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窯,黑釉瓷稀有價高 黑定,白定一現即天價!
兩宋時期黑釉瓷的美學內涵大多數是通過茶文化體現出來的。宋代「鬥茶」之風興盛,鬥茶勝負的標誌為茶是否粘附碗壁,哪一方的碗上先形成茶痕,即為 輸家,這和茶的質量及點茶的技術都有關係,更為重要的是選用的茶盞。為適應鬥茶之需,宋代將白色的茶盛在深色的碗裡,對比分明,易於檢視。蔡襄在《茶錄》中指出:「茶色白,宜黑盞,其痕易驗」。
-
德清窯鑑定要如何鑑識德清窯黑釉瓷?
窯址在德清縣境內已發現有幾十處,黑瓷與青瓷兼燒,並以青瓷為主,而以黑瓷聞名的古窯場,是浙江地區最早發現黑瓷產地之一。燒造歷史較長,上溯商周,歷經漢、六朝直至唐宋才停燒,影響很大。德清窯黑釉瓷胎多呈磚紅、紫色或淺褐色,因採用了紅色黏土作坯料或在瓷土中引入了適量的紫金土;黑瓷釉層,釉面滋潤,色黑如漆,釉色閃閃,可與漆器相媲美,這種烏黑髮亮的釉其主要著色劑是氧化鐵,含量高達8%左右。
-
釉層肥厚的金代耀州窯月白釉瓷器,釉色光潔如新的宋代黑釉盞
施滿釉,底足與環耳外側露胎,月白釉,呈青白色,釉厚均勻,溫潤如玉。胎色灰白,胎質細膩。內底心飾一道下凹弦紋。整體精巧無比,為金代耀州窯月白釉瓷中的佳器。此器之造型可追溯至九、十世紀由中亞地區傳入我國的金銀器單柄杯。南宋、金時期在南北方窯場,如耀州窯、定窯以及景德鎮、龍泉窯等均可見此類造型的瓷器。其中有紀年的時代多在12世紀後半葉及其以後。
-
只知道福建建窯建盞,其他省份都有多少古代窯口競相模仿黑釉瓷?
而定窯出產的釉瓷則主要流行於北宋,有「黑定」、「墨定」之稱。定窯釉瓷最大特點是胎體潔白緊緻,釉面烏黑光亮,其中又以鬥笠形碗質量最精。▲北宋 黑釉鏽斑紋碗,紐約佳士得2018年拍品,成交價約 2600萬 RMB,圖錄原斷為定窯,一說為當陽峪窯所燒▲北宋 定窯釉鷓鴣斑葵式盤,香港蘇富比2017年拍品,成交價約1232萬 RMB以人工二次施釉燒制黑底褐斑紋的藝術風格,在北方釉瓷窯中多見。此外定窯還有描金、描銀器,傳世出土都很少,非常名貴。
-
歷史上燒制黑釉瓷器的窯口
黑釉瓷器在現代已經非常少的使用,但在古代東漢時期就開始燒制精美的黑釉瓷器。東晉時期德清窯所燒黑釉釉面滋潤、光亮,色黑如漆,可與漆器媲美。唐宋時期黑釉發展到高峰期,其中宋代建陽窯燒制的黑釉盞最為出名。明清時期黑釉瓷器製作精美,多以黑釉為地施各種低溫釉彩。
-
窯分五色,中國傳統色釉之黑釉
黑釉是中國傳統色釉之一,在宋代時期盛行用此色為瓷器上釉,生產的瓷器品種多樣,並在民間流傳甚廣。起源中國黑釉源起於長江以南的廣大區域。考古學家們通過上虞縣龍松嶺發現的幾處漢代窯址證實:東漢時黑釉是由當時的醬色釉發展而來,即東漢已出現黑釉。東漢時期燒制的黑釉厚薄均勻,釉色有黑、黑褐等數種,至宋代黑釉品種大量出現。黑釉中的「黑」是如何形成的?黑釉在製作過程中,其坯料含鐵量比較高,在燃燒的作用下變成氧化鐵。
-
宋吉州贛州窯系黑釉香盒
宋吉州贛州窯系黑釉香盒尺寸:高4.3釐米,直徑7.5釐米品相:全品藏品說明:蓋盒以子母口相合。蓋面中間隆起,底足平坦,施醬釉,釉層較薄,顯細紋開片。口沿處和盒蓋內及盒身底足露胎不施釉,胎體輕薄。盒身內施醬色釉,見粗旋紋修胎狀。胎為沙白色,質較松。
-
始於元代的珍稀釉裡紅美瓷
1989年,一件洪武釉裡紅牡丹菊花大碗以2035萬港元的價格創下世界紀錄,迄今為止,明代釉裡紅在國際拍賣市場一直位居高價。 元代釉裡紅:釉裡紅瓷創燒於元代,但數量極少,可謂鳳毛麟角。大多呈灰白色,器物以碗、罐居多。裝飾簡單,有纏枝蓮、纏枝牡丹、草葉紋等。
-
因為罕見,所以珍貴:宋代建窯黑釉兔毫盞
宋代建窯黑釉兔毫盞宋代的龍窯柴燒多為還原焰氣氛,尤其是以松柴為主要燃料的燒制過程更是如此。現代的電窯燒造既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還原焰,也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氧化焰,而是一種電輻射熱的氛圍。為了保證仿製油滴建盞的質量,有時需要人為地營造一些還原焰或者氧化焰的氣氛。
-
兔褐金絲寶碗
兔褐金絲寶碗是宋代大詩人黃庭堅讚嘆宋代黑釉茶盞精美絕倫的描述語句,寫道:兔褐金絲寶碗,松風蟹眼新湯,無因更發次狂,甘露來從仙掌,這一首詩不僅描述了茶盞樣子,還描述茶盞的大小,如今人們發現可以根據這首詩,結合出現的標本,很好的確認了南宋時期兔褐金絲寶碗的樣子,可以理解南宋時期文人士大夫的雅趣和品味,考證那個時期的茶文化和歷史。
-
文化發現|釉上釉,是鈞瓷自然窯變「鈞花釉」的前世今生
中國鈞瓷《荷葉碗》鈞花釉: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窯變釉」,是通過不同性質的底釉和面釉而實現的。底釉就是普通的鐵或銅紅釉,面釉則是鈣、鎂含量較高而鋁含量很低的乳濁釉。鈞花釉都有奇妙而多彩的流紋。有的藍鈞釉上會出現很多藍白交錯而絢麗多彩的流紋;紫鈞釉的色彩變化比藍鈞釉更加豐富,有的在紫紅色的背景上點綴著許多夾有藍白絲的紫紅色流紋,形成紫、紅、藍、白多種色彩相互交織在一起的奇妙圖像,並有乳光現象,十分美妙生動,耐人尋味。
-
玳瑁釉:吉州窯的黃金甲
今天我們給大家講講黑釉盞裡的「玳瑁釉」。下圖這隻包銀鬥笠盞便是典型的玳瑁盞,它通體施黑釉,釉質晶瑩,肥厚滋潤,釉面布滿的黃褐色斑塊,近足處無釉,露黃白色胎,胎質細密堅硬。此盞製作精緻,色彩柔和絢麗。
-
鈞瓷研究院:鈞釉、汝釉、官釉的工藝和藝術特徵分析
1.鈞釉的工藝特徵鈞釉神、奇、絕、妙的藝術效果是靠嚴格控制瓷胎和釉的化學成分以及燒成溫度的升溫曲線、還原氣氛的轉變、冷卻制度的調整而形成的。分相、乳 光是構成鈞瓷神秘屬性的兩個基本特徵。(1)鈞釉的分相鈞釉是液-液分相釉,釉色絢麗多姿,富於變化,青、藍、紅、紫交錯掩映,給人以自然純樸之美。
-
宣德釉裡紅琴棋書畫大罐考釋
#釉裡紅#釉裡紅是由銅礦料作為呈色劑的瓷器釉下彩裝飾技法,最早創燒於元代的景德鎮。今天在景德鎮的老窯工中還流傳著這麼一個說法:元朝時有一個銅礦場工人去景德鎮窯場找人,在和窯工聊天時,粘有銅礦屑的衣服蹭到了尚未乾的瓷胎上,由於銅礦屑細微,上釉的工匠未發現異常。
-
制碗廠工人偷偷告訴我,這3種碗不要買回家,白送都不要!
這3種碗不要買回家一、無碗底現在的很多餐具都是在追求形態的美觀,但是忽略了這個餐具的實用性更為重要,比如說這個飯碗,以前的飯碗都有點高腳碗的感覺,也就是碗底部分比較高、比較厚,這樣手託著碗的時候不會感覺燙手,更方便端起來吃飯。現在為了讓碗具的形狀更加圓潤,會把這個碗底做的越來越小,雖然說好看了,但是拿著很燙手,並不實用。
-
清代康熙高溫銅紅釉瓷器分幾種
紅釉自古受中國人喜愛,因為中國人幹什麼事情都要有美好寓意,圖著喜慶,尤其是紅色更是中國人認為大吉大利的顏色,在中國瓷器釉色種類最多的清朝自然少不了紅釉瓷器,其中康熙時期的紅釉瓷器最多,有霽紅釉、郎窯紅和豇豆紅三種。
-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藏中國高古瓷賞析|磁州窯|鈞窯|耀州窯|唐三彩|釉...
宋-黑褐釉刻花梅瓶 金-鈞窯碗
-
晶哥聊古玩:叫人一眼難忘,珍貴非凡的玳瑁釉瓷器!
#玳瑁#在萬千中國瓷器品種中,玳瑁釉花紋獨特而叫人一眼難忘黑色釉面上金斑散布,宛如曜日。玳瑁本是生在嶺南的一種海龜的名字,「何用問遺君,雙珠玳瑁簪」就是說玳瑁的殼異常美麗,世人多用它做華美的飾品。玳瑁以長壽著名,最久的活到了1500歲,因此又叫「千年龜」。
-
歷代爐鈞釉瓷的燒造工藝特徵與裝飾藝術特色
爐鈞釉,又稱爐均釉,是清代雍正年間景德鎮官窯在仿燒鈞釉過程中出現的一個低溫窯變花釉新品種。歷經雍正、乾隆、嘉慶、道光、清末及民國時期的發展,無論燒造工藝還是裝飾藝術均不斷承古開新,呈現出一個又一個鮮明的時代特徵。下面即以博物館藏品為例,詳細解析如下:▌雍正時期雍正時期是爐鈞釉瓷發展的初創階段。
-
嘉德秋拍:部分老窯和明清單色釉瓷器選賞
2019年秋,中國嘉德瓷器及古董珍玩部,將在「明清瓷器玉器珍玩」專場,呈現數十件單色釉瓷器。單色釉瓷器素雅淡淨,因其無彩繪紋飾,則更需器型挺拔端正,釉面光潔瑩潤,偶有暗刻模印裝飾,則是要刀法流暢,渾然天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