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辰在墜落與誕生中歡歌,這宇宙最古老而又永恆的歡歌,它含蓄委婉地告誡生靈,每種事物都有理由存在下去,也許風暴將毀滅它們,但它們將以另外的形式展現。"——《自由宣言》
塔斯馬尼亞的悲劇
在澳洲大陸南邊有一個與世隔絕的小島,遠在四萬年前,塔斯馬尼亞人的祖先就踏上了這塊土地,並在此生活,代代繁衍,一開始,這個小島還與澳洲大陸相連接。
三萬年間,海平面逐漸上升,塔斯馬尼亞島與澳洲大陸之間的連接漸漸斷開,這裡由原本的半島,最後變為了一個獨立小島。
此後,塔斯馬尼亞島被幾個部落分別佔領,他們都只在已劃定的範圍之內捕獵,塔斯馬尼亞人只從大自然獲取食物,他們採集蔬菜水果,在陸上與海中捕獵,若是捕獵成果豐盛,或是成功擊退來犯的外敵之後,塔斯馬尼亞人便會聚在一起狂歡慶祝。
塔斯馬尼亞人在數萬年間始終停留於石器文明,他們以木頭和石塊為工具和武器,生活十分原始,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之內都過著與世隔絕、平靜安定的生活,直到有一天,一群探索者打破了這種平靜,他們來自遙遠的歐洲大陸,對這片土地虎視眈眈。
1804年,歐洲來客們在塔斯馬尼亞島上建立起了第一個居住點,很快,他們便開始了對當地居民的徵服之路。1805年,歐洲人第一次向塔斯馬尼亞原住民發起攻擊,衝突在兩種實力差距巨大的文明持續爆發。
歐洲殖民者帶著超人的優越感,自視為高人一等的種族,將塔斯馬尼亞原住民當作劣等人種,對他們犯下了種種惡行,包括搶奪土地,佔領食物來源,殺害當地男人,強暴無辜婦女。雖然塔斯馬尼亞原住民極力抵抗,但是未知且先進的歐洲武器進犯之下,原住民們從未佔據上風,而是節節敗退。
1824年,喬治·亞瑟作為副總督來到了塔斯馬尼亞島,他深覺殖民進程緩慢,便開始實行兩項新的政策,一是假裝與原住民交好,將他們誘騙進了虛設的安置地,把他們像是動物一般流放到荒島上;二是為抓到原住民的人發放獎勵。兩舉並施,原住民很快便被趕出了自己的家園。
背井離鄉,曲折人生
1812年,楚格尼尼出生於塔斯馬尼亞島西南部的一個小部落裡,小時候她也如同祖先一般過著寧靜自由的生活,她從未料到自己日後竟會如此悲慘,她成為了世界上最後一個塔斯馬尼亞人的妻子,眼見自己所有的族人接二連三地死去。
而這一切都是因為歐洲殖民者的到來,她被帶入地獄之中——她的母親、姐姐、叔叔都被歐洲人殺死,未婚夫也在保護自己時被殺害,就連她自己,也多次遭遇一個來自歐洲的伐木工人的強暴。
後來,楚格尼尼逃到了一個名為布魯尼的小島之上,她在這裡結識了另一名塔斯馬尼亞人,名為伍拉迪,飽受創傷的兩人很快走到了一起,他們結為了夫妻。
1835年,楚格尼尼和其他原住民被誘騙到弗林德斯島上的安置地,當時塔斯馬尼亞原住民的人數不過一百,此處生存環境極度惡劣,許多原住民都因染病去世。
眼見族人數量銳減,種族滅絕近在眼前,深感歐洲人的暴戾與殘酷,楚格尼尼與丈夫伍拉迪選擇逃出殖民者的控制,來到了飛利浦港口。
隨後加入了活躍於墨爾本郊區的一支反抗小隊,這支小隊由原住民組成,在郊區對殖民者進行搶劫和報復,很快便被殖民者當局盯上並實施了抓捕,隨後被送往飛利浦港口進行審判。
1842年,在兩名隊友被判有罪並執行絞刑之後,楚格尼尼和其他原住民被遣送回了弗林德斯島,在遣返途中,楚格尼尼的丈夫伍拉迪不幸去世。
此後,楚格尼尼嫁給了另一個名為威廉·連恩的原住民,他是世界上去世的最後一個塔斯馬尼亞原住民男性。楚格尼尼就這樣成為了最後一個塔斯馬尼亞人的妻子,在威廉·連恩死後,遺體被歐洲人取走進行解剖研究。
楚格尼尼看在眼中,十分擔心,她告訴牧師,她知道博物館想要她的遺體,但是自己不想死後還要被抓去解剖和展覽。
無自由,毋寧死
臨死之前,楚格尼尼再三請求人們:不要解剖、展覽她的遺體,請將她的遺體焚燒後,將骨灰撒進恩特卡斯特科斯海峽之中。
但是,人們並不在乎她的一樣,在1878年時,英國塔斯馬尼亞皇家學會宣稱為了進行科學研究將楚格尼尼的遺體挖出,將她最後的願望棄之不顧,死去多時的楚格尼尼最終也未能如願。
在資料記載之中,楚格尼尼是一個身材矮小的原住民女性,但她表現出了驚人的勇氣、天賦和力量,以及對自由的無盡嚮往,她無數次嘗試逃離殖民者。
在她的前半生中,楚格尼尼在痛苦、血液和殺戮之中成長,以自由之勇氣,以強勁的意志進行反抗,但屢試屢敗。在她的後半生之中,她一直在勇敢地嘗試幫助自己的同胞脫離歐洲殖民者的控制。
她曾經遭遇常人難以想像的痛苦生活,親眼目睹親人被殘忍殺害,族人遭受欺凌,自己也多次受到侵害,被殘酷的歐洲人折磨了一生,甚至死後也不得安寧,不過是希望自己的遺體可以得到最後的自由,但連這最基本的、最卑微的遺願都得不到滿足。
跨越種族的冷漠,尋找人間的高尚與美麗——自由,自由的價值便是最強的永恆力量,擁有剛性與靈性的生靈會為此窮盡一生追隨。
歐洲人自詡先進,自覺高人一等,是優越的種族,但卻對殖民地原住民實行無情的侵犯與殘害,既可恥又可悲,歷史會牢牢記住這些犯下滔天罪行的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