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新城 華美綻放——濱海區升級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10周年暨建...

2021-01-11 澎湃新聞

當人們踏上濱海這片熱土,會驚奇地會發現,這座美麗的海濱新城,處處洋溢著現代高品質城市的氣息。一棟棟高樓拔地而起,柏油馬路寬闊通達,公園綠地相互交映,配套設施完備齊全,城市規劃超前科學。從海邊鹽鹼荒灘,到現在的海濱新城,在濱海區黨工委、管委會的堅強領導和統籌謀劃下,濱海實現了完美蝶變,這座千裡碧海孕育的一顆渤海明珠正在冉冉升起,華美綻放。

一路風雨同舟,一路披荊斬棘,一路砥礪奮進。濱海區升級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10年暨建區25年以來,城市建設日新月異,飛速發展。特別是近幾年來,濱海區黨工委、管委會牢牢抓住歷史機遇,致力打造宜居宜業宜遊的海濱新城,向著「現代海洋產業強區、美麗生態濱海新城」的目標加快邁進,濱海區黨員幹部幹字當頭,勠力同心,實現了城市建設從無到有、從有到優、從優到精的巨大變化。

立體交通——助力城市發展騰飛

一條條大道縱橫交錯,方便快捷;高速公路暢通無阻,通向四方;港口碼頭建設更是氣勢恢宏,氣吞山河……一曲激昂的交通建設之歌正在唱響。如今的濱海,榮烏高速、濰日高速2條高速公路和4條國省道穿境而過,國家一類對外開放口岸濰坊港貨物吞吐量屢創新高,益羊鐵路、大萊龍鐵路等眾多鐵路在這裡交匯相接,濱海越發便利的交通優勢全力開啟濱海發展新動力。

揮如椽巨筆,繪通衢大道。2020年4月30日,濱海區內創新街彌河橋正式通車投入使用,這座跨越央子街道和大家窪街道的要道之橋歷經10個多月時間正式完工,比預計工期提前一個半月。目前大九路彌河橋、長江西街彌河橋也正式通車,一年三座彌河橋梁正式投入使用,不僅將極大地提高濱海區彌河防洪洩洪能力,保障彌河兩岸工農業生產及人民財產安全,保護重要的交通設施不受洪水威脅,同時對濱海區的路網交通也是一次大的改善。

交通是一個城市的血脈,是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縱觀濱海,條條大道已經延伸出濱海發展的強大脈絡,榮烏高速、濰日高速橫貫東西,縱穿南北,新海路、大沂路、大九路、北海路交通幹線四通八達,連接有力。近年來,濱海區實施香江東一街改造工程、遼河西五街東伸工程等,不斷提升交通便利程度。2019年,濱海區人均道路面積45平方米,較上年增長2.05%,一張便捷高效的交通公路網漸次織就,像一條條血管連通了濱海人的心田,打通了幸福之路、小康之路,成為濱海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動脈。

碼頭上的岸橋巍然屹立,貨櫃船舶往來穿梭,集卡車有序地裝載運輸……這是濰坊港碼頭的日常景象。作為一個海濱城市,港口是城市發展的照明燈,是發展的推進器,濱海區重視海洋經濟,加快港口發展,疏港鐵路、疏港高速正在加緊謀劃設計,新航線不斷開通。僅僅以山東港口濰坊港為例,僅僅在2020年4月8日一天,就開通了「濰坊-福建」、「濰坊-日照」、「濰坊-錦州」、「濰坊-煙臺」四條貨櫃航線,促使山東港口濰坊港貨櫃內貿航線數量增至9條,實現了與山東港口旗下四大港口間貨櫃航線的直達直航,濰坊港與全國沿海主要港口間實現互聯互通,標誌著濰坊港建設內貿貨櫃樞紐港的雛形初現。2020年4月份,山東港口濰坊港單月吞吐量20888TEU,同比增長220%,創出開港運營以來單月貨櫃吞吐量新紀錄。

構築便捷交通,助力城市騰飛發展,濱海區眾多重點交通項目順利推進,全方位立體交通發展格局初步形成,為經濟發展和城市風貌注入了新的活力,全面打開濱海開放交流的新局面。

項目引領——產城融合全速推進

濱海區的突破,不僅僅是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的突破,更是高端產業、高級人才、核心要素、重大項目的突破。城市與產業相伴而生,因此,項目是帶動城市發展最可靠、最牢固的支撐和動力。一邊是民生項目的快速發展,一邊是重點項目的穩步推進,實實在在的變化體現著濱海每天產城融合的進展。

近年來,濱海區深化開發區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加快「放管服」流程再造、當好「店小二」,以「全過程」、「保姆式」服務打通最後一公裡,促人氣、聚商氣,全力打造渤海明珠、海濱新城。「硬環境、軟環境」全面提升,「親商、安商、營商」蔚然成風,企業「引得來、留的下」,項目「落地快、建的好」。高端化工、高端裝備、生物醫藥等支柱產業優勢顯現、獨領風騷,濱海旅遊、臨港物流、職業教育等新興產業順勢崛起、厚積薄發。濰柴重機、弘潤石化、新和成藥業等龍頭企業勇立潮頭,鼎成新材、冀凱裝備、天維膜等一批「隱形冠軍」、「瞪羚企業」蓄勢待發,還有中車交通、中糧貿易等一批「國字號」項目紛至沓來。

項目引領產業,發展勁頭有力。2008年濰柴重機項目動工建設,多年來,濰柴在濱海不斷擴大投入,濰柴濱海產業園已建成投用濰柴重機、鑄造、中速柴油機等多個項目,濰柴動力製造基地項目加快推進,著力打造全系列船舶動力製造基地。浙江新和成落戶濱海十幾年來,相繼成立了5家企業,投資200多億元建設新和成北方基地。「我們將會建設成為一個綠色、安全、智慧、高效的國際一流的精細化工產業園區,預計總產值達到500億元以上。」山東新和成控股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副總經理孟建波說。

2020年,濱海區全面實施主要經濟指標增幅兩位數增長、「雙招雙引」提質增效「三率」齊升、擴大對外開放促進高質量發展等「十大攻堅行動」。今年2月份以來,總投資431億元的15個重點項目開工,總投資196億元的15個項目集中網上簽約,總投資4.63億元的6個高層次人才項目籤約,「雙招雙引」和項目建設全面提速,奮力開創濱海高品質開發建設新局面。

劈波斬浪敢弄潮,而今邁步從頭起。未來的濱海,依託濱海化工園、高端裝備製造產業園、科技創新園、臨港產業園4大產業功能區和商務居住區、海洋科技大學園、旅遊度假區3大城市功能區,加速向產業強、效益高、有特色的平臺載體邁進,打造特色化發展的產業強區,「高端化、智慧化、生態化、集群化」將成為新的品牌名片,國內頂尖研發機構將在此開花結果,更多國家級人才紛至沓來,濱海區將建設成為環渤海灣創新活力競相迸發的隆起帶。

景城一體——百姓盡享綠色福祉

曾幾何時,綠木映秀,花色醉人,是每一個城市居民嚮往的生活環境。如今的濱海,「移步皆是景,舉目滿眼春」變成了現實。每天清晨、黃昏,在城市公園、街角綠地,凡是綠樹成蔭的地方,都能看見人們鍛鍊、乘涼的的身影。在白浪河畔眺望,碧水藍天,草木蔥蔥,好不愜意,越來越多的人愛上了濱海,他們盡情享受這裡的綠色福祉。

近日,在濰坊濱海中央城區北海路東側,幾十名工人師傅戴著口罩,正在進行有序施工,精心栽下白蠟、日本櫻花、側柏等樹苗,打造櫻花爛漫、綠意盎然的景觀工程;在旅遊度假區海河路人工島(南島),濱海區廣大黨員幹部義務參加植樹活動,建設集防風固沙、涵養水土、生態保護、綠色景觀等功能為一體的沿海城際生態走廊;在中央城區北海路西側,園林工人正在利用大型機械在綠化帶內栽種金葉榆、白蠟等耐低溫、耐土壤貧瘠、耐乾旱樹木,一旁的灑水車不時地對新栽植的苗木進行灑水養護,一派熱火朝天的勞動景象……

近年來,濱海區通過開展植樹造林、修復保護溼地、鹽鹼化綜合治理等有力措施,為改善城市生態環境做出了重要貢獻。曾經這裡是一片白茫茫的鹽鹼灘,是一張簡單的「白紙」,要在這張「白紙」上建起一座現代新城,首要的任務就是為這張白紙上塗抹上綠色。雖然在鹽鹼地上的綠化成本是不同地區的數倍以上,但是濱海區造林綠化在近幾年實現質的飛躍。濱海區堅持「苗木品種多樣化、投資主體多元化、造林綠化常態化、參與植樹全民化」原則,圍繞白浪河生態治理、中央商務區環境提升、「十縱十橫」生態長廊等工程項目,加快實施 「三河一帶」「三邊四區」和生態溼地關鍵區域綠化,推進生態城市建設,建設宜居家園。

生態治理給濱海帶來強勁的發展動力,美好藍圖逐漸變為現實。從寸草不生到綠意盎然,生態、文旅、經濟、社會、民生等綜合效益迅速凸顯。如今,濱海正以生態激發產業內生動力,推動綠色發展模式再次提檔升級,一座水榮綠興的現代海濱城市正加速崛起。隨著白浪河生態示範帶、沿海防護林和三年大綠化等生態工程實施,濱海區強化沿海溼地、近海海域與岸線生態保護和修復,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鹽鹼地綠化「濱海模式」,成功培育了魯臺鹽楊、濰坊濱海鹽松、環海鹽柳等新品種,積極推動耐鹽鹼苗木良種大規模、產業化種植,綠地率為32.2%,綠化覆蓋率達33%。

漫步於公園內,道路兩旁綠樹成蔭,花草豐美,高大喬木,低矮灌木巧妙搭配,主路、小徑環環交錯,廊橋凳椅科學分布,為周邊小區提供了舒適、安逸的居住環境。「與之前相比,濱海區特別是中央城區的綠化真是大變樣,空氣好,綠色多,每天早上出來鍛鍊,感覺讓人的心情好很多。」家住湖光山舍小區的崔女士告訴記者。出門即可見綠,推窗即可賞綠,享受綠色生活的舒暢,體會綠色生活的律動,這樣的場景已經成為濱海人民生活中最常見的寫照。

民生工程——提升居民幸福指數

城市風貌是城市的「面子」,城市基礎設施是城市的「裡子」,只有築牢「裡子」,才能撐得起「面子」,也只有堅持做好城市的「裡子」工程,才能更好地服務群眾。近年來,濱海區在不斷提升城市風貌的基礎上,不斷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棚戶區改造、雨汙分流、農村廁改、四好農村路等等一批民生工程紮實推進,築造百姓舒心的幸福城。

棚戶區改造事關民生福祉、事關經濟發展,是重大的民生工程,自棚改工作開展以來,濱海區快節奏推進工程建設,把棚改安置房建設成為精品工程,實現效率高、質量優、群眾滿意等多方面共贏。我區連續三年推進棚改工作,共實施棚改項目5個,拆遷棚改村居10個,棚戶區改造任務2725戶,實際完成2900戶。學府新城一期項目為大家窪街道東興、雙河兩村棚改房安置項目,完成居民安置460戶。棚改還包括大家窪街道新興村、河套(東北呂)村、中興村三個村和央子街道河北嶺子村、豐臺漁業村、韓家廟子村、牟家河塢村、新立村五個村,實際完成2299戶,採用貨幣化安置。位於中央城區的央城·匯景灣項目用於央子街道棚改安置,主要安置豐臺漁業村、河北嶺子村、韓家廟子、新立村,目前項目一、二標段主體結構已驗收,正在進行外牆保溫、裝飾裝修及安裝工程施工,預計今年10月完成交付,讓百姓住進現代化住宅社區。

雨汙分流是指將雨水和汙水分開排放,各用一條管道輸送,便於雨水收集利用和集中管理排放,防止汙水對河道、地下水造成汙染,有效保護城市的水環境,在改善城市生態環境的同時,進一步提高城市品質和城市形象。濱海區2019年完成了大家窪片區雨汙分流改造工程,徹底解決了雨汙管網混流、城市內澇等問題,得到了居民的一致好評,2020年央子片區雨汙分流改造工程又全面啟動建設。工期緊、任務重,為了儘快完成施工,施工人員充分利用現有的施工黃金季節,在嚴把工程質量的同時,加班加點,晝夜不停、流水作業,爭取把因疫情耽誤的工期搶回來,分片區多個施工班組全面展開作業。據了解,央子片區雨汙分流改造工程總投資約3.2億元,涉及主幹道路12條,計劃新建改造汙水管道約28公裡、雨水管道11公裡,建成後將實現雨汙管網全覆蓋、汙水全收集、雨汙全分流,徹底改善城市居住環境。「工程完工後,濱海區將全部實現雨汙分流,達到雨水入河、汙水進廠的生態治理目標,助力高品質城市建設。」濱海區建設交通局相關負責人說。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點任務,是「三農」領域重要民生工程。今年以來,濱海區緊緊圍繞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重點工作任務,加快推進改水改廁民生工程,助力鄉村振興。在濱海區大家窪街道郝呈村,工人師傅們正在進行管道開挖和水管的鋪設安裝。因部分村莊水管老舊,供水壓力不足等問題,自去年開始,濱海區實施農村飲水安全提升工程,對全區5個村的自來水管進行改造,提高農村飲水安全水平。「涉及大家窪街道辦事處5個村1015戶3820人,本工程均為水廠集中供水,主要建設內容為村內管網鞏固提升,採用一戶一管一表的形式供水到戶,總項目投資約為86.7萬元。」大家窪街道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王濤告訴記者。

小廁所連著大民生,改水改廁同步推進。濱海區統一招標採購,政府補貼,不斷改善農村環境衛生,與傳統旱廁相比,改建的廁所既乾淨又方便。「大家窪街道農村旱廁改造,共涉及29個村7289戶,現在總共有12個村同步施工,預計6月底之前全部完成。」大家窪街道規劃辦負責人王剛說。民生項目的紮實推進得到了群眾的一致好評,「村裡給改了廁所,家裡也乾淨了,衛生也很好了,廁所的味也小了,到了夏天這蚊子蒼蠅也少了。」談起廁改,大家窪街道筏子口村居民袁堯堯對此讚不絕口。濱海區以城鄉環衛一體化、農村廁所改造、村內道路戶戶通、農村生活汙水治理提升為主攻方向,抓村容村貌提升,計劃完成11209戶農村廁所改造、22個自然村公廁建設、25個以上行政村生活汙水處理,努力建設生態宜居、環境整潔、鄉風文明的美麗鄉村,提升居民生活幸福指數。

經歷數十年辛苦耕耘,濱海面貌煥然一新,早已不是白茫茫的鹽鹼灘,而是桃紅柳綠、碧波蕩漾、車水馬龍、機器轟鳴、塔吊林立的現代化高品質城市。新時代孕育新希望,新徵程更需新作為,站在新起點,濱海廣大黨員幹部和人民群眾將繼續砥礪前行、敢為人先、逐夢深藍、向海圖強,努力開創濱海的新篇章、新未來。

記者|胡榮田 侯江宏 聶曉東 劉繼田

編輯|王鑫瑞

審核|於彬

原標題:《魅力新城 華美綻放——濱海區升級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10周年暨建區25周年之城建巡禮》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逐夢深藍 向海圖強|濰坊濱海加快建設現代海洋產業強區 美麗生態新城
    加快建設現代海洋產業強區 美麗生態濱海新城逐夢深藍 向海圖強——寫在濰坊濱海區升級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10周年暨建區25周年之際齊魯網·閃電新聞4月26日訊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1995年8月15日,成立濰坊海洋化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2005年12月,通過國家發改委審核定為省級開發區,定名「山東濰坊濱海經濟開發區」;2010年4月25日,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在這段濃墨重彩的時間軸上,「1995」、「2010」、「2020」,這幾個數字成了濱海區砥礪前行的重要坐標,串連起了繼往開來、翻天覆地的發展歷史。
  • 聚焦江西"一帶一路":走進小藍經濟技術開發區
    齊魯網南昌21日訊(記者 劉雨馨)中外新聞媒體聚焦江西·一帶一路江西行暨高鐵時代看江西採訪團21日下午到達南昌縣小藍經濟技術開發區,近距離感受這一「江西省以綠色崛起探索進位趕超的縮影」。  小藍經開區成立於2002年3月,是江西省首家由縣級政府主導的國家級開發區,也是江西省唯一一個擁有汽車零部件、食品和醫藥醫器三塊省級產業基地招牌的製造業基地,形成了「北食品醫藥、南汽車汽配」的產業板塊。
  • 聊城開發區將投20億建全國最大寵物用品生產基地
    大眾網聊城12月6日訊(記者 程洽洽) 12月6日,聊城經濟技術開發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王同章做客市長熱線,現場接聽群眾來電並回答記者提問。王同章介紹,開發區作為聊城的產業新城,將新舊動能轉換作為推進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研究制定了《關於支持發展新經濟培育新業態加快新舊動能轉換的意見》,規劃建設新舊動能轉換產業基地,強力推進新動能培育和舊動能提升六大工程。以氫能源為代表的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車產業培育支撐工程。
  • 雪蘭方2019全球超模大賽中國冠軍賽暨頒獎盛典華美啟幕
    雪蘭方2019全球超模大賽中國冠軍賽暨頒獎盛典華美啟幕 --全球超模齊賀祖國70
  • 金昌經濟技術開發區全力推進進位提升高質量發展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中國甘肅網8月14日訊(本網記者 任磊)14日上午,記者從甘肅省政府新聞辦新聞發布會獲悉,今年以來,金昌市委市政府按照「兩區兩城兩融合」的發展思路,把金昌經濟技術開發區進位提升作為全市
  • 聊城經濟技術開發區第三批網上招商重點推介項目重磅出爐
    誠摯相邀 共謀發展國家級聊城經濟技術開發區歡迎您近日,我們依託山東省「十強」產業和聊城市九大產業集群,結合聊城開發區產業基礎和資源優勢,立足實現產業高質量發展,促進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化,認真梳理出一批對外招商重點合作項目,現將第三批10個項目正式公開發布。
  • 華宇方圓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部落戶山西大同經濟技術開發區
    2018年11月18日下午,華宇方圓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掛牌儀式暨華宇方圓新物流生態圈項目山西運營啟動會在山西大同古城內的中國雕塑博物館隆重舉行。大同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薛明耀、市政府副秘書長蘇坡、大同經濟技術開發區副主任王華一等主要領導親臨現場與華宇方圓集團董事長孫勇、黨委書記金軍、總經理候均昌以及來自全國的百餘家主流媒體共同見證了華宇方圓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掛牌儀式暨華宇方圓新物流生態圈項目山西運營啟動會。
  • 高水平開放 高質量發展——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浙江開發區(高新區...
    中國日報12月14日電(記者 馬振寰)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八八戰略」實施15周年。改革開放40年來,開發區(高新區)已經成為浙江對外開放的主要載體、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產業集聚的重要基地、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和產城融合的重要平臺。
  • 十堰經濟技術開發區稅務局助企業穩產穩崗
    荊楚網客戶端—荊楚網消息(通訊員 李下溪)7月3日,從十堰經濟技術開發區稅務局獲悉,今年來,該局密切關注疫情對轄區重點企業影響,積極優化服務措施,大力援企穩崗,通過精準「滴灌式」服務為企業紓困解難,讓企業應享盡享政策「紅利」,為「六穩」工作和「六保」任務發揮「稅力量」。
  • 濰坊濱海區積極構建「1+1+4」夜間經濟發展新格局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7月1日訊 (記者 孫小茹 通訊員 毛金鵬 徐錄)今年以來,濰坊濱海區根據市委、市政府「重點工作攻堅年」和區黨工委「10+2+1」重點工作行動實施方案部署安排,聚力文旅產業發展和夜間經濟片區打造,積極構建全區夜間經濟「1+1+4」發展布局,即打造1個重點項目、1個示範街區、
  • 自然資源部通報2019年度國家級開發區土地集約利用情況
    自然資源部日前通報了全國531個國家級開發區土地集約利用情況。根據通報,國家級開發區土地開發利用程度總體良好,土地利用程度、利用強度穩步提升,用地結構逐步調整,但用地效益穩中有降。據悉,2019年度國家級開發區土地集約利用情況監測統計實行自願參評原則,共有531個國家級開發區參與本次監測統計,涉及面積49.57萬公頃。通報顯示,參評的國家級開發區土地集約利用情況呈現四大特徵。一是土地利用程度顯著提高。共有可開發建設土地47.80萬公頃。其中,達到「三通一平」以上供應條件的土地42.32萬公頃,土地開發率88.53%。二是土地利用強度穩步提升。
  • 7月第3周濱海經濟開發區樓盤熱搜榜出爐:新城湖光山舍登榜首
    7月第3周(7.13-7.19)濱海經濟開發區新房熱搜榜出爐!此次樓盤排名數據根據房天下用戶瀏覽及關注度綜合計算產生。房天下研究院數據顯示,7月第3周(7.13-7.19)濱海經濟開發區樓盤中,位於海港街與觀海路交叉口向北200米路西的新城湖光山舍備受關注。
  • 北京臺聯邀請臺灣新竹縣工商業代表參訪經濟技術開發區
    千龍網發千龍網北京7月30日訊(記者 劉美君)近日,北京市臺聯邀請臺灣新竹縣工商業代表參訪團一行14人赴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進行專題參訪。這是北京市臺聯充分依託重點品牌交流項目平臺,引導更多臺灣高新企業融入北京經濟社會發展,務實推動技術共享與產業合作,所進行的又一新的嘗試。
  • |武漢|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幼兒園|小學|...
    江夏區擴建項目:佳禾百步亭·江南郡幼兒園、東湖路幼兒園;改建項目:藏龍第二幼兒園改建9個班規模、龍苑瀾岸(二期)幼兒園擬建6個班規模、龍苑瀾岸(三期)幼兒園擬建12個班規模、大橋西片還建小區幼兒園擬建12個班規模、廟山第三幼兒園擬建9個班規模、美加湖濱新城幼兒園擬建15個班規模東西湖區
  • 國網天津東麗公司:走訪東麗經濟開發區
    3月10日,國網天津東麗公司總經理帶隊走訪東麗經濟開發區,上門解決客戶用電難題。  天津東麗經濟開發區基礎設施完善,產業特色鮮明,初步形成了汽車零部件產業群和IT部件產業群,是天津市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之一,東麗區唯一一家國家級經濟開發區。
  • 市北經濟開發區:綠色鋪就高質量發展底色
    近年來,市北經濟開發區積極踐行新發展理念,在優化項目招引體系、調整提升產業結構、推進園區循環化改造等方面持續發力,推動園區走上高質量綠色發展之路。先後獲得山東省低碳經濟示範園區、山東省高端裝備製造產業園、山東省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園區、首批國家級綠色園區等榮譽稱號。
  • 陽泉經濟技術開發區 全力打造四個「新高地」
    陽泉經濟技術開發區成立於1993年2月,1996年1月被省政府批准成為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2017年7月,開發區採取「一區多園」模式,以陽泉經濟技術開發區為主體,整合東區工業園、白泉工業園、郊區蔭營工業園進行擴區,規劃面積為80平方公裡。陽泉經濟技術開發區現有入區企業8318家,總人口約11萬。
  • 2020年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消防大隊招聘簡章(10人)
    依據《山東省專職消防隊伍管理辦法》(山東省人民政府令第271號),現面向社會公開招聘專職消防人員10名。現將有關事項公告如下:一、消防人員性質本次招聘的消防員屬非在編人員,按派遣形式管理,到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消防大隊從事專職消防工作。
  • 泰安旅遊經濟開發區:謀定而動 高鐵紅利下的「造城運動」
    截止目前,旅遊經濟開發區共對26個村進行棚戶區改造,建設15個新型社區、面積396萬平方米,2萬6千餘套住宅(26620),安置19800餘戶居民,惠及10萬人。作為城市新區,泰安旅遊經濟開發區步調一致,堅持規劃引領,完善推進機制,突出工作重點,為扮靚泰安西部宜居新城塗抹上濃墨重彩的一筆。位於泰城西部的泮河公園曾是讓附近居民連連搖頭的臭水河。2016年,在統籌考慮泮河自然生態各要素的基礎上,泰安旅遊經濟開發區總投資27億元對泮河進行整體保護、系統修復、綜合治理,計劃打造景觀綠地總面積約85公頃。
  • 泰安旅遊經濟開發區、高鐵新區融合發展述評
    今年初,市委、市政府順應時代發展需要,從建設富裕文明幸福新泰安的戰略角度,確定將泰安旅遊經濟開發區和高鐵新區整合發展,提出了「依託西部高鐵,改造提升西部新城」的目標,要求在完善西部高鐵新區25平方公裡開發建設的基礎上,加速與之相連的26.2平方公裡旅遊經濟開發區的升級改造,南北貫通形成51.2平方公裡的現代化宜居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