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當牛做馬

2021-01-09 阿六說廣西

1、下凡

大青山上的兩位仙翁——青衣和紅衣玩忽職守,命兩個小鬼替自己下凡懲戒世間惡行,不慎奪走了兩條人命。青衣和紅衣擔心被上司追責,騙二鬼說要將他們變成龍,卻使黑手將二鬼打下凡間,變成了兩座山脈。多年以後,二鬼的命門被人陰差陽錯地點破,一飛沖天。青衣和紅衣急了,趕緊下山除掉變成大蛇的二鬼(詳見前一則故事《編外飛仙》)。

料理完二鬼,青衣和紅衣回到山上繼續下棋。他們雙眼通紅,心不在焉。

青衣說:「我們在處理牛頭和馬面這件事上,是不是太絕情了?」

紅衣說:「確實,雖說他們是鬼,但也有鬼的命。」

青衣說:「手起刀落,棒下命殞,神不知鬼不覺,但良心上還是有點過不去。」

紅衣說:「依你的意思,我們該做點補償?」

青衣說:「給錢?」

紅衣說:「俗了。」

青衣說:「我是學你的。」

紅衣說:「神仙會死嗎?」

青衣說:「你傻了?怎麼拋出這樣的問題?」

紅衣說:「我們將功贖罪吧?」

青衣說:「怎麼贖?」

紅衣說:「下凡,給人當牛做馬。」

青衣說:「人間牛馬乾的,可都是苦差事。」

紅衣說:「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青衣說:「你錯了。吃得苦中苦,方為仙上仙。」

紅衣說:「我們要當誰的牛,做誰的馬?」

青衣說:「當然是窮苦人家的牛馬。」

紅衣說:「可能會沒命的,你別後悔就好。」

青衣說:「一言既出,駟馬難追。」

紅衣說:「你錯了。一言既出,牛馬難追。」

青衣說:「你先選,當牛還是做馬?」

紅衣說:「我當牛。」

青衣說:「我做馬。」

兩位仙翁說完如釋重負,分頭降落人間。

2、當牛

接到兒子獲得鄉試資格的消息時,笑意在弄樓屯漢子阿儂的臉上漾開來。

他打聽了前往省城趕考所需的盤纏,笑容瞬間凝固。眼角的魚尾紋攏在一起,讓他看起來比實際年齡老了三五歲。

阿儂慌張地環顧屋子,這麼多年來,為了供兒子讀書,家裡值錢的東西幾乎都變賣了。唯一值錢的東西,只剩下那頭老黃牛。

當晚,阿儂心事重重地躺下了。腦海裡不停地閃回關於那頭牛的記憶。

老黃牛是父母留給阿儂唯一的財產,父親臨終前拉著他的手說:「兒子,牛是家裡的頂梁柱,賣了牛,家就塌了……別賣牛!」

這幾十年來,阿儂經歷過多次生活的苦難,比如娶妻時沒有彩禮,但他幸運地娶到了一個善解人意又勤勞的女人。

可惜妻子福分薄,在兒子3歲時就因病去世了。

阿儂一人把兒子拉扯大。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除了種莊稼,還到處打閒工,一心只想讓兒子讀聖賢書,考取功名。

這麼多年來,阿儂一直把老黃牛當成另一個孩子,耕田梨地都仰仗它,他也善待它。除了白天放牛吃草,他還給它割草當夜宵。

可惜,世間的一切都在變老。老黃牛正在衰老,阿儂漸漸變老,遲早都會死去。

這些年來,為了供兒子讀書,阿儂該借的親戚都借了。

親友們不耐煩時,甚至告誡他:「你家裡的鍋都揭不開了,還供兒子讀什麼書?」

阿儂說:「書中什麼都有。」

漸漸的,阿儂在親友眼裡成了糊塗和固執的代名詞。彼此越走越遠,甚至有紅白喜事也不相往來。

趕考的日期步步逼近,可盤纏仍無著落,阿儂急了。

這天早上起床後,阿儂給宗堂上了幾炷香,說:「爹,娘,孩兒不孝,如今只能賣牛給你們的孫子湊路費了。你們地下有知,別怪我!」

阿儂牽著老黃牛上街叫賣時,一路上淚流滿面。

耕牛在農村可是大寶貝,老黃牛並不愁銷路。最終,阿儂把牛賣到了鄰村。

新主人看了看老黃牛的牙齒,說:「這牛還能活多久呢?好在我並不指望它拉犁。」

阿儂說:「要不是萬不得已,多少錢我也不賣給你!」

在農村,人們害怕新買的小牛生疏時,會給它買一頭老牛做伴,給它帶路,讓它學會耕田梨地。

當晚,阿儂攥著賣牛款回到家,看著空蕩蕩的牛欄,心裡五味雜陳。他暗自慶幸老黃牛沒有落在肉販子手裡。

兩天後的夜裡,半夢半醒的阿儂隱隱約約聽到牛反芻的聲音。

「咦?難道是我聽錯了嗎?」他趕緊披衣挑燈,起來察看,意外地看見老黃牛正站在屋前,靜靜地看著他。

阿儂又驚又喜,抱著牛脖子說了半宿的話。

天剛亮,新主人就找上門來了。他說昨夜把牛拴在屋旁,沒想到它竟然會找到回家的路。

儘管阿儂捨不得,但買賣已成。看著牛被牽走時,阿儂的淚水奪眶而出。

半個月後,老黃牛又悄悄地回到弄樓屯。

它這次是掙脫繩子回來的,因為牛鼻還殘留著血跡。

新主人牽走它時,它還戀戀不捨地回頭。阿儂躲了起來,不忍直視。

眼看老黃牛兩次跑回老家,新主人生氣了。他揚言說回去後把它關起來,並威脅說再這樣就不客氣了。

可半個月後,老黃牛再次回到弄樓屯。這次它是撞壞牛欄衝出來的。

經過三次折騰,新主人怕老黃牛半路被人劫走,落了個牛財兩空,便狠心地把它宰殺了賣肉。

阿儂得知消息,匆匆趕往想把牛贖回,但為時已晚。

當阿儂在新主人的房牆上看見晾著一張牛皮,上面血滴未乾時,抱著頭蹲在地上痛哭,嚇得新主人不知所措。

最後,阿儂掏錢買回那張牛皮。

回到家裡,阿儂大病了一場,躺在床上半個月才能起身。

兒子離家趕考的那天,阿儂指了指晾在自家牆上的牛皮,顫抖著說:「兒子,無論你走多遠,別忘了那張牛皮……」

3、做馬

聽了妻子病重的診斷時,那旺屯的老譚渾身哆嗦了一下。

為了治好妻子的病,他幾乎變賣了家裡值錢的東西。現在只剩下一匹馬,那匹陪伴他們整整走過了15年的老公馬。

這匹公馬來歷可不一般。當初結婚時,嶽父問老譚想要什麼陪嫁品,老譚脫口而出要一匹公馬。

嶽父不解,說:「公馬不能繁衍後代,價格又貴,你確定嗎?」

老譚說:「我只想要一匹公馬,能幹活。」

嶽父搖搖頭,說:「好吧。」

公馬四肢矯健,高大威武,初次見面老譚就愛不釋手,一有空就給公馬刮毛擦背,草料從不間斷。

老譚婚後夫妻恩愛,可惜一直沒有孩子。他們便將那匹公馬當作孩子看待,幹活時儘量減輕它的負擔。有時老譚寧願挑著柴火草料,也不願讓馬馱。

鄉親們都笑老譚愛馬勝過愛自己。老譚說:「你們不懂,這匹馬價值可大了。」

經過訓練,老譚的公馬不僅能馱運東西,還會耕田犁地。

由於身高體壯,毛髮油亮,曾經有個老闆出高價想買走它,但被老譚拒絕了。老譚說:「我可不捨得賣掉自己的孩子。」

每逢當地有木材運輸時,老譚就牽著公馬去馱木材。每噹噹地有石料拉時,老譚就牽著公馬去拉石料。由於公馬力大無窮,老譚所得的報酬總比別人多。

多年來,老譚夫婦省吃儉用,積攢了一點錢。可那些錢在妻子的病痛面前,灰飛煙滅。

病來如山倒,郎中說必須給老譚的妻子動手術才能救命,但醫藥費高昂。

老譚搜盡家財,仍沒湊夠手術費。眼看妻子奄奄一息,老譚心急火燎。

黔驢技窮之下,老譚突然想起一個遠方的表哥。

小時侯兩人玩得挺好,不過已經多年不來往了。

聽說表哥做點小買賣,老譚決定前往求助。不過,老譚臉皮薄,多年不見突然獅子大開口,沒有信物實在讓人難以信服。

可一想到病床上的妻子,老譚心一橫,決定拿公馬去做信物。雖然公馬老了,也許不那麼值錢了,但信義無價。

吃過早飯,老譚走到馬廄前,摟著公馬的脖子,說:「髮妻有難,人馬難兩全,只能委屈你了!」

老譚爬山涉水,一路上他都是牽著馬,捨不得騎行半步。

表兄弟相見,百感交集,奈何時光飛逝,物非人非。

果然,老譚說明來意後,表哥有點猶豫了。

老譚說:「表哥,我實在走投無路了,不然也開不了這個口。」

表哥說:「我知道,只是……」

老譚說:「放心吧,我會把這匹馬當信物留下,等有錢還了就把它贖回去!」

表哥說:「這匹老馬值多少錢呢?再說它還是公的。」

老譚說:「別人可能不知道這匹馬的價值,但它對我們兩口子來說就是一個孩子。」

表哥不說話。

老譚眼淚婆娑,說:「沒有妻子,我便沒有家;沒有公馬,我的家就殘了。」

表哥說:「你別說了。把馬牽回去吧,我信得過你!」

老譚說:「我先把馬放在這了。一年後我把錢如數還你,到時再把馬牽走吧。我只有一個請求,別打它!」

當老譚攥著錢,頭也不回地離開表哥家時,公馬在身後發出一陣嘶鳴。

由於手術及時,老譚的妻子很快回家了。

那天晚上,她直奔馬廄而去。當看到馬廄空空如也時,她厲聲尖叫:「公馬去哪兒去了?!」

老譚低頭說:「抵押給人了。」

妻子坐地哀嚎:「早知道你賣馬救我,我不如死了好!」

隨後,老譚和妻子大吵一架。這是他們婚後第一次紅臉。

妻子心情不好,加上思念老馬,病情再次加重。她央求老譚去借錢,想方設法把老馬贖回來。

「欠債我們可以還錢,但那匹公馬世上唯一。它要是出了意外,我也不想活了!」

老譚拗不過妻子,挨家挨戶跟鄉親們借錢。

實在借不到時,老譚就跪下說情。很快,老譚湊夠了錢,打算天一亮就前往表哥家把公馬贖回來。

當晚睡覺時,老譚夢見老馬已回家,正在馬廄裡滴答滴答的踏蹄,嘴裡發出噗噗的聲音。

半夢半醒中,老譚信以為真,咕咚跳下床,挑著馬燈直奔馬廄。

他驚訝地看見老公馬赫然地站在馬廄旁,定定地看著他,眼角淌著淚水。

老譚丟掉馬燈,摟著公馬脖子,歡呼雀躍道:「老婆,公馬!」

妻子聞訊,垂死病中驚坐起,抹黑跑到門外,也摟著公馬又哭又笑。

天亮後,老譚扒了兩口冷飯,準備出門還錢。

他走到馬廄前想看馬時,卻看見公馬口吐白沫,倒在地上死去了。

「老婆,公馬!」老譚悲傷難抑,泣不成聲。

妻子聞訊,飛出家門。看見公馬已死,頓時暈了過去。

這時,老譚的表哥也風塵僕僕地找上門來了。當他看見老譚兩口子哭成一團,身旁躺著那匹死馬時,也傻眼了。

表哥說:「我猜公馬一定是趕了一夜的路,累死的。這可真是一匹好馬,念舊,義氣,想想我還真不如一隻畜生呢!表弟,我對不住你!」

相關焦點

  • 民間故事:做牛報恩
    民間故事:做牛報恩丹陽縣的邢老翁,家境原來富裕,只因幾十年來樂善好施,不計回報,家裡漸漸大不如前。兩個兒子對他多有抱怨,找了藉口與他分家,邢老翁也不計較,將家產一分為三,自己領了一份,獨自過活。有一天,邢老翁在街上看到有人與個賣牛的爭吵。原來那人從賣牛的手裡買了一頭牛犢回去,卻不想那牛犢看著正常,一幹活就會突然跪倒在地,再不能行。買牛的人硬要退錢,賣牛人沒有辦法,只好退了他錢,將牛領回來。見到一旁的邢老翁,忙笑著說道:「邢老,我這條牛算是折在手裡了,家裡還等著我買米下鍋呢,您行行好,把這牛買了去吧。」
  • 民間故事:驢償債
    民間故事是一個有趣的領域,古人常常在閒暇之時談起此事,大家平時也會到小酒館聽說書先生講著奇異的故事,人們也都展開討論,各抒己見。在本篇文章中,小編就來講講《聊齋志異》中的故事,這個故事叫做驢償債。同鄉有一個叫做王緒,他在李公家裡當傭人,這個人從小就在李公家裡幹活,可他卻遊手好閒,好吃懶做,他的家裡很窮,不過他會幹些小活,做些雜務,每次都可以得到很多報酬。
  • 關於十二生肖的民間故事
    十二生肖是中國與十二地支相配以人出生年份的十二種動物,包括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 十二生肖的起源與動物崇拜有關。每一種生肖都有豐富的傳說,並以此形成一種觀念闡釋系統,成為民間文化中的形象哲學,如婚配上的屬相、本命年等。
  • 民間故事:牛犢頂死馬,農夫賠償馬錢,相互的因果關係環環相扣
    古時候,牛販在野外露天住宿時,睡在牛的身邊,用牛來自衛,保護安全。要是路上遇見馬匹,牛販趕緊把牛趕到一旁躲避,害怕牛誤把馬當作老虎,上前頂它。 正所謂「初生的牛犢不怕虎」。牛犢就是把馬當成了老虎,衝上前把驛馬頂死了。驛卒到縣衙裡報了案,縣令叫差役把伏大郎抓到大堂上審問。
  • 農村人說的「牛不知道角彎,馬不知道臉長」是什麼意思?
    「牛不知道角彎,馬不知道臉長」,農村這句老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在農村,老一輩的長輩雖然沒有給我們留下太多的物質財富,但是卻給我們留下了很豐富的精神財富,農村老話就是其中之一。今天小編要說的就是「牛不知道角彎,馬不知道臉長」這句老話,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呢?
  • 民間故事:這祠堂你還是自己拆吧,我不管了,半年後馬三遭了報應
    大家好,歡迎來到詩文書畫匯,本故事為《民間故事》系列之第389期,如果您喜歡,不妨給個關注!今天給大家講一篇發生在過去的民間小故事。看過這則小故事後,小田希望各位看官能明白故事背後的寓意。文白不多言,咱這就開講這則民間小故事:在過去東北的某個村子裡,發生過這麼一件事兒。村子裡有一處祠堂,祠堂裡那時候供奉著一些牌位。
  • 「馬和牛的對話」
    下了班,馬和牛走到了一片草地上。    它們互致問候以後,馬開始啃食地上的青草,而牛卻若有所思地盯著馬兒發愣。    馬疑惑地問:牛大哥,你好像有什麼心事吧?    牛怏怏不樂地說:是的,老弟你說的沒錯。    馬說:說出來讓我聽聽,或許能幫上你一點忙呢。
  • 牛、馬等哺乳動物,通過什麼來判斷年齡?農村牲口經紀有絕活!
    在農村,有經驗的老人都知道看牲畜「牙口」來判斷年齡,像牛、羊等長角的動物,還可以看角輪(一年多一圈,就像樹年輪一樣),另外結合毛皮顏色和蹄冠程度等,判斷牛、馬等哺乳動物的年齡,八九不離十。一、牙口怎麼看?動物跟人一樣,也要換牙的,了解了牲畜滿口(也叫「齊口」)牙的個數,數一下動物牙齒多少,牙槽磨損情況,就很容易判斷牲畜年齡了。
  • 中國風:金馬迎春 泥牛卸負——讀陳作力大師的馬與牛
    中國人素來愛馬。漢代的「馬超龍雀」,造型優美,一直被視為中國古代高超鑄造業的象徵;唐太宗的「昭陵六駿」,雕刻精細,是罕見的古代石刻藝術珍品。擅長畫馬的更不在少數,元代的趙孟頫,祖孫三代畫馬;清代宮廷畫家郎世寧有《百駿圖》傳世;現代的徐悲鴻畫馬更是無人不知。而眼前的這匹駿馬,是一幅剪紙,展現出一種別樣的審美意趣。從遠處看,它是一匹奔騰馳騁的駿馬,健美雄壯、氣勢激昂。
  • 兒童必讀:一本家喻戶曉的民間傳統繪本故事《十二生肖的故事》
    有一天,玉皇大帝決定召開生肖大會,選十二種動物做十二生肖……那麼,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繪本故事《十二生肖的故事》吧!作者簡介:李雪,兒童文學作者、童書策劃人。參與編纂的圖書曾獲冰心兒童文學獎。於是,老鼠跳上牛背,出發了。玉帝一大早就在天宮等著。他看到牛搖頭擺尾地走上前來,高興的說:「牛,就知道你是最勤勞的,這個老大就歸你吧。」「慢著,我才是最先到的呢。」老鼠從牛背上跳下來。蹭地站點玉帝面前。
  • 中國邯鄲成語故事之十四——猶豫不決·湖北民間傳說—牛魚不決
    在湖北方言中,把猶念成「牛」,所以有傳說猶豫不決一詞是從孔子「牛魚不決」的故事演變而來的,故事是這樣的。    相傳在古代,中國的漢字都是由孔夫子統一規範編寫的,他的三千弟子專門把老夫子寫好的字傳向民間。孔夫子沒日沒夜的寫啊、劃啊,每創造一個字,他的弟子們就趕快把這個字流傳出去。
  • 民間故事:小夥守靈時,蠟燭滅了,風水先生:你屬牛?咋不早說
    作品類型:民間故事類,風水、喪葬系列。作者申明:傳承民間文化,說出魅力故事。故事屬虛構文學作品,不可迷信、模仿故事情節等。更與現實生活無關,請理性、正確地欣賞故事。王偉,來自六安大別山深處,一個名叫松林的小山村。他憨厚老實,是個非常勤勞的小夥。父母走得早,一直由單身的叔叔照顧他,現如今叔叔也老了,他不勤奮點能行嗎?
  • 民間故事:菸鬼升官
    今天要和諸位分享的,是我#聽長輩講的#關與菸鬼故事。本文是《民間故事》第23期,若您也喜歡民間故事,不防留個關注,方便日後交流!人們將對菸葉有特別嗜好的人,稱為菸鬼。在冥界也有菸鬼,是民間創造的鬼神,也是由於特別喜歡抽菸而得名。這個故事裡的菸鬼,卻是個好鬼,與人相安無事,還幫助他人延長了壽命。對菸鬼來說,他敢言對錯,也因此當上了判官。
  • 民間故事:鬼童男
    民間故事:鬼童男。本文為《民間故事》之第243期,如果您喜歡看不妨給個關注。開場詩: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兒孫滿堂自然好,若是冤家莫聚頭!今天咱繼續講一故事。如開場詩所言,今天咱要講的這則民間故事便與「命裡無時莫強求」和「冤家」有關。之前筆者曾寫過兩篇發生在天津市區縣的民間小故事,故事說的自然也是這個理兒。
  • 民間故事:人的壽命
    盤古開天闢地以來,人、馬、牛、狗、雞這些動物的壽命,都是玉帝封定的。玉帝要封陽壽了,大家都來領受。他首先給人封了二十年,人問:「我活這二十年吃啥呢?」「你吃珍香美味,麵食油果。」「我做啥呢?」「你想做啥就做啥。」
  • 爸爸給三胞胎製作小火車,一副生無可戀的樣子,網友:當牛做馬
    爸爸給三胞胎製作小火車,一副生無可戀的樣子,網友:當牛做馬面對每天只能宅在家裡的現狀,網友們可謂花樣百出的豐富著自己的生活,網絡上流傳著這樣一段視頻,成為網友們紛紛效仿的佳話。這位網友是一位年輕的父親,想來平常工作繁忙,沒有閒暇陪伴自己的三胞胎兒子玩耍,趁著不能出門,便利用身邊的廢舊物品,給孩子製作可以親子互動的玩具。
  • 民間故事:半夜遇小寡婦,大公雞鬥蜈蚣精
    說故事聊傳奇,借古喻今話家長裡短,嬉笑怒罵訴兒女情長。正所謂:勞勞車馬未離鞍,臨事方知一死難;寰海塵氛紛未已,諸君莫作等閒看。古時候,有一戶姓牛的人家,男人死得早,家裡就剩下母子兩人。母親名叫徐氏,兒子名叫鐵蛋,跟著村裡的胡木匠學手藝。日子過得很艱辛。轉眼間五年過去,鐵蛋終於出師,成為行內的小木匠。
  • 民間故事:貓臉老太太
    從1995年至1996年哈爾濱貓臉老太事件愈演愈烈,好在有人出面闢謠後,謠言這才停止,如今這一事件已成一則民間故事,成了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不過我今天所說的貓臉老太和這個謠言有些相同,是發生在清朝時期,江南地區民間奇聞故事。故事發生在一個名叫天水村的村子裡,不過今天這個村子早就消失了,據說最後一個居民也在清朝末年去世。
  • 民間故事:貪嘴狐狸破戒報恩情
    歡迎收看本期民間故事,您若喜歡不妨給個關注,謝謝!話說,北宋年間,京城有個叫馬融的少年,母親早年去世了,和父親相依為命,父親患有嚴重的哮喘病,整日臥床休息,不能從事體力勞動,馬融尋了很多藥方來治療,但是效果都不好。
  • 民間故事:乞兒報恩
    故事河東秀才牛生,要到華州尋訪親戚。離目的地還有三十裡,住在一村店。這日風雪叫囂,寒冷至極,牛生便喚主人蒸煮一些湯餅暖和身子。黃昏時候,店裡進來一人,衣著襤褸,臉色飢黃,似乎也來投宿。但他身上沒什麼錢,店主便不肯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