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期臨床試驗成功!這家企業研發的晚期肝癌細胞原創新藥獲突破

2021-01-09 創新創業中關村

日前,中關村示範區企業北京盛諾基醫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宣布,由公司自主研發的天然來源的小分子免疫調節創新藥物阿可拉定對比華蟾素一線治療晚期肝細胞癌患者的有效性與安全性的前瞻性、隨機對照、雙盲雙模擬、全國多中心的註冊III期臨床試驗,在2020年12月30日期中分析時,由獨立數據監查委員會(IDMC) 判定晚期患者富集人群達到了預設的主要研究終點,試驗獲得成功。

這意味著國際上首次在肝細胞癌治療中使用複合生物標誌物富集有效人群的精準治療研究獲得成功,具有重大創新性。這項突破使部分不適合現有標準治療的晚期肝細胞癌患者將有新的用藥選擇。

肝細胞癌在我國系高發常見的惡性腫瘤。據統計,我國每年新發病例約46.6萬, 而病死人數高達42.2萬,均超過全球的一半以上,嚴重地威脅人民生命和健康。

中國原發性肝癌登記調查研究(CLCS)表明,我國的肝細胞癌與歐美國家的在多方面明顯不同,具有高度的異質性,大多數與B型肝炎病毒感染密切相關,而且初診時常常已經達到中晚期,失去了外科手術的機會,治療棘手,預後惡劣,生存期短。其主要原因為患者的病情複雜,往往存在有基礎肝病(包括肝炎、肝硬化、肝功能障礙及相關併發症)和免疫功能異常等狀況。

近些年來,研發上市的分子靶向藥物、 系統化療藥物和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改善了部分晚期肝細胞癌患者的生存,但是仍有相當一部分的患者由於體質、肝功能及病情較晩較重等多種原因,不適合釆用現有的靶向治療、系統化療及免疫治療,缺乏標準的一線治療方案和藥物,存在著巨大的未被滿足的臨床需求。

正是針對中國晚期肝細胞患者的異質性、多與B肝病毒相關、基礎疾病複雜而嚴重以及體質較差等臨床特徵,在完成了 l、IIa/IIb 期臨床試驗的基礎上,經過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批准,由國際著名腫瘤專家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孫燕院士和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八一醫院秦叔逵教授共同牽頭,組織全國 28家研究中心,聯合開展了阿可拉定對比中藥製劑華蟾素的III期臨床試驗。

試驗採用了複合生物標誌物適應性富集設計,目前已經入組晚期肝細胞癌共283例。至預定的本次期中分析時間節點,經過統計分析,IDMC判定該研究富集人群的主要療效終點總生存期(OS)達到了預設的優效界值, 即與對照組相比,阿可拉定具有顯著的生存優勢,且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

按照計劃,該研究仍在繼續隨訪、觀察之中。北京盛諾基公司擬於近期向NMPA報告和溝通產品上市相關事宜。

盛諾基從2006年開始研發阿可拉定,在10多年的時間裡阿可拉定新藥基礎和臨床開發相關研發課題、以及生產工藝和產能的開發項目,先後獲得國家科技部「十一五」、 「十二五」、「十三五」多項「重大新藥創製」科技重大專項的支持,國家發改委抗癌原料藥重點專項的支持,中關村管委會和北京市科委的多項重大項目支持。阿可拉定作為原創一類新藥的研發進程和成果,體現了國家對於新藥創新的大力支持。

什麼是阿可拉定?

阿可拉定(Icaritin)是北京盛諾基醫藥公司從傳統中藥(天然藥用植物)淫羊藿中提取、分離和純化獲得的小分子活性藥物單體,作為現代中藥1類新藥開發。阿可拉定具有抗炎症、直接抑制腫瘤細胞生長和抗腫瘤免疫調節生物學活性, 前期在晚期肝細胞癌的Ⅰ/Ⅱ期臨床試驗中初步驗證了安全性和有效性,正在進行治療晚期肝癌的註冊III期臨床試驗。

近來,北京盛諾基醫藥公司與有關醫療科研單位合作,應用生物化學方法結合分子靶標高通量篩選技術,發現阿可拉定可以直接作用於NF-KB信號通路中的IKKα、IKKβ, 幹預IKK激酶複合物的生成,抑制NF-KB從細胞質向細胞核遷移,從而下調免疫檢查點配體分子PD-L1的表達。該研究發現為進一步研究阿可拉定的抗炎、抗腫瘤作用機制和聯合用藥提供了重要的分子生物學依據,有望為發揮阿可拉定獨特的免疫調節和聯合治療惡性腫瘤的臨床研究提供更多的創新思路及選擇方案

相關焦點

  • 2018年10月中國1類新藥臨床動態
    目前該智慧財產權已全部轉讓給企業並通過江蘇施美康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和泰州啟瑞醫藥科技有限公司聯合遞交化藥臨床試驗申請。本品是我國首個獲得臨床批件的正電子放射性藥物一類新藥。本品為氟化鋁標記RGD衍生物,其結構中所含的二聚體RGD能夠與腫瘤或新生血管中高度表達的整合素αvβ3特異性結合。
  • 諾華4.5億歐元獲默克在研新藥全球權益 默沙東研發總裁明年退休
    辦法明確,醫藥代表的工作任務主要包括:(一)擬訂醫藥產品推廣計劃和方案;(二)向醫務人員傳遞醫藥產品相關信息;(三)協助醫務人員合理使用本企業醫藥產品;(四)收集、反饋藥品臨床使用情況及醫院需求信息。(新浪醫藥新聞)安進omecamtiv mecarbi三期試驗達主要終點 但未延長患者生命近日,安進和Cytokinetics聯合研發的心衰藥物omecamtiv mecarbil的一項3期研究結果公布,在為患有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降低住院治療和其他緊急治療風險方面達到了試驗終點,但該藥物未能在試驗中幫助患者延長壽命。
  • 這59個新藥獲批臨床了_藥界動態_健康一線資訊
    ◆ 8 月獲批臨床的新藥共有 103 個受理號,涉及 59 個品種(附名單)本月獲批臨床新藥品種Insight 資料庫(https://db.dxy.cn)申報進度庫顯示,2020 年 8 月獲批臨床的新藥共有 103 個受理號,涉及 59 個品種,下圖為具體名單:
  • 這家公司抗癌新藥在美上市,主攻人類"隱形殺手"!股價...
    中國抗癌藥「刷屏」  今日,百度熱搜榜排名有一條振奮人心的消息:中國抗癌新藥在美國上市。  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宣布:中國企業百濟神州自主研發的抗癌新藥「澤布替尼」,以「突破性療法」的身份,「優先審評」獲準上市。這是全球癌症患者的福音,也是中國新藥研發的裡程碑。這一突破亦改寫了中國抗癌藥「只進不出」的尷尬歷史。
  • 全新靶點多發性骨髓瘤新藥XPOVIO™(selinexor)獲FDA批准上市
    此外,一項評估selinexor與硼替佐米和低劑量地塞米松聯合用於治療復發難治多發性骨髓瘤的三期臨床試驗(BOSTON)已經完成患者入組。FDA的加速審批為復發難治的多發性骨髓瘤患者提供了一款與現有臨床藥物完全不同機制的創新藥。
  • 2020盤點:164個「1類新藥」首次IND,正大天晴、東陽光藥…
    CS3005是公司第一款即將進入臨床試驗階段的腫瘤免疫微環境調節劑,已獲澳大利亞HREC的臨床批准,旨在評估CS3005在晚期實體瘤患者中的安全性、耐受性、藥代動力學及初步抗腫瘤活性;且當前全球尚無上市批准腺苷A2a受體拮抗劑用於癌症治療。
  • 港大研發愛滋新藥 3到5年才人體試驗
    新藥可清除小鼠體內病毒4月26日,香港大學醫學院微生物學系愛滋病研究所的研究團隊對外宣布,利用基因工程技術研製出新型抗體藥物——串聯雙價廣譜中和抗體(BiIA-SG),可有效抑制所有測試過的HIV病毒株,並促進清除小鼠體內的潛伏感染細胞。研究團隊稱,BiIA-SG通過結合宿主細胞表面的CD4蛋白,能有策略地伏擊HIV,保護細胞不被感染。
  • 綠谷回應九期一新規格未獲批 一批中藥材價格大跌
    綠谷製藥回復稱,此次通知件涉及內容主要為公司主動撤回450mg規格甘露特鈉膠囊新藥上市申請,網傳「九期一新規格未獲批」等內容與事實不符。(澤璟製藥公告) 奧賽康抗腫瘤新藥「ASKB589注射液」獲批臨床 8日,奧賽康發布公告,其自主研發、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抗腫瘤生物新藥「ASKB589注射液」獲批臨床,擬用於CLND18.2陽性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胃及胃食管結合部腺癌、胰腺癌等惡性實體瘤。
  • 系統性肥大細胞增多症(SM)新藥!Ayvakit治療晚期SM展現強勁療效:總...
    近日,該公司公布了評估靶向抗癌藥Ayvakit(avapritinib)治療晚期系統性肥大細胞增多症(SM)患者I期EXPLORER和II期PATHFINDER臨床試驗的陽性頂線結果。根據這些數據,Blueprint Medicines計劃在2020年第四季度向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提交Ayvakit治療晚期SM的補充新藥申請(sNDA)。SM是一種罕見的、使人衰弱的疾病,幾乎所有患者都是由KIT D816V突變引起的。不受控制的肥大細胞增殖和活化可能會導致危及生命的併發症。
  • 諾和諾德宣布啟動三期臨床評估糖尿病藥物對改善老年痴呆症療效
    丹麥製藥企業、糖尿病藥物生產商諾和諾德周四宣布,計劃將於2021年上半年啟動一項包括3700名早期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關鍵性的臨床三期研究項目,主要評估口服司美格魯肽(semaglutide)相比安慰劑對於早期患者的療效與安全性,預計試驗的主要治療期為兩年左右。
  • 皮卡狂犬病疫苗再獲國家「十三五」重大新藥創製專項立項支持
    ,本次立項將支持該產品海外大規模三期臨床試驗,項目名稱為「凍幹人用皮卡狂犬病疫苗(Vero 細胞)在東南亞地區的III期臨床試驗研究」 。目前該產品已經在海外完成一期和二期臨床試驗,即將進入三期臨床開發階段。2017年世界衛生組織(WHO)疫苗專家組官方文件將該產品評價為創新型的狂犬病疫苗。考慮到該產品對抵禦狂犬病病毒感染具有獨特的機理和功效,該產品已經獲得美國FDA授予的暴露前和暴露後預防狂犬病毒感染的孤兒藥資質,同時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也將該產品定位為治療性生物製品,並批准在中國境內開展臨床試驗。
  • 2019國產1類新藥IND排行榜!正大天晴、石藥、東陽光、恆瑞…
    BPI-27336由貝達藥業自主研發的擁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新分子實體化合物,是一種新型強效、選擇性的細胞外調節激酶1/2(ERK1/2)口服小分子抑制劑,擬用於RAS/RAF/MEK激活變異的結直腸癌、胰腺癌、肺癌、肝癌、胃癌、黑色素瘤等實體瘤的治療。截至公告披露日,全球範圍內尚無ERK1/2抑制劑上市,國外有若干ERK1/2抑制劑處於臨床研究階段。
  • 腫瘤藥物臨床研究捷報頻傳,中國原創阿美替尼未來可期
    目前,我國的民族藥企相較於國際大藥企不遑多讓,由澤璟公司研發的多納非尼,在與索拉非尼頭對頭一線治療肝癌的大型臨床研究中獲得了預期的成功,不僅達到了非劣效,還獲得了優效的結果。多納非尼是三氘代甲基的索拉非尼,即索拉非尼的第三代產品,單藥比較第一次完勝索拉非尼,因此有關研究應邀在2020年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大會的口頭報告。
  • 速遞|默沙東PD-1抑制劑Keytruda一線單藥治療獲FDA批准
    這也是基於MSI-H或dMMR生物標誌物首次獲批的一線免疫療法,是分子生物學標誌物篩選患者方面的又一突破。(梅斯醫學)臨床試驗進展【肝癌】君實生物特瑞普利單抗注射液完成晚期肝細胞癌III期臨床首例患者給藥6月30日,君實生物特瑞普利單抗注射液聯合侖伐替尼作為晚期肝細胞癌患者一線治療方案的III期臨床研究已完成首例患者給藥。特瑞普利單抗注射液是中國首個批准上市的以PD-1為靶點的國產單抗藥物。
  • 近年我國批准上市的「中國1類」新藥(生物藥篇)
    通過藥渡數據及其他專業資料庫共同查詢匯總,自2001年至今,由我國本土企業自主研發,後經食藥監總局批准上市的「中國1類」大分子生物藥,共23個。自2015年2月CFDA受理本品臨床試驗申請後,總局立即啟動了特別審批程序,成立專門工作小組,同步進行現場核查、技術審評和樣品檢驗,同年2月13日即批准了本品的臨床試驗。世界衛生組織多次邀請我國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及研發團隊赴日內瓦參加伊波拉疫情防控的專題討論,並將該疫苗列入了世界衛生組織關於伊波拉病毒病疫苗質量、安全和有效性指南。
  • 藥聞速遞|醫藥代表備案制度將正式執行;默沙東研發總裁將於明年...
    辦法明確,醫藥代表的工作任務主要包括:(一)擬訂醫藥產品推廣計劃和方案;(二)向醫務人員傳遞醫藥產品相關信息;(三)協助醫務人員合理使用本企業醫藥產品;(四)收集、反饋藥品臨床使用情況及醫院需求信息。2、默沙東研發總裁將於明年退休 華裔科學家Dean Li博士將接任日前,默沙東宣布其執行副總裁兼研發實驗室(Merck Research Laboratories,MRL)總監Roger M. Perlmutter博士將於明年退休。接任該職位的將是Dean Y. Li博士,任命將於2021年1月1日起生效。
  • 5月底疫苗進入動物試驗,為什麼疫苗研發一定要進行動物試驗?
    近日,清華大學表示,清華大學抗疫攻關團隊研發疫苗和抗體藥物5月底均可進入動物安全性和有效性試驗階段。在陳薇團隊研發重組新型冠狀病毒(2019-COV)疫苗(腺病毒載體)Ⅰ期臨床試驗之後,中國疫苗研發的又一項新突破。
  • 科倫、石藥集團等產品獲批上市;恆瑞、君實等產品獲批臨床
    3、恆瑞HER2 ADC獲批開展臨床試驗 7月22日,恆瑞醫藥發布公告稱其注射用SHR-A1811獲批臨床試驗,用於HER2 表達或突變的晚期實體瘤治療。該產品累計已投入研發費用約為4160萬元。
  • 新發現人體抗癌細胞亞群可用於癌症疫苗研發
    當淋巴細胞上提早表達PD-1蛋白後,淋巴細胞就不能活化,從而發揮抗癌作用,這是癌細胞突破免疫監督的「魔寶」之一。  免疫學家發現,當用抗體把T淋巴細胞上「剎車」蛋白PD-1阻斷後,淋巴細胞就能恢復活力,重新啟動殺傷腫瘤的能力。PD-1抗體藥物自上市以來,已成為國際上最受關注的抗癌藥物。
  • 中國抗體-B(03681)管線研發再提速:SN1011I期臨床試驗完成首例健康...
    SN1011研發持續推進,大有可為2021年1月15日盤後,中國抗體發布公告稱,其旗下創新型第三代布魯頓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劑SN1011的I期臨床試驗已在中國上海成功完成首例健康受試者給藥。SN1011此次I期臨床試驗在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進行,旨在評估SN1011治療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安全性、耐受性、藥代動力學、藥理動力學,以及II期臨床推薦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