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離出生地,避免近親繁殖!科學家發現高加索山貓遠比想像中聰明

2020-12-05 大貓來了

遠離出生地,避免近親繁殖!科學家發現高加索山貓遠比想像中聰明

在歐亞猞猁(猞猁)、伊比利亞猞猁(西班牙猞猁)、加拿大猞猁(短尾貓)和短尾貓這4種貓科猞猁屬動物中,歐亞猞猁是分布地理範圍最廣的。然而以前動物學家對歐亞猞猁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分布在歐洲的種群,而對亞洲的種群研究較少,比如猞猁高加索亞種。

圖:猞猁高加索亞種,也叫高加索山貓。

猞猁高加索亞種也叫高加索山貓,主要分布在土耳其、高加索地區和伊朗部分地區。因為偷獵、棲息地喪失和獵物數量減少等因素,如今在野外已經很少見到高加索山貓了。由於科學家對高加索山貓的研究歷來較少,因此對其生物學特性及遺傳情況知之甚少。對很多人而言,這是一個很陌生的歐亞猞猁亞種。

圖:生活在動物園中的高加索山貓。

為了收集高加索山貓的生態需求、遺傳多樣性和行為數據,協助未來的保護工作,近十年來,來自萊布尼茨動物園和野生動物研究所的科學家團隊在土耳其的某個地區收集了大量的數據和樣本。通過對高加索山貓的糞便、毛髮等「非侵入性樣本」的收集和分析,科學家發現雖然高加索山貓的棲息地存在破碎化的情況,種群被自然屏障和人工屏障隔離得較嚴重,但遺傳多樣性卻比意料之中高許多,而且幾乎不存在近親繁殖的現象。

在之前依靠捕獲活體來研究高加索山貓遺傳情況的研究中,研究人員普遍認為其遺傳多樣性損失較嚴重。兩種研究方式顯然會有不同的結果:通過收集糞便、毛髮等非侵入性樣本,科學家可以研究更多的高加索山貓個體,研究結果更接近實際情況;而通過籠子誘捕高加索山貓的研究方式,由於樣本數量較少,則會導致研究結果與實際結果偏大。

圖:紅外相機拍攝到的高加索山貓。

研究還發現,雌性高加索山貓則喜歡留在出生地附近生活,而雄性的高加索山貓在和母親分開後就會四處擴散。科學家認為高加索山貓的這種行為習慣正是導致其種群難以出現近親繁殖現象的主要因素。假如雄性高加索山貓長大後不離開出生地,那麼它們就會和自己血緣關係較近的個體交配,久而久之,近親繁殖就會給種群帶來很大的生存危機。

然而,高加索山貓並沒有這樣做,而是不惜突破一道道屏障來到遠方,這說明它們遠比人們之前設想的聰明。

圖:紅外相機拍攝到的高加索山貓。

其實,在自然界中很多貓科動物會有意或無意地避開近親繁殖,比如雪豹,當雪豹長大後就會到離出生地很遠的地方生活,和親緣關係較遠的個體交配繁殖;又比如獅子,當一個獅群中的雄獅長大後就會被父輩或母獅們逐出獅群,然後到其他獅群生活,這樣就可以避免近親繁殖(如果獅群中的父輩不在了,母獅們又沒有足夠的力量和亞成年雄獅抗衡,亞成年雄獅很可能會一直留在獅群中)。

然而,由於棲息地的喪失以及種群數量下降等因素的影響,很多野生貓科動物都處於近親繁殖的困境中,其中典型的例子有亞洲獅和西班牙猞猁。由於近親繁殖,亞洲獅和西班牙猞猁種群的遺傳多樣性損失很嚴重,這會導致它們更容易受到遺傳病和其他疾病的困擾。

圖:紅外相機拍攝到的高加索山貓。

不過,雖然高加索山貓種群的遺傳多樣性水平高於預期,但科學家認為不能高興太早,而是要未雨綢繆,不但要對其棲息地加強保護,還要在棲息地不連貫的地方建立生態走廊,防止未來可能出現的遺傳多樣性喪失的情況。(歡迎關注大貓來了,每天為你分享有趣的貓科動物科普知識)

相關焦點

  • 為了避免近親繁殖,遠離出生地,高加索山貓遠比想像中聰明
    猞猁這種動物有很多種,比如說歐亞猞猁、伊比利猞猁、加拿大猞猁等等,還在其中歐亞猞猁的分布地理範圍是最廣的,在之前,動物學家對歐亞神秘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分布於歐洲的種群,他對亞洲的種群研究卻非常的少,比如說高加索亞種猞猁。
  • 鳥也懂倫常,最新研究發現長尾山雀通過辨識叫聲來避免近親繁殖
    」,這一發現大大顛覆了人們以往對於「禽獸」不懂「倫常」的認識。對於大多數動物來說,近親交配的動物其繁殖成功率一般較低,即便繁殖成功,其後代的存活率也會很低,因此對於大多數動物而言,它們都是希望避免近親繁殖的。但是,絕大部分動物中的較為年輕的個體並不會離開出生地到很遠的地方去生存,所以,有些或強或弱的血緣關係的「親戚」往往會成為這些年輕動物的潛在配偶,這大大增加了有百害而無一利的近親繁殖的風險。
  • 動物是如何避免近親繁殖的?
    所以,人類創造了文化禁忌來避免近親繁殖的發生。 但缺乏這種可能性的野生動物是如何避免近親繁殖的呢? 其實,動物避免近親繁殖最簡單、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分散
  • 小鳥長得都一樣,如何避免近親繁殖?長尾山雀告訴你獨家技巧
    「近親繁殖」,這一發現大大顛覆了人們以往對於「禽獸」不懂「倫常」的認識。對於大多數動物來說,近親交配的動物其繁殖成功率一般較低,即便繁殖成功,其後代的存活率也會很低,因此對於大多數動物而言,它們都是希望避免近親繁殖的。但是,絕大部分動物中的較為年輕的個體並不會離開出生地到很遠的地方去生存,所以,有些或強或弱的血緣關係的「親戚」往往會成為這些年輕動物的潛在配偶,這大大增加了有百害而無一利的近親繁殖的風險。
  • 為什麼進化不允許生物近親繁殖?野生動物如何避免這種行為?
    如果是近親繁殖,兩個從母親那裡獲得壞基因副本將再次結合,換句話說,這很容易引起壞基因帶來的遺傳病。馴養動植物的人可能是最早發現這個問題的人,當動植物近親繁殖時,它們的下一代會出現體重偏輕,胚胎死亡率增加,生育能力下降等一系列問題。在人類當中,大約有3-4萬個活性基因,這些中的任何有害基因相互結合,肯定會出現一些縮短壽命的健康問題。
  • 近親繁殖有什麼好處嗎?人類為什麼要讓動物近親繁殖?
    動物是如何規避近親繁殖 近親繁殖能夠帶來很多基因疾病,動物雖然沒有人類這樣的智慧,但它們似乎天生就懂得近親繁殖的危害,總是想盡一切辦法來避免近親繁殖。 以斑鬣狗為例。
  • 為何狗狗能夠近親繁殖?
    說道近親繁殖,我們很多朋友都會首先想到,近親繁殖的危害是極大的,因為它很可能會讓新生兒存在基因缺陷,出現弱智、身體差等問題,而且根據動物學家們的研究發現,在動物中,很多動物也是非常看重自己的血統,比方說生活在非洲大草原上的獅子,我們都知道,獅子都是成群生活的,當獅群中幼年的母獅長大了
  • 野生動物如何避免近親繁殖?
    野生動物如何避免近親繁殖?對於某些動物,根本不需要考慮這個問題,因為近親繁殖根本不會對它們產生任何影響。但有些野生動物卻必須注意,一定不能近親繁殖,比如老鼠、沙蜥蜴和一些水鳥。黑腳三趾鷗如果近親繁殖,那麼它們的後代就極有可能過早死亡。為了避免近親繁殖,它們各自有絕招。
  • 獅與虎的生存智慧:避免近親繁殖老虎靠自覺,獅子靠「拳腳」
    獅與虎的生存智慧:避免近親繁殖老虎靠自覺,獅子靠「拳腳」以前古代人總喜歡親上加親,所以經常會出現娶了表妹,或者嫁給表哥這類的情況,但是隨著教育和醫療水平的提升,人們發現了近親繁殖會帶來很多危害,比如最典型的就是後代有很大的概率會畸形,以及各種各樣的問題出現。
  • 科學家表示,雞的智商遠超普通人的想像
    其次,雞其實根本不是一種愚笨的動物,實際上,雞很聰明。雞的外表導致它看起來不是特別「聰明」,流行文化的影響也加強了這一刻板印象,同時降低了人們食用雞肉或雞蛋時的心理壓力。但,這些其實都是錯誤的看法。他們發現,雞不僅能夠數數,甚至還能進行某些基礎性算法。在實驗中,科學家在新出殼的小雞面前擺著5個健達奇趣蛋。幾天後,實驗者當著小雞的面拿走5個奇趣蛋,把其中3個藏在一個屏風後面,2個藏在另外一個屏風後面。大多數小雞想都沒想就奔向有多數蛋的屏風。
  • 獅群是怎麼防止近親繁殖的?
    所以,在生物演化過程中,自然界篩選出了一些能夠預防近親結婚的生殖策略。 比如:人類,人類在形成文明之後,發明了姓氏,規定同姓之間不能結婚。當然在人類歷史上,也出現過為了保全權力而故意近親結婚的現象,遼代的陳國公主就嫁給了自己的舅舅。 除了人類之外,動物也演化出了避免近親結婚的策略,獅子也是其中一種。
  • 獅群是怎麼防止回交與近親繁殖的?
    群居,意味著每個個體都可以充當放哨人,也意味著它們更容易發現天敵的存在。在這種生存壓力下,獅子成為了貓科動物中為數不多的群居生物。,所以它們可以從地理位置上避免近親繁殖。據科學家們分析,大多數雄獅通常只會在一個種群中待兩年左右,當然也有最長6年的記錄。
  • 養豬近親繁殖危害大!一定要避免!
    近親繁殖危害大  近親繁殖會給養豬業帶來無窮的危害,但許多飼養戶還認識不到這一點。飼養母豬的農戶,多數是將母豬牽到附近農民飼養的公豬那裡交配或進行人工授精。飼養公豬的農戶,也大多不管其公豬能與哪些母豬交配。於是,有的地方竟出現同一父系的公母豬交配,或同一母系的公母豬交配,甚至有些公豬先後與同一母系或同一父系的幾代母豬交配。
  • 澳科學家發現「聰明」基因 可左右人類記憶
    科學家首次發現人類的「聰明」基因。研究人員表示,和人類智力有關的基因多達成千上萬個,不可能有某一個特定基因能夠左右整個人的智力。如今,科學家對分別來自澳大利亞、歐洲和美國的共計12.6萬人進行研究後發現,有3種基因變異和人的智力有關。 人類共有大約2萬個基因,能夠影響認知能力的基因可能有成千上萬個,目前已經發現了其中4個;它們中的每一個都有獨特的方式和大腦相連接,左右著人類的學習和記憶。
  • 鮭魚是怎麼遊回自己的出生地的?科學家:它們自帶導航系統
    它們是深海魚,但卻經常會回到淡水河道的上遊自己的出生地裡產卵,產完卵後又遊會深海裡把自己養得白白胖胖的。那麼問題來了,深海如此遙遠,鮭魚是怎麼記得住自己的出生地的?此前,有科學家認為鮭魚的味覺系統非常卓越,它們是靠自己的味覺來尋路,找到自己的出生地的。但這種說法似乎站不住腳,畢竟河流的狀況瞬息萬變,而且鮭魚需要逆流而上越過重重障礙,憑藉味覺不大可能找得到回家的路。
  • 印度野外又出現黑虎,數量不足10隻,近親繁殖難以避免
    提到黑虎,很多人會覺得它是一種只存在於神話傳說中的動物。事實上,在自然界中也存在黑虎,只不過由於它們數量稀少,行動神秘,很少被人發現,所以不為大眾所知。目前,在世界範圍內,黑虎僅在西利帕爾老虎保護區被發現。
  • 避免近親繁殖裡岔黑豬建「家譜」
    避免近親繁殖裡岔黑豬建「家譜」 青島晚報電子報   2012.10.16 星期二     記者從膠州市裡岔黑豬繁育基地獲悉,農業部授予基地為國家級保種場,這是我市首家國家級生豬保種場。
  • 尼安德特人可能比我們想像的要聰明得多
    流行文化中將尼安德特人輕描淡寫地刻畫為一種遠不那麼聰明的人類。我們對尼安德特人的觀念和描寫經常充滿古代人類形象,他們幾乎是沒有語言、野蠻的卡通人物形象。地質學家威廉·金(William King)於1865年首次介紹了這種人類時,對它們的智力也沒有太高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