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離「糖網」致盲 早發現早防治很重要

2020-12-04 每日甘肅網

遠離「糖網」致盲 早發現早防治很重要

蘭大二院主任醫師陶明詳解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防控及治療

陶明

每日甘肅網10月29日訊(蘭州晨報/掌上蘭州記者 趙匯)「你知道糖尿病會引起失明嗎?」「不知道。」「以前做過眼底檢查嗎?」「沒有。」「現在能看見眼前有什麼嗎?」說話間,醫生在病人的眼前晃動著手指,「看不清楚。您一定幫幫我,要是失明了」……

這是蘭大二院眼科視網膜醫生陶明主任的門診上經常聽到的醫患對話。他還記得,不久前遇到的一位58歲患者,患上Ⅱ型糖尿病數年,左眼已失明幾年。病人依賴僅剩的右眼維持日常生活,直至右眼突然失明,才第一次走進了眼科門診。儘管經過了手術,但由於延誤了治療,仍然沒能最終保住視力。

眼睛對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隨著糖尿病病程的增加,大部分的糖尿病患者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視網膜血管病變。如不及時發現治療,最終的結果是致盲。遇到這樣的病人越多,陶明主任就越覺得自己有責任讓更多糖尿病人知道:「一旦患上糖尿病,就註定一輩子要和眼科醫生打交道。因為糖網致盲是不可逆的,所以需要對糖尿病患者進行視網膜病變的定期篩查和及時的雷射幹預。」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簡稱「糖網」)是糖尿病常見的慢性併發症之一,WHO已將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確定為在世界範圍內造成視力損害及失明的一個主要原因。目前已成為西方國家第一位的致盲性疾病,是名副其實的「光明殺手」。根據國內某流行病學調查,糖尿病患者糖網的發生率約為35%,並隨著病程延長而逐年增多。

陶明主任告訴記者,糖尿病眼病的發生和糖尿病的病程密切相關,糖尿病病程越長,視網膜病變的發病率就越高,潛在的致盲危險也越大。早期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患者可能沒有任何症狀,但隨著病情發展,會出現視力減退,後期會出現新生血管性增殖、玻璃體出血或視網膜脫落、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最終導致失明。

他表示,雖然糖網能夠導致失明,然而可防可控,早期發現,早期處理非常重要。

名醫手記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不可逆患者應每年進行一次眼底檢查

專家簡介

陶明,主任醫師,副教授。蘭大二院眼科副主任。甘肅省眼科學會眼底病學組組長。專業:從事眼底病診治工作二十餘年,對各種複雜玻璃體視網膜疾病的玻璃體手術、眼底內科疾病的診治有豐富的經驗。是甘肅省最早開展玻璃體切割的術者和眼底病權威之一。

糖尿病如何導致視力下降

問:糖尿病是如何「偷走」視力的?

答:在健康的眼睛中,晶狀體將光線聚焦在視網膜上,即眼睛的感光部位。視網膜向大腦傳送信號,大腦將信號轉換為圖像。然而,糖尿病患者中常見的高血糖和高血壓可以損傷視網膜血管。受損的血管會引起出血和滲出,視網膜水腫,導致中心視力變差。與此同時,視網膜生長出新血管,進一步導致視力下降。

問:糖尿病患者視力下降的原因只是視網膜的微血管病變嗎?

答:不止如此。糖尿病還會導致糖尿病性的視神經病變,糖尿病性的白內障,均會導致視力下降。

問:糖尿病患者的視力沒有下降是否代表眼底沒問題?

答:不是。由於糖尿病引起的視網膜病變的病程發展較為緩慢,早期既沒有視力下降也沒有視物模糊,所以常常被人忽視,而這時候有可能視網膜已經有了病變。其實,部分糖尿病患者是因為到眼科檢查眼睛才發現的糖尿病。因此,早期檢查、早期發現、早期防治非常重要。我們建議,經確診的糖尿病患者,每年進行1次眼底檢查;已被診斷患有糖網的患者應3個月至半年檢查1次。糖尿病患者即使視力沒問題,也要定期隨診。

如何防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問:既然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不可逆,那怎樣做才能防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呢?

答:最關鍵的是要控制血糖。有研究顯示,糖尿病20年病程發生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佔到60%-70%。因此,長期穩定地控制高血糖,能防止或延遲糖網病變的發生及發展。與此同時,也要治療合併存在的高血壓、高血脂等全身性疾病,以及糖尿病其它併發症如糖尿病神經病變、糖尿病腎病等。

其次,要定期檢查眼底、眼壓、視力。初患病的糖友,確診糖尿病的同時,應該馬上進行眼科檢查,根據情況,以後每年遵醫囑檢查眼睛。大量循證醫學證據已表明,定期篩查、早期發現、正確治療是唯一有效降低糖尿病患者致盲的方法。

問:糖尿病眼底檢查怎麼查,費用如何?

答:以三甲醫院為例,糖尿病患者只需前往眼科掛號、散瞳、檢查眼底、眼壓、視力,總計花費在60-70元左右。若篩查出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則需進一步做造影、OCT等檢查。

如何治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問: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治療有什麼方法?

答:糖尿病可以嚴重損傷眼睛的視網膜,損害患者的視力,最終導致失明。雖然疾病的發展進程不可逆轉,但關鍵時候的治療,可以起到阻止、延緩病變的進程的作用。糖網病目前國內按照嚴重程度分為六期。Ⅰ、Ⅱ期可以定期門診觀察,Ⅲ、Ⅳ期可以考慮雷射治療,Ⅴ、Ⅵ期屬於中晚期,只能亡羊補牢,手術治療。如果出現黃斑水腫,可能需要雷射或玻璃體腔注藥手術。

目前,沒有確切的一級證據顯示口服藥物對糖網病有效。大量嚴格的臨床對照研究早已證實,視網膜雷射光凝技術可以延緩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發展。

問:是不是得了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就要馬上打雷射?

答:不是的。這要根據醫生檢查的結果而定。有些病人在Ⅰ、Ⅱ期是不需要打雷射的,只需要控制原發病,眼科定期門診檢查即可。有的病人已經發展到Ⅴ、Ⅵ期,就錯過了打雷射的最佳時期。只能手術聯合雷射治療了。所以,定期檢查眼底非常重要。

但非常遺憾的是,在我的手術病人中,60%-70%的Ⅴ、Ⅵ期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沒有接受過及時的雷射治療,一直等到發生了嚴重的增殖性病變需要進行玻璃體切割手術了,才來到醫院。不僅增加了玻璃體切割手術難度,影響了治療預後,而且當中一些病人已經失去了最佳治療時期而永遠失去了視力,是非常令人痛心的。所以我要再次強調及時雷射治療的重要性。

問:正規的雷射治療需要幾次完成?

答:一般需要2-4次,根據每個雷射醫生的習慣。

要注意的是,並不是打了雷射就萬事大吉了。在糖尿病的發展中,視網膜的病變仍然在繼續發展,所以打完雷射後還要堅持定期做眼底檢查,千萬不能嫌麻煩或抱有僥倖心理。

蘭州晨報/掌上蘭州記者 趙匯

相關焦點

  • 青光眼致盲不可逆,早發現早治療,這才是治癒的關鍵
    青光眼的危害是不可逆的青光眼是第一大不可逆性的致盲性眼病,主要是視力無法恢復,是一個非常嚴重的疾病。如果有青光眼,並且導致了視力的喪失,此時是沒有辦法恢復的。比如現在沒有青光眼的時候是1.0,視力非常好,但是如果得了青光眼不去治療,最後可能剩下0.1的視力。
  • 國際肺癌日|提高肺癌生存率最有效的方法是二級預防,即早發現、早診斷和早治療
    對於肺癌,專家早已達成共識:提高肺癌生存率最有效的方法是二級預防,即早發現、早診斷和早治療。因為常規白光支氣管鏡(WLB)難以發現一些黏膜和黏膜下早期病變。對於痰液發現惡性細胞而WLB檢查未看到病變的患者,需要AFB檢查。對長期大量吸菸的中央型鱗癌高危人群,特別是影像學檢查陰性但反覆血痰的患者,AFB檢查具有重要意義。
  • 早發現,早治療!
    我國發現這種么蛾子時間是2018年12月26日,發現時間早。防禦及時,所以去年沒在中國造成太大危害。據央視報導,2020年,受境外蟲源、省內定殖蟲源和國內回遷蟲源「三股勢力」的疊加影響,截至4月19日,已在15個州市101個縣發生,累計發生面積62萬畝次。那麼究竟是什麼蟲子危害這麼大呢?
  • 可能和五種病有關,早發現早治療,別忽視
    其中以手指出現腫脹來說,就是很多人可能面臨的情況,不乏一些人手指腫脹異常,這樣的糟糕表現,無疑是大家難以面對的,那麼具體分析的話,當你的手指出現異常腫脹時,很有可能和一些病症有關,早發現早治療,對於你來說,或許是比較好的,希望你別忽視,一起來看看吧。手指腫脹是怎麼回事?
  • 湖北流調顯示:肺癌是癌症「第一殺手」 早發現早診療是關鍵
    「早發現、早診療是關鍵,早期肺癌患者可獲得根治」,中國胸外科聯盟主席、首都醫科大學肺癌診療中心主任支修益教授提醒:50歲以上以及其他重點人群可拍首次胸部CT,為肺部留下一張底片,根據醫囑定期觀察。  早發現是關鍵   中部五省合力驅「癌魔」  「早發現早治療將大大降低個人和社會的疾病負擔」。
  • 早知道真相,早讓貓咪遠離疾病!
    小編這就帶領大家了解真相,早讓貓咪遠離疾病!首先貓咪發抖給我們的第一感覺就是冷到了,那如果在沒有其他症狀的情況在發抖,那麼我們鏟屎官們應該做好防寒保暖的準備,將貓窩更換成溫暖的、厚實的睡墊,不要帶貓咪去陰冷潮溼的地方。倘若在寒冷的冬天,環境不夠保暖也會使得貓咪凍的瑟瑟發抖。
  • 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早防蚊隔離
    原標題:早發現 早診斷 早治療 早防蚊隔離 7月25日,海南省疾控中心針對登革熱防控,再次面向公眾發布相關預防知識。 海南省疾控中心有關專家介紹,目前登革熱尚無經審批註冊的疫苗上市,既無法通過注射疫苗預防登革熱,也尚無特效的抗病毒治療藥物,主要採取支持及對症治療措施。
  • :糖尿病纏身痛苦不堪,早發現早治療早康復
    所以對於糖尿病一定要早發現早治療,即使貓咪目前沒有患該病,也要合理的進行預防。 導致你很難發現貓咪身體正在出現著問題,從而使得疾病惡化,直到症狀越發明顯,才得到重視。 所以需要你從貓咪日常生活中的細微變化,來進行觀察。
  • 早防治很重要!
    那麼,要怎麼防治?柑橘紅蜘蛛介紹柑橘紅蜘蛛,學名柑橘全爪蟎,是危害柑橘的第一大害蟲。紅蜘蛛屬於葉蟎總科,個體較小,成蟲長約0.2~1毫米,體型為圓形或長圓形,多半為紅色或暗紅色。紅蜘蛛防治成本佔柑橘病蟲防治總成本的50%以上,表現為發生代數多、藥物難以根治、抗性大,植株受害後造成枯枝、落葉,嚴重時幼果脫落, 直接影響柑橘產量。
  • 「心毒面善」的人,往往在這三個方面「不老實」,早發現早遠離
    如果你發現,當你犯錯的時候,你的「朋友」總是在公開場合指出或批評你的問題,用詞絲毫不顧及你的面子和尊嚴,那麼這個時候你就要小心了。 因為很大概率上,他僅僅是想當眾羞辱你、看你的笑話,讓你不知所措,並不是想幫你解決問題。 想起學生時代,初入大學的我還不會化妝,每天跟著視頻慢慢學習化妝技巧。
  • 同樣是致盲性眼病,白內障跟青光眼的4大不同點!
    作為致盲性強大的兩大眼病:白內障 & 青光眼。初次聽說這種眼病的時候,很多人不以為然,覺得這種眼病的概率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 同樣是致盲性眼病,白內障和青光眼有啥不同呢? 接下來華廈眼科專家幫大家快速明了的分析4大不同點。
  • 專家談糖尿病:重視糖尿病危害 早發現早治療可實現逆轉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人在飲食方面偏好大魚、大肉等高熱量食物,出現了肥胖、血脂異常、高血壓、血糖升高等身體問題,這些都是導致糖尿病發生和發展的重要危險因素,同時,也會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近日,廣東省糖胖病逆轉研究所所長徐谷根在做客新華網「健康大講堂」時指出,近年來高發的糖尿病的主力軍源自於糖胖病,糖胖病需要引起人們足夠的重視,遠離糖胖病需要平衡飲食、適量運動等結合,促使身體健康。
  • 柑橘品種由良早生,小哥你早!
    人是很聰明的,我們從品種上就開始往這個方向去刷選,由良早生蜜桔就是這樣誕生的。1、出生發展歷史位於日本和歌山縣日高郡由良町的山口健二先生,1985年在花園的一棵25歲溫州蜜柑宮川早生分枝頂端發現有著色很早的果實,通過取得接穗高接種植,並繼續通過幼苗種植進行特徵性研究,確認了其成熟早和果品優的特性,於1995年9月登記。
  • 一次手術剝離3處早癌病變 煙臺山醫院專家:胃癌的早診早治很重要
    消化內二科副主任王玉村在為患者做胃鏡檢查時發現了分別於胃角中央、胃體下段大彎側、幽門前區的3處早癌病變。經科室討論並結合患者的病情,消化內科專家決定為患者開展內鏡黏膜下剝離術。內鏡黏膜下剝離術是一項先進的內鏡技術,可以實現對胃腸道表淺病變的治癒性切除,在避免外科手術及保留器官的同時,對病灶進行切緣陰性的整塊切除。
  • 「官員抑鬱症」早發現早治療為好
    「官員抑鬱症」早發現早治療為好   還有一點很清楚,無論是公司裡他身邊的人,還是他家裡的人,都沒有及時發現他的抑鬱症,更沒有預料到這麼嚴重的後果。倘若能夠早點發現,及時治療,並在他身邊安排專人護理照料,這個悲劇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既然是「巨大損失」,我們就需要共同努力,防止類似「巨大損失」一而再、再而三地發生。今年的官員體檢,是否應當增加一項抑鬱症檢查?
  • 胃癌如何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松江醫生提醒注意這些
    一旦發現症狀,胃癌往往已經發展到了中晚期,錯過了治療的最佳時期。那麼面對胃癌,我們究竟如何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呢?我們邀請到了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一人民醫院(松江南院)胃腸外科主任李繼坤為您支招!出診時間:每周三全天 特需門診和專家門診胃部不適,需不需要去醫院檢查?還是應該去。很多中國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胃病。年輕人一般以胃潰瘍、胃炎這類疾病為主。
  • 市一啟動消化道腫瘤篩查和早診早治項目:只需2毫升血就能知道胃癌...
    消化道腫瘤的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無論對個人、對家庭、對社會都至關重要。根據2015年全國腫瘤登記結果,預計全國惡性腫瘤新發病例429.2萬,死亡病例281.4萬,防治形勢十分嚴峻。為積極做好癌症防治工作,儘快遏制我國癌症上升勢頭,國家衛健委等部門聯合印發《癌症防治實施方案(2019-2022年)》,癌症防治工作是健康中國行動的重要組成部分。該行動提出了近三年內的工作目標、主要措施和保障措施。
  • 肺癌若能早發現早治療,或可治癒
    一般一期的肺癌,患者經過治療後,五年生存率差不多可以達到百分之百,但是前提必須是要早發現。現在中國的肺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只有18%,也就是總體五年生存率是18%。而癌症的五年生存就是一個癌症的治癒。實際上,五年對於癌症來說,已經是一個很難達到的目標,尤其對肺癌來說,我們只有早發現才能夠得到治癒。很多四十歲的中年肺癌患者,甚至是八十歲的老年肺癌患者,手術治療後,都實現了較長的生存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