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按:這是老闆的蛻變--品牌行為學第九課介紹,是按照9999的課程提綱來寫的,目標人群是那些做品牌,試圖做品牌的老闆。
一 關於指數型組織
指數型組織這本書非常好,重新拿出來翻的時候,裡邊好多東西跟我們現在的管理方式有吻合的地方。
其中一點就是制度、流程,制度和流程都制定好了以後人就不容易動腦子了,那就造成了人大腦的懶惰。
這是一種情況。
另一種情況就是即使沒有制度和流程,人也不願意動腦子。
這本書我理解的還差的很遠,需要細細的認真的讀。這一節就不繼續講了,先講一點別的。
別的是什麼?
就是講大腦的懶惰。
二 我們的大腦為什麼懶惰?
今天在大峽谷,走完以後下山了,坐在一個凳子上,一個兩歲左右的小孩,擺弄桌子上,飯館桌子上的筷子。
大人就趕緊制止了,並且想把小孩抱起來。
這個小孩呢,就用手推開,嘴裡說著不,想繼續跑著玩兒。這個大人呢,根本沒有觀察到這一切,只是把小孩抱起來,小孩就開始哭、嚷嚷了,表示抗拒,想繼續玩兒。
我們小時候呢,大部分也是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
這種方式,大人沒有觀察力,小孩的觀察力也會慢慢喪失,好奇心也會慢慢喪失。
好奇心和觀察力的減弱和喪失,為大腦的懶惰奠定了潛在的基礎。
所以,我們自己大腦的懶惰,我們對這個事兒是渾然不覺。
也就是說好奇心和觀察力,是大腦思考、快速運轉的一個根本基礎。
三 我們大腦的懶惰,說的是什麼意思?
對別人說的話,對眼前的事物,周圍的事物或者動作,沒有什麼知覺。
熟視無睹、視而不見。
對於工作,不知道怎麼辦的時候就問。
稍微動一下腦筋就解決的問題,也不主動思考來尋找答案,而是通過問。
也就是說,大腦習慣等待接受指令,而不習慣於思考。
任何指令和決策都是經過大腦運轉以後得出的。
相當於前面說的那個小孩一樣。我們很多人,人雖然已經長大了,年齡不小了,但是思維方式上還沒有拓寬。
仍然習慣於等待接受指令。
四 需要怎麼做呢?
思考以後做決策。
這種決策叫什麼決策呢?叫執行決策。
這種決策任何人都用得著,包括一個一般的職員,任何人,都用得著。無論你手裡有沒有決定權,你需要思考了以後,做決定,然後執行。
這麼簡單的事情,你都不動腦筋,而且還去問領導,你希望領導替你決策嗎?
這是職場裡面一個很大的誤區。
為什麼有很多領導喜歡多聽匯報,大事兒小事兒都喜歡聽到匯報。
因為他想管控的是過程,大的事情的過程。
這裡邊你思考了,做出決策了,有了行動了,然後給領導匯報一下,領導就會看到你的成長,看到你做事的方法。
為什麼最近規定讓大家開始寫作和聽樊登讀書,也是這個道理,從根本上讓自己開始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