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義工感悟愛——德州義工成立兩周年感言

2020-12-01 德州新聞網
             德州義工從2010年6月1日成立至今已經走過了兩年的時間,在這兩年中有許許多多的故事,有感動有傷心有開心有微笑,等等這些都是德州義工最大的財富。   

      剛接觸到義工的時候,只是單純的因為好奇。因為義工這個詞在報紙電視等等媒體上時常見到但從未想到這些人原來就在自己身旁。義工是一群普通的不能在普通的人,來自各年齡段,各行業,甚至是別的城市,可就是義工兩個字卻把這些以前互不相識的一群人緊緊的聯繫在一起。

     

      在加入義工的這兩年間,我雖然經常參加活動,可每次活動都有別樣的感受,溫情,親情,酸楚,痛楚,心疼以及等等等等的詞語都不能用來形容我的心情。只是覺得生活在慢慢的改變,每天都變得那麼不平凡。那是因為我感受到了向上向善的力量,感受到了愛的溫情,更感受到了團隊合作的親情,那些兄弟姐妹之間的情誼,並不是金錢利益可以換來的,而是平實且平淡的活動中一步一步踏踏實實走過來的。

       助殘日為盲校的孩子們服務,參加聾啞培訓學校的演出,覺得能為這些殘疾兒童盡一份微薄的力量,讓他們感覺到社會的關愛。同時自己的心裡也是暖暖。看到那些孩子們的笑臉,帶著與同齡人毫無差距的天真,我就想我還能為他們在做些什麼呢?是啊我不能給他們一雙明亮的眼睛讓他們看到蔚藍的天空,怒放的花朵。我不能給他們完好的聽力,讓他們聽到動聽的音樂,讓他們聽到母親輕輕的呼喚。但是我卻可以用我的雙手給他們溫暖,給他們我所能付出的一切,讓他們依然感受到生命的美好,陽光的燦爛。

           

          敬老院為老人打掃衛生,為老人縫補衣服,看著老人們臉上的微笑,自己的心裡也滿是感動。老有所養這不正是和諧社會最重要的基礎嗎?寶貝回家宣傳活動中,走失兒童家長臉上痛楚的淚。李姍殷「愛傳百城」義工各位同事在聽到管理果果的那一番感言後臉上感動的淚水。為聾啞康復學校的孩子們募捐圖書,讓他們同樣感受到來自社會來自他人的溫暖與愛。2012年2.14日廣場鮮花義賣,在稍有春寒的情人節,帶著最有愛的溫暖為那些有需要的孩子奉獻出別樣的愛。看望新年期間被鞭炮炸傷的小明月時,孩子的傷口讓我的心裡落下的心疼的淚,可孩子臉上燦爛的微笑卻又給了我莫大的溫暖。等等等等……


        這些感動感觸確是無法用文字來表達的,因為她深藏在我心底最柔軟的地方。是那麼的溫暖,那麼的明媚。如一直一直向著太陽開放的葵花一樣充滿了陽光的味道。充滿了向上向善的力量。德州義工我的兄弟姐們,每次看到你們因為心疼默默流下的淚。每次看到你們因為幫助了別人臉上露出的微笑,每次活動結束後相互的擁抱。還有總是嘮叨我的可樂,總是說我做錯事情的奔跑,憨憨胖胖的貓,越來越帥的收穫大哥,一切行動聽指揮的老劉大哥,總是跟我一起在背後數落可樂的張姐姐,不是傷了胳膊就是傷了腿的E代天驕愛峰哥哥,不是揮舞著大掃帚就是扛著大旗的龍顏大喜,總是默默做這做那的王冰妹妹,還有還有每次都幫我帶包子的世相哥,每次總是嘻嘻哈哈的魚妹妹,沒有寫進去的兄弟姐妹們別介意,不是不寫是因為太多太多太多的人在我的心沉澱成最溫暖最溫暖的記憶,並且一直將這份愛傳遞下去。我相信德州義工因為你們的存在而變的更加精彩。   

      

       這一路走來大家共同見證了義工的成長,也越來越覺的是將義工進行下去是一種責任,是一種需要一輩子都要堅持的一件事。不拋棄不放棄,笑道最後才美麗,我的德州義工我的兄弟姐妹你們就是最美麗的彩虹。不拋棄 不放棄,相信愛就有可以,愛讓我們更努力,愛讓我們更堅強,愛讓我們一直一直繼續下去,夢如意  不停息 ,明天一起繼續努力

相關焦點

  • 體驗社區義工感受:踏踏實實做好義工是一種責任
    體驗社區義工感受:踏踏實實做好義工是一種責任   中新網杭州我的公益之路才剛開始,今後我會和許許多多義工一樣,秉承著自己的原則,在自己的公益之路一直走下去……」他就是陳峻一名杭州社區的普通義工,他說更習慣別人叫他老陳。  陳峻,早年當過兵的他,有些嚴肅,話不多,但當說到義工這個話題時,臉上會不時掛上一絲笑意。  「社區定期環保,集合地點:映月社區大廳,聯繫人:老陳。」
  • 泉州二中心小學家長義工分享感悟 志願服務「愛在路上」
    會上,少先隊員代表上臺獻詞,感恩家長義工們的用心付出和真誠關懷。黃吟老師介紹了家長義工志願服務隊的具體情況。兩年來,參與護學的家長義工從最初的80多名,逐漸擴大至全校家長參與,家長們每天風裡來雨裡去,為孩子們的安全保駕護航。  當天,5位家長義工代表分享了對志願服務的感悟。
  • 恒隆集團慶祝成立六十周年 內地九個城市及香港同步舉行義工活動...
    來源: 鳳凰網房產天津站(2020年9月19日,天津)今年是恒隆集團成立60周年,為慶祝這一重要裡程,集團於今天舉行大型傳愛傳承義工活動,召集香港及內地九個城市接近1,000名企業義工,以社區服務回饋社會,惠及4,500名基層人士。
  • 「最美書店」迎來熱心義工
    引導讀者文明讀書營造良好閱讀氛圍德州晚報全媒體見習記者吳楊攝影報導眾多讀者和網民對此建言獻策,呼籲營造好「最美書店」的閱讀環境,更有熱心義工主動到書店進行清理和維護。義工走進書店維護環境7月14日,紫薇園藍夢義工團的30多名義工走進新華書店,志願維護書店環境。
  • 香港義工20年:用最大的善意守望互助
    12月2日,香港特區政府政務司司長張建宗在出席社會福利署主辦的香港義工嘉許典禮時表示,社會福利署推行義工運動20年來,一直鼓勵市民參與義務工作,全香港登記的義工人數突破130萬,參與義工運動的機構超過3200家。香港推廣義工運動已有20年。
  • 溫情滿滿,暖意融融,黃陂區守望幸福義工協會年會不忘公益助老
    12月26日上午,武漢市黃陂區守望幸福義工協會2020年年會暨協會五周年慶典在友福家園圓滿成功舉辦。武漢市黃陂區守望幸福義工協會成立五年來,始終堅持開展助殘、助老、扶貧、環保等社會公益愛心活動,每年都會舉辦一次慶典年會。
  • 香港江蘇義工團:為更加美好的香港而努力
    新華社香港1月21日電(記者丁梓懿)21日下午,1000多名義工濟濟一堂,共同分享參與義務工作的心得。他們在香港從事不同的工作,來自不同的崗位,但是他們有一個共同點:都是在香港義務為市民服務的江蘇籍義工。  這些義工均來自香港江蘇義工團,21日是他們的千人義工大聯歡活動。
  • 香港江蘇義工團:堅持愛國愛港 共享和諧繁榮
    央廣網香港1月21日消息(記者張磊)記者從今日(21日)上午舉行的香港江蘇義工團新春團拜會上了解到,截至目前,該義工團體已經擁有27個義工隊,總人數超過一千人,為維護香港繁榮穩定和推動家鄉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 香港人做義工:公益是生活的一部分
    截至2016年底,在香港提供或參與義工服務的慈善機構共有2927家,從街頭捐款到定期助學、助老、助環保,還有諸如「渣打馬拉松」等充滿慈善元素的體育活動,覆蓋幾乎所有有需要的群體。正是這些形式豐富的公益活動,向社會傳遞著「為善最樂,不甘後人」的精神,讓不同年齡的港人都能夠在「舉手之勞」中感受關懷信任、互相扶持的快樂,充分激發了潛藏在民間的活力,在香港形成「全民慈善」的風尚。
  • 義工自發成立救助小站 200多隻流浪貓狗找到新家
    ,他們自發成立流浪貓狗救助小站。蔣女士說,義工們冒著被咬傷的危險,每天四處救助流浪在街頭的貓狗,這深深感動了她。於是,她決定從救助站裡領養一隻小狗。進行一番考核,蔣女士符合領養條件,無償領養了一隻小狗「賓果」。在蔣把「賓果」帶回家後,經常有救助站義工對「賓果」進行回訪,看它在新主人家裡過得好不好,或者幫她帶「賓果」出去溜溜。義工認真負責的態度,再一次感動了她。因此,她決定加入到這個2009年初成立的流浪貓狗救助站。
  • 我們為什麼做義工?
    為了體會盲人的感受,大偉曾經蒙上雙眼,在夫人鄭曉潔的攙扶下在地安門一帶轉悠了好幾天。"如果你沒有真正體會過黑暗,你不可能了解他們的感受。"我們看電影的時候很多畫面信息是被我們過濾掉的,對於正常人,很多畫面可能只是一個鏡頭的跳轉,但是對於盲人來說,這樣一個無聲畫面的缺失可能就影響到他對電影、故事情節的理解。大偉說:"我們要做的是帶給盲人無障礙的信息傳遞。什麼是無障礙的信息傳遞?
  • 香港「義工運動」20年 130萬義工:青年是中堅
    來自香港社會福利署的統計顯示,截至今年9月底,在登記的130多萬名義工中,參與人數最多的年齡層分布在13歲至25歲之間,其次是26歲到59歲,青年人正成為香港推動義工服務的中堅力量。  「我們鼓勵每位市民都成為義工,在人生經歷中最少擁有一次義工服務的經驗,將義工精神深入生活各層面。」香港社會福利署的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從1998年在全港發起「義工運動」至今,已經走過整整20年。
  • 孫春蘭會見香港義工聯盟訪京團
    中新社北京11月2日電 (記者 邢利宇)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統戰部部長孫春蘭2日在北京會見了香港義工聯盟訪京團。孫春蘭充分肯定香港義工聯盟在關係「一國兩制」和愛國愛港重大問題上立場堅定,圍繞中心,突出服務社會主題,站在道德制高點,贏得社會廣泛讚譽。孫春蘭說,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強調要提升港澳在國家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中的地位和功能。
  • 大學生義工旅行,每個人所感知到的實在是千差萬別!| 義工日誌
    人文歷史地理志,秦皇漢武三國說,都是他愛看愛聊,並且各種用腳步丈量深入當地去挖掘的東西。我喜歡跟他聊天,單純的聆聽也很好。老特這段時間很忙。(淡季,客棧後院在他的帶領下進行大整修)他是一個性格隨性灑脫像個孩子,幹活卻成熟老練無所不能的中年的大哥,「老特」的稱呼來源於大家對他「特有才」的認可和尊敬。
  • 獨居老人:八桂義工是我們的親人
    12月28日至29日,廣西八桂義工協會在南寧印象城開展迎新義賣,收入將用於關愛獨居老人項目。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次義賣增設了義工現場講述從事公益活動的心得環節,多名義工紛紛走上舞臺,講述自己的故事。一位獨居老人也走上舞臺,向市民講述八桂義工對他們的關愛。獨居老人蘇阿姨在臺上感謝八桂義工。
  • 做義工在香港是一項融入生活的全民運動
    由香港各界熱心人士捐資成立的團體——香港義工聯盟日前宣布,正式成立「香港義工基金」,以推動及促進香港的慈善公益事業。這是繼2014年香港義工聯盟(由24個香港義工團體成員組成)成立之後,香港義工事業發展歷程中又一個重要的節點。
  • 義工精神已植根香港社會 香港義工人數逾46萬
    新華網香港12月4日電(記者蘇曉)國際義工日前夕,香港特區4日舉行「2004年義工嘉許典禮」,表彰義工對社會的貢獻。共有200人獲得長期服務獎,其中有的獲獎者從事義工服務長達50年;另外,香港童軍總會、香港上海滙豐銀行和國泰航空等機構獲得最高服務時數獎。
  • 公務員做義工意義重大
    10月20日《天府早報》消息,廣州市義工聯計劃從明年初起,逐步推廣公務員「社區假日義工」活動,組織全市各級黨政機關工作人員利用節假日休息時間,在所居住的社區參加各類公益活動,並建議各級組織、人事、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在職務晉升、職稱評定等方面把當事人的義工經歷作為考查內容。
  • 感動香港義工:讓長者"開心來、尊嚴活、安心去"
    紫荊花開15年 透視香港精神  感動香港義工林桂霞:讓長者「開心來、尊嚴活、安心去」  人民網記者 常紅 劉潔妍 崔東 李毓涵  編者按:今年是香港回歸十五周年,十五年來香港在「一國兩制」下蓬勃發展,在不同領域也取得驕人成就,其中香港人的拼搏奮鬥、關懷互愛、追求卓越的精神是支撐著香港永續向前的動力,所蘊含的「活力與生機」正是香港精神的體現
  • 在鹹水沽這個社區,「有時間做義工,有困難找義工」
    是2014年8月成立的新社區,志願平臺註冊志願者700多人,社區義工志願服務隊130多人,還有理論學習宣傳服務隊、文化健身服務隊、互幫互助服務隊、文明風尚服務隊以及向日葵青少年志願服務隊等五支服務隊。//慈水園第三社區義工志願服務隊的故事//在津南區葛沽鎮慈水園第三社區,有一支義工志願服務隊。2019年6月,慈水園第三社區在充分借鑑世界各地的先進志願服務經驗的基礎上,整合社區各類志願服務資源,成立了慈水園第三社區義工志願服務隊,擁有成員130名,義工志願服務隊是由社區工作人員和志願者共同組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