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群是怎麼防止回交與近親繁殖的?

2020-11-01 鍾銘聊科學

近親結婚會導致生物容易出現基因疾病,從而使得個體死亡,以至於種群面臨崩潰。所以,在生物演化過程中,自然界篩選出了一些能夠預防近親結婚的生殖策略。

比如:人類,人類在形成文明之後,發明了姓氏,規定同姓之間不能結婚。當然在人類歷史上,也出現過為了保全權力而故意近親結婚的現象,遼代的陳國公主就嫁給了自己的舅舅。

除了人類之外,動物也演化出了避免近親結婚的策略,獅子也是其中一種。

獅子如何防止近親繁殖

大多數獅子都生活在草原地區,尤其是非洲獅,它們所在的地方不僅動物數量較多,而且大多數食草動物都是以群居狀態生存。群居,意味著每個個體都可以充當放哨人,也意味著它們更容易發現天敵的存在。在這種生存壓力下,獅子成為了貓科動物中為數不多的群居生物。

獅子家族中,所有的雌性都具有親緣關係,而成年雄性則是外來群體。部落中也會有雄性幼崽,這些幼崽會在獅王的庇護下生存一段時間,而在還未完全成年時,這些雄性幼崽就會離開自己的種群,獨自闖蕩。而雌性幼崽則會一直留在種群之中。

獅子發情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同一個種群中的所有雌性發情期都在同一階段,這就保證了它們的幼崽出生時間相對一致,這既方便雌性照顧幼崽們,又可以使得同一個種群的雄性幼崽可以結伴闖蕩江湖。

不過,它們剛離開種群時,身體還未完全發育成熟,所以它們會獨自捕食,或者與其他兄弟合作,組成純雄獅聯盟,在草原上流浪。

等到它們的身體發育足夠成熟時,此時它們會挑戰其他獅群的獅王,如果獲勝,它們就會趕走老獅王,並將種群中所有6個月以內的獅子幼崽咬死,這是因為雌獅在照顧幼崽時期不發情,而獅王為了讓雌獅儘快懷上自己的孩子,會咬死幼崽使得雌獅儘快發情。

一般情況下,雄獅很少會遇到自己原來的家族,而且它們在草原上流浪時,會儘可能地遠離自己的家族,所以它們可以從地理位置上避免近親繁殖。

母獅長大後,會與獅王父親交配嗎?

雖然雄獅長大之後會離開自己的種群,避免與自己的血親發生婚配關係。然而我們知道,雌獅會一直在同一個種群長大,而如果雌獅長大之後,恰巧獅王又是自己的親生父親,那雌獅會怎麼辦?

其實,母獅很少會和自己的獅王父親發生婚配關係。這是因為母獅一般需要2-3年才能性成熟,而獅王則很少能夠統治一個種群兩年。

據科學家們分析,大多數雄獅通常只會在一個種群中待兩年左右,當然也有最長6年的記錄。大多數雄獅在統治期間,要不斷地接受其他雄獅的挑戰,只有勝出之後才能繼續統治獅群;而失敗的獅王只能黯然離開。也會有一些雄獅自己會離開出走,尋找自己的新戀情。

也就是說,同一個獅王很少在同一個部落待的時間超過兩年,而兩年時母獅還未完全性成熟,可以避免與獅王父親發生婚配關係。

另外,如果獅王統治的時間持續較長,那麼母獅幼崽身體裡也會分泌一種化學物質,推遲自己的性成熟時間,或者發情時間較晚,避免與獅王父親發生婚配關係。

只有極少數情況下,比如:獅王統治時間過長,才會發生近親繁殖。不過從概率上來看,該事件發生的概率並不高,並不會導致種群崩潰。

總結

對於許多群居動物而言,雌雄雙方有一方離開自己的種群,加入別的種群能夠有效避免近親結婚。比如:人類在遠古時期就已經懂得通過婚姻關係,讓女性加入到別的種群之中。而獅子則是雄性離開自己家族,通過無力加入別的種群。

而且,獅群為了避免近親結婚,母獅會推遲自己的性成熟時間,來避免與自己的獅王父親交配。從這方面看,動物已經無需刻意避免近親繁殖,它們在演化中已經保留了一系列機制來讓它們迴避這個問題。

相關焦點

  • 獅群是怎麼防止近親繁殖的?
    獅子如何防止近親繁殖 大多數獅子都生活在草原地區,尤其是非洲獅,它們所在的地方不僅動物數量較多,而且大多數食草動物都是以群居狀態生存。
  • 動物都在避免近交,為何人類反而讓它們回交?科學家:無奈之舉
    每每提起近交、回交的話題,有些人就會拿倫理道德來說事。回交是近親繁殖(近交)中的一種,大多數人對於近親繁殖的印象是先天缺陷、畸形、遺傳病。實際上,近親繁殖也有其優勢,比如穩固生物優秀的性狀,在育種方面,回交、近交是一種常用手段。如果全世界只剩下一隻哈士奇,如何得到更多的哈士奇?我們假設全世界只剩下一隻哈士奇,但有很多阿拉斯加,回交可以「變出」更多的哈士奇。
  • 動物和植物的回交是怎麼回事,人類為什麼要讓動物進行回交?
    學過生物的人都知道近親繁殖的危害,古時候人們不知道近親繁殖有什麼危害,後代就有了一些遺傳病。遺傳學之父孟德爾發現了自由組合定律和分離定律,知道了遺傳定律,我們就可以人工幹預植物,改良品種。常見的育種手段有雜交育種和分子育種,除此之外還有回交,起初人們讓植物進行回交,為的是突顯後代的某種顯性基因。回交指的是子代和兩個親本的任意一方進行交配,專業的育種師會讓植物不斷地進行回交。
  • 回交是怎麼回事,人類為什麼要讓動物回交?
    ,採用這種手段,育種師們培養了許多優良的牲畜品種以及植物品種,比如:回交三元豬,揚麥18小麥品種。  由於回交挑戰著人類的倫理道德,再加上過去的人們不了解生物的遺傳規律,因此在過去人們很少通過回交的方式來育種,直到孟德爾解開生物遺傳規律後,育種師們才開始嘗試使用回交作為育種手段。
  • 回交和近親繁殖一樣違反倫理道德,為什麼還要讓動物回交?
    直到我們擁有了較為發達的生物技術之後,我們才知道近親繁殖可能會帶來遺傳疾病問題,所以很多國家都禁止近親結婚。動物雖然沒有人類的智慧,但它們似乎天生就懂得如何避免近親結婚。比如:長大的雄獅會離開自己的種群,通過挑戰獅王而加入到別的種群。
  • 回交和近親繁殖一樣違反倫理道德,為什麼還要讓動物回交?
    直到我們擁有了較為發達的生物技術之後,我們才知道近親繁殖可能會帶來遺傳疾病問題,所以很多國家都禁止近親結婚。 不管是雄性離開家族,還是雌性離開家族,本質上都是為了避免近親繁殖。但是人類的出現,打破了動物的自然規律。
  • 什麼是回交,動物回交有倫理道德嗎?我們為什麼讓動物進行回交
    我們都知道我國是禁止近親結婚的,那是因為近親繁殖的後代,由於雙方有太多相似的遺傳因子,後代獲得相同基因的概率會比較大,這樣遺傳某些隱形遺傳疾病的可能性就增大了。就連動物都會避免近親繁殖,像老虎獅子等動物,成年的雄性也會離開母親和姊妹去更遠的地方。
  • 狗狗會近親繁殖,甚至回交!它們認不出母親,兄弟姐妹?
    我們知道,近親交配會面臨隱性遺傳疾病的危險,所以在自然界中,生物會避免近親繁殖。然而人類為了獲得某個特徵的品種寵物,會讓它們進行回交。難道動物之間認不出自己的親緣關係嗎?但是,科學家還發現,當某個地區的生物數量減少時,該地就會不可避免地發生近親繁殖,比如:白化大猩猩就是黑猩猩近親繁殖的結果。了解了這些,我們就知道為什麼寵物之間會存在回交的現象了。
  • 什麼是回交,動物回交有倫理道德風險嗎?
    回交是一種特殊的近親繁殖方式,需要讓子代不斷地與親本之一進行結合,最終得到我們想要的優良性狀,因此說回交是一種育種方式,利用得當非常有成效,主要是應用在植物育種方向,動物的回交育種較少,也存在一定的倫理道德問題。
  • 人類為什麼要讓動物回交,回交有什麼好處嗎?
    生存和繁衍是動物的本能,但是很多動物在繁衍時,會本能地避免近親繁殖以及回交繁殖。以遠古時期的人類為例,早在母系社會時,人類就已經開始群居生活,甚至還組成了不同的部落。 但是部落內幾乎不通婚,當部落裡的小孩子成年之後,女性會留在部落之中,而男性會離開自己的部落,加入另一個部落。
  • 人類為什麼要讓動物回交,沒有倫理道德約束嗎?科學家:迫於無奈
    當然除了倫理外還有個問題,就是純種犬會存在非常大的基因缺陷,因為存在近親繁殖的問題,所以基因缺陷無法通過雜交彌補,因此絕大部分的純種犬渾身都是病,據科學家研究發現,各種純種狗身上發現的基因缺陷高達500多種!
  • 為什麼要讓動物回交,「近親」不會產生倫理問題嗎?
    在1922年,生物學家為了改良植物的特性提出了一種育種方法——回交育種法,這種育種方法廣泛應用於培養優良品種。什麼是回交育種?回交指的就是兩個品種通過雜交之後,產生的子一代與其任意兩個親本中的一個再次進行雜交的一種育種方式。
  • 什麼是「回交」?動物回交到底有沒有倫理問題,看完就知道了!
    可能大家也注意到過相關的字眼,那就是——回交,這就是一種生物原理。回交是指兩個品種通過交配之後,所產生的下子一代與它的兩個親本中的任意一個再進行雜交的方式,生物科學裡面,將這種方式叫做回交,用回交繁育的後代則稱為回交雜種。這就是在育種工作中,科研人員經常用的方法,他們利用回交的方法來加強某一親本的性狀表現,是用來進行檢驗子一代的基因型的重要方法。
  • 什麼是「回交」?動物回交到底有沒有倫理問題,看完就知道了
    ,所產生的下子一代與它的兩個親本中的任意一個再進行雜交的方式,生物科學裡面,將這種方式叫做回交,用回交繁育的後代則稱為回交雜種。這在馴化和改良的過程中,就涉及到了回交的理念。動物和植物為什麼要回交?對於回交,為什麼動物或者植物要回交呢?很多人講,這不是一種「近親繁殖」的過程嗎?因為是將子一代與兩個親本中的一個進行雜交繁殖的方式。
  • 如何防止選人用人近親繁殖?
    光明時評【如何防止選人用人近親繁殖?】2021年國家公務員考試的筆試成績剛剛放榜,面試名單也同時公布。對規定的討論伴隨此次國考始終,防止選人用人「近親繁殖」也再次成為話題。 解決「近親繁殖」的問題,從根本上說還是要標本兼治,堅持「不敢、不能、不想」一體推進。 從「不敢 」的角度看,要加大對「近親繁殖」現象的治理力度,對違紀違規行為嚴厲懲處,特別是對巡視過程中發現的相關問題要進行徹底整改。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點名通報13家巡視對象在選人用人時「近親繁殖」,有效地發揮了震懾作用。
  • 它們存在近親繁殖的問題嗎?
    看到這裡,許多小夥伴可能會問:純種的動物是不是近親繁殖的結果呢?它們為什麼不存在近親繁殖的缺陷呢?下面我們就「純種」的問題以及近親繁殖的問題,簡單來探討一下。首先,我們來看一下「純種」的問題許多小夥伴認為,「純種」的動物一定是近親繁殖來的,其實,這是一個誤解哈。首先,純種的動物一定是同科同種同亞種的動物之間的後代,絕對不存在雜交的可能性。
  • 貓科動物在自然界中的近親繁殖
    大多數人認為野生動物種群不會近親繁殖。因為在許多物種中,種群中的動物一旦接近性成熟,其中一個性別(或者兩個性別)的動物就會被驅逐離開種群。我們假設這種行為是為了避免近親繁殖的遺傳後果(不利的)而進化的。然而,某些物種中,這種情況不會發生。在廣袤的非洲大草原上,有幾個大型貓科動物的種群,近親繁殖是這些種群遺傳學裡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 動物是如何避免近親繁殖的?
    眾所周知,近親繁殖會帶來很多的危害,很多的疾病都是由近親繁殖所造成的,例如人類的胎兒畸形,或者一些先天性疾病等。另外近親繁殖也會使得很多的疾病犯病風險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