界糧食日
世界糧食日是世界各國政府每年在10月16日圍繞發展糧食和農業生產舉行紀念活動的日子。
1972年,由於連續兩年氣候異常造成的世界性糧食歉收,加上有的國家大量搶購穀物,出現了世界性糧食危機。聯合國糧農組織於1973年和1974年相繼召開了第一次和第二次糧食會議,以喚起世界,特別是第三世界注意糧食及農業生產問題。敦促各國政府和人民採取行動,增加糧食生產,更合理地進行糧食分配,與飢餓和營養不良作鬥爭。但是,問題並沒有得到解決,世界糧食形勢更趨嚴重。關於「世界糧食日」的決議正是在這種背景下做出的。
1979年11月,第20屆聯合國糧農組織大會決議確定,1981年10月16日(聯合國糧農組織 FAO創建紀念日)是首屆世界糧食日,此後每年的這一天都作為「世界糧食日」。其宗旨在於喚起全世界對發展糧食和農業生產的高度重視。
記者 張倩/文 冉孟軍/圖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