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工自發成立救助小站 200多隻流浪貓狗找到新家

2020-12-04 廣西新聞網

2011年09月20日 06:59 來源:廣西新聞網-南國早報 作者:藍鋒 編輯:黃偉

廣西新聞網見習記者 藍鋒

南寧市有一群年輕義工,他們自發成立流浪貓狗救助小站。在公園或者小區裡,經常能看到這些義工有時徒手,有時拿著網袋,想方設法逮住流浪的貓狗。他們為這些小貓小狗們治療傷病、打疫苗後,又為它們尋找新主人。兩年多來,他們為200多隻流浪貓狗送去「家」的溫暖。

成員已近百人  

蔣女士今年27歲,在南寧一家物流公司上班。2010年5月,她的一隻寵物狗在她家小區附近走丟,這讓她難過了好一陣。一天,她在網上看到網友發帖稱,可以聯繫他們領養被人遺棄的貓狗。

既然小狗已經走丟,蔣女士想不如就把家裡剩下的一些狗糧捐給網友算了。沒想到,和救助站聯繫後,他們卻擦出了火花。

「很多年輕人都是因可憐流浪街頭的小貓小狗,自願加入這個組織的。」蔣女士說,義工們冒著被咬傷的危險,每天四處救助流浪在街頭的貓狗,這深深感動了她。於是,她決定從救助站裡領養一隻小狗。進行一番考核,蔣女士符合領養條件,無償領養了一隻小狗「賓果」。

在蔣把「賓果」帶回家後,經常有救助站義工對「賓果」進行回訪,看它在新主人家裡過得好不好,或者幫她帶「賓果」出去溜溜。義工認真負責的態度,再一次感動了她。因此,她決定加入到這個2009年初成立的流浪貓狗救助站。

和蔣女士一樣,救助站成立兩年多時間以來,不斷有學生和公司白領自願加入到這個流浪貓狗救助的組織中來。目前,他們的隊伍已經將近百人。

救助有一定危險

流浪在街頭的貓狗,一部分是和主人走丟的,一部分是被主人遺棄的病貓病狗。長期流浪的貓狗,會逐漸和人產生距離感,這給救助站的成員抓捕帶來危險,一不小心就會被咬傷抓傷。很多義工在抓捕時,都為此吃了不少苦頭。

救助站成員梁先生對今年9月初抓捕流浪狗「金妞妞」記憶猶新。他說,「金妞妞」原是金灣花城小區裡的一個老人養的,老人的兒女都在國外,後來老人不幸中風去世,「金妞妞」就沒人養了,一直在小區裡面流浪了好幾個月,走路一瘸一拐的,不肯跟人回家。他們知道後,就決定要去把它帶走。

救助站的義工曾兩次嘗試去抓它,可是只要一有人靠近,它就跑得飛快,很難逮住。梁先生說,當天他們在小區裡冒雨蹲點等「金妞妞」兩個多小時,七八個人將它圍住多次都還沒有抓住。最後他們拿著一張大漁網,才將它網住。

「為了這些貓狗不再流浪,有點危險也沒關係。」梁先生說,義工們被咬傷已經司空見慣,他們都已經不在乎。

希望都能有歸宿  

除了救回那些流浪貓狗,救助站還要對它們進行醫治。在找不到這些小貓小狗的主人時,他們還要尋找合適的領養人,以便把它們給送出去。  

9月17日下午,劉女士和幾名義工帶著前段時間救助的流浪狗「馨馨」,到江北大道河堤上散步。它因為受傷,還不能走動。義工們輪流抱著它,捋捋它背上的茸毛,還不時倒水給它喝,悉心照顧著。

10天前,「馨馨」被人棄在衡陽路的某寵物診所門口,四肢嚴重骨折,沒法活動。好心的醫生收留它,但卻不能為它做手術。義工知道這個事情後,就把它帶到了另外一個寵物診所做手術。術後,它的情況穩定,醫生告訴他們,只要照顧得好,它可以站起來。所以,義工們就開始輪流照顧起了這個小傢伙,每天抱著它出來訓練一番,希望它的傷能儘快好起來。

據了解,每個義工家裡都領養著這些救回來的流浪貓狗,而每天依然不斷有貓狗被主人遺棄或走丟,讓他們很難全部顧及。雖然救助站自成立以來,也得到了很多愛心人士的關注,紛紛向他們伸出援手,幫助他們解決治療病貓病狗的費用,但是,這些流浪的貓狗真正需要的是一個溫暖的家。劉女士說,領養這些流浪貓狗是無償的。他們希望有更多熱心市民能加入到領養隊伍中來,讓流浪貓狗不再流浪。

相關焦點

  • 南安市郊流浪動物救助基地 四位義工收養180多隻流浪貓狗
    南安市郊有個流浪動物救助基地  四位義工瞞著家人收養 180多隻流浪貓狗  義工小黃在照顧基地裡的小狗。  昨日(1月22日),在南安市郊,義工小黃身邊圍繞著十幾隻狗狗,她蹲下來逐個撫摸,眼裡滿是柔情。在南安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建立了一個流浪動物救助基地。他們收入不多,卻瞞著家人拿出積蓄為流浪貓狗安家。  這個基地佔地1000多平方米,條件不算很好,但是動物們身上都很乾淨,兩三隻住一個圍欄裡,每個圍欄都安置了睡覺的小床。
  • 「幸運土貓」中轉站,為超過3000隻流浪貓找到新家
    在北京,不少小區裡都生活著幾隻流浪貓,如果它們幸運,會被人收養,擁有一個專屬的「鏟屎官」。可是,一隻流浪貓如何找到新家?從事了十幾年伴侶動物救助的曾莉覺得,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曾莉與義工們會定期在網上發布送養信息,與報名的領養者接洽、約談,做到全方位領養評估,最終把貓送到新家。2001年曾莉就開始從事流浪伴侶動物救助了,她和義工團隊把救助的目光投向「土貓」。土貓並非一個關於貓的學術分類,他們說的「土貓」就是在人類生活環境中出現的流浪貓。
  • 好心人建起流浪貓狗救助基地
    一群普通市民常年義務救助收養流浪貓狗,使這些「毛孩子」避免再次遭受人為傷害。為了讓逐漸增多的流浪貓狗有棲身之地,2016年10月,愛心人士多方努力,建起流浪貓狗救助基地,至今有7條狗、5隻貓入住,在嚴冬裡為它們營造了一個安全、溫暖、溫馨的家。
  • 重點中學教師辭職救助流浪貓狗,建立平臺為寵物找新家
    為了救助流浪動物,陳嬙辭去工作,最窮的時候,連續吃了幾天凍粽子。南都人物 給你好看夢想家陳嬙80後女生,阿派關愛小動物社會發展中心發起人,夢想讓阿派成為可持續發展的專業公益平臺,幫助更多的流浪動物找到家,也能讓義工們在救助動物的同時保障自己的收入。
  • 讓千餘只流浪貓和流浪狗找到新家,揚州有群關注小動物的愛心人士
    老朱是市流浪小動物救助協會義工,這個院落是協會的救助基地之一,由協會會員和社會各階層愛心人士籌資建設,目前在養將近300隻狗,多數是被主人拋棄,被志願者救助送來。老朱介紹,救助基地已先後救助了近兩千隻狗,治療康復後,已有一千多隻通過認養,走進愛心市民家中。
  • 北京愛貓人建流浪貓救助機構:願流浪貓擁有溫暖的家
    【解說】鏡頭前正在與貓咪玩耍的人名叫曾莉,是北京流浪貓救助機構「幸運土貓」的負責人。2001年,原本從事網際網路行業的她,偶然得知了有很多流浪貓需要求助的情況,便與6名義工一同開始救助工作。  【同期】北京流浪貓救助機構「幸運土貓」負責人 曾莉  通過跟其他的養貓的貓友的交流,我們才開始知道說原來除了家裡面的貓以外,還有一些是生活在社區裡面,生活在公園裡面,沒有人管的這些小貓咪。那個時候其實最大的一個狀態就是基於對小生命的一個同情,所以希望去幫助它們改善一些它們所面臨的一些比較艱難的生存狀況,儘可能多的讓生命重新煥發一下光彩。
  • 南昌平均每月走失400隻寵物狗 自發組織救助流浪狗
    ▲志願者自發組織救助流浪狗。晨報記者查威圖  近日,晨報記者從南昌小動物保護協會了解到,近年來興起養寵物狗,而南昌走失的寵物狗數量也在不斷增加。據不完全統計,南昌小動物保護協會平均每周都會接到100多隻走失的寵物狗,平均每月有400多隻走失的寵物狗。據悉,南昌小動物保護協會在接收這些走失的寵物狗後會將其送至寵物醫院進行救治,然後再送至安義古村一寄養基地。
  • 中國社會呼籲關愛流浪動物 民間組織受多因素制約
    「廣西展覽館宿舍有隻三個月大的超萌小奶貓,粘人乖巧聽話,三花母貓,天氣越來越冷了,找領養,那個發光發熱的主人,在哪裡?」一個關注流浪動物的公益組織「南寧流浪貓」日前在微博上求助。  沒過多久,小奶貓就被符合領養條件的主人帶走,並承諾不隨意遺棄。由於種種原因,目前許多寵物被主人拋棄而成為流浪動物,這一現象愈來愈受到社會重視。然而,並不是所有流浪動物都像這隻小奶貓一樣幸運。流浪貓狗被虐殺、被殘害的事件屢見不鮮。  事實上,流浪貓狗過度集中,也會對社區和生態環境產生一定壓力。
  • 愛心救助流浪貓狗不再各自為戰,建微信群每年救助近千隻
    豫北有一個小城,愛心救助流浪貓狗人士汲取教訓,不再各自為戰,他們自發組建微信群,繳納每年300元的救助群費,用共同的力量救助流浪的小貓小狗,據統計每年救助流浪貓狗近千隻。他們經過近兩年的摸索,已經形成約定俗成的救助辦法,儘量減輕單個救助人的經濟和救助壓力,而是大家共同想辦法,最終使流浪的貓狗都有一個完美的歸宿他們組建微信群,群主是一位熱心救助流浪貓狗多年的女士,經過群主的倡議,他們群裡每一位愛心人士都會積極救助流浪貓狗。他們救助流浪貓狗已經有足夠的經驗,最終會是流浪貓狗找到新家,有一個新的歸宿,不再流浪。
  • 好心市民收養上百隻流浪貓狗 卻面臨黑人黑戶困境
    蔡姨收養的貓狗多是「殘疾兒」文/圖 羊城晚報記者 吳彤 鄺穗雄 實習生 張明亮近20年,蔡姨收養了上百隻流浪貓狗,這些貓狗老弱病殘,遭人嫌棄。由於蔡姨收養流浪貓狗沒有正規合法的牌照,在「三打兩建」的專項行動下,蔡姨與她的「心肝」們面臨自謀出路的窘況。
  • 南安一流浪貓狗救助基地:收留200隻貓狗仍顯杯水車薪
    泉州版「狗咬呂洞賓」令人唏噓……》,關於街頭流浪寵物安全問題,再次引起社會各界關注。昨天下午,記者聯繫上某公益平臺有關負責人,特地趕到位於南安柳城的一處流浪貓狗救助基地,通過一組特寫鏡頭,一起來看看這200多隻貓狗的美好生活;對話管理人員,深入了解救助基地運營情況,以期為日益增多的街頭流浪貓狗問題,探尋一條可行之路。
  • 北京有群愛貓人,想給每隻流浪貓找個「鏟屎官」
    可是,一隻流浪貓如何找到新家?從事了十幾年伴侶動物救助的曾莉覺得,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她和義工團隊把救助的目光投向「土貓」。這並非一個關於貓的學術分類,他們說的「土貓」就是在人類生活環境中出現的流浪貓。曾莉有一個龐大的微信群,裡面有數百位生活在北京各個城區的志願者。他們自發救助流浪貓,就會與曾莉聯繫。她為流浪貓們建立了一個領養中心,經過檢查、絕育的貓會來到這裡。
  • 北京有群愛貓人,想給每隻流浪貓找個「鏟屎官」
    北京不少小區裡都生活著流浪貓,如果它們幸運,會被人收養,擁有一個專屬的「鏟屎官」。可是,一隻流浪貓如何找到新家?從事了十幾年伴侶動物救助的曾莉覺得,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2001年曾莉就開始從事流浪伴侶動物救助了,她和義工團隊把救助的目光投向「土貓」。
  • 省小動物保護協會義烏分會:三年收養200多隻流浪貓狗
    劉從陽從事流浪貓狗的公益救助活動已經3年了。在這3年時間裡,協會由最初的4位共同發起人擴大為現在1000多人,越來越多的愛心市民加入這個群體中。目前,協會通過5個微信群相互告知發現流浪貓狗的時間、地點,會員們自發地抽時間前往目擊地點抓捕流浪貓狗,並送往指定寵物醫院。部分會員還定期前往收養基地打掃衛生、捐獻物資,不少熱心市民得知有這麼一個機構後,遇到流浪貓狗就會主動聯繫會員,還會偶爾捐款表示支持。據統計,到目前為止,該協會已收養200多隻流浪貓狗。
  • 廣州流浪貓狗現象:救助速度遠遠趕不上被遺棄速度
    數據統計的結果與「寵回家」愛護動物志願服務隊的「北極」的救援貓狗經歷「不謀而合」——志願者一邊忙於為被救助動物鋪路找新主人,一邊又不斷地發現需要救助的貓貓狗狗。  就拿他們的志願服務隊來說,從2016年成立至今,當初救回站內的200多隻貓狗,絕大多數已經被人領養,然而,如今站內還一直維持著被救助動物(含新救的流浪動物)51隻左右的寄養量。
  • 常州男子建流浪貓庇護所 一年不到救助近300隻貓
    庇護所裡等待被領養的流浪貓   20多名義工為常州流浪貓庇護所提供幫助今年38歲的他是我市一名流浪動物救助志願者,從去年9月到現在,他已經救助了近300隻流浪貓,為他們找到了新的家庭。   姚成財更願意別人喊他的網名「海風」, 2015年開始,他就從事流浪狗救助活動,因為他的組織能力,以及對動物生活習性了如指掌,提起「海風」,在流浪動物救助志願者中幾乎無人不知。而一次偶然的「尋貓」,他開啟了流浪貓救助之路。
  • 上海龍湖星圖丨龍湖"寵"愛空間站 為它們找到新的家
    據不完全統計,全國每年流浪貓狗有5000萬隻,它們可能正在面臨飢餓、車禍、捕殺、無序繁殖……擁有一個名字對流浪動物而言,不單單是擁有了一個稱呼,更是擁有了一個主人,意味著一次重生。所幸的是,從來不乏愛的力量,他們致力於救助流浪動物,為它們找到新的家。
  • 波奇網聯手百度貼吧為流浪貓狗尋新家
    近日,國內寵物網站領導者波奇網聯合百度貼吧志願者,走進位於上海南邊的「浦江王阿姨流浪貓狗收養基地」,向基地近400隻流浪狗捐贈狗糧1000公斤,將網際網路正能量注入流浪貓狗公益事業。鮮為人知的是,數年前,這裡已被一位滬籍王姓阿姨租下,用以安置她救助的流浪狗。因廠房位於上海浦江鎮,漸漸地就被稱為「浦江王阿姨流浪貓狗收養基地」。  基地義工小華介紹,這裡過去是一家犬類養殖廠,因經營不善倒閉,9排狗舍連同50多條養殖犬被遺棄,無人看管。王阿姨得知後,便租下了這片廢棄的狗舍。
  • 廣州夫妻5年收養40多隻流浪動物 網店收入全部投入救助
    廣州是一個義工群體高度發達的城市,有一群義工默默關注著流浪動物,並盡己所能地救助它們,路路和韓韓就是其中一份子。5年來,通過自己開淘寶店的盈利,路路和老公韓韓已經收養了40多隻流浪貓狗。第一隻小貓是在自己家樓下發現的,剛開始照顧小貓沒什麼經驗,不足一個月大的小貓也不會吃成貓糧,路路每天跑到市場買魚回來做給它吃;見它太髒,路路買來驅蟲藥水給小貓洗澡,沒想到一下子從小貓身上跳出一百多隻跳蚤,路路只能硬著頭皮繼續洗。小貓也很乖巧,竟會自覺地跑到垃圾鏟裡上廁所,因為這是他們救助回來的第一隻流浪貓,因此倆人商量後,決定給它取名叫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