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謙為什麼會被殺?又為什麼說于謙的死代表著明朝氣數已盡?

2021-01-08 騰訊網

公元1457年,明英宗通過政變的方式,重新奪回了失去長達8年的皇位,明英宗上臺後處決了大臣于謙,並且,有說法認為:于謙被殺,已經註定了明朝後來的命運,那就是氣數將盡。

那麼問題來了,于謙是因為什麼被殺死的?並且,為什麼于謙的死意味著明朝氣數將盡呢?

圖片:于謙上斷頭臺劇照

一、于謙的功勞

明朝明英宗在位的時候,掌控長城北方的蒙古瓦剌部落實現了強大,會時常騷擾明朝的邊境,當時的明英宗是一個年少氣盛的少年皇帝,並且在宦官王振的鼓譟之下,對於軍事絲毫沒有任何專業素養的明英宗,親自率領明朝的精銳部隊40多萬人,去主動進攻瓦剌,明朝的悲劇由此拉開序幕。

圖片:明英宗率軍主動進攻瓦剌劇照

1、明朝危機

明英宗率領的40萬精兵在瓦剌人的巧妙設計之下,最終遭遇到了毀滅性的打擊,伏擊戰結束後,明英宗的這幾十萬軍隊全軍覆沒,明英宗本人也被瓦剌人俘虜。

瓦剌人認為,這次擒獲明英宗以後,就可以脅迫明朝上下,從而佔領明朝的土地,事實上,被俘虜以後的明英宗也成了一個貪生怕死的人,他親自給瓦剌軍隊帶路,讓明朝軍隊向瓦剌投降。

明英宗被俘虜的消息傳到北京以後,于謙等人認為,此時的明朝,當務之急就是趕快推選一位新的最高決策者,否則,即便是朝廷想要針對瓦剌人的入侵進行抵禦,也會導致指令無法執行,畢竟,連個最高的話事人都沒有,依靠什麼來整理力量?

於是,在于謙的建議之下,明英宗的弟弟繼承了皇位,這就是明朝的景泰皇帝,景泰皇帝在于謙的積極支持下,最終打退了瓦剌人的進攻,明朝這才轉危為安。

最終,瓦剌人只能通過要挾明英宗,跟明朝方面多勒索一些好處,隨著和明朝打交道的次數多了,他們發現其實明朝對於明英宗已經毫不在意了,於是瓦剌人決定把明英宗趕回明朝去。

不過,雖然明英宗回到了故土,明朝卻面臨著尷尬的局面,畢竟此時的明朝已經有了景泰帝,而對於兩位皇帝的態度,于謙認為,既然景泰皇帝已經做了皇帝,那麼明英宗就應該退居幕後去養老,不要再過分幹涉朝政。

圖片:明英宗回到故土劇照

2、于謙之死

就這樣,景泰皇帝做了8年的皇帝,不幸的是,景泰皇帝患上了疾病,這時,朝廷裡面的幾個奸臣認為,景泰皇帝已經身患重病,沒幾天活頭了,如果能夠擁立明英宗復位的話,那麼日後被投桃報李,肯定少不了會得到一些賞賜,在幾個奸臣的策劃之下,明英宗利用景泰帝生病的節骨眼,趁機奪回了皇位

明英宗重新掌權後,在這些奸臣的建議之下,處決了于謙這樣對明朝有再造功勞的臣子,于謙就這樣被殺害了。

圖片:景泰帝生病劇照

二、明英宗與于謙

其實,明英宗並不是一個白痴,他未必不知道,支持自己復位的這幾個大臣是奸臣,而于謙是忠臣,但是,明英宗還是選擇了殺害于謙。

1、殺害依據

其實在中國歷史上,像明英宗這種復闢的情況是極為罕見的,因為,按照明朝的慣例,明英宗當時已經是退位的皇帝,而退位皇帝除非受到滿朝文武的擁戴,否則是不能夠再復闢的,這就是說,即便景泰皇帝死後,按照規矩,皇位也應該由景泰皇帝的下一代來繼承,當然,景泰皇帝的兒子在此之前已經去世了。

但即便如此,景泰皇帝去世後,那麼應該由景泰皇帝的侄兒——也就是明英宗的兒子來繼承皇位。因為,景泰皇帝屬於明朝的正統皇帝,而明英宗對於明朝其實是有過錯的,這才導致明英宗失去了正統地位。

圖片:退位皇帝明英宗劇照

天命、人心,不自覺的將景泰皇帝視為大明的正統,這就意味著明英宗想要復闢的話,就需要找到證據,證明景泰皇帝是一個通過不正當手段取得皇位的人。

因此,明英宗在奸臣們的唆使之下,提出了一番這樣的說辭,自己當年被瓦剌人俘虜的時候,于謙應該支持自己的兒子做明朝的新皇帝,而不應該支持自己的弟弟,于謙這樣的行為是亂臣賊子的做派,同時,這也暗指自己弟弟的皇位是不合法的。

就這樣,在如此的依據之下,于謙遭到了殺害,當然,這些處決于謙的依據,其實缺乏邏輯性,事實上,明英宗也知道于謙是功臣,但是如果不這麼做的話,那麼他的皇位是無法重新奪回的。

因此,明英宗在皇位和良心面前選擇了前者,並且,明英宗由於是被幾個奸臣擁立復闢的,因此,投桃報李,明英宗確實給了這幾個奸臣榮華富貴。

圖片:于謙為朝廷效力劇照

2、明朝氣數

其實,社會風氣主要在於上行下效,明英宗的這種行為等於向天下人宣布了明朝的價值觀,那就是當忠臣未必有好處,相反,只要奸臣做到極致就可以榮華富貴。

並且,于謙的遭遇就是典型:兩袖清風,對明朝有中興的功勞,但是,于謙遭遇的下場卻十分悽慘,這充分說明了忠臣的待遇是多麼的「美好」,因此,官場的風氣也就不自覺的選擇了劣幣驅逐良幣。

如果朝廷裡的官員都是一些趨炎附勢的奸猾小人的話,那麼這個朝廷只怕未必會有多長時間的氣數了,事實上從明英宗以後,明朝的朝廷裡面幾乎奸臣不斷的出現。

比如說正德皇帝在位期間,劉瑾弄權,滿朝文武沒有人敢站出來反對,嘉靖皇帝在位期間,嚴嵩弄權,整個明朝上下也沒有人站出來反對,甚至嚴嵩的垮臺,還是因為在言語間無意中得罪了嘉靖帝的緣故,而並非因為他是一個奸臣。

圖片:明朝風氣開始轉變劇照

就這樣,明朝的風氣不斷惡化下去,最後到了萬曆以後,明朝朝廷基本已經到了好人無法生存無法立足的狀態了,走到了這一步,大明朝不等著滅亡,還能等來什麼?

文章作者:子皓君

整篇圖文由子皓影視製作工作室原創製作!

相關焦點

  • 于謙忠心耿耿,為什麼明朝皇帝一定要除掉他?
    于謙寫下的這首石灰吟膾炙人口,他的最終結局也印證了這首詩,于謙作為明朝的大忠臣,卻在1457年被下令處死。歷史上對于謙的評價一直很高,那明朝皇帝為什麼一定要幹掉于謙呢?  其實,這跟當時明朝的朝廷有很大的關係,跟愛國無關。
  • 大明帝國柱石——于謙之死
    明英宗朱祁鎮是明朝的第六位皇帝,九歲繼位,年號正統。朱祁鎮的一生,非常富有戲劇性,有兩件事是最為後世所詬病的。第一件事是寵信宦官王振,製造了土木之變;第二件事就是冤殺了帝國柱石于謙給自己留下了千古罵名。
  • 沒有于謙,明朝或許就會成為第二個南宋
    這首名詩就是出自明朝第一名臣于謙之手的《石灰吟》,以物明志,字裡行間充滿天地正氣。于謙,祖籍考城(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權縣),1398年出生於浙江杭州府錢塘縣。圖-杭州位置及周邊地形示意圖南宋定都臨安(今杭州),于謙自幼聰慧過人,與眾不同,年輕時的于謙一直以文天祥為楷模,修得一身正氣。
  • 明朝第一功臣于謙為何否決楊俊北伐奏疏?無奈的選擇,永恆的寂滅
    無疑,從總體力量對比來看,此時的明朝對瓦剌即使沒有形成優勢,至少也是勢均力敵。因此,楊俊提出「出塞逐北,而犁其王庭」的建議,也是順理成章。 那為什麼于謙舉棋不定呢?因為他心裡還有著更深一層的憂慮。
  • 于謙的動物園賺錢嗎 相聲演員于謙為什麼那麼有錢
    于謙與郭德綱不僅是多年搭檔,更是多年好友,隨著德雲社的發展越來越好,于謙這個名字也被更多觀眾熟知。郭德綱經常會調侃于謙,在這些調侃的過程中,也讓觀眾了解到更多關于于謙的消息,比如他有個動物園,養了好多種價值不菲的動物。很多觀眾就關心于謙:于謙的動物園賺錢嗎?
  • 明朝大臣于謙,用什麼計謀,令瓦刺軍潰敗逃亡?
    這時于謙排眾直前,攔住了廊王,說:王振是罪魁禍首,不籍沒就不足以平眾憤。群臣之所以這樣做全都是為了大明王朝。廊王聽後頓時醒悟,馬上宣告馬順等人之死是罪有應得,打死馬順等人的官員概不論罪。接著又下令把王山縛至刑場,凌遲處死,王振家族無論少長一律斬首。群臣情緒於是平靜下來。這事件起於倉猝之間,多虧于謙當機立斷,處理得當。
  • 《大明風華》孫若微,當忠臣于謙被殺時,她為何不肯說句話?
    3、重新正位的孫太后,她為何不肯為于謙說句話?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 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你一定讀過這首「石灰吟」吧?
  • 開國者朱元璋,護國續命者于謙也!
    他所帶領的明朝軍隊上下一心,擰成一股繩。在經歷了五天五夜的激戰之後,終於保住了北京城!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這位民族的大英雄,于謙。于謙出生於1938年的杭州太平縣。他的家族世代在明朝當官,這為于謙入仕途有了很大的關係;于謙在少年時候就認真發奮讀書,他的家裡面非常尊敬文天祥,在家裡供著文天祥的雕像,每天祭拜。
  • 于謙再造大明,為何英宗復闢之後非要將他殺害
    不過就在于謙等人準備進宮面聖之時,石亨為了眼前的富貴,竟然將困在深宮數十年的明英宗,請出復立為帝,最終于謙也獲得了人死家破的悽慘下場,那麼為什麼明英宗在繼位之後就要急忙的處死于謙呢?影視中的明英宗明英宗,與于謙有私人恩怨在土木堡之變之後,也先曾經以明英宗籌碼,同明朝進行談判,甚至還帶著這位被俘的皇帝一起進攻北京,為了使蒙古人的企圖毀滅。
  • 草木有情,獨特的抽菸喝酒燙頭式小百科,盡在《于謙動物園》
    大家總是戲言"于謙老師三大愛好:抽菸、喝酒、燙頭",但于謙老師自個說了,「除了』抽菸喝酒燙頭『,我的第四大愛好得數動物。」郭德綱老師曾這麼評價于謙:"在我記憶中,好像沾玩兒的事情,謙哥沒有不玩的。天上飛的,地下跑的,草窠裡蹦的,水裡遊的,各種活物一概全玩兒!
  • 謙嫂撒狗糧心疼于謙做飯,親手做蛋糕送驚喜,于謙感動浪漫捧臉殺
    大家好,我是您們的朋友木偶的有趣人生,我喜歡和大家分享明星方面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我的作品,也希望小夥伴能夠關注我,給我點讚留言,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謙嫂撒狗糧心疼于謙做飯,親手做蛋糕送驚喜,于謙感動浪漫捧臉殺 《幸福三重奏》正在火熱更新中
  • 于謙大興馬場準確位置在哪?坐擁60畝廣闊無垠壕氣沖天!
    很多人都好奇,為什麼在相聲界排輩最高的于謙願意屈身與德雲社,不自己出來另立門戶。但小編想說,于謙不是沒能力自立門戶,只是沒這個興趣,因為他有更大的事業要忙,那就是他的私人馬場。于謙可是一個坐擁60畝廣闊無垠馬場的大老闆,壕氣沖天的他可是要比郭德綱牛掰多了。
  • 于謙,力挽狂瀾保家國,抗擊敵寇逞英豪,留得生前身後名!
    提起于謙,可能我們首先都會想到那個抽菸喝酒燙頭的郭德綱老師的搭檔、「相聲皇后」于謙老師,本文要說的也是于謙,但此于謙並非相聲演員,而是大明王朝的救世主,一代忠義名臣于謙。而于謙的罵功也真不是蓋的,據《明史》記載,于謙在面對朱高煦時:正詞嶄嶄,聲色震厲。高煦伏地戰慄,稱萬死。
  • 家風故事匯⑤ | 清正廉潔 力挽狂瀾——于謙
    于謙出生於一個世代為官的家族,從他爺爺輩起,家裡就懸掛起民族英雄文天祥的畫像,要求後輩都以文天祥為榜樣,忠肝義膽,報效國家。于謙十幾歲時寫下詩作《石灰吟》,從中即能看出他的道德理想:「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明朝正統年間,宦官王振把持朝政,朝廷上下烏煙瘴氣。
  • 德雲社市值近20億,郭德綱為什麼不給于謙股份呢?
    關於老郭為什麼不給于謙股份,我覺得應該從三個方面說起。 一、友誼的單純性 相信大部分的人,總能聽到身邊長輩亦或者是朋友說到。 像老郭和于謙是純革命友誼,德雲社半死不活的時候,兩人相互扶持,堅定信念。德雲社如日中天時, 兩人相互感激。
  • 人物| 于謙:「德雲皇后」的品格
    相聲之外,德雲社一路跌跌撞撞,一地雞毛的時候有,千夫所指的時候有,漫天飛濺的唾沫星子,身邊的人罵街的罵街,站隊的站隊,殺紅眼的殺紅眼,于謙真能做到片葉不沾身,樂得逍遙自在。在人堆兒裡成了精,又精得不煩人。郭德綱離不開他,德雲社的臺柱子換了幾茬兒,離了誰好像也活了下來,但皇上皇后必須永遠不分開。
  • 為何朱祁鎮親率的精銳之師慘敗,于謙卻有能力挽狂瀾守住京城?
    土木堡之變的噩耗傳來以後,明朝朝野震動,百官嚎哭,城內人心惶惶,許多人都主張投降或遷都。瓦刺太師也先以為,精銳「三大營」已經全軍覆沒的明朝,不可能再有力量和瓦刺抗衡,攻克北京城指日可待。可是令瓦刺沒有想到的是,剛剛經歷大勝的他們,卻在北京城連續受挫,損失慘重,被迫退軍。
  • 德雲社為什麼能成功,規矩最重要,于謙請人聽相聲都得買票
    德雲社為什麼能成功,規矩最重要,于謙請人聽相聲都得買票要說現在最受大眾歡迎和喜歡的相聲團體,肯定是德雲社莫屬了,現在的德雲社每一場商演都是爆滿,甚至都到了一票難求的地步了,德雲社的班主郭德綱還曾多次在相聲上調侃:多虧了衣食父母的照顧,現在黃牛都憑著拽著的票收穫頗豐。
  • 于謙真闊氣!
    于謙和白慧明了,這位常常讓郭德綱寫進相聲段子中的謙嫂,終於將他們相處二十多年如一日的「秘密」說了出來。可從06年開始,于謙事業好了,家中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謙嫂成為家庭主婦,在家操持,于謙因為工作的原因,說走就走,也不用和謙嫂報備一聲。
  • 于謙小矮馬花費數百萬
    于謙馬場堪比動物園在郭德綱的相聲中,于謙的三大愛好是:抽菸、喝酒和燙頭。不過,那只是玩笑,于謙最喜歡的是養動物。這不,為了養馬,他在京郊租了60畝地,耗巨資修建了一個私人馬場,並一口氣籤了30年租約。雖然是馬場,但卻堪比動物園,除了40多匹好馬,還有會說話的鸚鵡、各種狗、豬、松鼠猴、小藏獒、小綿羊、梅花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