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越是反對,孩子越想做?那是因為孩子受到「白熊」的影響了

2021-01-16 菜菜寶貝育兒

當大人們反對孩子去做出一些事情的時候,處於逆反他們會將大人的話當成挑釁,變本加厲地去做這件事情。即便這件事情在他們自己看來,都是不正確的,但是僅僅是為了賭氣和叛逆,他們就會拋棄是非觀去做這件事情。父母對此很憤怒也非常無奈,而孩子的這種現象,並不是空穴來風,據專家實驗表明,孩子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狀況,其實是與"白熊"現象有所關係。

孩子的大腦被"白熊"綁架了

(1) "白熊實驗"

這項實驗其實非常簡單,發動實驗的人要求參與實驗的人想像所有的東西,除了一隻白色熊,可是在這個要求出來的那個瞬間,其實腦子裡就已經蹦出了白熊的形象了,而這是人們無法控制的,由此這種現象就被稱為"白熊",體現在孩子身上就是當大人明令禁止孩子去做某些事情的時候,孩子反而會對這件事情產生很大的興趣,從而不顧大人的反對去做。

由此可見,父母的言行舉止都會使得孩子腦海中的"白熊"不斷出現,從而刺激他不斷做出父母反對的事情。所以父母應該注意自己平日裡出現的錯誤行為,因為這些不起眼的行為都會成為孩子受"白熊"影響的原因。

(2) 父母無意識的錯誤行為

否定孩子的時間要多於肯定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父母常常會將注意力放在孩子不足的地方,他們總是覺得自己的孩子還可以更好,所以在無意識中父母的批評永遠是多於誇獎的。孩子是很直白的,他們無法理解父母批評後的良苦用心,只覺得自己是無法得到父母的認同,從而自暴自棄不再願意接受父母的意見。

父母近乎囉嗦的提醒父母對於孩子的自覺和自制力都抱著極大的不信任,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他們往往會不斷地提醒孩子所需要注意的地方,甚至孩子做到之後還是很囉嗦地不斷提示。這會讓孩子們覺得無論自己怎麼做,父母都不會對自己抱以信任,改變對於自己的一些固定的看法,由此孩子們也會對於自己產生極大的不自信,從而一蹶不振。

父母的忽視現在的父母很難將大部分精力放在和孩子的相處上,由此會忽視孩子日常的一些行為,但是當孩子犯了錯誤之後,父母才會開始為了解決問題,而開始關注孩子的行為。孤獨的孩子抓住了這個點,從而選擇做出一些父母反對的事情,企圖獲得父母更多的關注,即便這些關注帶來的是批評和抱怨。

所以父母不應該一股腦將所有的罪責都甩在孩子的身上,父母畢竟是孩子生活的一部分,父母可以為孩子的成功和失敗歡呼或者悲傷,那他們同樣應該對此承擔起屬於自己的責任,通過以下做法幫助孩子遠離"白熊"。

如何讓"白熊"遠離孩子

1、 用鼓勵的方式去教育孩子

孩子們都是單純的,所以父母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應該拋棄職場的那一套,直白地和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多發現孩子身上的長處,進行肯定和獎勵,而遇到孩子的短處時,也不要一味地批評,應該多鼓勵孩子們進行改正。如此孩子們就會體驗到被認同的快樂,從而會為了更多的認同而努力。

2、 不要囉嗦直奔主題

在與孩子交流的過程中,絕對不要用重複性的語句,因為孩子們都是沒有什麼耐心的,有些時候你及時指出他的錯誤,他們就已經記在心裡了,甚至在下一次的時候會更加注意。而過分囉嗦只會讓他們覺得厭煩,從而為了反抗你而故意不改正錯誤。在孩子們犯錯的時候,不要多次強調這個錯誤的後果,而是陪著孩子一起去面對和解決問題。

3、 給孩子以信任感

孩子們對於周圍人的看法都是很在乎的,所以在面對孩子的時候,父母應該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在孩子們做某些事情前,比起表達自己的擔心,更多應該展現自己對於孩子的信任感。可以用約定的方式來激勵孩子們去完成任務,被信任的孩子會更加有勇氣和動力,會更加願意去完成父母要求的事情。

總結

父母對於孩子來說是必不可少的存在,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要求父母注意自己對待孩子的態度和方法,孩子表現出道叛逆、反抗也許只是在表達著他們內心的想法。在教育孩子這件事情上,成長的不僅僅是孩子這一方,父母也是需要不斷學習成長,從而獲得進步的。

(本文內容皆為原創,轉載請註明,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越制止孩子越想做,是「白熊效應」在作祟,家長要這樣來化解
    孩子叛逆不聽話,越被制止越想做,跟父母反著來,是孩子進入叛逆期產生逆反心理了嗎?孩子年紀小,大腦尚未發育完全,父母一昧地跟孩子講大道理,孩子的理解能力跟不上,講了也是白講;年紀小的孩子比較脆弱敏感,家長如果在和孩子交流的過程中,不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對孩子大吼大叫,向孩子發洩情緒,就會讓孩子受到傷害。面對不聽話的孩子,家長不要急著發脾氣,冷靜一下,先看看是不是自己的問題,如果自己沒有問題,那就換個角度想一想,孩子為什麼不聽話?
  • 越禁止孩子越想做?是被腦子裡的「白熊」綁架了,要這樣來解救
    你們說說這孩子怎麼不懂事還這麼皮,說啥都不聽,孩子也才5歲,離青春期可還遠著,怎麼就提前進入叛逆期了呢……"孩子叛逆不聽話,還要跟父母反著來,是孩子進入叛逆期或者產生逆反心理了嗎?事實未必如此,家長與其把責任都怪在孩子身上,不如自己反思一下自己對孩子態度和行為,難道孩子不聽話不是因為你的交流方式不對嗎?
  • 為什麼「父母越禁止,孩子越要做」?「白熊理論」告訴你答案
    養娃的家長經常被不聽話的孩子氣得頭疼,很多時候不讓孩子做什麼,孩子偏要做;尤其是那些父母越禁止的事情,孩子越會去嘗試,這是為什麼呢?"白熊理論"告訴你答案。女大學生笑笑準備開學了,幾個闊別許久的舍友們聚在一塊,打算去聚餐聯絡聯絡感情。眾人來到一家火鍋店,坐在她們旁邊的是一家三口。那個小男孩讓笑笑印象深刻,因為他實在太能鬧騰了。
  • 越不讓孩子做孩子越去做,是「白熊效應」,家長要了解後才能化解
    比如:我們腦海中想著一定要儘快完成這件事情,結果這件事情只會完成得越來越慢,甚至超出了自己預期的時間、有的時候我們拼命想記住一件事情,告訴自己一定不能忘記,結果到了最後卻忘記了。這樣的事情就是白熊效應。對於小孩為什麼總和家長對著幹,很多家長都會認為小孩這是在叛逆期,所以小孩才會有現象。其實,這並不是孩子的叛逆期間,這是小孩的白熊反應。那麼,為什麼小孩也會出現白熊反應呢?
  • 越想忘記就越是想起,腦中揮之不去的白熊,三個方法幫你走出困境
    當時認為自己也過不去了,日日以淚洗面,仿佛只有這樣才可以表達自己內心的痛苦,睹物思人,她想著換個環境,不去想他,但即便這樣,對丈夫的思念還是揮之不去。她越是想忘記這件事情,就越忘不掉。1這是為什麼呢?遇到這種情形,我們該如何應如何迎接這種心理挑戰呢?美國心理學家、哈佛大學教授Daniel Wegner,做過一個「白熊實驗」。
  • 孩子總是聽不進家長的話?心理學「白熊效應」:反著說效果更好
    其實在人們的生活中也經常受到白熊效應的影響,比如一個人失眠的時候,他想的最多的就是讓自己睡睡著,但是越是強調自己要睡著,就越是難於入睡。2、 "白熊效應"在孩子身上的體現從孩子身上更加能夠體現"白熊效應",因為孩子有時候會喜歡和父母對著來,這其實就是"白熊效應"的體現。
  • 為什麼孩子越管越不懂事?家長若懂得「白熊效應」,教育會更輕鬆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 孩子越臨近青春期,他們的叛逆心理就會越強,所以很多家長都會感覺到孩子越管越不懂事。因此很多家長都會擔心自己管不住孩子,從而導致孩子學習鬆懈,做些令家長擔心的事情,家長們也感到勞心勞累。
  • 越說戒菸的人越是戒不掉,是意志力不夠嗎?心理家:白熊效應
    另外在這種惡性循環情況下,大腦受到損傷,勢必多巴胺分泌就會減少。正常情況下,比如我們辛勤工作一天,當你下班時的那一瞬,可能感覺非常的開心愉悅,這就是大腦分泌的多巴胺所影響的,我們通常稱為是大腦的平衡機制,  當你長時間受到壓力,大腦就會給予補償,讓你感受放鬆愉悅。但是你如果長期吸菸,大腦的分泌機制被破壞了,那麼多巴胺就會分泌的很少,甚至不分泌。
  • 說往東孩子就往西,孩子總是「唱反調」?家長要了解「白熊效應」
    但是孩子們在成長的過程中會逐漸產生自己的想法,他們常常不願意聽從家長的勸說,所以經常會引起爭吵,家長們生氣孩子們也不好受。但相反,如果有了解過"白熊效應"的家長們,他們知道如何和處於青春期的孩子們甚至是有叛逆心理的孩子相處,因為他們往往會更懂得孩子內心的想法並會用正確的教育方式。
  • 越禁止越來勁,為什麼孩子總和我對著幹?是時候了解白熊效應了
    隨著孩子逐漸成長,許多父母發現孩子越來越難管教了。孩子特別愛反著幹,越讓他做啥,越不做;而不讓孩子幹的事,他反而越來勁!一部分父母紛紛表示很崩潰。 孩子為何如此「叛逆來勁」?我們先來聊一聊原因,然後從原因入手,再找找方法應對這些「小怪獸」吧。
  • 你越是催促孩子,孩子可能就越磨蹭,改掉拖延症只需這3招!
    在孩子成長的不同階段,寶爸寶媽們所遇到的問題也是不一樣的。當孩子進入學齡階段的時候,有些家長可能就會發現,孩子做事存在著拖延的情況,明明幾分鐘可以完成的事情,偏偏要拖上一兩個小時,而且你越是催促,孩子就可能越拖延。
  • 為何有些人和事越想忘越是忘不掉?那是因為中了「反芻」的毒
    ……心理學家們為了探究「不想要的想 法」是否真的很難從腦海中清除,而組織過一場實驗,這就是著名的「不要想白熊」實驗。白熊實驗的結果就是:我們不僅在一開始就很難壓制住一個想法,更重要的是,你越想壓制的念頭,之後可能會以更強烈的方式再次回到你的腦海中。01 痛苦對於我們很多人來說,有些人和事情,總是難以釋懷。
  • 孩子天生「慢性子」,家長越催反而越慢,這些原因在作祟
    之所以想要幫他改變,主要是因為孩子做事慢吞吞嚴重影響了學習的效率。 在他三年級的時候我給兒子報了課後補習班,目的就是輔導他的家庭作業,這能給我省不少事,也可以讓他接受專業的指導。可每次別的孩子在補習班都能把作業快速寫完,只有我兒子總是做的很慢,導致他只能最後一個回家,有時候寫不完還要帶回家做。
  • 越想靠近孩子,卻把孩子越推越遠?警惕「刺蝟效應」,把握尺度
    其實除了夫妻關係,在孩子教育當中也是如此。在和孩子之間的關係當中,很多的家長都無法把握正確的尺度,結果發現越是想靠近孩子,孩子缺乏離自己越來越遠。小麗總是認為這是對孩子愛的一種表現,認為他付出了這麼多的心血,孩子和他之間的感情應該是非常親密才對,但是卻發現,孩子現在有什麼話都不願意和她說,做什麼事情也是躲著她。
  • 越是無能的爸爸,在家裡地位越高,毀了孩子和家庭還洋洋得意
    這是一個6歲的孩子對自己爸爸的評價,聽著感覺得讓人好笑,但又充滿了羨慕。雖然沒有見識到孩子這一家人的生活方式,但可以想像得到,這家人一定幸福感爆棚。然而有些爸爸,明明很無能,卻試圖想要高的家庭地位,結果毀了孩子和家庭。越是無能的爸爸,在家裡地位越高,毀了孩子和家庭還洋洋得意。
  • 李玫瑾:平時越是機靈的孩子,越不是學習的料,原因其實很簡單
    而那些安靜的孩子呢?沒有了機靈的意願,就能夠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學習上,而且他們因為和周圍人沒有太多的交流,也能夠在學習這件事情上傾注更多的注意力,自然成績就會好起來。雖然說這個說法不是多麼的絕對,卻在某個方面說明了一個事實:孩子學習的競爭,很大程度上是專注力的競爭。
  • 孩子做事拖拉、磨蹭,多半是家長嘮叨所致,這樣做讓孩子行動起來
    孩子做事磨蹭拖拉,寶媽無奈發文吐槽,網友卻說:不怪孩子 亮亮目前正在上小學,雖然已經上三年級了,但是他還是沒有養成按時上學和好好做作業的習慣,而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亮亮十分愛磨蹭。為此,亮亮媽十分地無奈,每天她都要花費很多的時間和精力嘮叨亮亮。可是嘮叨歸嘮叨,亮亮還是磨磨蹭蹭的。
  • 與孩子溝通的四種錯誤方式
    大家如果細心觀察就會發現,越是親密的、越是親近熟悉的人,我們彼此之間的溝通,就越不愉快。比如輔導孩子學習很多父母常常生氣了都會說:「你怎麼這麼笨呢,教你這麼多遍還不會!」這一類的溝通是家常便飯的,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越是親近的人,越是親密的人,可能我們的溝通越糟糕。
  • 教養的迷思:了解真正影響孩子的三大原則,讓孩子獲得美好的未來
    同樣,小孩子的目標不是成為一個成功的大人,而是成為一名成功的孩子。犯人會想辦法跟監獄看守搞好關係,因為監獄看守的權力很大,得罪了監獄看守,會讓你吃不了兜著走。但僅僅跟監獄看守搞好關係是沒有用的,要是你跟監獄看守搞得太親近,別的犯人反而會歧視和冷落你。
  • 你越管,孩子越差勁!只需這3招,讓孩子乖乖聽話
    好聲好氣地與孩子溝通交流,反而讓其變本加厲,多數家長對此也是非常苦惱,找不到合適的方法對其進行引導。他們內心很是糾結,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總是那麼懂事聽話,自己家的孩子卻是這樣?為什麼孩子會出現不聽話的現象?孩子的好奇心非常強,在面對一些新鮮事物時,總是忍不住想去摸索一下。這時,雖然父母明確對孩子禁止去做這件事情。但由於孩子的心智尚未成熟,很多時候控制不住自己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