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宮廷養寵物,哈巴狗從絲綢之路進入長安

2020-08-22 劉宜慶講八卦


洛陽出土的唐三彩:長毛短身,形似板凳,酷似京叭兒的狗狗。


唐宋後宮的寵物猧子原來就是今天的哈巴狗

劉宜慶

晚飯後在街上散步,看到帶著口罩的少女在遛狗——一隻雪白的京巴,忽然想到唐代就有了哈巴狗。

偶然翻書,看到蔡鴻生教授考證哈巴狗的文章《哈巴狗源流》,原來歷史上就有哈巴狗出沒,而且是皇帝的寵物。

哈巴狗在唐朝叫猧子,陳寅恪在1954年所作《無題》七律中對猧子加註:

《太真外傳》有康國猧子,即今外人所謂「北京狗」,吾國人則呼之為「哈巴狗」。

據《舊唐書·高昌傳》載:「武德七年,高昌王麴文泰獻狗雌雄各一,高六寸,長尺餘,性甚慧,能曵馬銜燭,雲本出拂菻國。中國有拂菻狗,自此始也。」

康國猧子是西域奉獻給大唐天子的貢品,經過歷代豢養、演化,成為非特權的民間寵物。

猧子從何處來呢?沿著絲綢之路進入長安。其故鄉在東羅馬,即拜佔庭帝國,唐代稱為大秦或拂菻。

據考證,楊貴妃在後宮養的猧子,雖同屬拂菻種,卻是由中亞城邦撒馬爾罕入貢的。

可以想見,康國猧子是貢品,自然珍稀無比,是宮廷的「活寶」。有一天,唐明皇與親王下棋,當然要有背景因樂,有宮廷樂師獨奏的琵琶曲,妃子站在旁邊觀棋。妃子看到唐明皇要輸掉這一局了,妃子將懷中抱著的康國猧子放了,這隻善解人意的康國猧子不失時機地跑到棋盤上,將棋局攪亂,快要輸棋的唐明皇,自然是龍顏大悅。


唐代畫家周昉的《簪花仕女圖》卷中宮廷貴婦逗狗,這就是哈巴狗。


養在深宮,自然享受著貴族一樣的待遇,貞元進士王涯所作宮詞,寫其神採、嬌慣之態非常傳神:「白雪猧兒拂地行,慣眠紅毯不曾驚。」皇帝喜歡的寵物,自然有人來唱讚歌,如果你覺得作詩吹捧皇帝肉麻的話,那麼,獻詩給皇帝的哈巴狗就是肉麻的二次方了。王涯寫詩吹捧皇家寵物好象開了一個先河,歷代都有詩人獻詩給皇帝的一切,他的偉業、他的政策,他的女人,他的寵物。相比起唐代詩人宋之問給頂頭上司端尿壺之舉,獻詩給皇帝的哈巴狗似乎還不至於讓人嘔吐。

同樣將哈巴狗入詩,有時那些大名鼎鼎的詩人,還不如一小女子。西蜀名媛薛濤有一首《犬離主》的詩,把文章做到了猧子身上:

馴擾朱門四五年,毛香足淨主人憐。

無端咬著親情客,不得紅絲毯上眠。

這詩也傳遞出這樣的信息,康國猧子在貴族階層很受歡迎,自高昌傳入長安後,又到了四川。

唐代詩人自然也將狗寫入詩歌之中。劉長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中:「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李白《訪戴天山道士不遇》:「犬吠水聲中,桃花帶雨濃。」 王維《贈劉藍田》:「籬間犬迎吠,出屋候荊扉。」 杜甫《草堂》:「舊犬喜我歸,低徊入衣裾。」這些狗,就是看家護院的,和宮廷中的寵物狗猧子不一樣。


宮廷畫家筆下的狗狗。


北宋時代,猧子依然是宮廷的寵物,宋太祖時代的進士宋白,撰寫過這樣的《宮詞》:「春宵宮女著春綃。鈴索無風自動搖。晝下珠簾猧子睡,紅蕉窠下對芭蕉。」慵懶、華貴的氣息,猧子總是和宮女、妃子相映成趣。這首詩有幾分閒適,閒適中有趙宋王朝歌舞昇平的氣象。

據史料記載,宋太宗是個超級猧子謎,他在世養哈巴狗作伴,死後由哈巴狗守陵,這榮幸也足以令多少妃子豔羨了。宋太宗所養的這隻哈巴狗叫桃花犬,享受的待遇是「絳繒圍頸圍金鈴」。這隻哈巴狗乖巧、伶俐,「先皇為愛馴且異。指顧之間知上意。珠簾未卷扇先開,桃花搖尾常先至。」這些皇帝的哈巴狗依附皇權,盡享榮華富貴,那些依附於皇權的文人墨客呢,有時,其命運還不如搖尾乞憐的哈巴狗。

都市裡的人為何多有養哈巴狗?這溫馴、忠誠的小東西成了很多人的替代品,除了人與人之間的冷漠轉移到寵物尋求情感寄託的因素外,是不是還有被需要與支配感的心理因素呢。當一隻哈巴狗兒,在主人面前討好、獻媚、邀功取寵,主人那虛妄的感覺類似於皇帝的支配和控制欲吧。這就是哈巴狗千餘年來生存的奧秘吧。

相關焦點

  • 中國是什麼時候把狗作為寵物來飼養的?最早的哈巴狗是從哪來的?
    歡迎大家閱讀今天的文章,大家知道中國是什麼時候把狗作為寵物來飼養的嗎?最早的哈巴狗又是從哪來的呢?小編告訴你吧。考古學界認為,我們國家的狗可能是從其他地區的狼進化而來的,狗在中國的歷史可能長達七千多年。狗作為殉葬是出現在商代,而作為食物是出現在春秋戰國。
  • 須彌山石窟:西望長安第一窟絲綢之路見證佛法東來
    有研究者認為,一方面是為了絲綢之路的暢通以及中西文化的融匯,另一方面是源於北魏時期統治階層的信仰及其崇佛濃鬱的政治環境,再加上北周政權奠基人宇文泰對原州的著意經營,使得原州固原在唐代無論從政治、軍事,還是經濟、文化等方面都有了進一步的繁榮和發展。須彌山石窟開鑿早,佛造像是採用石刻手法雕造的。
  • 看長安十二時辰,了解唐朝歷史,朱溫殺死唐昭宗的寵物猴
    導語:看長安十二時辰,了解唐朝歷史,為什麼熱愛飼養寵物,寵物之風盛行?環境觀念理念影響,朱溫殺死唐昭宗的寵物猴。看長安十二時辰,了解唐朝歷史,由劇中細犬我們知道了唐朝飼養寵物十分盛行,無論是在宮廷和民間,飼養寵物種類繁多,有觀賞魚類,各種豔麗的鳥類,還有大型獸類獅子、犀牛、大象等各種奇珍異獸,可以說唐朝寵物飼養達到了歷史的高峰。唐代人為何那麼熱愛飼養寵物呢?
  • 「音樂活化石」穿越千年大唐宮廷樂曲重放異彩
    而此時的麟德殿內,大唐文武官員分列兩側,環繞宮殿的宮廷樂曲大氣、莊重、高雅、清脆悅耳,更讓人倍感威嚴和神聖。  這就是最早的長安古樂,當時只有大唐皇室才能享用的宮廷樂曲。然而歷史的車輪總是異常的殘酷,正當嫋嫋大唐妙音走向鼎盛之時,一聲從河西傳來的戰馬嘶鳴聲,瞬間便改變了一切。天寶年間的安史之亂,在徹底摧毀開元盛世一代繁華的同時,也讓大廳宮廷音樂從此走向民間。
  • 由寵物狗種類看主人地位:富豪都愛養哈巴狗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寵物狗(網絡資料圖)參考消息網10月23日報導 臺媒稱,根據英國一家寵物藥品公司進行的調查,從不同種類的寵物可以看出主人的社會經濟地位和人格特質。根據為狗狗生產防跳蚤藥品的Frontline Spot On公司對2000名英國寵物狗主人的調查,哈巴狗的主人平均年收入最高,達8萬5000英鎊,不少百萬富豪都養哈巴狗。他們也經常帶著他們的愛犬參加名流派對,其中包括美國知名社交名媛帕麗斯‧希爾頓(Paris Hilton),英國性格男星傑拉德·巴特勒(Gerard Butler)等。
  • 唐代晚期,草原絲綢之路暢通,遼代金銀器以唐為媒介吸收西方文化
    唐代晚期,草原絲綢之路暢通,遼代金銀器以唐為媒介吸收西方文化今天小編要帶給大家的文章依舊與遼代的金銀器有關。雖然遼代的很多金銀器都是根據唐代的技術流傳下來,但是在那個時代,也已經開啟了同西域人的交流。遼代的很多金銀器也吸取了很多西方的因素,形成了獨有的一些特點。
  • 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看看唐朝上流社會是怎麼飼養寵物的
    ,種類以貓狗為主,寵物飼養更常見於宮廷和文人士大夫階層,這個階層的人生活更加富足,思想更加開放,閒暇時間更多,飼養寵物的目的已經脫離了生活需要這一層面,更多的是為了滿足心理需求和情感寄託宮廷寵物不是到了唐朝才有的,商紂王"益廣沙丘苑臺,多取野獸蜚鳥置其中",說明了宮廷寵物早在先秦時期就已經出現了,春秋時期的衛國國君衛懿公喜愛仙鶴,不但給仙鶴修建了豪華的居所,甚至賜予官階俸祿,曹魏明帝時期宮中專門建有
  • 古代的鏟屎官們都養什麼寵物呢?
    不光現代人愛養寵物,古人也愛呢,而且種類多樣。1.狗現在很多深受喜愛的寵物狗,其實都是我國本土品種。簡州貓3.龜古人視龜為靈物,所以把烏龜當成寵物來養就沒什麼好奇怪的了(唐代朱慶餘《宮詞 / 宮中詞》)6.公雞這是專門養的鬥雞。
  • 盤點|《長安十二時辰》裡的那些唐代硬科技
    》海報2019年,最熱的電視劇來了,就是近來一直霸屏的《長安十二時辰》。★ 唐代大數據——大案牘術靖安司最厲害的辦案武器——大案牘術,這個簡直就是那個年代的大數據分析。馬親王為我們推想了至少三種唐代「高科技」:第一便是唐代的無線通訊——望樓體系,發明人是負責長安城防的靖安司丞李泌。
  • 日本代表性樂器三味線從中國傳入 絲綢之路帶來的音樂傳遞
    日本Soothe樂隊的小山豐演奏津輕三味線 來源:新華社以「文明互鑑,民心相通」為主旨的「絲綢之路」音樂融合與創新研討會,日前由文化和旅遊部中國對外文化交流協會、中央音樂學院主辦,北京戲曲評論學會、中央音樂學院「一帶一路」音樂教育聯盟承辦。七月中旬在中央音樂學院舉行了為期兩天的研討。
  • 張騫去世70年,羅馬凱撒大帝穿上從絲綢之路運來的長安絲綢新裝
    地中海沿岸景觀2沿著絲綢之路向東,走回70年前,也就是公元前114年,在東方的西漢帝國,有個叫張騫的人去世了。眾所周知,張騫就是絲綢之路的開闢者。就是在這期間,張騫從無路的地方硬生生開出了一條絲綢之路。太難了。可究竟有多難呢?困難的根源與威脅漢王朝的匈奴有關。
  • 陝西這個縣,被譽為「金蠶之鄉」,曾經是絲綢之路的源頭
    在陝西省南部有一個縣,被認為是絲綢之路的源頭,有「絲路之源、金蠶之鄉」的稱號,這裡就是陝西省安康市轄下的石泉縣。據專家判斷,這枚鎏金蠶是宮廷之物,之所以出現在石泉這裡,恐怕是朝廷賞賜給石泉,表彰石泉人民對於養蠶織絲的貢獻。正因為這裡出土了鎏金蠶,所以石泉又被稱為「金蠶之鄉」。唐朝時期,一條運輸絲織品的道路——子午道與漢水航道在石泉這裡交匯。雖說絲綢之路的起點在京城長安,但長安並不產絲。由長安銷往歐亞各地的絲綢主要來自巴蜀之地。而子午道正是連接巴蜀之地的一條交通要道。
  • 唐代茶具:金籠銀匙青白盞,爐動碾綠香滿室
    茶文化在中國古代逐漸形成系統的植育茶樹、制茶方法及茶事禮儀,傳承至今,亦通過古代絲綢之路走進世界各國。與此同時,中國古代的陶瓷製造技藝日漸興盛。茶文化促進了陶瓷中茶具的別致風格,陶瓷中的茶具亦賦予茶文化新的靈魂。茶文化始興於唐朝。受「南青北白」陶瓷製造格局和西域金銀器、玻璃器的影響,唐朝豐富獨特的茶具與吃茶風習相得益彰,珠聯璧合,形成大唐盛世與眾不同的茶文化,影響深遠。
  • 天馬與駱駝——漢代絲綢之路標識符號的新釋
    漢代張騫通西域後,駱駝被逐步引進漢地,其作為外來「奇畜」不為人知與熟悉,也缺少相應精湛造型的藝術品,與唐代出現的大量駱駝文物相比,漢代駱駝文物寥寥無幾,因而漢代人們夢幻的天馬成為真實的外來引進物種,代替真實的駱駝成為了充滿想像的神奇動物。可見漢代絲綢之路真正的標識符號應是天馬而不是駱駝。
  • 北京犬和哈巴狗你更加喜歡哪一種呢?快來看選擇一下吧!
    北京犬是原產於中國的著名玩賞狗,漢代已成為皇家宮廷 寵物,歷代帝王只許王室專用,不準流入民間。1896年英法聯軍侵 佔北京,從頤和園萬壽山慈樁太后養的寵犬中掠走5隻,獻給維多 利亞女皇,後定名北京犬,經繁殖後在歐美流行,是當今世界公認 的玩賞狗之王。
  • 盤點熱播劇《長安十二時辰》出現的歷史文物
    《長安十二時辰》這部劇成為熱劇,是因為他能將中國古代唐朝的歷史文化高度還原並推向世界,讓全世界都能看到中國唐朝時期最繁華的城市——長安,並且在看劇的同時也讓大家學到很多歷史,還把一些歷史人物活靈活現地演了出來。今天就來盤點一下《長安十二時辰》中出現的珍貴歷史文物。
  • 「哈巴狗」「富貴貓」俗語教你怎麼做人?
    最近,和朋友一起聊到「養寵物」的問題,他告訴我說:「在小區裡轉個圈回來就不難發現:大部分人都養狗,卻很少人養貓子。」我就問他:「如果讓你選擇養寵物,你會養貓還是狗呢?」「那我肯定是養狗啊,你難道沒聽過「哈巴狗」「富貴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