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大人們反對孩子去做出一些事情的時候,處於逆反他們會將大人的話當成挑釁,變本加厲地去做這件事情。即便這件事情在他們自己看來,都是不正確的,但是僅僅是為了賭氣和叛逆,他們就會拋棄是非觀去做這件事情。父母對此很憤怒也非常無奈,而孩子的這種現象,並不是空穴來風,據專家實驗表明,孩子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狀況,其實是與"白熊"現象有所關係。
孩子的大腦被"白熊"綁架了
(1) "白熊實驗"
這項實驗其實非常簡單,發動實驗的人要求參與實驗的人想像所有的東西,除了一隻白色熊,可是在這個要求出來的那個瞬間,其實腦子裡就已經蹦出了白熊的形象了,而這是人們無法控制的,由此這種現象就被稱為"白熊",體現在孩子身上就是當大人明令禁止孩子去做某些事情的時候,孩子反而會對這件事情產生很大的興趣,從而不顧大人的反對去做。
由此可見,父母的言行舉止都會使得孩子腦海中的"白熊"不斷出現,從而刺激他不斷做出父母反對的事情。所以父母應該注意自己平日裡出現的錯誤行為,因為這些不起眼的行為都會成為孩子受"白熊"影響的原因。
(2) 父母無意識的錯誤行為
否定孩子的時間要多於肯定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父母常常會將注意力放在孩子不足的地方,他們總是覺得自己的孩子還可以更好,所以在無意識中父母的批評永遠是多於誇獎的。孩子是很直白的,他們無法理解父母批評後的良苦用心,只覺得自己是無法得到父母的認同,從而自暴自棄不再願意接受父母的意見。
父母近乎囉嗦的提醒父母對於孩子的自覺和自制力都抱著極大的不信任,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他們往往會不斷地提醒孩子所需要注意的地方,甚至孩子做到之後還是很囉嗦地不斷提示。這會讓孩子們覺得無論自己怎麼做,父母都不會對自己抱以信任,改變對於自己的一些固定的看法,由此孩子們也會對於自己產生極大的不自信,從而一蹶不振。
父母的忽視現在的父母很難將大部分精力放在和孩子的相處上,由此會忽視孩子日常的一些行為,但是當孩子犯了錯誤之後,父母才會開始為了解決問題,而開始關注孩子的行為。孤獨的孩子抓住了這個點,從而選擇做出一些父母反對的事情,企圖獲得父母更多的關注,即便這些關注帶來的是批評和抱怨。
所以父母不應該一股腦將所有的罪責都甩在孩子的身上,父母畢竟是孩子生活的一部分,父母可以為孩子的成功和失敗歡呼或者悲傷,那他們同樣應該對此承擔起屬於自己的責任,通過以下做法幫助孩子遠離"白熊"。
如何讓"白熊"遠離孩子
1、 用鼓勵的方式去教育孩子
孩子們都是單純的,所以父母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應該拋棄職場的那一套,直白地和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多發現孩子身上的長處,進行肯定和獎勵,而遇到孩子的短處時,也不要一味地批評,應該多鼓勵孩子們進行改正。如此孩子們就會體驗到被認同的快樂,從而會為了更多的認同而努力。
2、 不要囉嗦直奔主題
在與孩子交流的過程中,絕對不要用重複性的語句,因為孩子們都是沒有什麼耐心的,有些時候你及時指出他的錯誤,他們就已經記在心裡了,甚至在下一次的時候會更加注意。而過分囉嗦只會讓他們覺得厭煩,從而為了反抗你而故意不改正錯誤。在孩子們犯錯的時候,不要多次強調這個錯誤的後果,而是陪著孩子一起去面對和解決問題。
3、 給孩子以信任感
孩子們對於周圍人的看法都是很在乎的,所以在面對孩子的時候,父母應該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在孩子們做某些事情前,比起表達自己的擔心,更多應該展現自己對於孩子的信任感。可以用約定的方式來激勵孩子們去完成任務,被信任的孩子會更加有勇氣和動力,會更加願意去完成父母要求的事情。
總結
父母對於孩子來說是必不可少的存在,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要求父母注意自己對待孩子的態度和方法,孩子表現出道叛逆、反抗也許只是在表達著他們內心的想法。在教育孩子這件事情上,成長的不僅僅是孩子這一方,父母也是需要不斷學習成長,從而獲得進步的。
(本文內容皆為原創,轉載請註明,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