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吉州贛州窯系黑釉香盒

2021-01-10 古董圖庫

宋吉州贛州窯系黑釉香盒

尺寸:高4.3釐米,直徑7.5釐米品相:全品

藏品說明:蓋盒以子母口相合。蓋面中間隆起,底足平坦,施醬釉,釉層較薄,顯細紋開片。口沿處和盒蓋內及盒身底足露胎不施釉,胎體輕薄。盒身內施醬色釉,見粗旋紋修胎狀。胎為沙白色,質較松。清麗有致,線條流暢,給人端莊雅麗美感。薄釉處微微呈現醬黃色,更添增了幾許雅致。此盒造型紋飾古雅,製作極為精細規整,是當時文人雅士鍾愛之物,傳承至今,品相完美,更是令人珍愛備至。

過去的文人雅士或貴族婦女,在讀書寫字、彈琴撫箏、品茗弈棋的時候,喜歡焚一爐香,用以增添風雅的意趣,同時又可以淨化室內的空氣。根據不同季節和環境,焚燒不同的香,如夏秋時節,多焚天然木香;冬春之際,則燒用香料粉末加上其他材料製成的煉香。為了不使香的精油揮發,香氣走散,於是就有了專門用於盛香的小型容器,稱之為香盒。

宋代香盒講究以黑色漆盒為佳,此黑釉瓷盒便是仿黑漆盒燒造,比白釉香盒更為上品。

相關焦點

  • 歷史上燒制黑釉瓷器的窯口
    黑釉瓷器在現代已經非常少的使用,但在古代東漢時期就開始燒制精美的黑釉瓷器。東晉時期德清窯所燒黑釉釉面滋潤、光亮,色黑如漆,可與漆器媲美。唐宋時期黑釉發展到高峰期,其中宋代建陽窯燒制的黑釉盞最為出名。明清時期黑釉瓷器製作精美,多以黑釉為地施各種低溫釉彩。
  • 德清窯鑑定要如何鑑識德清窯黑釉瓷?
    德清窯在今浙江省德清縣,故名。窯址在德清縣境內已發現有幾十處,黑瓷與青瓷兼燒,並以青瓷為主,而以黑瓷聞名的古窯場,是浙江地區最早發現黑瓷產地之一。燒造歷史較長,上溯商周,歷經漢、六朝直至唐宋才停燒,影響很大。
  • 窯分五色,中國傳統色釉之黑釉
    黑釉是中國傳統色釉之一,在宋代時期盛行用此色為瓷器上釉,生產的瓷器品種多樣,並在民間流傳甚廣。起源中國黑釉源起於長江以南的廣大區域。考古學家們通過上虞縣龍松嶺發現的幾處漢代窯址證實:東漢時黑釉是由當時的醬色釉發展而來,即東漢已出現黑釉。東漢時期燒制的黑釉厚薄均勻,釉色有黑、黑褐等數種,至宋代黑釉品種大量出現。黑釉中的「黑」是如何形成的?黑釉在製作過程中,其坯料含鐵量比較高,在燃燒的作用下變成氧化鐵。
  • 南北朝嶽州窯青釉蓮瓣四系蓋罐
    南北朝嶽州窯青釉蓮瓣四系蓋罐 南北朝嶽州窯青釉蓮瓣四系蓋罐
  • 只知道福建建窯建盞,其他省份都有多少古代窯口競相模仿黑釉瓷?
    屬於可以燒到黑就停的階段。黑瓷燒制由東漢肇始,兩晉時開始出現真正的黑瓷,浙江德清窯出產的釉器已經頗有風格。不過此時的釉可見較薄,且偏褐色。▼東晉 德清窯黑釉雞頭壺,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入唐之後,雖然當時瓷器審美主流是「南青北白」,但也有一些窯口嘗試燒制釉瓷。唐代陝西黃堡窯(宋代耀州窯前身)、山西渾源窯以及河北、河南一些窯場已開始燒制黑釉器。
  • 黑釉醬斑
    「狗舔血」碗
    紐約亞洲藝術周協會藏品  黑釉鐵鏽斑梅瓶 高21.6cm  □老妖 文(藏品圖片由河南省陶瓷文化研究會提供)  「狗舔血」是宋金時期北方窯口瓷器——黑釉醬斑的俗稱,與油滴、鷓鴣  黑釉瓷在宋金時期極為盛行,這與當時的鬥茶有關。判斷鬥茶的勝負為一觀茶色,「黃白受水昏重,青白受水詳明……以青白勝黃白」。二看水痕,「茶沫與沸水攪拌溶解,在碗壁周圍會形成一圈水痕,鬥茶時以水痕先出現者為輸家,後出現者為贏家」。蔡襄在《茶錄》中說:「茶色白,宜黑盞。」黑釉瓷盛裝茶湯,利於觀察,易於辨認,與白色茶沫色彩反差強烈,賞心悅目。
  • 定窯,黑釉瓷稀有價高 黑定,白定一現即天價!
    拍賣 • 鑑定•辨真假 收藏古董藝術品交流 ┃ 收藏領域最權威的平臺 來源:邯鄲日報 定窯是宋代六大窯系之一,是繼唐代邢窯白瓷之後興起的一大瓷窯體系
  • 吉州窯瓷器特色之處
    吉州窯瓷器從器形、胎釉、品種、裝飾、歷史等多方面均有其特色之處。紫色百合香帶領您認識吉州窯瓷器,品鑑其獨特的藝術魅力。一、吉州窯瓷器-基本概述吉州窯,又稱之為永和窯、東昌窯,其窯址位於我國江西省吉安永和鎮一帶。
  • 因為罕見,所以珍貴:宋代建窯黑釉兔毫盞
    宋代建窯黑釉兔毫盞宋代的龍窯柴燒多為還原焰氣氛,尤其是以松柴為主要燃料的燒制過程更是如此。現代的電窯燒造既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還原焰,也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氧化焰,而是一種電輻射熱的氛圍。為了保證仿製油滴建盞的質量,有時需要人為地營造一些還原焰或者氧化焰的氣氛。
  • 釉層肥厚的金代耀州窯月白釉瓷器,釉色光潔如新的宋代黑釉盞
    施滿釉,底足與環耳外側露胎,月白釉,呈青白色,釉厚均勻,溫潤如玉。胎色灰白,胎質細膩。內底心飾一道下凹弦紋。整體精巧無比,為金代耀州窯月白釉瓷中的佳器。此器之造型可追溯至九、十世紀由中亞地區傳入我國的金銀器單柄杯。南宋、金時期在南北方窯場,如耀州窯、定窯以及景德鎮、龍泉窯等均可見此類造型的瓷器。其中有紀年的時代多在12世紀後半葉及其以後。
  • 清代康熙高溫銅紅釉瓷器分幾種
    古代紅釉都是天然著色劑的,康熙時期的紅釉瓷器以銅為著色劑,康熙時期的高溫銅紅釉瓷器主要有霽紅釉、郎窯紅釉、豇豆紅釉,其中霽紅釉和郎窯紅釉是康熙仿宣德豇豆紅釉瓷器豇豆紅釉清康熙時期是創燒的高溫銅紅釉,豇豆紅釉是一種呈色多變的高溫顏色釉,其基本色調如成熟豇豆的紅色,但是有時候呈深淺變化的粉紅色,有時摻雜綠斑或色暈,有時候似大紅袍色澤,因為不穩定所以也叫「桃花片」
  • 「顯影中國」探尋吉州窯神奇的「木葉天目盞」
    「天目」即指黑釉瓷,吉州窯以黑釉出名,是中國現有保存完好的古代名窯遺址之一,也是中國古代黑釉釉瓷生產中心之一。南宋時期飲茶文化風行,吉州窯出產的黑釉瓷深受文人雅士青睞。一千多年前,吉州窯的木葉天目盞便已通過海上絲綢之路遠銷海外。新華網 王凱豐攝據《景德鎮陶錄》記載:「江西窯器,先有吉州,後有饒州(景德鎮)。」宋元時期,作為江西境內兩個最大的窯廠,吉州窯先於景德鎮聞名天下。
  • 玳瑁釉:吉州窯的黃金甲
    今天我們給大家講講黑釉盞裡的「玳瑁釉」。下圖這隻包銀鬥笠盞便是典型的玳瑁盞,它通體施黑釉,釉質晶瑩,肥厚滋潤,釉面布滿的黃褐色斑塊,近足處無釉,露黃白色胎,胎質細密堅硬。此盞製作精緻,色彩柔和絢麗。
  • 缸瓦窯 草原瓷都豔羨千年
    南有烏臺圖河,村中有古井,為制瓷用水提供了保障;南側山中貯藏有大量的矸子礦(瓷土礦);北側有豐富的釉土,如黃土調成漿後,蘸於器胎上焙燒,隨著溫度的變化出現深醬色、黑紫色等;遼代,缸瓦窯周圍長松鬱然,為瓷器燒造提供了優質充足的燃料;在窯場東北方20餘裡外,有遼代松山州。
  • 晶哥聊古玩:叫人一眼難忘,珍貴非凡的玳瑁釉瓷器!
    #玳瑁#在萬千中國瓷器品種中,玳瑁釉花紋獨特而叫人一眼難忘黑色釉面上金斑散布,宛如曜日。玳瑁本是生在嶺南的一種海龜的名字,「何用問遺君,雙珠玳瑁簪」就是說玳瑁的殼異常美麗,世人多用它做華美的飾品。玳瑁以長壽著名,最久的活到了1500歲,因此又叫「千年龜」。
  • 始於元代的珍稀釉裡紅美瓷
    景德鎮窯釉裡紅轉把杯   高10cm,口徑7.7cm,足徑3.8cm 杯身塗抹3塊釉裡紅斑,並置一小圓系,杯底和高足以子母榫相銜接,可以自由轉動而不脫開。此杯裝飾斑塊發色鮮豔,似晚霞般美麗,實屬難得之珍品。可以任意轉動的杯足更增其玩賞性。
  • 元代藍色釉瓷器有幾種
    元代生活在大草原是上崇拜藍天白雲,同時遼闊的草原和藍天給蒙古人寬廣的胸懷,他們喜歡的顏色跟中原人也不一樣,比如喜歡藍色,通過元青花就知道了,其實除了知名的元青花,元代還有其它藍釉瓷器,元代的藍釉瓷器分為三類:「藍釉」、「藍釉堆白」和「藍釉描金」。
  • 湖田窯 它因青白瓷蜚聲世界,卻又常常被遺忘
    宋代瓷器又是中國古代陶瓷藝術的巔峰,以汝窯、官窯、哥窯、鈞窯、定窯五個窯口產出的瓷器最為有名,後世稱其為「五大名窯」。而在「五大名窯」之外,有一處窯口不得不提,那便是湖田窯。作為景德鎮燒瓷歷史發展的典型窯址,湖田窯以其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產量,捍衛著民窯在中國制瓷史上舉足輕重的地位。
  • 鈞瓷研究院:鈞釉、汝釉、官釉的工藝和藝術特徵分析
    1.鈞釉的工藝特徵鈞釉神、奇、絕、妙的藝術效果是靠嚴格控制瓷胎和釉的化學成分以及燒成溫度的升溫曲線、還原氣氛的轉變、冷卻制度的調整而形成的。分相、乳 光是構成鈞瓷神秘屬性的兩個基本特徵。(1)鈞釉的分相鈞釉是液-液分相釉,釉色絢麗多姿,富於變化,青、藍、紅、紫交錯掩映,給人以自然純樸之美。
  • 千金難換的明代成化御窯瓷器!
    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成化皇帝對瓷器燒造的濃厚興趣和成化御窯燒造瓷器的數量應相當可觀。從文獻記載看,成化時期有龍鳳紋的御窯瓷器僅限於宮廷使用,禁止他人使用和私藏。成化十三年,一位叫方賢的官員因私藏龍鳳紋瓷器,事發而被貶官流放到遼東充軍守邊。由此可知,成化朝飾有龍鳳紋御窯瓷器之尊貴和使用規定之嚴格。青花和釉裡紅瓷器的製作工藝和燒成工藝基本相同,只是著色金屬氧化物有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