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復興是什麼?一個學識淵博的人可能會從政治、經濟、文化等多個角度洋洋灑灑解釋一大段,如果讓我說的話,就是兩個字『復古』。」10月1日下午,上海書城讀者如雲,一樓大廳裡,越來越多人被正在進行的「全國新書發布廳」這一期的主角——「顧爺」的演講所吸引,圍攏了好幾圈。
顧爺,本名顧孟劼,自稱一般文藝青年,藝術愛好者。因閒暇時在網絡媒體以詼諧幽默的口吻普及藝術知識而受到關注,擅長把高深的藝術從平易近人的獨特視角用閒聊的語氣進行傳達,網名叫「顧爺」,出書時則叫「小顧」,已經出版《小顧聊神話》《小顧聊繪畫1》《小顧聊繪畫2》等多本藝術普及暢銷書,這回帶來的是新作《小顧聊繪畫·文藝復興》。
「這是我第三本寫繪畫的書,為什麼不叫《小顧聊繪畫3》呢?因為很多人建議我,換這個名字可能賣得更好。」顧孟劼挺坦率,話鋒一轉,他說,「之前主要是在微博上寫作,想到哪兒寫到哪兒,近乎段子式的,集中寫一個我最嚮往也最欣賞的藝術時代——文藝復興,可能會比前幾本進步更大一些。」
當然,標誌沒有丟,還是微博上那個「顧爺」幽默接地氣的語言和一針見血的點評,聚焦的9位文藝復興時代的大藝術家在他筆下成了「一生未娶的痴情人—波提切利 ,脾氣暴躁的肌肉控—米開朗琪羅 ,德藝雙馨的實幹派—提香,畫如其人的小鮮肉—拉斐爾……」
調侃也不能少——比如,眾所周知,達文西不僅是畫家,還是個發明家,甚至是音樂家、植物學家、解剖學家,但也正是他的興趣愛好實在太廣泛了,帶來了一個致命的問題,那就是「爛尾」,於是在《小顧聊繪畫:文藝復興》裡得了一個「愛挖坑但不愛填坑的爛尾王」稱號。
在顧孟劼看來,藝術並沒有那麼高大上,反而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情,「每個人小學的時候都上過美術課,但現在讓我回憶小學美術課教過什麼?好像除了做手工勞動就沒了,長大後的美術課甚至直接變成了語文、數學課……藝術在人們的心中似乎並不重要,許多人都是在成年後,因為自身的興趣才開始接觸藝術的,比如我。所以我做的事情,其實就是讓大家對藝術產生興趣,可以說是把大家領到藝術的門口,如果你感興趣,可以打開這扇門走進去,如果覺得這樣就夠了,那也大可以在門口拍張照離開。」
「其實我一開始受到大家關注就是因為用聊神話、聊藝術的方式,寫了很多大開腦洞的廣告,但換個角度想,其實不是用藝術寫廣告,為什麼不能是用廣告的形式傳播藝術呢?」顧孟劼說,藝術說起來其實並沒有什麼真正的用途,就是人們茶餘飯後又來消遣的東西。如果你的生命中沒有藝術,也並不會餓死。但如果有藝術,你會發現自己的品位,格調,審美都會不一樣。有藝術,叫生活;沒有藝術,只能算活著。「如果你對藝術感興趣,不妨翻開這本書。也許,你會發現,藝術其實不難,還很好玩。而我們,沒準正處在一次新的復興的過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