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新藥在我國研製成功

2021-01-14 東方網

&nbsp&nbsp&nbsp&nbsp(原標題:糖尿病新藥在我國研製成功)

糖尿病新藥在我國研製成功來源:齊魯晚報2016年08月09日在北京召開的「第四屆國際中醫糖尿病大會」上傳出一個令糖尿病患者特別振奮的消息,由我國數十位糖尿病權威專家共同研製的糖尿病新藥「康得快」膠囊,經過數千例患者近7年的臨床試驗終於獲得成功。該藥物是從我國傳統中藥雪黃連中找到治療糖尿病的關鍵物質。

&nbsp&nbsp&nbsp&nbsp康得快膠囊用於治療糖尿病的中成藥,是現代醫學理論和博大精深的中醫藥理論的結晶。康得快消糖靈膠囊是針對糖尿病的致病原因和機理,在以往降糖藥物的基礎上,另闢蹊徑,以人參、丹參等大量貴重中藥材和眾所周知的苦良藥黃連等為處方,採用先進的生產工藝和生產設備,提取大量的有效成分濃縮精製而成。功能主治:益氣養陰、清熱瀉火、益腎縮尿。用於糖尿病。

&nbsp&nbsp&nbsp&nbsp「康得快」膠囊清糖毒、排藥毒,阻斷糖尿病的發病基因,預防和緩解併發症的發生,激活和修復胰島功能,是治療糖尿病的理想中藥劑!

&nbsp&nbsp&nbsp&nbsp訂購熱線:400-00-96137

&nbsp&nbsp&nbsp&nbsp熱線繁忙,敬請耐心撥打!(每日前50名打進熱線者贈送糖尿病雜誌一本和評書機一臺)

相關焦點

  • 近年我國批准上市的「中國1類」新藥(生物藥篇)
    創新藥物的研發,是使我國由醫藥大國走向醫藥強國的必由之路。國家無論是「863計劃」、「973計劃」、還是今天的「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都對新藥研發寄予了厚望並給予了多方面的鼓勵支持,國內藥企亦不負眾望,共同肩負起新藥創製的重任。
  • 歐盟研究毒蛇毒素治療糖尿病的可行性
    以毒攻毒,充分利用自然界天然的複雜合成毒素,一直是世界醫學界研製開發新藥物的有效路徑。為開發高效、負擔得起的糖尿病或肥胖新藥,歐盟第七研發框架計劃(FP7)提供600萬歐元資助,總研發投入940萬歐元,由歐盟5個成員國法國(總協調)、西班牙、葡萄牙、比利時和丹麥,以及跨學科生物化學科研人員和聯合製藥工業組成了歐洲VENOMICS研發團隊。從2011年11月開始,該團隊致力於毒蛇毒素新藥的研製開發,並取得了積極進展。
  • 糖尿病治癒新希望:重塑胰島素敏感度
    根據《IDF全球糖尿病地圖(第9版)》給出的數據,目前全球範圍內估計有4.63億成年人(年齡在20-79歲之間)患有糖尿病,佔該年齡段世界總人口的9.3%; 關鍵的是這些數據還在增長,預計到2030年與2045年,預計這一數字將分別達到5.78億(10.2%)與7億(10.9%)中國糖尿病數據全球第一:在IDF的區域劃分中,我國屬於西太平洋區域。
  • 英以巧克力中可可鹼為原料研製新藥 治療持續咳嗽
    英國研究人員12月20日宣布,他們研製出一種以巧克力中常見的可可鹼為原料的新藥,用來治療持續咳嗽。
  • 科學網—我國研製成功世界首臺永磁懸浮旋轉機械
    我國研製成功世界首臺永磁懸浮旋轉機械將百年「永磁懸浮不可能穩定」原理變成「能夠穩定」  病人通過人工心臟泵進行手術或搶救時,因泵內軸承磨損更換心臟泵
  • 我國首套新型高效動力貓道在寶石機械研製成功
    寶雞新聞網訊近日,我國首套新型高效動力貓道在寶雞石油機械有限責任公司研製成功。據了解,新型高效動力貓道作為寶石機械第二代自動化鑽機配套的關鍵設備,它的研製成功按下了寶石機械自動化鑽機升級換代的「快進鍵」。(素材來源:寶石機械)
  • 聯康集團:糖尿病、骨質疏鬆藥明年上市 5款新藥將密集推出
    繼中報扭虧為盈後,聯康生物科技集團(0690.HK)將迎來新藥的密集推出。12月10日,港股上市公司聯康生物科技集團(0690.HK)公布了5款新藥的進展,包括Uni-PTH凍乾粉注射劑、匹納普、博舒泰、Uni-E4注射液及金因肽。
  • 白內障特效藥在我國研製成功
    我國是白內障致盲大國,約佔全世界白內障患者的五分之一。中國預計有九百萬視力殘疾人,其中白內障致盲達到了四百萬左右。退障眼膏對「專注眼睛健康救助」的活動也有著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每年深入開展中老年白內障復明大行動。
  • 歐盟在蛋白質層面深入研究自然界動物毒液獲得成功
    歐盟第七研發框架計劃(FP7)資助600萬歐元,由設立在法國專門從事開發利用自然界動物毒液的小型企業VenomeTech科技人員領導的,歐盟5個成員國多家科研機構、大學和創新型中小企業(SMEs)參與的歐洲VENOMICS研發團隊,在蛋白質層面深入研究自然界動物毒液的利用價值,獲得巨大成功。
  • 既能治腎病、又能治糖尿病:新藥「胰島素進化版」來臨!
    自2015年以來,列淨類新藥以史無前例的降糖、護腎、護心成就,在糖尿病、腎病、心血管等疾病中攻城略地、無往不利,甚至被一向謹慎的專家們破格冠以「神藥」之稱。而另一種兼具降糖與護腎效果的新型藥物——胰高血糖素樣肽-1受體激動劑(GLP-1RA),近幾年總是以「男二號」的身份出現。
  • 海水養殖魚類微粒飼料研製成功
    日前,由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承擔的中科院、上海浦東新區高新技術種子資金項目——「海魚微粒飼料的研製及產業化」, 在青島通過了專家驗收。專家組認為,海魚微粒飼料的成功研製,必將為今後我國海魚生產性養殖的大發展提供重要的技術保障。
  • 2020年第1季度NMPA批准的新藥 豪森阿樂美在列
    要聞 2020年第1季度NMPA批准的新藥 豪森阿樂美在列 2020年4月4日 12:38:08 醫藥魔方本文來源於「醫藥魔方」微信公眾號。2020年第1季度,國家藥監局共批准11個新藥上市,包括6個進口藥品和5個國產藥品。其中,國產藥品中還包括1個疫苗和1個中藥。
  • 腎病新藥已誕生,但很多腎友用不上!飛入尋常百姓家,需要少年?
    當然,二者更多的還是合作:「新型護腎組合:列淨+普利沙坦」 然而,革命道路從來都不會一帆風順,革命性新藥的普及也會遇到很多阻力 列淨類藥物的曲折道路 列淨類藥物的問世雖然是極為成功的,但一類新藥從問世開始,到完全普及到千家萬戶,要經歷很長時間,往往要經過一代人的努力。 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一類藥物:抗生素,從1944年便開始批量生產,但直到60年代我國老百姓才普遍用得上。
  • 「舒達吡啶」我國第一個進入臨床II期的抗結核新藥
    2020年12月25日,我國第一個結核病領域1.1類創新藥舒達吡啶(WX-081)II 期臨床試驗研究者會議在北京舉行,此次會議標誌著我國第一個抗結核新藥進入II期臨床試驗階段,未來將有望為結核病患者,特別是耐藥結核病患者提供我國自主研發的更加質優價廉的治療用藥。
  • 三期臨床試驗成功!這家企業研發的晚期肝癌細胞原創新藥獲突破
    日前,中關村示範區企業北京盛諾基醫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宣布,由公司自主研發的天然來源的小分子免疫調節創新藥物阿可拉定對比華蟾素一線治療晚期肝細胞癌患者的有效性與安全性的前瞻性、隨機對照、雙盲雙模擬、全國多中心的註冊III期臨床試驗,在2020年12月30日期中分析時,由獨立數據監查委員會(IDMC) 判定晚期患者富集人群達到了預設的主要研究終點,試驗獲得成功
  • 阿爾茨海默症新藥將於本周投產
    根據美國藥品研究與製造商協會發布的報告顯示,1998-2017年間,全球有146個阿爾茨海默症藥物臨床研發中心遭遇失敗,40%夭折於早期臨床階段,39%在中期臨床宣布失敗,18%在後期臨床失敗,僅有4種藥物成功上市。2002年以來,製藥企業先後投入2500多億美元用於AD新藥研發,但最後大多以3期臨床失敗告終。
  • 我國原創新藥獲批,阿爾茨海默症患者福音來了
    據「新華視點」微信公眾號11月2日消息,記者當天從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獲悉,由中國海洋大學、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上海綠谷製藥有限公司研發的一款治療阿爾茨海默症新藥已通過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可用於輕度至中度阿爾茨海默症,改善患者認知功能。該藥為全球首次上市,將為患者提供新的治療方案。
  • B肝在研新藥RNAi激活劑,成功檢測已有3種,阻止轉錄物翻譯
    RNA幹擾(RNAi)途徑開發B肝新藥,是一種潛在治療B肝策略,通過沉默病毒基因來有效地抑制B肝病毒複製,該研發領域也一直被行業內看好。因為在慢性感染過程中,某些病毒基因的RNAi沉默甚至可能導致cccDNA的失活。
  • 挽救瀕危雄麝:中國重獎人工麝香研製項目
    新華社北京1月8日電(記者王思北、胡浩)中國科學家開展的人工麝香研製項目,8日獲得中國政府的高規格獎勵,這一研究成果有望挽救瀕危動物——麝的生命。  「有麝自然香」。麝香,一種傳奇的珍稀藥材,在433種中成藥中廣泛應用,8日獲得2015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的「人工麝香研製及其產業化」課題面對天然麝資源驟減殃及國藥的困境,尋找到了「無麝也香」的解決辦法。  「麝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由於殺麝取香的傳統方式,我國雄麝僅存5萬餘頭,屬瀕危狀態。每頭雄麝可取香10克,即使全部捕殺僅產麝香0.5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