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是萬物復甦的季節,每逢春季到來,無數的動物都會從冬眠中甦醒,蛇類也是其中的一員。但與許多蛇類不同的是,有這麼一種蛇類,它們每年都會從冰雪覆蓋的地區甦醒過來,然後爬出洞穴,來迎接雪地上春季的溫暖。它就是加拿大冰雪中的生命——紅邊束帶蛇。
束帶蛇是一種常見的無毒蛇類。束帶蛇的成員擁有各式各樣不同顏色的長條紋,而紅邊束帶蛇就是其中的一個亞種。紅邊束帶蛇也叫做「紅脅束帶蛇」,是加拿大和北美中部地區最為常見的一種蛇類。
紅脅束帶蛇是蛇類中分布最靠近北極圈的蛇類。它們的分布區一路向北延伸到加拿大地區的冰雪之上,可以到達北緯60度。在這裡冬季氣溫甚至可以降到零下10℃。
在這樣擁有極端氣候的生存環境下,這些冷血動物想要適應就必須擁有不同於其他蛇類的方式。紅邊束帶蛇每年進入冬眠的時機都會比一般蛇類要早,而且整個冬眠期的時間也會比較長。為此它們需要在夏季瘋狂地進食保存能量。
最重要的是,它們在進入越冬巢穴中冬眠的時候,會以數以萬計的數量,成群結隊地一起抱團去巢穴冬眠。
在加拿大馬尼託巴的納西斯野生動物管理區,每年會有大約5萬條紅邊束帶蛇會一起鑽入4個主要的越冬巢穴集體冬眠。
雖然冬眠時蛇的代謝會減慢至只維持低水平的生命狀態。但由於紅邊束帶蛇的冬眠時間較長,每逢甦醒的季節時,紅邊束帶蛇從長期的麻木狀態恢復至活動狀態就更需要準確守時。這時候,它們就會造就一片讓人嘆為觀止的景象......
在每年4月中旬時,當氣溫上升至了25℃左右。數萬條紅邊束帶蛇就會從冬眠洞穴中一湧而出,這時候,地球上最大的蛇類集群就此出現了。
(而且這些場景會在秋季紅邊束帶蛇返回洞穴冬眠時重現。)
一般雄蛇會「爭先恐後」的離開洞穴,在洞口擠成一團,「抱團取暖」得以恢復自己的狀態,然後細心等待著雌蛇的出現。
因為在這個群體中,雌蛇的數量是遠小於雄蛇的。所有雄蛇需要相互競爭,快速恢復自己的體溫和活力,只有狀態恢復更好的雄蛇才能在競爭中脫穎而出,獲得雌蛇的青睞與交配權。
根據天氣狀況,這個每年一次的「多蛇運動」狂歡節會持續數日,或在3周內多次爆發。交配完成後,這些蛇才會擴散到周邊地區尋找食物來瘋狂補充能量。
這種場景屬實讓人頭皮發麻、嘆為觀止。
出於對紅邊束帶蛇讓人嘆為觀止的適應能力的好奇,爬行動物學家設計了一個實驗來探索紅邊束帶蛇的抗凍能力。結果發現,秋季的時候,紅邊束帶蛇甚至可以在40%體液結冰的環境情況下繼續短暫存活。但暴露在冬季狀態下10小時後,紅邊束帶蛇死亡率就會一直持續增長。
因此,它們對寒冷的耐受能力只是短期的應對不尋常秋季早寒的一種功能。這並不能保證它們可以以此度過整個冬季。這也是它們冬季必須鑽到地下尋求越冬巢穴的原因。一旦進入洞穴或冬眠場所後,這些蛇類就可以安全地逐漸減慢代謝,並很快佔據每一個固定且適合的巖石縫隙內。
當然,對於蛇類的遷徙和束帶蛇的習性,還有很多問題困擾著我們,科學家還需要繼續研究,才能夠破解這些神秘蛇類的未解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