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清窯在今浙江省德清縣,故名。窯址在德清縣境內已發現有幾十處,黑瓷與青瓷兼燒,並以青瓷為主,而以黑瓷聞名的古窯場,是浙江地區最早發現黑瓷產地之一。燒造歷史較長,上溯商周,歷經漢、六朝直至唐宋才停燒,影響很大。
德清窯黑釉瓷胎多呈磚紅、紫色或淺褐色,因採用了紅色黏土作坯料或在瓷土中引入了適量的紫金土;黑瓷釉層,釉面滋潤,色黑如漆,釉色閃閃,可與漆器相媲美,這種烏黑髮亮的釉其主要著色劑是氧化鐵,含量高達8%左右。青瓷的胎一般呈深或淺的灰色,少數用含鐵量較高的瓷土胎料的則呈紫色,由於胎色較深,對青釉的呈色很不利,所以普遍在胎外上一層奶白色的化妝土。德清窯青瓷的釉色比較深,一般作青綠、豆青或青黃色,釉層均勻,具有較好的光澤。
德清窯黑釉碗託
德清窯瓷器造型簡樸實用,輪廓線柔和,風格與婺州窯相似,不像越窯瓷器那樣挺拔;其次,德清窯黑釉瓷精品較少,多數黑瓷質量粗糙,大型胎內含沙粒、石英等雜物,氣孔較多;再次,釉層一般薄厚不勻,多帶蠟淚痕,釉薄處呈色較淡,含綠褐色或黃褐色,釉厚處呈色較深,含黑褐色或黑色,施釉一般不到底,黑釉層較厚的,易產生裂痕,會有脫釉現象;另外,德清窯胎壁較厚,胎色較複雜,有淡黃、淺褐、紅褐、灰、紫色等。
德清窯黑釉雞頭壺
在河南、陝西仿古瓷器中有黑瓷製作,在文物藝術品市場出現不多。仿製品多胎體較薄,胎面有剛出窯的亮光,沒有古瓷老化後的特有的溫潤含蓄的光澤。在胎和釉的交接面往往出現淡淡的褐黑現象,新出窯的火光在這個部位顯現。鑑定唐代黑瓷總體上要領會其時代特徵,再注意古瓷胎釉的老化特徵,新瓷難以克服的浮亮光澤較容易引起收藏者的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