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剎車系統的功用就是使汽車減速或在最短距離內停車,以保證車輛安全行駛。騎過自行車的人都知道,制動時,不能只是前輪制動或後輪制動,前輪制動,車輛會產生很大的慣性力,車輛俯衝姿勢明顯,車速過高,容易造成翻車事故;後輪制動時,車輛整體比較平穩,但是車主一定要緊握方向盤,否則車輛會出現漂移或甩尾的跡象。無論是前輪制動,還是後輪制動,對於車輛而言,都是非常危險的,車輛制動時肯定是四個車輪一起制動。
汽車剎車系統是如何實現四個車輪一起制動的呢?
車輛剎車系統都是採用液壓制動,液體填充於整個剎車管路,並且是不能被壓縮的,能夠100%傳遞動力,駕駛員踩下剎車踏板,剎車系統中的剎車油便會被施加壓力,剎車系統運用了帕斯卡定律,密閉容器中的液體,只要產生外壓強,液體在保持靜止狀態不變的情況下,液體中任意一點的壓強將會產生同樣的變化值。
車主踩下剎車踏板,給剎車油施加壓力,壓力通過剎車油100%作用到每個車輪剎車卡鉗的活塞上,活塞驅動剎車卡鉗夾緊剎車盤,即可產生巨大的摩擦作用力。
剎車系統中,要求最為嚴格的便是剎車油的可壓縮性,這就要求剎車油內部沒有空氣,必須是全液體填充,並且剎車油中含水量要控制在3%以下,畢竟車輛剎車時,剎車油的溫度很高,溫度過高,水被蒸發產生水蒸氣,導致剎車油內部含有氣體,進而使得剎車油的壓縮行程過大,容易造成剎車失靈現象。
輪胎剎車作用力——制動力分配
現在的家用車基本都是前置前驅,車輛比較重的發動機和變速器全部位於車輛前面,也就造成了前重後輕的現象,車輛剎車時,如果前後剎車力是一致的,非常容易造成前輪制動力不足,後輪制動力過大的的情況,因此,剎車系統又多了一個制動力分配功能EBD,Electronic Brake force Distribution。在車輛制動的瞬間,EBD可以精準計算出由於四個輪胎附著力不同而產生不一樣的摩擦力,進而對剎車力進行自動調整。
尤其是我們在剎車過程中,由於路面的差異,加上車輛慣性的作用,車輛重心會發生轉移,導致車輛前輪承受較大的作用力,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慣量前移,車輛前橋壓力倍增,車輛四個車輪與地面間的抓地力會有所不同,這個時候就需要對四個車輪的制動力進行合理分配。比如說,車主急剎車,車輛慣量前移,後輪承載的作用力較小,前輪承載的作用力較大,此時,車主可以提升前輪的制動力進行補償,同時降低後輪的制動力,以防止輪胎發生抱死現象。
綜上所述,汽車剎車時,車輛四個輪胎是一起剎車的,但是在剎車過程中,前後輪胎的剎車作用力也是不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