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餵狗別餵飽」,其實下半句更發人深思,都是先人的逆耳忠告

2020-12-04 國學苑

導言

作為人類最早馴化的家畜,狗的存在和進化都與人類文明發展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對於它,西方人用精美的藝術作品加以歌頌,而且還視其為最忠實的守護者。但狗在中國人的心目中始終有著不高的地位。這從中國不斷出土的考古發現中可見一斑。東胡、戎、狄、肅慎的先民,首先馴養了狗,其中戎就是有名的養狗氏族。

每每家中做好吃的飯菜,老人們一方面會勸我們多吃些,另一方面又會勸誡大家「飯吃七分飽」;在這種看起來矛盾的觀點之中,實際上有著樸實的生活哲理。在農村,中華田園犬的影子無所不在,他們不但兢兢業業地看家護院,並且也能夠跟隨主子進山捕獵,當作好幫手。

蘇軾就曾寫過:「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這兒說白了的「左牽黃」,指的便是大黑狗,即中華田園犬!不難看出,在悠長的五千年歷史之中,四處都留有了中華田園犬的影子。可是在農村卻有這種一句俗話「餵狗別餵飽」,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的叫法呢?實際上下一句才算是經典,來源於老祖先的告誡!既然中華田園犬針對村裡人的功效這般關鍵,為何還會繼續有「餵狗別餵飽」的說法呢?關鍵有下列幾個層面的原因:

首先是迫不得已的生存要求。最先,針對古代人來講,生存條件十分極端;古時候村裡人自身吃飽飯都是個問題,當然也就不太可能將中華田園犬餵得太撐!

次之,古時候村裡人餵養中華田園犬的目的,並不是將它作為小寵物;只是迫於生存要求,為了更好地讓中華田園犬看家護院或是出門捕獵。假如將中華田園犬餵得太撐,一旦長胖以後,狗的協調能力及其反應速度都是會大幅度降低,因此 才會出現「餵狗別餵飽」的叫法!

其次一切要留餘地。在老一輩人的意識中,一直都是有「飯吃七分飽,話說七分好」的注重;實際上這也與「餵狗別餵飽」擁有 如出一轍之妙,意思是說:一切必須留餘地,假如全力以赴資金投入食材餵養,小狗吃多了或許會出現風險,這就稱為「物極必反」。

實際上這句話俗話「餵狗別餵飽」,下一句是更加經典,那便是:「對人別太好」!日常生活,大家都了解,人和人之間的交往,實際上擁有 很多小技巧與聰慧;假如你對一個人太好,那麼就會有很有可能遭受叛變與傷害。對一個人好,並沒有錯,關鍵環節取決於「分寸感的把握」。由於「畫虎畫皮難畫骨,人心叵測。」

舉個事例:噹噹創始人之一李國慶在接受新聞媒體採訪的情況下,當提到被媳婦俞渝用計謀趕出當當網的那一刻,李國慶十分憤怒,乃至當新聞記者的面摔水杯!經歷過艱難險阻的李國慶,遭受自身的老婆、自身的枕邊人「設計陷害」的情況下,依然會表現出憤怒窘態;不難看出,老祖先的告誡「餵狗別餵飽,對人別太好」的確十分有些道理!

結語

實際上這句話俗話「餵狗別餵飽,對人別太好」原是老祖先勸誡大家:在社會發展上走動,無論做一切事兒,都不必被事情的現象所蒙蔽;尤其是牽涉到關鍵權益、標準道德底線的情況下,一定要提高警惕、堅持不懈初心。終究「害人不淺的心不能有,石可破不能無。」

相關焦點

  • 民間俗語:「餵狗別餵飽」,下半句更現實!來自古人的忠告
    民間俗語:"餵狗別餵飽",下半句更現實!來自古人的忠告俗語文化是我們國家的寶貴財富,幾千年來,雖然我們國家的文明已經發展到了一定的高度,但還是很多人是沒條件接受教育的。所以古人們為了指點下一代,為了將自己積累下的經驗傳遞給後人,也就總結出了這些民間俗語。所以要想理解俗語的全部內涵,就必須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今天要為大家分享的這則俗語叫做"餵狗別餵飽"。
  • 俗語說「餵狗別餵飽」,其實下半句才是經典,來自老祖宗的忠告
    02「餵狗別餵飽,對人別太好。」這句話應該很多人聽過,相比上半句,下半句才是經典。作為老祖宗的忠告,如果學到其中的意思,能讓你少走很多彎路。很多人家都會養狗,但是農村和城市不一樣,農村養狗主要是讓狗看家護院,防止家裡被人偷,而城市養狗一般都是寵物狗,平時帶出去溜溜,算是一個玩伴。這句俗語裡的狗主要是指的農村地區。那麼為何這麼說呢?主要有三點原因。
  • 古語「餵狗別餵飽」,其實下半句更現實!適用於老實人
    古語「餵狗別餵飽」,其實下半句更現實!對於這樣的事情,古人似乎非常的司空見慣,有一句俗語說的就是這樣的事情。大家一定都聽過這樣一句話叫:「餵狗別餵飽」,大家只知道前面這一句,其實後面那句話才是老祖宗對人們的忠告。那麼後面那句話是什麼呢?那就是:「對人別太好。」怎麼樣,是不是心頭一震,敢情老祖宗這句話都說到人的心坎裡了。
  • 俗語:「餵狗別餵飽」,下一句是精髓所在,老實人須得注意
    俗語:「餵狗別餵飽」,下一句很多人都做不到,尤其是老實人!文/一休道無論是說話還是做事都不要做的太滿,得給自己留一條後路,這樣你才能生活得更加遊刃有餘。就像我們今天所說的這句俗語「餵狗別餵飽」一樣,相信很多戶人家都喜歡養狗吧,尤其是在農村裡,幾乎是家家戶戶都有一條狗,主要原因就是因為狗是一種非常忠厚的動物,當主人家不在的時候,它還能起到看家護院的作用,既實用有暖心。而這就俗語所要告訴我們的就是養狗的時候別把它餵得太飽了。
  • 「餵狗別餵飽,待人別太好」,農村老話:很在理!
    在農村,從不缺乏經典俗語老話,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表達出極為深刻的道理。俗語之多,可以說人們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涉及。比如說這句,「餵狗別餵飽,待人別太好」,說得就是人們在做事或與他人交往時的經驗之談,不知你是否聽過。
  • 俗語:「餵狗別餵飽」,下半句才是精華,卻十人九不知
    古時勞動人民通過對生活中的所見所聞,用短短幾句總結出自己的所感所想,經過口口相傳,成了如今所說的俗語,俗語有話:「餵狗別餵飽」,下半句才是精華,卻十人九不知。下句是「對人別太好」,很多人都聽過諺語「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民間流傳有個叫呂洞賓的讀書人,和同鄉好友苟杳結拜為金蘭兄弟,因為苟杳家境貧寒,父母雙亡,呂洞賓就讓苟杳住到自己家裡,將來能考取功名。
  • 「餵狗別餵飽」,下半句揭示人性,話糙理不糙
    在日常生活中聽到最多的就是俗語,俗語是老祖宗智慧的結晶,作為中華文化民間最常運用的文化知識也被流傳了下來,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深刻的印象,在生活中我們聽到的俗語大多是上下兩句,這些俗語都是老祖宗的經驗之談,就是希望後人能夠少走彎路,俗語包含的範圍很廣,包括生活的方方面面,今天來給大家說這樣一句俗語
  • 「餵狗別餵飽,對人別太好」,農村人的大實話,有沒有道理
    導言人善被犬欺」不是真的說你善良被狗欺負,更多的是你無知。人類在一萬五千年的訓狗歷史中,其實從來沒有把狗當作真正的好朋友。在人類身上那種以身俱來的傲慢裡,一直都把狗當作被馴服的存在。但是狗並不傻。大部分狗自然有以身俱來的服從,那是他們一萬五千年的被馴化基因。但是別忘了,狗的祖先,是狼。當你對著狗齜牙咧嘴的時候,狗都會忍不住撲過去咬你,不管善人惡人都一樣。
  • 古人說「餵狗別餵飽」,下半句才是關鍵,5個字送給心善的老實人
    生活在複雜的社會中,時常暴露出人性醜惡的一面,人們就說「狗是真的狗,但人有時候卻不是人」。這話聽起來有點刺耳,但現實中這樣的人還真不少。有的人當面一套,背後一套,對自己有恩的人都能背叛。古人有一句俗語「餵狗別餵飽」,你知道是什麼道理嗎?後面還有一句話,雖然只有五個字,但心地善良的老實人聽了很受用那就是「對人別太好」。
  • 古人訓「餵狗別餵飽」,後半句5個字才是關鍵,老實人不妨一看
    古語說「餵狗別餵飽」,為何不能呢?後半句5個字才是關鍵,老實人不妨一看。 第一、餵狗別餵飽 相信大家都有過吃撐的經歷,尤其是在吃自助餐的時候,很多人認為自己花錢了,那麼就應該多吃才能賺回來。 殊不知每個人的體質和飯量不同,一旦吃撐了不僅會特別難受,嚴重的甚至還會對胃臟產生一定危害。
  • 老人說:「餵狗別餵飽」,話糙理不糙,下半句直擊人性現實
    人們長期以來,生活經驗的積累所總結出來的這些俗語,與世間大儒提煉的經世名言一樣,都是一些為人處事的道理。而能夠流傳至今的俗語,自然也都是擁有博大精深的奧秘與精髓的。「餵狗別餵飽」,就是一句特別有生活氣息的民間俗語,對比那些出自大家手筆的名言警句,更加的通俗易懂,也更有生活畫面。
  • 俗語說「中不餵狗,晚不餵貓」,為何這麼說,有什麼含義?
    說起俗語,大家都非常熟悉吧,我們經常會聽到老一輩的人說俗語。雖然說很多俗語對於我們現在來說,沒有很大的幫助,但是也有的直到現在為止,都有一定的說法存在。古代的科技不發達,很多人都用自己一生的經驗來總結出一句簡單的話,從而能夠幫助到後人。
  • 俗語:「中不餵狗,晚不餵貓」,說的什麼意思?有什麼含義?
    俗語:「中不餵狗,晚不餵貓」,說的什麼意思?有什麼含義?在生活當中就會出現很多耐人尋味的一些俗語,這些俗語伴隨著著我們的生活。今天我們就要說的這個俗語就是,「中不餵狗,晚不餵貓」,說的什麼意思?有什麼含義?
  • 農村俗語「中不餵狗,晚不餵貓」是什麼意思?餵了會怎樣?
    農村俗語「中不餵狗,晚不餵貓」是什麼意思?餵了會怎樣?文/農夫也瘋狂如今城裡很多人喜歡養寵物狗、寵物貓,把它們當做是家庭成員之一。其實在農村裡,很多人家裡也養有狗和貓的,但是和城裡養狗的需求不一樣,農村裡多數人加養狗是為了看家護院,而養貓則是為了抓老鼠的。農夫還小的時候,就自作主張去親戚家裡抓了一隻貓來養,當時爸爸就叮囑了我們要做到「中不餵狗,晚不餵貓」,由於是第一次養貓,所以對於這句老話一直是印象非常的深刻。當時也不知道是為什麼,只記住了這句話。那「中不餵狗,晚不餵貓」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如果餵了會怎樣呢?
  • 古人精闢俗語「豆腐下酒,不如餵狗」,豆腐為何不能與酒同醉?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古代先人經常會總結一些精闢俗語警醒後人,這些俗語文化蘊含著古代先人智慧寶典,言簡意賅的俗語可以讓後人少走很多彎路,俗語的形式各不相同。除了最常見的為人處事方面,還有一些對健康人生領悟,古代先人的俗語可謂是百科全書,我們現實中遇到的各種疑惑,都能在其中找到答案。而今天我們要跟大家說的這句俗語估計很多人也都聽過,那就是「豆腐下酒,不如餵狗」,我們中國人喝酒的時候喜歡吃點下酒菜。
  • 老人們都說:「養狗不要餵飽」,但你知道後半句是啥嗎?堪稱精闢!
    我們中國的歷史文化非常悠久,很多名詞的背後都包含了很多意義。有些人說英語難學,但是在外國人看來,中國的俗語語言才是世界最難學的語言之一。 你只要在家養狗的時候,經常會聽老人們說到:「養狗不要餵飽」,首先從表面的字義能夠看出在我們胃口吃東西的時候不要餵它太飽。
  • 為什麼餵狗不能餵飽?
    我必須來誇耀一下我們祖輩們的智慧,事實上,這句話早在很久很久以前就有了:「餵狗不要餵飽,餵人也不要餵飽太多。」有這樣的說法,肯定有原因,下面我就具體講講,為什麼不能讓狗吃得太飽這件事。由於狗真的不善於控制自己的飲食,所以大家都說「只有撐死的狗,沒有餓死的狗」!
  • 俗語「寧讓狗咬,別叫鵝啄」是什麼意思?古人總結這句話意義何在
    因此,很多俗語時至今日都還在被廣泛引用!俗語是創作於民間,應用於民間,它們不但寫實講理,而且有些俗語還很能體現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情趣。今天小於就為大家帶來了這麼一句經典俗語,它的上半句反應的是農村生活的一種小畫面,很有生活的意味,富有情趣,另外也能在普通畫面中形象的反應出社會中的兩類人。下半句呢,就是一種生活的總結,一句真誠的忠告。
  • 俗語:「寧讓狗咬,別讓鵝啄」,是什麼意思?其實說的是兩類人
    俗語:「寧可被狗咬,不敢被鵝啄」。別讓鵝啄,顧名思義就是在被狗咬和被鵝啄之間讓人選擇一種的話,寧可讓狗咬上一口,也不願意讓鵝啄一下,那麼這到底是什麼意思呢?一、寧讓狗咬,別讓鵝啄寧願讓狗咬,也別讓鵝啄,這是什麼原因呢?大家的印象裡鵝大部分都有無暇的羽毛,然後在河水裡面遊泳,顯得十分的高潔,可是,被鵝啄過的人都知道,事實真不是這樣。
  • 俗語:「寧讓狗咬,別讓鵝啄」什麼意思?其實下一句才是精華
    其實農村不僅是空氣新鮮、風景優美,就連聽村裡面的老人講話,也是一種愜意的生活方式。他們說話時總會帶上一兩句俗語,聽上去簡單易懂,但仔細一想,耐人尋味。俗語多用各種生活中的現象來表達一種人生道理,不同於詩詞文學,這種句子給我們一種簡單易懂的感覺,也因為這個特點,有了不同的說法。到如今,對我們而言,仍然十分有用。今天子曰也要為大家帶來一句俗語「寧讓狗咬,別讓鵝啄;寧願窮死,別娶活漢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