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發現|釉上釉,是鈞瓷自然窯變「鈞花釉」的前世今生

2021-01-08 三泰樂人

為什麼說「釉上釉」,是鈞瓷自然窯變「鈞花釉」的前世今生呢?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得先弄清楚什麼是鈞花釉?什麼是釉上釉?

中國鈞瓷《荷葉碗》

鈞花釉: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窯變釉」,是通過不同性質的底釉和面釉而實現的。底釉就是普通的鐵或銅紅釉,面釉則是鈣、鎂含量較高而鋁含量很低的乳濁釉。

鈞花釉都有奇妙而多彩的流紋。有的藍鈞釉上會出現很多藍白交錯而絢麗多彩的流紋;紫鈞釉的色彩變化比藍鈞釉更加豐富,有的在紫紅色的背景上點綴著許多夾有藍白絲的紫紅色流紋,形成紫、紅、藍、白多種色彩相互交織在一起的奇妙圖像,並有乳光現象,十分美妙生動,耐人尋味。

中國鈞瓷《雞心罐》

釉上釉:是在青瓷上點滴一些不同元素、不同稀稠的釉,使其成為美妙靈動的斑點,進而使整件器物增添亮點。

釉上釉創意本初的願望是多一些色彩,並沒有奢想達到窯變的效果。但出窯時的瓷器都發生了意想不到的變化。這一變化再次啟迪陶瓷藝人,可以在陶瓷上通體施釉上釉,甚至多層施釉。這一創意,看似不經意,卻完成了制瓷藝人意想不到的偉大創舉,不僅使青瓷種類中增添了青花瓷,而且受點滴釉上釉的啟發,創製出了全新的鈞花釉。

中國鈞瓷《太白尊》

鈞花釉源於釉上釉,開創了中國陶瓷史上自然窯變的先河,成為鈞瓷自然窯變「鈞花釉」的前世今生,為鈞瓷釉面裝飾技藝洞開了無限空間。

起初,釉上釉,窯變出的開片、紋路等,是一種單色調的藝術境界,相當於青白瓷上的刻、壓花。隨著制瓷匠人們的睿智凝聚,釉料的多元化、多層次、多種施釉方法也隨之生發,特別是鈞瓷釉面自然窯變形成的釉畫更是神奇無比,很容易讓鑑賞者產生無限的遐想,也讓鈞瓷守藝人在創作中增添了無限希冀和期待。

中國鈞瓷《蟠桃洗》

釉上釉有薄有厚,有雙層的也有多層的,有單種釉又有多種釉,加之施釉方法不斷創新變化,其釉畫形成有表層、中層、底層。因此,鈞瓷窯變出經典釉畫「鳳凰涅槃」、「寒鴉歸林」、「紅梅映雪」、「孔雀開屏」、「層林盡染」、「東海日出」、「風雪夜歸人」、「二泉映月」、「西施浣紗」、「嫦娥奔月」、「蝶雙飛」、「禪師悟道」等就不足為奇了。

中國鈞瓷《祥龍鼎》

有了釉上釉創意出的鈞花釉,鈞瓷不僅由工藝品上升為藝術品,而且拓展出一片意境新天地。讓後來的「雨過天晴雲破處,諸般顏色作將來」、「雨過天晴泛紅霞,夕陽紫翠忽成嵐」皆成為可能。鈞瓷釉畫有意境者為最,有意境則自成高格,自成臻品。

中國鈞瓷《蓮花盆》

今天,鈞瓷藝術已達到一個新的高峰,成為稀世珍寶,成為國之重器,成為全球唯有中國能夠製作的瓷器奢侈品。鈞瓷之所以能感動世人,釉上釉生發的鈞花釉窯變,為鈞瓷的傳承、發展、繁榮提供了廣闊的藝術空間,功不可沒。意境是中國獨有的文藝美學理論,鈞瓷藝術是中國獨有的藝術,理論再一次被藝術所證明,藝術再一次為理論所概括,今天用之評論鈞瓷的釉畫尤為貼切。

相關焦點

  • 鈞瓷研究院:鈞釉、汝釉、官釉的工藝和藝術特徵分析
    (1)鈞釉的分相鈞釉是液-液分相釉,釉色絢麗多姿,富於變化,青、藍、紅、紫交錯掩映,給人以自然純樸之美。鈞釉的分相是指鈞釉在一定的溫度範圍內,會出現或存在兩個組成不同的玻璃相,呈現出不混溶 結構。鈞釉分相的形成需要一定的物理化學基礎和充分的熱力學及動力學條件。正是這種分相,在不同因素影響下,導致鈞釉熔體系統的不同變化。
  • 歷代爐鈞釉瓷的燒造工藝特徵與裝飾藝術特色
    爐鈞釉,又稱爐均釉,是清代雍正年間景德鎮官窯在仿燒鈞釉過程中出現的一個低溫窯變花釉新品種。歷經雍正、乾隆、嘉慶、道光、清末及民國時期的發展,無論燒造工藝還是裝飾藝術均不斷承古開新,呈現出一個又一個鮮明的時代特徵。下面即以博物館藏品為例,詳細解析如下:▌雍正時期雍正時期是爐鈞釉瓷發展的初創階段。
  • 「葛明祥」款宜均器:鈞釉為表 紫砂為裡
    瓶身施深藍色窯變釉,釉面光潤,色澤優美,口沿施醬色釉,瓶底不施釉,露紫紅色胎體,底部正中有「葛明祥造」四字楷書印章款。從已有的考古材料看,宜興地區發現過十餘處漢代釉陶窯址和六朝時期青瓷窯址,唐五代時期窯址多達數十座,僅宜興張渚一地就發現宋代龍窯遺址四五十座,這些充分說明宜興陶瓷業發展脈絡清晰,窯火不斷。
  • 鈞瓷《三羊開泰尊》耀目而來!
    窯變成色是鈞瓷燒制的關鍵,在1270℃~1280℃強還原氣氛下,鈞瓷的燒成過程中要經過氧化氣氛、還原氣氛的轉化,才能形成鈞瓷的色彩。鈞瓷泰鬥扛鼎之作——《三羊開泰尊》可見,紅紫鈞瓷出奇昂貴。依據古法流傳下來的鈞瓷工藝,大大小小七十二道,每一環工序上稍微的細節差異都會引發最終成品的變數。在這個過程中,配好胎、釉,然後在燒制時要控制火焰氣氛的變化,使胎體發生一系列物理化學變化,讓同樣的釉料釉色形成深淺不一的窯變色彩,從而形成「掛紅、掛紫」的鈞瓷珍品。鈞瓷燒制千鈞萬變,意境無窮。
  • 鈞瓷專家解讀:唐宋文化對鈞瓷影響因素比較分析
    從藝術形式上來說,作為藝術形式的一種———鈞瓷,在這個時代也得到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在這種自 信與開放的精神引導下,出現了大量具有唐代精神氣質的鈞瓷藝術作品。而宋人則呈現獨特的含蓄 與內斂氣質,這種含蓄與內斂更多地表現在宋人的物質及精神享受上。
  • 歷史上燒制黑釉瓷器的窯口
    黑釉瓷器在現代已經非常少的使用,但在古代東漢時期就開始燒制精美的黑釉瓷器。東晉時期德清窯所燒黑釉釉面滋潤、光亮,色黑如漆,可與漆器媲美。唐宋時期黑釉發展到高峰期,其中宋代建陽窯燒制的黑釉盞最為出名。明清時期黑釉瓷器製作精美,多以黑釉為地施各種低溫釉彩。
  • 只知道福建建窯建盞,其他省份都有多少古代窯口競相模仿黑釉瓷?
    ▲北宋 磁州窯黑地刻白花牡丹蓮紋梅瓶,香港蘇富比2017年拍品,成交價約53萬RMB釉地鐵鏽花則是在釉瓷器上用斑花料畫圖案,畫面自由靈動、效果深沉含蓄。▲金/元磁州窯系黑釉鐵鏽花卉紋小口瓶,紐約佳士得2015年拍品,成交價約 410萬RMB磁州窯釉瓷除了單色釉外,還有各種鐵結晶釉、斑點釉、絲毛釉、玳瑁釉等窯變釉,還創造了釉「瀝線」罐。
  • 晶哥聊古玩:叫人一眼難忘,珍貴非凡的玳瑁釉瓷器!
    #玳瑁#在萬千中國瓷器品種中,玳瑁釉花紋獨特而叫人一眼難忘黑色釉面上金斑散布,宛如曜日。玳瑁本是生在嶺南的一種海龜的名字,「何用問遺君,雙珠玳瑁簪」就是說玳瑁的殼異常美麗,世人多用它做華美的飾品。玳瑁以長壽著名,最久的活到了1500歲,因此又叫「千年龜」。
  • 定窯,黑釉瓷稀有價高 黑定,白定一現即天價!
    第三類釉面中帶有「窯變」色,或者帶有淺淺的銀色短兔毫,或者帶有筆尖大小的銀色圓油滴,或者猶如建窯的褐兔毫,黑中湧出醬色的波浪兔毫,但是整體還是以黑色為主題,也被歸類到黑定中。 黑定一現即天價 在2016年春拍瓷器專場上,也有數件精品黑定亮相。其中,一件定窯黑釉花口匜較為引人注目。
  • 因為罕見,所以珍貴:宋代建窯黑釉兔毫盞
    宋人因為受到老子和莊子思想所影響,追求自然恬靜的情趣生活;平靜、渾然天成是宋人對藝術的追求,崇尚自然成為審美的終 極目標;建盞拋棄人工裝飾與金屬類材質,回歸到質樸無華、自然內斂的情趣中。因此建盞器形質樸,無人為堆飾僅從釉面紋理上做文章,追求自然天成的效果。
  • 張子嫣:青花釉裡紅雲龍紋天球瓶
    一天出窯時,他們發現燒出了幾件帶紅紫色斑的瓷品,非常好看。而在過去燒的彩瓷中,這種色彩從未出現過。興奮之餘,母親領著兒子連燒數窯,想再燒出這樣的顏色,結果再也沒有出現帶紅紫色斑的瓷品。就在大家百思不得其解時,母親忽然發現作坊的地上有一些銅屑,就問兒子這些銅屑是哪裡來的。兒子說,前幾天有一過路銅匠曾在此借宿過夜,想必是他留下的。母親猜想:莫非是這些銅屑混入釉中,才燒出了帶紅紫色斑的瓷品?
  • 黑釉醬斑
    「狗舔血」碗
    紐約亞洲藝術周協會藏品  黑釉鐵鏽斑梅瓶 高21.6cm  □老妖 文(藏品圖片由河南省陶瓷文化研究會提供)  「狗舔血」是宋金時期北方窯口瓷器——黑釉醬斑的俗稱,與油滴、鷓鴣、玳瑁及木葉貼花等瓷器品種同屬釉裝飾。
  • 玳瑁釉:吉州窯的黃金甲
    今天我們給大家講講黑釉盞裡的「玳瑁釉」。下圖這隻包銀鬥笠盞便是典型的玳瑁盞,它通體施黑釉,釉質晶瑩,肥厚滋潤,釉面布滿的黃褐色斑塊,近足處無釉,露黃白色胎,胎質細密堅硬。此盞製作精緻,色彩柔和絢麗。
  • 始於元代的珍稀釉裡紅美瓷
    釉裡紅始於元代,製作工序和青花相似,最大的特點就是燒制難度大,成品率低。以氧化銅作著色劑,在胎上繪畫紋飾後,罩施透明釉,在1350℃以上的高溫中燒成。因紅花紋在釉下,所以稱為釉裡紅。釉裡紅的出現,使中國繪畫技術與工藝製造結合的日趨成熟,將彩瓷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階段。
  • 宣德釉裡紅琴棋書畫大罐考釋
    #釉裡紅#釉裡紅是由銅礦料作為呈色劑的瓷器釉下彩裝飾技法,最早創燒於元代的景德鎮。今天在景德鎮的老窯工中還流傳著這麼一個說法:元朝時有一個銅礦場工人去景德鎮窯場找人,在和窯工聊天時,粘有銅礦屑的衣服蹭到了尚未乾的瓷胎上,由於銅礦屑細微,上釉的工匠未發現異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