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禁止孩子越想做?是被腦子裡的「白熊」綁架了,要這樣來解救

2021-01-08 小B媽媽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周末和朋友聚餐,說著說著我們就聊到了自家的孩子,朋友小A深深地嘆了一口氣,看起來很是疲憊,她說:"唉,孩子最近特別調皮搗蛋,說啥都不聽。讓他不要吵鬧他不聽,非要大聲玩鬧,吵得鄰居都過來敲門了;讓他走路不要蹦蹦跳跳也不聽,這不,前兩天出事了,一不留神絆倒了石頭,手心都磕破皮了。跟他講道理,不知道講了多少遍了,讓他體諒一下爸爸媽媽賺錢養家很辛苦,他還不樂意了。你們說說這孩子怎麼不懂事還這麼皮,說啥都不聽,孩子也才5歲,離青春期可還遠著,怎麼就提前進入叛逆期了呢……"

孩子叛逆不聽話,還要跟父母反著來,是孩子進入叛逆期或者產生逆反心理了嗎?事實未必如此,家長與其把責任都怪在孩子身上,不如自己反思一下自己對孩子態度和行為,難道孩子不聽話不是因為你的交流方式不對嗎?

孩子年紀小,考慮的範圍相對有限,父母不能激進地跟孩子一直講大道理,要求孩子面面俱到;孩子承受能力比較低,心智不成熟,比較脆弱敏感,家長如果沒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把不良的情緒發洩在孩子身上,孩子就會收到傷害,最後這些不好的情緒也會重新反饋給父母。

孩子不聽話的時候,不要著急發脾氣,冷靜一下,如果真的覺得自己沒有問題,不如先搞清楚,想一想孩子為什麼不聽家長的話?

你下的禁令——"白熊效應"

父母對孩子似乎總是有許多要求,當然,對孩子有要求其實沒有什麼問題,畢竟孩子還小,不懂的事情確有許多。但是有很多家長在要求孩子的時候,卻總遭遇滑鐵盧,孩子不聽話,這到底是為什麼?

"不要挑食""不要調皮""不可以吃太多小零食""吃飯不要看手機"……

這些話是不是很熟悉,生活中的你。是不是經常會給孩子下這樣那樣的禁令呢?想知道孩子為什麼不聽話,還喜歡和父母唱反調的原因,不如我們先來玩一個小遊戲:

遊戲規則很簡單:請大家不要想像一隻白色的熊。

聽到這個規則的你,腦海中是不是不由自主地想像出了一隻白色的熊?

其實,這個小遊戲源於美國哈佛大學社會心理學家丹尼爾·魏格納的一個實驗。丹尼爾要求實驗參與者嘗試不要想像一隻白色的熊,結果人們的思維出現強烈反彈,大家很快在腦海中浮現出一隻白熊的形象。這就是心理學中著名的"白熊效應",也稱白象效應,或反彈效應。孩子不聽話的背後,其實就是它在搗鬼。

你對孩子下了禁令,孩子卻不聽你的話,還要跟你唱反調。所謂禁令,也是一種指令,當我們接收到這樣的指令時,大腦會自動做出兩個反應:首先,喚起,大腦會自動構建指令中的相關畫面,比如白色的熊;

然後,抑制喚起,大腦需要很賣力地抑制衝動,不去想剛剛構建的畫面。對於寶寶來說,在大腦中同時完成這兩個連續的動作非常困難,他抑制不住去做、去想的衝動。

在這個時候,寶寶的大腦就會主動剔除否定句型中的「不」「別」,只構建了第一反應中的畫面。

這樣的結果就是,你越不讓做越禁止,孩子越要唱反調。做完之後還要求表揚,"我是不是很棒!"而你則是生氣又無奈"讓你不要做你偏偏要做,唉"孩子一臉無辜,"怎麼我聽話做到了媽媽還是不高興?"——你和孩子根本不在一個頻道!這就是3歲之前的小小朋友唱反調的真相。

負面的批評——助長"白熊"猖狂的動力

越是想忘,記得越牢;越不讓做,越是想做——這就是"白熊效應"的本質。

3歲以前的寶寶是因為大腦自動剔除了禁令中的否定詞彙,那大一些的孩子已經能夠聽得懂禁令了,他們為什麼不合作、不聽話?家長不妨反思一下,當孩子做得好時或不好時,我們是否已經到位,對孩子又是什麼樣的態度呢?

①鼓勵與肯定沒有到位。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都是孩子的中心,孩子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希望能夠得到父母的反饋,當孩子做錯時,父母會有一定的責備,孩子下次就會知道不該這樣做了。同理,如果孩子很聽話,做得很好,父母卻沒有及時地給予孩子肯定和鼓勵,孩子的動力也會相對地減弱,或許下一次她就不想聽話了。

②不停地催促與叮囑。

"快點起床,再不起床就要遲到啦!""記得穿多一點;見到熟人要有禮貌;不要跟陌生人說話;上課要認真聽講;不要老是玩手機!"孩子是懂的不很多,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什麼事都做不好,需要家長一直不停地提醒。過度的提醒只會讓孩子覺得自己不被看好,從而產生逆反心理。

③過多的批評與抱怨。

"看看你,怎麼什麼都做不好,都說了多少次了,每次講完都沒有用,你到底怎麼回事?""就不能體諒一下爸爸媽媽嗎,我們在外面工作辛辛苦苦,回家還要伺候你""你怎麼就是不聽人說呢,媽媽走過的橋比你走過的路還多,媽媽是過來人"……你知道嗎,這些話語正在不斷地打擊孩子的積極性與自信心。聽多了這樣的話語,只會讓孩子開始自暴自棄,而後更不願聽從家長的話。

心理學上有個超限效應,說的是,刺激過多、過強,作用時間過久,會讓人極不耐煩,甚至會產生反抗心理,結果事與願違。

讓孩子聽話——解救被"白熊"綁架的孩子

想讓孩子乖乖聽話,家長們注意啦!以下四點很重要:

①說「停」比說「不」好

上文提到,對大多數3歲以下的寶寶來說,他們的大腦將會自動剔除禁令中的否定詞彙,將要達到同樣的效果,不妨試試對孩子說一句"停",對低齡寶寶而言,大腦處理"停"比處理"不……"簡單許多。而且,"停"是一個更中性的詞彙,聽不出責備的語氣,寶寶也更容易接受這樣的指令。

②做孩子的榜樣,示範正確的行為

父母親身示範,讓孩子知道什麼是正確的、規範的,永遠比生硬地要求孩子有效許多。當孩子調皮總愛亂跑時,拐個彎,對孩子說:"我們來玩個遊戲,看誰更像小鴨子,走得又穩又快",用這樣生動有趣的方式,代替一句強硬的"不許跑",孩子樂意聽,家長也能引導孩子什麼是正確的行為,這不是就見效了嗎?

③直奔重點,停止碎碎念

很多家長在提某件事情的時候,總愛提上許多相關的無關的多餘的話題,這樣的行為本身會讓孩子感到厭煩,也時一種不理智的表現。講的東西太多,孩子也容易抓不到重點。家長平時可以自我提醒"強制分時",當你意識到自己在說一些多餘的話時,強制自己及時停止,就事論事很重要,不要讓碎碎念破壞親子關係。

④信任孩子,讓約定代替牢騷

與其一直不斷地用口頭禁令讓孩子做或不做某件事情,不如和孩子做一些約定,比如每天只能玩半個小時的遊戲,時間到了,就要停下。定下的原則就要堅持,讓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的習慣。

"白熊效應"客觀存在,與其選擇跟這頭白熊硬碰硬,不如繞過這頭白熊,讓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與孩子平等交流,共同成長。

我是小B媽媽育兒師,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越制止孩子越想做,是「白熊效應」在作祟,家長要這樣來化解
    孩子叛逆不聽話,越被制止越想做,跟父母反著來,是孩子進入叛逆期產生逆反心理了嗎?這時,孩子的大腦就會自動對否定句型中的「不」「別」進行剔除,只進行第一反應,構建禁令中的畫面。正因如此,就出現了家長越是制止孩子不讓孩子做,孩子越想做的情況。做完之後,孩子完全意識不到自己在跟父母對著幹,還會一臉興奮求表揚,"我棒不棒!",看著這樣的孩子,家長只能生氣又無奈"做得完全不對還想求表揚?"孩子失落又無辜,"怎麼我明明按照媽媽說的話做了她還是不高興?"
  • 為什麼「父母越禁止,孩子越要做」?「白熊理論」告訴你答案
    養娃的家長經常被不聽話的孩子氣得頭疼,很多時候不讓孩子做什麼,孩子偏要做;尤其是那些父母越禁止的事情,孩子越會去嘗試,這是為什麼呢?"白熊理論"告訴你答案。女大學生笑笑準備開學了,幾個闊別許久的舍友們聚在一塊,打算去聚餐聯絡聯絡感情。眾人來到一家火鍋店,坐在她們旁邊的是一家三口。那個小男孩讓笑笑印象深刻,因為他實在太能鬧騰了。
  • 越不讓孩子做孩子越去做,是「白熊效應」,家長要了解後才能化解
    但很多家長發現,家長不讓小孩去做的,小孩越會想去做,和家長對著幹成了小孩的日常。這讓家長感到非常無奈。相信很多家長都會有這樣一個疑惑:為什麼小孩喜歡和自己對著幹?是小孩的叛逆期在作祟嗎?梅梅的女兒叫紅紅,今年5歲了。梅梅發現,每次跟女兒說做事情要快些時,只會更慢,跟她說不要做,她卻偏要做。
  • 你越是反對,孩子越想做?那是因為孩子受到「白熊」的影響了
    父母對此很憤怒也非常無奈,而孩子的這種現象,並不是空穴來風,據專家實驗表明,孩子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狀況,其實是與"白熊"現象有所關係。孩子的大腦被"白熊"綁架了(1) "白熊實驗"這項實驗其實非常簡單,發動實驗的人要求參與實驗的人想像所有的東西,除了一隻白色熊,可是在這個要求出來的那個瞬間,其實腦子裡就已經蹦出了白熊的形象了,而這是人們無法控制的,由此這種現象就被稱為"白熊",體現在孩子身上就是當大人明令禁止孩子去做某些事情的時候,孩子反而會對這件事情產生很大的興趣,從而不顧大人的反對去做
  • 越禁止越來勁,為什麼孩子總和我對著幹?是時候了解白熊效應了
    隨著孩子逐漸成長,許多父母發現孩子越來越難管教了。孩子特別愛反著幹,越讓他做啥,越不做;而不讓孩子幹的事,他反而越來勁!一部分父母紛紛表示很崩潰。 孩子為何如此「叛逆來勁」?我們先來聊一聊原因,然後從原因入手,再找找方法應對這些「小怪獸」吧。
  • 為什麼孩子越管越不懂事?家長若懂得「白熊效應」,教育會更輕鬆
    但是他們萬萬不知道,其實越管孩子,孩子的叛逆心理就會越強,尤其是在青春期年齡的孩子,他們的獨立意識開始增強,開始想要過自己嚮往的生活和按照規劃來走每一步,所以往往很多這樣的孩子都很容易走錯道路,在一旁的家長只能幹著急,或者無心應對。
  • 越想忘記就越是想起,腦中揮之不去的白熊,三個方法幫你走出困境
    平日裡自己和老公關係很好,家中大事都是指著老公,兒子當年又要上大學,依靠慣了,失去了主心骨,她怎麼也接受不了。當時認為自己也過不去了,日日以淚洗面,仿佛只有這樣才可以表達自己內心的痛苦,睹物思人,她想著換個環境,不去想他,但即便這樣,對丈夫的思念還是揮之不去。她越是想忘記這件事情,就越忘不掉。1這是為什麼呢?
  • 「別煩我,滾遠點」,孩子對你越狠,你越要這樣回答
    噼裡啪啦說了好大一通。等他說完了,我就很無奈的看著他:"上哪兒學到的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他說:電視劇裡面啊,熊大熊二就是這樣的。我當時沒在意,又過了幾天,他突然冒出一句:"你這死孩子!"我有點嚴肅的看著他,讓他不準在說這樣的話語。他說:"樓上奶奶都這樣說小米的,我是跟她學的。為什麼她可以說,我就不可以?"
  • 說往東孩子就往西,孩子總是「唱反調」?家長要了解「白熊效應」
    其實孩子們總喜歡和父母們"唱反調"是因為他們的獨立意識開始增強,尤其是處於青春期年齡階段的孩子,他們開始想要過自己嚮往的生活和按照自己的規划走每一步,所以往往很多這樣的孩子都很容易走錯道路,家長們也不知道如何應對。然而,孩子們種種"唱反調"行為是可以通過心理學上的"白熊效應"來解釋!
  • 孩子總是聽不進家長的話?心理學「白熊效應」:反著說效果更好
    兩桌都是帶孩子過來吃飯的,其中一位媽媽忙前忙後,勸孩子吃青菜、吃肉、喝水,一直強調讓孩子吃這個吃那個,但是孩子一直都沒有很感興趣,就一直沒有聽話。孩子越不聽話,媽媽就越要嘮叨,到最後我看孩子也沒有吃很多,反而家長一直在勸孩子吃。
  • 心理學「白熊實驗」告訴你強迫症該如何擺脫
    文/老K在看文章之前,我和大家來一個小互動。大家閉上眼睛,然後腦子中可以想任何的東西,但是千萬不要想「白熊」,只要你腦子中想到「白熊」就告訴自己千萬要忘記,過十分鐘睜開眼,你能忘記「白熊」嗎?這個實驗我做過了無數次,結果就是我越不希望想到白熊,這個白熊越會在我腦海中出現。記得之前看書有位作家和我是一樣的。
  • 孩子越長大越膽小?恐懼是孩子的基本情緒之一,父母要接受
    小易從前膽子特別大,一直自己一個人睡覺,他媽媽還一直跟我炫耀來著。但是最近一段時間小易突然開始變得膽小起來,不再願意自己一個人睡了,還經常睡著睡著就哭起來,說自己害怕,連上衛生間的時候都要爸爸媽媽陪著。為什麼小易開始害怕了呢?
  • 「別想白熊」實驗:「不許……」正在摧毀娃的自控力,家長卻不知
    不讓看電視,孩子卻非要看電視。說了別吃零食,他的嘴卻一刻不停,結果到最後果然吃不下飯了。不許他再玩了,但他還是磨磨蹭蹭就是不願意寫作業。於是家長開始罵孩子不聽話,覺得他難以管教。不過這種現象卻讓我想起了一個定律——「墨菲定律」。所謂墨菲定律的根本內容就是:如果事情有變壞的趨勢,不管這種可能性有多小,它總會發生。
  • 你越管,孩子越差勁!只需這3招,讓孩子乖乖聽話
    好聲好氣地與孩子溝通交流,反而讓其變本加厲,多數家長對此也是非常苦惱,找不到合適的方法對其進行引導。他們內心很是糾結,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總是那麼懂事聽話,自己家的孩子卻是這樣?為什麼孩子會出現不聽話的現象?孩子的好奇心非常強,在面對一些新鮮事物時,總是忍不住想去摸索一下。這時,雖然父母明確對孩子禁止去做這件事情。但由於孩子的心智尚未成熟,很多時候控制不住自己的行為。
  • 越說戒菸的人越是戒不掉,是意志力不夠嗎?心理家:白熊效應
    最初可能是由於好奇、擺酷耍帥開始吸菸,然後吸久了,對於香菸產生了依賴感,手裡不拿點東西,嘴裡不叼顆煙都會覺得不自在,這樣就造成了很多人想戒菸卻很難戒掉的問題。  別急,先看下下面這個著名的心理學實驗——反彈效應(又稱,白熊效應)
  • 為何有些人和事越想忘越是忘不掉?那是因為中了「反芻」的毒
    ……心理學家們為了探究「不想要的想 法」是否真的很難從腦海中清除,而組織過一場實驗,這就是著名的「不要想白熊」實驗。白熊實驗的結果就是:我們不僅在一開始就很難壓制住一個想法,更重要的是,你越想壓制的念頭,之後可能會以更強烈的方式再次回到你的腦海中。01 痛苦對於我們很多人來說,有些人和事情,總是難以釋懷。
  • 孩子越長大越不聽話?從這幾個方面找原因,實用管教方法來啦!
    孩子越長大越不聽話?要他做事就各種磨磨蹭蹭,告訴他往西他就偏偏往東,一出門就要買這買那,不讓買還要哭鬧不肯走?很多父母對于越長大越不聽話的孩子感覺到無能為力,其實我們應該先去了解下孩子不聽話的原因出在哪裡,通常有以下幾個原因:1. 孩子不知道該處理問題。
  • 遇上不順心的事,越想越生氣越想越難受,小心反芻心理的危害
    一位女士在上班時,遭到了老闆的訓斥,心裡有怒氣也有怨氣,可是她不能對著老闆發洩,她在下班的路上一直對這件事耿耿於懷,越想越生氣,越想越難受。於是她回家後開始痛罵老公沒用,老公莫名其妙挨了罵,也是滿肚子委屈,正無處宣洩,看見兒子把紙弄得滿地都是,氣不打一處來,又把孩子狠狠教訓了一頓。孩子也不知道自己犯了什麼天大的錯,感覺老爸在針對自己,回頭又把前來蹭腳的貓一腳踢走了。
  • 豬拱嘴這樣做,下飯下酒越吃越香,大人孩子都愛吃
    豬拱嘴這樣做,下飯下酒越吃越香,大人孩子都愛吃。【仔姜拱嘴小炒】Food material尖椒、大青椒、仔姜、滷味拱嘴(腊味拱嘴也可以);Cooking steps1、首先把仔姜清洗乾淨,因為仔姜是從土裡挖出來的,所以要認真的清洗乾淨。2、然後把仔姜、尖椒都切成細條放一邊用。
  • 心理學:為什麼父母越冷淡,孩子越迎合
    為什麼許多從小不被父母寵愛的孩子,往往越懂事、越處處為他人著想、越懂得付出和貢獻?這其實是一種迎合。你過去一定是拼命地努力去做一個你母親可以輕視且折磨的孩子,因為你一直都害怕如果你不這樣做,你對她來說根本就是不存在的——《客體關係心理治療》謝爾登.卡什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