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科動物在自然界中的近親繁殖

2020-06-02 貓學堂


你好,我是貓學堂的亦凡。

大多數人認為野生動物種群不會近親繁殖。因為在許多物種中,種群中的動物一旦接近性成熟,其中一個性別(或者兩個性別)的動物就會被驅逐離開種群。

我們假設這種行為是為了避免近親繁殖的遺傳後果(不利的)而進化的。

然而,某些物種中,這種情況不會發生。

在廣袤的非洲大草原上,有幾個大型貓科動物的種群,近親繁殖是這些種群遺傳學裡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獅子

在獅群中,年輕的雄獅會被驅逐,而母獅卻生活在獅群。被驅逐的雄獅與其他雄獅結成聯盟,組成「單身團體」。

當獅群中的佔統治地位的獅子被這些「單身團體」中的一個殺死或者驅逐離群之後,這頭獅子的位置將被它的兒子取代。

即使獅群中有不止一個佔主導地位的雄獅,這些雄獅之間通常有血緣關係。

考慮到以上這種情況,然後再結合獅群中的母獅通常是有血緣關係的這一事實,很明顯,獅群中的這兩條血線其實就是通過近親繁殖而來。

兩隻同樣佔有主導地位的雄獅,很可能來自同一窩。

如果一隻雄獅殺死了另外一個獅群中的雄獅,佔據了主導地位,那麼它隨後就會跟他的侄女或堂兄妹交配。

接管獅群的新雄獅會立即殺死所有幼獅。

這樣母獅就會開始發情,同樣也可以保證新雄獅的基因得以跟母獅的基因結合,但是即使是這樣,也不能排除新來的雄獅與獅群裡的母獅有血親關係。

也就是說,即使是這樣,也不能保證百分之百是跨血系交配。

在一些獅子種群中,例如坦尚尼亞戈羅峽谷的獅子,我們通過基因研究知道在很久以前就出現了種群瓶頸。

住在峽谷裡的獅子在地理上是孤立的。

新獅子很難穿過火山口來到這裡,而現有的獅子也很難離開。

1962年,一場瘟疫削弱了整個獅群的活力,患病期間它們無法捕獵,數量從 70 多隻下降到大約 10 只。

隨後據估計有 7 只外來雄獅隨後進入峽谷,但從那時起,獅子就被基因隔離了。

詳細的基因研究顯示,目前在峽谷裡的 100 只獅子組成了 6 個獅群,而這些獅子都是 15 只祖先的後代。

近親繁殖導致精子缺陷、繁殖率下降、免疫系統活力下降。

戈羅峽谷的獅子生動地展示了野生動物近親繁殖的後果。


獵豹

對非洲獵豹的遺傳研究表明,這些帶斑點的大貓,遺傳變異水平也很低。甚至生活在不同地區的獵豹也有相似的基因。

在過去,疾病或災難可能會大幅減少獵豹數量,造成基因瓶頸。

而如今,所有的獵豹似乎都是某個倖存下來的家族後代,因此它們的基因是相似的。

理論上,它們缺乏遺傳變異,這會使獵豹面臨更大的傳染病風險。

曾經有個研究小組對一個人工飼養的獵豹種群,做了長達 5 年的研究,這個種群爆發了傳染性腹膜炎,有 90% 的獵豹都染病,其中 60% 的獵豹都死了。

活下來的獵豹都是免疫系統最強的。

在這種情況下,近親繁殖可以「清除」一群負基因等位基因。

眾所周知,獵豹幾乎沒有遺傳疾病。

儘管如此,不少獵豹種群也正表露出進一步近親繁殖的跡象。

剩下的種群被限制在越來越小的區域,比如野生動物保護區,它們在基因上已經相互隔離。

在一個群體中,下巴錯位和尾巴扭結的頻率越來越高。持續的近親繁殖會加強或修復這些特徵。

最終,它們會降低獵豹的捕獵效率——扭曲的尾巴會降低獵豹的敏捷性和轉彎能力,錯位的下顎可能無法抓住獵物。

這可能是近親繁殖最糟糕的例子。


曼島貓和日本短尾貓

自然隔離和由此導致的近親繁殖產生了某些品種貓。

最好的例子就是曼島貓和日本短尾貓。這兩個品種都是在它們的種群被隔離在一個島上時發展起來的。

導致無尾曼島的突變發生在愛爾蘭海的曼島。

貓科動物在自然界中的近親繁殖

因為種群是孤立的,儘管無尾基因是有問題的,但是還是變得很普遍。

除了曼島上奇怪的"貓跳船",幾乎沒有任何異交,近交的影響的直接反映就是單窩產仔數小於平均數。

持續近親繁殖的最終結果是,隨著基因庫收縮、生育率下降、異常現象增加和死亡率上升,最終會活力喪失,最終有可能導致這個物種的滅絕。

而專業的繁育人會努力與無尾相關的死胎以及脊椎畸形。

同樣地,日本短尾貓是在日本島上發展出的一個品種。

貓科動物在自然界中的近親繁殖

當導致短尾貓的突變基因產生時,它會在貓群中傳播。

因為短尾基因只影響尾椎骨的數量,因此它對健康和生殖沒有什麼負面影響。


蘇格蘭野貓

雖然近親繁殖可能意味著一個物種的滅絕,但另一方面,過多的異交會導致某些特徵的喪失,從而導致某個獨特品種的喪失。

在蘇格蘭,蘇格蘭野貓與家貓交配。

貓科動物在自然界中的近親繁殖

隨著家貓基因在蘇格蘭野貓基因庫中的傳播越來越廣泛,蘇格蘭野貓這個品種很有可能滅絕。

目前這一品種真正意義上符合品種定義的貓只,大概只有 400 只。

這是異交如何導致物種走向滅絕的一個例子。


全網搜索貓學堂,和十萬貓友一起學習養貓知識。

相關焦點

  • 遠離出生地,避免近親繁殖!科學家發現高加索山貓遠比想像中聰明
    遠離出生地,避免近親繁殖!科學家發現高加索山貓遠比想像中聰明在歐亞猞猁(猞猁)、伊比利亞猞猁(西班牙猞猁)、加拿大猞猁(短尾貓)和短尾貓這4種貓科猞猁屬動物中,歐亞猞猁是分布地理範圍最廣的。圖:生活在動物園中的高加索山貓。為了收集高加索山貓的生態需求、遺傳多樣性和行為數據,協助未來的保護工作,近十年來,來自萊布尼茨動物園和野生動物研究所的科學家團隊在土耳其的某個地區收集了大量的數據和樣本。
  • 動物真的可以近親繁殖嗎?為什麼?
    近親繁殖是指兩隻動物在三代以內有共同祖先下的交配行為。近親繁殖在當下的人類社會中都會主動地規避,因為近親繁殖會增加不良隱性基因的表現機率。不過,在我們的印象中,近親繁殖卻是動物中比較常見的一種現象。那麼,動物真的可以進行近親繁殖嗎?我們簡單地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 動物是如何避免近親繁殖的?
    眾所周知,近親繁殖會帶來很多的危害,很多的疾病都是由近親繁殖所造成的,例如人類的胎兒畸形,或者一些先天性疾病等。另外近親繁殖也會使得很多的疾病犯病風險提高。
  • 什麼是「純種」動物?它們存在近親繁殖的問題嗎?
    因此,在自然界中,所有自然交配產生的後代均為「純種」。而在人工飼養下就不同了,在人工飼養下「純種」的動物分為兩種。一種是人為的在一個種群中找到基因最好的兩隻異性動物,而這兩隻動物大都是血緣關係較遠的,然後將它們在發情期放在一起,這樣它們的後代就是純種的,而且這樣大概率能夠產生基因更加優良的後代。比如藏獒,最貴的純種藏獒一定是一個藏獒群中,最厲害的雄性與雌性結合的後代。
  • 自然界最高挑的貓科動物:長得像小型獵豹,中國人卻不能養
    這種貓科動物天生4條大長腿,一隻售價30萬,美國可養中國不可養貓科動物各有特點,如跑得最快的是獵豹,體重最大的是東北虎,尾巴最長的是雪豹,咬合力最大的是美洲虎……要說自然界哪種貓科動物長得最高挑,恐怕非藪貓莫屬了。
  • 自然界中有哪些「進化跑偏」的動物?
    自然界中有哪些「進化跑偏」的動物?有小夥伴私信問:有沒有進化跑偏的動物?其實,我認為&34;有著廣義和狹義兩個角度。從廣義上看,進化的目的是為了適應環境,而適應環境的最終目的是為了生存。因此,只要是現存的動物沒有進化&34;這一說,畢竟它們能在不斷的物種滅絕中的生存下來就足以證明它們的進化方向是成功的。但是,狹義上看,在自然界中確實有一些為了追求極致的某種能力,退化了其他能力的動物,所以自然界中也存在狹義上的進化&34;。下面我們就來列舉以下幾種狹義上進化&34;的動物。
  • 貓科動物似乎沒有天敵,貓科動物的天敵到底是什麼?
    所謂一種動物的天敵,指的就是專門以這種動物為食的動物,對於貓科動物來說,好像的確是沒有什麼動物專門以它們為食,在自然界中。貓科動物的確是混得非常好了。老虎號稱森林之王,而獅子號稱草原一哥,一個家族裡面有兩個物種在所在地區稱霸,除了貓科動物,好像也找不出第二類動物了。而體型小的,比如說我們家裡養的喵星人,雖然個子小看著好欺負,力量也不大,但是它們成天賣賣萌就可以了,人類把它們當掌中寶養著,又有什麼動物敢對喵星人下手呢?難不成還敢跟人類作對不成?
  • 自然界最小的貓科動物:天性害羞,家貓與其雜交導致它們面臨滅絕
    自然界最小的貓科動物:天性害羞,家貓與其雜交導致它們面臨滅絕在南非的草原上遊玩的人,走累了經常會來到一棵樹下或蟻丘上休息。他們往往會無意間驚醒在附近休息的一位非常害羞的貓科小主人,把它們嚇得奪路而逃。這個天性害羞的貓科小主人一身豹斑,人們有時會把它當成小豹子,其實,它就是和鏽斑豹貓並列為自然界最小貓科動物的黑足貓。黑足貓的平均體重大約只有1.6千克,長相和家貓很像,但比大多數家貓都要小。它們全身密布黑色斑紋,爪子上長有黑色的長毛,這樣可以避免它們在滾燙的沙地行走時燙傷。和大多數貓科動物不同,黑足貓的足底是黑色的,所以它們才被稱為黑足貓。
  • 自然界中有哪些「進化跑偏」的動物?
    有小夥伴私信問:有沒有進化跑偏的動物?其實,我認為「進化跑偏」有著廣義和狹義兩個角度。從廣義上看,進化的目的是為了適應環境,而適應環境的最終目的是為了生存。因此,只要是現存的動物沒有進化「跑偏」這一說,畢竟它們能在不斷的物種滅絕中的生存下來就足以證明它們的進化方向是成功的。
  • 為何同體型犬科動物打不過貓科動物,貓科動物有天敵嗎?
    貓科動物在生物進化當中,屬於獵食者中的佼佼者,許多貓科動物在自己的食物鏈中處於頂尖位置,比如獅子、老虎、獵豹等等,也就人類的生產活動,會讓這些肉食性動物瀕臨滅絕。天敵是指在自然界中,某種動物專門捕食或危害另一種動物。如果從定義上看的話,自然界中的大部分貓科動物,都是沒有天敵的,反而它們是其他很多動物的天敵。我們在談及貓科動物的戰鬥力時,一般會拿犬科動物作比較,說對於差不多體型的貓科動物完虐犬科動物,這其中也是有道理的。
  • 獅群是怎麼防止近親繁殖的?
    所以,在生物演化過程中,自然界篩選出了一些能夠預防近親結婚的生殖策略。 比如:人類,人類在形成文明之後,發明了姓氏,規定同姓之間不能結婚。當然在人類歷史上,也出現過為了保全權力而故意近親結婚的現象,遼代的陳國公主就嫁給了自己的舅舅。 除了人類之外,動物也演化出了避免近親結婚的策略,獅子也是其中一種。
  • 印度野外又出現黑虎,數量不足10隻,近親繁殖難以避免
    提到黑虎,很多人會覺得它是一種只存在於神話傳說中的動物。事實上,在自然界中也存在黑虎,只不過由於它們數量稀少,行動神秘,很少被人發現,所以不為大眾所知。2007年,印度野生動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利用紅外相機拍到了三隻黑虎的照片,引起了轟動。從那以後,紅外相機多次拍到了黑虎的蹤影,黑虎也成了西利帕爾老虎保護區最具吸引力的動物。
  • 獅群是怎麼防止回交與近親繁殖的?
    所以,在生物演化過程中,自然界篩選出了一些能夠預防近親結婚的生殖策略。比如:人類,人類在形成文明之後,發明了姓氏,規定同姓之間不能結婚。當然在人類歷史上,也出現過為了保全權力而故意近親結婚的現象,遼代的陳國公主就嫁給了自己的舅舅。
  • 為什麼大型貓科動物與犬科動物相比,貓科動物總是更勝一籌呢?
    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獅子、老虎等貓科動物總要比灰狼、狐狸等犬科動物更厲害。在一些科普讀物中,首先介紹的是獅子、老虎、獵豹,之後才會介紹狼、狐狸、野狗。可自然界裡的實際情況是,犬科動物的數量要比貓科動物更多,分布也更廣。那麼大型貓科動物與犬科動物相比誰更厲害?
  • 這種貓科動物被體重不到自己一半的動物捕食,成為「貓科之恥」
    貓科動物一直被視為自然界最強大、最優雅的食肉動物群體,擁有大批粉絲,尤其是幾種大型貓科動物,更是自然界猛獸的象徵。在陸地食肉目當中,貓科被視為「單挑無敵」的存在,但有些人更加支持另一個群體,那就是以靈活好鬥著稱的鼬科。
  • 自然界的貓科動物住在洞裡,貓基因裡帶著對鑽洞的迷戀,於是設計
    自然界的貓科動物住在洞裡,貓基因裡帶著對鑽洞的迷戀,於是設計師用洞穴的概念設計了這款可以躲貓貓的茶几。來自Meow Bloom的第一款作品,不得不說國內原創家居品牌越來越好了。#生活美學##家居好物#
  • 近親繁殖有什麼好處嗎?人類為什麼要讓動物近親繁殖?
    動物是如何規避近親繁殖 近親繁殖能夠帶來很多基因疾病,動物雖然沒有人類這樣的智慧,但它們似乎天生就懂得近親繁殖的危害,總是想盡一切辦法來避免近親繁殖。 以斑鬣狗為例。
  • 鴿子真的不存在近親繁殖的問題嗎?為什麼?
    近親繁殖大都是人工幹預下才會產生的一種現象。在自然界中,大多數的動物都會規避近親繁殖,比如群居動物,像獅子、野牛等動物會將自己雄性的幼崽在成年後驅逐出族群,以避免近親繁殖的情況發生,獨居動物發生近親繁殖的情況就更少了,它們大都是由雌性撫養後代,等到後代成年後會分道揚鑣。
  • 近親繁殖有什麼影響?現存所有華南虎、亞洲獅和白虎的祖先共20隻
    近親繁殖有什麼影響?現存所有華南虎、亞洲獅和白虎的祖先共20隻親緣關係較近的動物個體交配繁殖的現象,叫做近親繁殖。近親繁殖會給後代帶來不良的影響,這是因為雌雄個體會從祖先那裡遺傳很多的相同基因,包括一些隱性遺傳病的致病基因,如果它們產下後代,後代表現出遺傳病的概率就會成倍增加。
  • 野生動物如何避免近親繁殖?
    野生動物如何避免近親繁殖?對於某些動物,根本不需要考慮這個問題,因為近親繁殖根本不會對它們產生任何影響。但有些野生動物卻必須注意,一定不能近親繁殖,比如老鼠、沙蜥蜴和一些水鳥。黑腳三趾鷗如果近親繁殖,那麼它們的後代就極有可能過早死亡。為了避免近親繁殖,它們各自有絕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