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醫醫院中風腦病科由住院部、康復訓練室、高壓氧艙治療室、針灸室組成,是市內唯一一個集急救與康復、治病與防病為一體的中西醫結合科室。作為湘南地區第一個省級重點專科,市中醫醫院中風腦病科在防治中風病、腦動脈硬化等中風腦病專科病上取得了顯著療效,得到了廣大病友的好評。
臨床與科研兩不誤
學科帶頭人賀新民主任醫師乃衡陽市名老中醫、碩士研究生導師,科室主任陳建宏是中國中藥協會腦病藥物研究專業委員會委員、省中西醫結合學會心腦同治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省康復醫學會運動療法專業委員會。科室大部分醫生具有碩士研究生學歷。
科室人才梯隊合理,臨床與科研兩手抓,在防治中風腦病專科病方面臨床效果顯著,創新成果不斷湧現。
近年來,科室不僅承擔了湖南中醫藥大學本科班的教學和研究生的培養任務,還深挖中風腦病的發病機理,開展了多項省級科研課題。此外,科室還研發了一些有效的自製藥品如偏癱康膠囊、頭痛失眠片等,其中偏癱康膠囊已經納入醫保用藥,臨床療效顯著,得到了很多患者的好評,充分體現了傳統醫學在現代社會的生命力。
據悉,截至2017年,市中醫醫院中風腦病科共收治住院病人2200餘人次以上,門診病人1.2萬餘人次,病床使用率達112.3%;搶救急、危、重病人240餘例,搶救成功率達90%以上;收治中風病、腦動脈硬化、眩暈、頭痛、神經衰弱、植物神經功能失調、帕金森病、失眠、癲癇、面癱、脊髓炎等中風腦病專科病2000餘例,均取得了較好的臨床療效,樹立了良好的口碑。
中風防治刻不容緩
中風又叫「腦卒中」,由於這個病來勢較快,病勢險惡,變化多端,猶如自然界的風一樣「善行多變」,所以,中醫把這類病稱為「中風」。由於這種病的發生是腦血管意外地出了毛病,發病突然、難以預料,因此,又叫「腦血管意外」。西醫則把它稱為「腦血管病」。
中風病通常分為缺血性中風和出血性中風兩大類。簡單地說,缺血性中風就是腦血管阻塞了,出血性中風就是腦血管破裂了。中風後會出現突然昏倒,口角歪斜,偏癱,一側肢體無力麻木,言語不清,大小便失禁等症狀。
我國是中風病的高發地區。中風已經成為我國居民的第一位死因。中風具有發病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高、復發率高及經濟負擔重的特點。據估算,全國每年新發中風病約200萬人,每年死於中風病約150萬人,致殘率更是高達75%。總之,中風病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給家庭和社會造成巨大負擔,中風病的防治已刻不容緩。
中風防治應綜合調理
唐某,男,57歲,因一過性右側肢體乏力,言語蹇澀10分鐘被送進科室。據家屬介紹,其既往有「高血壓病」史,有長期吸菸飲酒史,時常反覆一過性右側肢體麻木乏力,伴頭面部麻木,言語蹇澀不利,站立行走不穩,頭昏,不伴噁心嘔吐,持續約十分鐘自行緩解,緩解後如常,同時伴有胃口不好,睡眠不踏實等症狀。經CT提示:考慮右側放射冠區,左側額葉腦梗塞,疑腦幹梗塞。考慮到患者平素嗜好肥甘厚膩之品,致使脾胃受傷,脾失運化,痰濁內生,加之近段時間因瑣事繁多,肝氣鬱結,肝鬱化火,夾風痰之邪上犯腦脈,而發為本病,綜合四診舌脈,與肝脾相關,其病位在腦,證屬風痰入絡。綜合以上,陳建宏診斷其為中風前兆風痰入絡。
科室在予以祛風化痰通絡方以化痰通絡湯加減,另予口服硝苯地平控釋片平穩血壓,阿司匹林腸溶片抗血小板聚集,氟伐他汀調脂穩定血管,配合高壓氧改善腦供氧後,唐某右側肢體麻木乏力、頭暈等症狀得到了很好地改善。
像唐某這樣,通過中醫提早幹預,成功預防中風的患者還有很多。近年來,科室根據腦血管病患者常常伴有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冠心病的臨床特點,結合現代醫學新進展,不斷加強科研攻關,明確提出了腦血管病是全身血管病變的一部分,應綜合調理,整體治療,以求全面康復的新觀念。
「我們採用通經活血、化瘀降濁、醒神開竅等綜合辨證施治的理論思想,結合現代醫學的新進展,創造性地將醒腦開竅針灸法與高壓氧治療相結合,經絡導平推拿與運動後再學習的康復訓練相結合,立體定向作用於腦,指導臨床診療,使很多心腦血管病患者得到了全面有效的系統治療。」陳建宏介紹道。
中醫辨證治中風後症候群
科室中醫特色突出,目前開展的活血通絡穴位注射、行氣活血刺絡拔罐、祛瘀止痛穴位貼敷、益氣養血止眩艾灸、安神補腦耳穴壓豆等多種頗有療效的中醫外治手段,可有效對症施治中風後的各種症狀,在醫療實踐中充分展示了中醫藥的科學性和有效性。
患者王某,男,70歲,因「發現意識障礙10小時」由門診以「腦梗塞」收入住院。入院時,其意識障礙,不省人事,呼之不應,疼痛刺激可見肢體回縮,手撒肢冷,汗多,無發熱,無肢體抽搐,二便失禁。經頭顱CT提示:腦幹出血。
陳建宏通過辨病辨證發現:患者素體風陽痰火熾盛,耗灼陰精,陰虛及陽,陰竭陽亡,陰陽離決,發為本病,結合脈象,辨為脫證陰竭陽亡之證。在予以醒腦開竅,啟閉固脫的醒腦開竅針法配合艾柱灸及隔鹽灸後,王某四肢開始回溫,人漸漸甦醒過來。
針對中風急性期、中風後神志不清,半身不遂等症狀,醒腦開竅針灸法效果尤為顯著。目前,通過該針灸法,成功甦醒的中風患者已不計其數。
醒腦開竅針灸法是天津中醫藥大學石學敏院士及其帶領的科研團隊首創,被中國工程院院長、著名科學家朱光亞譽為「鬼手神針」。在臨床上強調「醒腦」即「醒神、調神、安神」的重要性,形成了以腦統神、以神統針、以針調神的理論,以達到醒腦開竅、滋補肝腎、調心護腦、疏通經絡的作用。
活血通絡穴位注射,適用於中風後偏癱、感覺障礙。穴位注射又稱水針,是根據經絡理論和藥物治療原理,將針刺療法和現代注射療法相結合,選用某些中西藥物注射液注入人體有關穴位,以防治疾病的方法。它將針刺與藥物對穴位的雙重刺激作用有機結合起來,發揮其綜合效能,以提高療效,可有效促進中風後偏癱、感覺障礙患者的功能覺醒。
行氣活血刺絡拔罐,適用熱證、實證、實寒證、瘀血證及某些皮膚病等,如各種坐骨神經痛、頑固性面癱、中風後感覺障礙。
祛瘀止痛穴位貼敷,適應於中風後肩手症候群,中風後肢體疼痛腫脹。穴位貼敷治療是依據中醫辨證施治理論,強調因人而異的個性化診療,根據不同病症精選不同中草藥研磨調和成膏劑、餅劑,或將藥末直接撒於膏藥上,再直接貼敷穴位、患處。該法既有穴位刺激作用,又通過皮膚組織直接吸收藥物有效成分,發揮明顯藥理效應,具有雙重治療作用。
經絡導平推拿治,適用於中風恢復期和後遺症期,包括偏癱、口眼咼斜,並伴有顏面麻木,手足麻木、沉重或手指震顫、疼痛等症。
推拿治療以「治痿獨取陽明」為指導,通過推拿手法作用於陽明經為主並配合相應經脈的穴位,達到疏通經脈、調和氣血、促進功能恢復。同時結合經絡導平儀在人體穴位上輸入高電壓脈衝信號,刺激病理經絡,迅速達到疏通經絡、調整經絡氣血、消炎止痛、恢復機體功能、平衡陰陽而治癒疾病的目的。返回衡陽全搜索首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