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平時越是機靈的孩子,越不是學習的料,原因其實很簡單

2021-01-10 開心爸爸育兒筆記

導語

之前看李玫瑾教授的講座,她講過這樣的一個觀點:

那些太活潑、太熱鬧的孩子,學習成就都不是太好;而那些平時安安靜靜的孩子,往往專注力好,聽課時眼裡都有光。

深以為然。

很多爸爸媽媽們有一個普遍的認識,那就是看上去機靈的孩子,只要把平時的一半機靈勁用在學習上,就能輕鬆成為學霸了。而事實呢,卻和大家的想像相去甚遠。

就拿開心姐姐的班級來說,學習成績好的幾個孩子,平時看上去都是老實巴交的,話很少就是埋頭學習的。而那些看上去很機靈,動不動抖個小聰明的孩子,一上課就沒勁了,學習成績也一般般。

為什麼這樣呢?

其實原因很簡單,機靈的孩子往往是在生活中機靈,在交流中機靈,這時候的機靈往往是以「想法轉變的很快」,「能夠及時說出得體的話」等方式來表現出來的。而這種機靈呢,和學習有著天然的衝突,要知道學習是需要全身心投入,並且調動起自己全部精力一步一步向前才行,要不得一點點的投機取巧。

而那些安靜的孩子呢?沒有了機靈的意願,就能夠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學習上,而且他們因為和周圍人沒有太多的交流,也能夠在學習這件事情上傾注更多的注意力,自然成績就會好起來。

雖然說這個說法不是多麼的絕對,卻在某個方面說明了一個事實:孩子學習的競爭,很大程度上是專注力的競爭。

專注力對孩子有多重要

開心爸爸經常聽到爸爸媽媽在吐槽自己的孩子:

寫作業時環境必須安靜,外界稍微有點聲音就分神;拖拖拉拉的,邊寫作業邊玩;別人說句什麼話,他馬上就能跟著下句;一件事還沒做完了,就扔下來幹別的去了;老師講課的時候,他們各種小動作,就是不好好聽......

很多時候,孩子的這些表現會被冠之以「不聽話」,「磨蹭」等,其實從兒童心理學的角度來看,這些讓爸爸媽媽頭疼不已的毛病,都和專注力有著直接或者間接的關係。

那些看上去像是磨蹭的毛病,其本質上還是孩子專注力不足,不能把注意力長時間集中在一件事情導致的。

專注力,對於孩子來說有多重要?

所謂的專注力,其實指的就是一個人專心於某一個事物,或者某一項活動時的心理狀態。一般來說,專注力越強的人,學習的效率就會越高,能夠取得的成就也會越好。

之前有人做過一個調查,那些學霸們的智商和普通孩子相比較,最大的優勢在於他們專注的時間長。學習的本身就是一個要求專注的過程,專注力差的孩子,隨時會被別的事情所幹擾,學習效率低下學習成績自然就差了。

當然,專注力差對孩子的影響還不僅僅如此。

比如缺乏堅持的能力。這個世界上絕大多數的成功,都離不開長時期的專注。不管是學習本身,還是日後的工作,都是需要我們保持長時間的關注,並且保持長時間的專注才能取得好一些效果的。一個連短時間專注都做不到的孩子,自然就不用說堅持了。

比如缺乏必要的抗幹擾能力。人的成長過程中,不可避免會出現很多的幹擾,或者是讓我們停下前進的腳步,或者是讓我們心安理得的享受而不去努力。抵抗幹擾,堅持著做自己認為該做的事情,才能獲得最終的成功。而一個對幹擾缺乏抵抗力的孩子,日後的成就真的會很有限。

甚至有的育兒專家表示,專注力是決定一個孩子未來格局的關鍵性因素。專注力對孩子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如何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當然,開心爸爸並不是說機靈的孩子,就一定學習不好。

李教授說那句話的目的,還是為了給更多的爸爸媽媽提個醒,讓爸爸媽媽們對孩子的專注力重視起來,並且有針對性的培養孩子的專注力,這樣才能讓孩子更好的適應要求越來越高的學習。畢竟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知道,孩子的成績好不好,是不是學習的料,關鍵還是要看他們是不是有專注力,能不能在學習這件事情上更加專注,更加堅持。

那麼,該如何去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呢?

一般來說,如果不考慮先天因素的話,爸爸媽媽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孩子的專注力進行培養。

首先,也是最關鍵的一點就是,當孩子專注的進行某一項活動時,爸爸媽媽千萬不要隨意的過去打擾或者是打斷他們。這既是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問題,也是對孩子的尊重問題。

生活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類似的情景:孩子在那裡興致勃勃的玩積木,旁邊的爸爸動不動就打斷孩子的思路,表示「我覺得應該這樣做」;爺爺奶奶呢,一會過來送杯水「寶貝太棒了,快來先喝口水」,一會送過來點水果,「來歇一會吃點水果」……

看上去像是關心孩子,生怕其玩的盡興了,忘記了喝水和吃水果。實際上呢?卻是在不斷的消磨著孩子的專注力。要知道孩子從普通狀態進入到專注狀態不僅需要不短的時間,還需要身心以及環境的適合,是一個很複雜而且耗時比較長的過程。而打斷他們的專注,往往只需要一句話,或者一個動作。

而且,爸爸媽媽們越是打擾,孩子的專注力就越差。其次,儘量給孩子提供一個無幹擾的環境。

對於孩子來說,專注力天生都是很脆弱的,換而言之他們很難在一件事情上堅持很長時間,而且他們還很容易被外界的聲響或者光線的變化所幹擾,所以爸爸媽媽想培養他們的專注力,提供一個無幹擾的環境就很關鍵了。

這個環境可以是寫字桌,可以是圖書角,或者是陽臺的角落都可以。爸爸媽媽只要告訴孩子,這個空間就是你的,在這裡你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爸爸媽媽誰都不會過來幹擾你。

對孩子來說,既可以得到鍛鍊專注力的最好時機,也可以潛移默化的學會要尊重每個人的界限,無論是哪個方面對孩子來說都是很有益的。

最後,爸爸媽媽可以加入孩子的活動,而不是打斷他們。

很多時候,爸爸媽媽加入到孩子的活動中去,能夠更好的幫助孩子提升專注力,比如一起做遊戲。

開心爸爸就經常和開心在一起玩一套《神奇的專注力訓練書》。說起這套書來,還是幼兒園老師推薦的呢,之前有一次開家長會,末了和老師溝通開心表現的時候,老師就說,開心是一個很聰明的孩子,有很多想法也有很強的能力,但美中不足的是專注力不是很強,很多時候都不能堅持著把一件事情做完了。所以老師建議多給開心玩一些能夠增強專注力的遊戲,就推薦了這套書。

相比較市面上其它專注力類書籍,這套書還是優點滿滿的。

比如這套書是由英國著名的童書公司Parragon原版引進的,最大程度的保留了其精華部分。國外在孩子專注力培養的研究,很早就開始了,至今也有了很多突破性的進展,他們往往會把這些方法融入到孩子日常能夠接觸到的繪本圖書中,寓教於樂從而取得很好的效果。而且這套書也被很多早教機構所採用,成為3-8歲孩子專注力培養的權威教材。可以說,有了這套書,在專注力的培養方面,您的孩子就和全世界優秀的孩子,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

比如這套書用了很多不同的方式來培養孩子的專注力。這套書共有4冊,分別是《迷宮大冒險》、《圖形大猜想》、《數字大爆炸》以及《綜合訓練營》。分別從視覺、邏輯、推理、數字等方面全面的培養孩子專注力,不管您的孩子是對認識單詞認識數字感興趣,還是對色彩圖形連線感興趣,抑或是對找不同找迷宮數獨感興趣,在這套書中,都能找到相應的遊戲,得到相應的鍛鍊。

再比如這套書性價比很高。四冊書加起來有將近500頁,充足的頁數保證了其充足的遊戲,整套書有400多個不同的遊戲,每周和孩子玩上2個遊戲,也能夠一直玩4年之久,比起很多書都是超值了。

這套書原價138元,現在正值特價推廣期,只需要118元,折合下來一本書不到30元,也就是一個漢堡的價格。卻能夠對孩子未來的人生產生決定性的影響,何樂而不為呢?感興趣的爸爸媽媽們,可以點擊下方連結,把這套書給孩子抱回家吧!

最後

爸爸媽媽們往往會抱怨自己的孩子學習不好,往往只看到了表面的現象,這樣就算是解決也只能是治標不治本。

而專注力的培養,就是孩子學習的一個基本,抓住了專注力的培養其實就抓住了孩子的學習。而且,專注力的強弱影響的不僅僅是眼前的學習,更多的是未來孩子的人生。

那麼,現在就點擊連結,開始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吧!

相關焦點

  • 李玫瑾:越聰明的孩子越不好帶,孩子有這4個特徵,你就偷著笑吧
    在生活中有不少老人覺得,孩子小時候難帶,長大之後肯定聰明。其實,孩子是否難帶與聰明並沒有直接的因果關係,這些家長對所謂難帶、聰明產生了誤解。現在的家庭為了不再讓孩子受苦,都儘可能地為孩子準備好一些,讓孩子享受物質條件的同時,也讓孩子產生了嬌慣的「惡習」。
  • 開學7天,家長發現孩子有點呆,沒以前機靈了,原因其實很簡單
    開學一周,家長發現孩子沒以前機靈了朱先生的兒子正在上初中二年級,由於疫情的原因也跟別的孩子一樣一直都是在家上網課。朱先生所在的地區疫情已經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學校也在一周前恢復了上課,朱先生的兒子也返校了。孩子周末回家後,朱先生發現開學一周兒子不但沒有進入到學習的狀態,還無精打採的,人也迷迷糊糊的。
  • 李玫瑾:太活躍的孩子,學習都不會太好,教授解釋過後我相信了
    不同的孩子性格差異可能很大,有的孩子安靜聽話,有的孩子活潑好動。不過大家有沒有發現那些性格活躍,整體精力特別充足的孩子雖然看起來十分聰明機智,但學習成績卻大多沒有安靜內斂的孩子好呢?對於這個問題,李玫瑾教授給出的解釋很有道理。
  • 李玫瑾:影響孩子成績的不是「智力」,而是專注力!要從小培養
    自從孩子上學後,家長的關注點大多都放在了孩子的學習上,孩子學習好將來考上好大學,這是大部分家長的心中所想。不過可不是所有孩子學習都優異,總會有一些孩子學習成績靠後,孩子為什麼學差呢?有些家長認為可能是孩子的「智商」問題,不然同樣是坐在一間教室裡,由一樣的老師講課,怎麼有人能學好,有人學不好呢?為了提升孩子的智商家長都沒少下功夫,有的給孩子報提升智力訓練班,還有的在營養上下功夫。其實這些方法只是只能起到心理作用,實際並沒有什麼效果。
  • 李玫瑾:孩子放學回家,寫作業前讓他做一件事,學習效果更好
    文|熊寶包呀圖|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孩子回家是先玩還是先寫作業?其實除了這兩種選擇之外還有一種更好的選擇。李玫瑾教授說,孩子放學回家後,寫作業前先做一件事,學習效果更好。我鄰居家孩子是典型的"先玩再寫",每天放學回家先看動畫片、玩手機,之後才開始寫作業。
  • 李玫瑾:想要寶貝學習好,就要注重培養寶貝的專注度,方法如下!
    相信說李玫瑾教授,大家一定都不陌生,她對兒童心理的分析和教育,非常有看法,她曾表示並不是所有的寶貝,都是適合考試和學習,有的寶貝擅長學習音樂、學美術有些寶貝喜歡運動。難道寶貝不專注於學習和考試,就不能夠有好的未來了嗎?這個問題其實,是否定的,但是真正去支持寶貝興趣和特長的家長,有幾個?
  • 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孩子若有這3個特徵,說明腦袋瓜很機靈
    相信在平時的生活中,經常會聽老人說:「別看孩子不好帶,其實越不好帶的孩子越聰明」,當聽到這樣的話時,為人父母的心裡自然是樂開花。但是,也有很多年輕人覺得老人這種說法過於迷信,沒有科學依據。但其實,「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這樣的說法並非迷信,其中有一定的依據 。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
  • 李玫瑾:孩子常有2個動作,看似「呆萌」,其實代表孩子智商高
    有些孩子行為古怪,其實是有著過人的天賦,就連兒童心理學教育專家,李玫瑾也表示過,孩子有古怪的行為,是聰明的體現。孩子有自己的想法,他們的奇怪舉動,背後都是有原因的,咱們不要眼裡的禁止哦。如果你家的孩子,也有這2種奇怪的行為,先不要急著胖揍孩子,來看看到底是為什麼。孩子喜歡鑽洞,看到洞就想要鑽進去其實孩子喜歡鑽洞,很多家長都認為孩子很傻,整天把自己弄得一身灰塵。
  • 李玫瑾:孩子是否是讀書的料,幼兒園時期就可看出,特徵很明顯
    我們經常聽到有些家長這樣評價孩子「這孩子就不是讀書的料」,聽上去家長好像有些武斷,但細細思考一番,似乎有些道理。薛女士最近為兒子的學習問題發愁,龍龍今年6歲,剛上小學一年級。班主任給小薛發消息,龍龍說上課總是不認真聽,經常分心,不是看著東張西望,就是眼睛盯著窗外,偶爾才對著黑板,但眼神渙散,沒聽老師講課,心思不在學習上,由於上課效率差,龍龍放學後的作業都是x號。小薛對此很擔心, 現在還是一年級的學生,就不喜歡學習,以後上高中該怎麼辦? 孩子這樣下去的話,成績不是會越來越差嗎?
  • 李玫瑾:愛頂嘴和不愛頂嘴的孩子,長大後的性格差異不是一星半點
    那一刻我突然意識到這麼多年自己是多麼的「強權」,我也非常竊喜那一次女兒選擇了頂嘴,選擇了表達自我,要知道愛頂嘴和不愛頂嘴的孩子,長大後的性格差異會很大,不是一星半點。這是我在李玫瑾教授的講座中聽到的。李玫瑾教授在講座中談到:「孩子的天性並非服從」,這與心理學家的結論很像,我之前在一本書中讀到:「頂撞是孩子成長必然階段,是孩子確定自我權利的一種方式」。
  • 李玫瑾教授稱沒必要,家長最好別盲目跟風
    現在的興趣班多種多樣,並不是每個興趣班都是一對一授課的,還有很多興趣班是很多學生一起上課的、 要知道,孩子的注意力是很有限的,越小的孩子,我們越不建議家長帶他們上那種人很多的興趣班,因為孩子根本無法集中注意力。
  • 李玫瑾教授建議:孩子放學後先做這件事,再寫作業,學習效率更高
    本文由護芽媽媽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對於孩子的學習,家長們都是十分上心的,除了平時在學校裡的日常學習, 李玫瑾教授建議:放學後先做這件事,學習效率更高 對於放學後第一件事先幹什麼,李玫瑾教授曾經建議家長:當孩子從學習回來之後,第一件事並不是讓孩子寫作業
  • 你越是催促孩子,孩子可能就越磨蹭,改掉拖延症只需這3招!
    在孩子成長的不同階段,寶爸寶媽們所遇到的問題也是不一樣的。當孩子進入學齡階段的時候,有些家長可能就會發現,孩子做事存在著拖延的情況,明明幾分鐘可以完成的事情,偏偏要拖上一兩個小時,而且你越是催促,孩子就可能越拖延。
  • 李玫瑾:孩子睡覺有3種表現,表示智力正在快速發育
    孩子出生後,家長就會把所有精力都放在養育孩子身上,家長們都希望自家孩子智商高、學習好。因為自古以來就我們平民來講學習還是相比之下最簡單、最好走的一條路。他是一塊敲門磚這是鐵的規律。影響孩子智商的因素我前面曾經跟大家分享過,影響寶寶智商高低有幾個重要的因素1.遺傳因素:一般說父母智商高,孩子的智商也不會低。
  • 退休老師透漏:學習好的學生,不是很活潑,他們智商也不是太高!
    這和她平時的「優秀」形成了對比,也讓平時和親戚一起誇讚的父母覺得不好意思出門見人。他們也很好奇為什麼自己的孩子聰明,情商高。但是學習成績這麼不理想呢?一位退休教師指出了原因。根據她的經驗,學習好的孩子不太主動。別人會說這孩子看頭腦很靈活,可是為什麼考試考的這麼差?
  • 李玫瑾:高智商的孩子,通常都有這些「怪癖」,父母別無知亂管教
    相信不少父母應對這種「怪癖」孩子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打一頓,但這樣的做法是不對的,因為孩子根本就不長記性,沒準你教訓的越狠,他就越能搗亂。發呆,說明了孩子正在聚精會神的去了解一個東西,而且常常會忽略了外界因素的幹擾,就像是愛因斯坦一樣,所以,家長們發現孩子正在傻傻地盯著一樣東西看,其實他可能是在觀察,或者正在思考什麼,這是典型的智商高的表現。
  • 李玫瑾:如何培養出快樂、溫暖、人格健全的孩子?
    在現實生活中,李玫瑾常常遇到這樣令人痛心的案例: 「不少孩子在青春期出現傷害家長的行為,不用問,這樣的孩子大多在12歲以前不是由自己父母養育長大的,情感聯繫並沒有形成。」
  • 李玫瑾:如何培養出快樂、溫暖的孩子?(深度好文)
    在現實生活中,李玫瑾常常遇到這樣令人痛心的案例: 「不少孩子在青春期出現傷害家長的行為,不用問,這樣的孩子大多在12歲以前不是由自己父母養育長大的,情感聯繫並沒有形成。」
  • 李玫瑾坦言:當孩子開始頂嘴,父母這樣說,孩子以後會更出色
    李玫瑾教授分析:教授是公安大學的犯罪心理學專家,她對犯罪心理以及青少年的心理進行研究的很透徹,因此李玫瑾教授對青少年的育兒教育有自己很獨特的想法和意見,並且也多次受邀參加過眾多的育兒節目和講座。李玫瑾教授說到,其實像王女士這樣的家長很多,她們都喜歡控制自己的孩子,想讓孩子依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任何事情,但是孩子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有自己的思想,我們要知道孩子並不是父母的一個附屬品,如果家長不能夠及時理解這個概念那麼將會毀了自己的孩子,並且在以後的教育中家長要學會端正自己的育兒概念。就像李玫瑾教授說的那樣有些家長不知道什麼時候該管什麼時候不該管。
  • 李玫瑾:如何培養出快樂、溫暖、人格健全的孩子?(深度好文
    在現實生活中,李玫瑾常常遇到這樣令人痛心的案例: 「不少孩子在青春期出現傷害家長的行為,不用問,這樣的孩子大多在12歲以前不是由自己父母養育長大的,情感聯繫並沒有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