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作者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想必大家都關注了前一段時間的兩會,會議上提出了為人父母者應該培訓上崗,為孩子提供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這個議案被提出來的時候,微博熱搜瞬間就爆了。
一部分人持支持態度,認為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有些欠缺,還是應該經過培訓才能上崗。而有反對者則認為,沒有時間去培訓,也沒有那麼多精力在教育孩子方面,時間一長就慢慢摸索出經驗了。
針對這個情況,雖然人們的看法不同,但無一例外都透露出一個觀點。那就是沒有人生來能夠成為好的父母,不管培訓與否,初為父母者都是缺乏經驗的。因此在這裡想要推薦給大家一本書叫做《好父母的說話之道》。
這本書由一位心理學家溫蒂摩戈爾所寫,並且被放在育兒類書籍系列中。有的人將它與另一本育兒書籍《怎樣說孩子會聽而怎樣聽孩子才會說》,雖然這兩本書給人的第一印象都是關於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教育溝通的。但實際上在我看來,第一本書更加注重背後的思考,全面性的去探索問題,尋求辦法。
因此,通過閱讀這本書,我們可以更好的學會與孩子之間的溝通,並且從多種案例進行分析,幫助父母了解孩子。
一、學會溝通,讓孩子理解溝通內容。
在和孩子溝通的過程中,雙方年齡差距較大,並且思維不同。所以很容易出現對牛彈琴了,甚至是說者無意,聽者有心。長此以往,父母和孩子根本不能好好溝通,因此很容易引發嚴重的親子問題。
1.說話不僅在內容,而且還有語調和表情。
我們都知道,聽一個人說話,除了內容溝通以外,還有眼神交流以及肢體動作,甚至是。語調語氣等。
父母在和孩子溝通的過程中,可能有時候不會注意控制自己的語氣,雖然父母並未察覺,但是孩子很敏感,他們會認為父母對自己不滿意或者是生氣等。
前幾天我去奶奶家吃飯,姑姑帶著孩子也在。我們在聊天的時候,孩子突然插進來問了一句。當時我倆在聊天,並沒有太在意。
因此給出的回覆也很簡單,當時也沒有太在意,結果過了一會兒,孩子突然就不開心。當時,詢問了好久才知道,孩子以為媽媽不喜歡她,因為媽媽在和她說話的時候讓他覺得很不耐煩。
像這樣的情況經常發生,但是父母卻總是很難意識到這樣的問題。《好父母的說話之道》裡面就我們揭示了應該如何進行溝通,從語言到眼神到語調,每個方面缺一不可。
2.關心無用論。
父母對自己的孩子表現出非常緊張和在意的態度,事事關心。或許在外人看來很正常,但是在孩子心裏面,可能會造成一種父母對自己認知錯誤,甚至覺得自己沒有能力的想法。我們的關心不應該無用而應該放在點子上,做到真正的關心。
①通過細緻的觀察與孩子進行溝通,並且表達出自己的關心。
②當孩子說過某些喜歡的東西或者想做的事情的時候,父母可以記在心裏面,然後找個機會與孩子進行溝通,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關心。
③當孩子與父母分享一些事情的時候,父母可以通過裡面的細節與孩子進行溝通,引發更多的話題,提高孩子的溝通體驗感。
④當雙方進行溝通的時候,父母將孩子的想法進行重複溝通交流,會讓孩子覺得自己被重視。
3.學會傾聽,學會交流。
有的父母在和孩子溝通的過程中,覺得沒有話題可聊,覺得雙方之間代溝太深,因此很容易出現尬聊,那麼應該如何解決這樣的問題呢?
①通過幽默表達信息。孩子們比較喜歡有趣的交流,如果父母在孩子溝通的過程中能夠增加一些幽默的方法和表達,那麼孩子會很願意和你進行溝通。並且長此以往,容易培養孩子樂觀積極的心態。
②學會向孩子詢問。有的父母在與孩子溝通的過程中,將自己作為主導,總是掌握全局。但是我們應該適當的向孩子體溫,讓他們自己做出選擇,體驗到被需要感。通過提問造成差距。這是粟津恭一郎說過的。因此,通過提問拉近親子關係。
③學會傾聽。當孩子主動向父母天神溝通的時候,父母應該做出一個傾聽者的姿態。不僅要注意坐姿和眼神,還應該能夠進行心靈上的慰藉,讓孩子感受到溝通的快樂。正如這本書的作者所說,只有通過專注的傾聽,才能夠了解需求,才能夠更好的拉近關係,這是一種能夠培養成像睡覺一樣的習慣。
二、保持一定的距離。
有的人認為父母和孩子應該像朋友那樣親密無間,無話不談。但是,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博士的觀點應該保持距離,並且愛上這個距離。這樣可以更加理性的看待孩子出現的各種問題。甚至也有詩人曾經提到過,只有保持一定的距離,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才能更加親密美好。
1.認識孩子。
父母只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引路者,他們從年幼到成人不同的階段,父母應該對孩子有不同的認知。
例如幼兒讓父母覺得可愛以及關心呵護,但是當到青春期時,孩子出現各種叛逆行為,這個時候,父母要通過正確認知給予良好的環境。不論是男孩兒還是女孩兒,都應該能夠學會保持尊重。
2.如何保持距離?
基於青春期的各種特點,當父母與孩子溝通的時候,可能會不被理解,甚至針鋒相對。因此,我們在這個階段需要的是傾聽,而不是溝通,學會尊重彼此的態度。
認可孩子的情緒,讓他學會自己做主,為孩子制定的規矩要簡短,但是必須堅定。當月孩子爭吵過程中爆發矛盾時,要學會冷靜而不是衝動。
三、得到支持
父母教育孩子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得到支持。如果你的教育觀點以及態度不被周邊人,甚至是孩子的其他長輩支持的話,你將很難進行。
因此,我們對孩子周邊的關係進行劃分之後要從這些關係入手,讓孩子學會溝通,建立人際關係,並且獲得外援支持。在這本書中對於這些關係也就是教養聯盟成員制定了方案。幫助家長更好地學會溝通和教育。
養育一個孩子的過程並不簡單,它需要父母的耐心以及正確的方法引導。我們只有擺正自己的態度和位置,才能幫助孩子走的更遠,才能讓親子關係更加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