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傳承一旦旅遊開發,再碰上偽文藝青年,基本死路一條

2020-12-04 蘇丹卿

最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當下的偽文藝青年究竟是不是文化毒瘤的根源?

這兩年我去了很多地方,將自己的旅行方向集中在中國傳統文化方面,不論是文物還是建築,抑或是民俗風情等等。但每去一個地方,內心就感到無比疼痛,華夏文明的五千年歷史文化的結晶,可能會在我們這一代人開始出現斷層。

我們一直在喊傳統文化要傳承,先人智慧不能忘,但在這個多元化、快節奏、物慾橫流、異常浮躁的年代,本需要我們年輕人去傳承的東西,結果被粉飾得亂七八糟,甚至是面目全非。

最為直觀的就是那些被開發成旅遊景點的古城、古鎮、古村、古街等等。不論是千年的還是百年的,一眼望去盡然是文藝小清新、小資情調、慢時光、慢生活、接著則是為賦新詞強說愁的青春疼痛文字。

2019年,新年伊始的第一個旅行地選在了廈門,冬季的廈門給我的感覺是舒適的,但即便三角梅依舊開得豔麗,仍是看不到初春的希望。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鼓浪嶼,我並有什麼興趣,此行目光集中在了曾厝安和沙坡尾。

每次來廈門,我都會住在曾厝安,雖然800多年歷史的小漁村已經是一個只有商鋪和客棧的小吃美食聚集地,但漁村深處還有幾座傳統原始的閩南建築院落,算是苟延殘喘,尚有一絲生存。

但廈門最早的海港沙坡尾也算不上幸運,它被大範圍拆除,然後改建為年輕人的文化市集,可市集裡有文化呢?不,我看到的是一眾網紅店,有咖啡館、甜品店、小吃店、小酒館、花店等等。本是屬於城市文化縮影的它顯然被後世折磨得只剩下縮水。

然而華夏大地,那些古村古鎮古街古巷基本難逃被粉飾並包裝。不論是有名氣的古鎮,還是沒名氣的古鎮,一旦以保護為由進行旅遊開發,幾乎所有的古鎮都是千遍一律:酒吧一條街、文藝小店、咖啡館、小酒館、客棧、小吃街等等,然後打著慢生活、慢時光的幌子吸引遊客前來。要是還出了個明星到訪,影視取景等噱頭就更不得了了。

但為什麼這些本具有個性鮮明,文化獨特的歷史古鎮偏偏要被如此粉飾包裝呢?而且彼此之間還相互效仿,看誰火了,然後緊跟蹭熱。有人曾說這是文藝青年的追捧導致了旅遊市場的轉向,以文藝作開場白必然會吸引大眾。而這些文藝群體就是一群偽文藝年輕人。

既然是受了文藝群體的影響,那麼華夏文明的精髓更應該是蓬勃生長啊。但現實給我沉重一擊,文藝不可怕,可怕的是偽文藝太糟蹋東西。高級點兒偽文藝懂點兒文學和藝術,但泛泛之輩多是拿杯星巴克或者拍個眼神迷離的照片就OK了。嗯…毫無門檻!會穿會裝會打扮,偶爾看看青春疼痛文學就可以了。

不論他們去哪裡旅遊,特別是雲南大理麗江西藏拉薩等地,以為拍個照片,秀個大長腿,或者來個豔遇或者風花雪月就是文藝了。 文藝二字何時變得如此淺薄?但他們受歡迎啊!這是關鍵所在,雖然淺薄,但有市場價值。

沙坡尾的歷史文化雖然只有300多年,但300多年所積澱的東西已經是一座城市的文化縮影,在沙坡尾失去功能之後將其改造成文化市集,這本身並沒有錯,但錯在拆除再改建,雖然吸引了一幫文藝青年,也很熱鬧,但就怕空無一物。

然而改建在中國已經屢見不鮮,即便是那些被視作歷史文化保護區的古城古鎮也可憐得只剩下軀殼罷了。比如大理和麗江,算得上是中國最文藝的兩個地方吧,可古城的歷史感早就沒了,原住民一旦離開,商業一旦撲進,靈魂就死了。遊客最後看到的歌舞也只是表演性的東西。

而在這些商業中,文藝是大頭,必須要有潮流的東西才能吸引大眾,管它是否鄙俗、粗製濫造、充滿謬誤、以假亂真等等。人們對於歷史、對於文化,包括傳統風俗習慣等等已經不那麼積極,尤其是大把的年輕人,把文化遺產多是歸為文化糟粕,然後滿腔熱血的揚言要接受新潮流,新思想。

於是,「遊客的天堂」、「網紅打卡地」、「拍照勝地」等等旅遊風情景點全跑出來了,其中的歷史內涵、文化意蘊、本土氣質以及個中獨特的精神都被粉飾掉了。

不論南北,一個地方一旦失去了原有生活的形態,喪失了原有的民俗和風情,這個地方基本上就是一座沒有生命的空城。五千年歷史的文明積澱卻在這個快速發展的21世紀面臨生死存亡的難題。難道這真他人所言:社會在進步,存在即合理,與偽文藝無關?

相關焦點

  • 文藝青年到底是個什麼青年
    原標題:文藝青年到底是個什麼青年新文化周刊A06版~A08版我聽說在日本,文藝青年叫「新高等遊民」。他們的定義是:富有的不是金錢而是時間,追求的不是物質而是內心,穿著破爛但心似錦繡,永遠保持對知識的好奇,擁有不受任何束縛的自由。
  • 追訪| 留住鄉愁,傳統村落旅遊開發莫過度
    專家呼籲——留住鄉愁,傳統村落旅遊開發莫過度在日前閉幕的「中國傳統村落·黔東南峰會」上,住建部相關負責人表示,過去的五年,中國傳統村落實現了文化遺產得到基本保護、生產生活條件得到基本改善、保護管理機制基本建立、安全防災能力基本具備,傳統村落即將進入復甦階段。
  • 沉迷「偽精緻」的青年們到底在焦慮什麼?-虎嗅網
    ,最後再拿著分期換來的蘋果手機發一個朋友圈,來展示一下充滿儀式情結的生活。「偽精緻」青年必須融入城市生活、朋友圈和亞群體中去,才能有安身立命的心理寄託和生活依靠。對於「偽精緻」青年而言,人脈維繫的重要性在於可以使自己免遭圈層排斥。圈層排斥是指通過某些方式,有可能阻隔個體全面參與圈層交往和圈內交際。一旦受到圈層排斥、冷眼和無視,被排斥者在尊嚴感、控制感和存在感等方面會有強烈的受挫心理和被邊緣化的恐慌。
  • 《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和旅遊發展規劃》出臺
    據新華社北京電  (記者 餘俊傑)記者從文化和旅遊部獲悉,《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和旅遊發展規劃》近日出臺,聚焦深化粵港澳大灣區在文化和旅遊領域的合作,共建人文灣區和休閒灣區。規劃提出,支持港澳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深化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和旅遊交流合作,高質量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增強國家意識和愛國精神,堅定文化自信,堅守中華文化立場,繁榮發展粵港澳大灣區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
  • 文藝青年這種病,得好好治
    文藝青年身上總有一種迷一樣的氣質,讓人捉摸不透。我,自認為曾經也是一枚文藝青年。寫詩,寫小說,攝影,畫畫,當一個理想主義者。沒事兒就擺出一副思考狀的樣子,不是吾故意為之,而是由內而發……於是別人就叫你——文藝青年,於是就沾沾自喜了。
  • 中國的文藝青年什麼樣
    反主流文化隨之產生,它的擁護者被叫做「文藝青年」,簡稱「文青」。這個詞與英語的「hipster」一詞最接近(編者註:hipster一般指二三十歲的亞文化男女青年,崇尚獨立思考,反文化,欣賞藝術、獨立搖滾樂,具有創造力)。    典型的文藝青年是什麼樣子呢?中國版維基百科——百度百科引用作家、音樂家郭小寒的話說:「我是一個很典型的文藝青年。
  • 文青辯思:文藝不是藐視眾人的炫耀,而是溫和待人的修養
    所謂「二逼青年歡樂多,文藝青年精神廣」。但在快餐文化下,「文藝青年」已經是一個越來越容易被爭議的群體。有的人說他們有文化,有內涵生活重品質;有的人說他們矯情造作,經常自尋煩惱。真文藝的看不上假文藝的;假文藝的看不上不文藝的;不文藝的又分不清真假文藝。所謂「見假識真」嘛,傳說中一個合格的偽文藝青年是如何行走江湖的?
  • 文藝範兒的南京,了解下!
    促進非遺與旅遊融合發展,秦淮燈會榮列文化和旅遊部「2019非遺與旅遊融合十大優秀案例」榜首。組織開展各類非遺宣傳展示活動,打造「南京非遺」官方平臺,開設「雲課堂」舉辦「雲展覽」,組織非遺項目保護單位參加文旅部主辦的「非遺購物節」,促進非遺的活化與傳承。「博物館之城」建設成效顯著。
  • 莫讓「腹有詩書氣自華」讓位「拍照打卡偽文藝」
    在網紅經濟盛行的當下,各式各樣的獨立書店在全國各地遍地開花,從武漢的西西弗斯到南京的先鋒書店,從重慶的鐘書閣到上海的言又幾,網紅書店依靠其超高顏值、多樣的互動活動、精美的文創產品吸引了大批文藝青年。在網際網路的衝擊下,傳統書店轉型是大勢所趨,可消費者前往網紅書店時,往往都沉浸於其表面精緻,而冷淡了書店所真正包含的關鍵詞——書籍、閱讀、文化、思想。在網際網路社交模式高度發展的當下,在「娛樂至上」的浮躁的網絡環境中,大眾更在意如何在社交網絡上展現出包裝後的自己。
  • 你是文藝青年,還是……
    吃貨青年文藝青年身體和心靈,必須有一個在路上。嘴和胃,必須有一個在咀嚼,有一個在消化。吃貨青年文藝青年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嚮往的地方。這個地方必吃的美食我早已查好。吃貨青年文藝青年帶上相機拍遍漳浦每個角落。
  • 500彭祖後裔聚桂林探宗溯祖 商開發文化旅遊項目
    同時探討如何把嵐巖村的彭祖文化打造成旅遊品牌。3月10日至15日,彭祖文化暨彭氏源流學術研討會在桂林召開。與會人員全部姓彭,包括世界彭氏宗親聯誼會歷屆會長、「世彭會」永久秘書處彭氏源流研究組成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彭邦炯研究員,以及清華大學教授彭林博士等歷史學專家、學者。專家們對桂林彭祖文化的淵源進行了研討,並探討了把大桂林彭祖文化與旅遊相結合,打造桂林旅遊文化新品牌。
  • 文藝青年|作家|青年_鳳凰讀書
    苗煒/作家不知從何時起,文藝青年被妖魔化了。我搜羅一下網絡上關於文藝青年的描述,大體是這個樣子——— 某輛開往尼泊爾邊境的大巴上,某個女青年痴呆呆地望著窗外,她要去加德滿都,口袋中沒幾個錢,到了加德滿都不能坐飛機看珠峰也不能參加徒步,只能在便宜的旅社坐著。
  • 豐富鄉村旅遊開發理論與實踐的好書:評《鄉村旅遊創意開發》
    從旅遊本質出發,探討鄉村旅遊的本質,鄉村旅遊內涵與理論體系模型構建,通過我國鄉村旅遊發展概述,介紹產業融合理論、創意產業理論、旅遊產品開發理論、旅遊體驗理論、旅遊凝視理論、格式塔理論等相關理論,為鄉村旅遊創意開發奠定理論基礎。第二部分,鄉村旅遊創意開發的實踐。
  • 豆瓣試水內容創業 文藝青年願意為情懷付費嗎?
    有人說:「讓文藝青年付費,就像文藝青年本身一樣不靠譜。」有人說:「在中國,文藝註定小眾,藝術註定孤獨,這與網際網路創業的流量思維背道而馳,最後難有『收成』。」   然而,3個月後,豆瓣說,我們賣得很好,不要為我們擔心。
  • 齊魯大地唱響文藝「好聲音」
    2020年12月舉行的中共山東省委十一屆十二次全體會議提出,加快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傳承紅色基因,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凝聚新時代現代化強省建設的強大精神力量。山東是文化大省,既為文藝創作提供了豐富素材,也給文藝工作者提出了更高要求。
  • 習水土城紅色文化旅遊創新區「與國同慶」
    多彩貴州網訊(趙小兵  李宛儒)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國慶長假不少人選擇「與國同慶」,傳承紅軍精神,遊覽紅色路線。國慶長假期間,土城,作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四渡赤水的主戰場,自然少不了遊客的「青睞」。
  • 對話張向東:文藝青年怎麼了?
    一時之間,朋友圈討論的大概只有兩個字眼:文藝青年,佩服。在昨晚宣布離職之前,張向東約了超哥,在他位於東四的時差空間咖啡館促膝長談。 很多人不知道,張向東投資了一家咖啡館,依然保持文藝範,時常辦些藝術拍賣、展覽。 向東說,他有14輛自行車,最貴的就是牆上掛著的這輛,3、40萬。剛從廣州回來,趕到咖啡館,他早已剪掉了飄飄長發,多了些穩重、幹練。
  • 山東超有個性的街道,整條大街都是彩繪,文藝青年聚集地
    山東是一個傳統文化氣息濃鬱的地區,這裡是孔孟之鄉,自古以來都讓人神往。但要說現代青年的文藝氣息,山東也少不了。在青島,就有一條非常有個性的街道,整條大街的建築物上,滿滿都是彩繪,吸引了眾多愛好文藝的青年到這裡參觀拍照。
  • 潿洲島旅遊規劃開發背景下的幾種珍貴資源的管理與開發研究
    旅遊資源開發和保護既相互聯繫又相互矛盾,兩者是辯證的矛盾統一體,並在辯證聯繫中共同改善旅遊資源與環境的關係,推動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1、潿洲島優良的資源環境豐富了旅遊開發的內涵旅遊資源是發展旅遊業的基本條件之一。
  • 武威文廟匾額的旅遊開發策略
    四、武威文廟匾額的旅遊開發建議(一)匾額文化新呈現重新解讀、演繹文廟匾額文化,使武威文廟匾額由靜態的保護展覽轉變為主動宣傳,這點可以學習故宮的做法,主動吸引遊客。有關部門要做好優秀匾額文化的傳承和弘揚工作,建議選擇一些經典的匾額,組織史學專家編製成武威故事,把歷史故事與現實事件串聯起來,進行傳頌。還可以組織優秀匾額文化進校園的工作,舉辦相關講座、研討會,讓青少年通過武威故事來了解文廟的匾額文化,豐富歷史知識、提高文化素養,最終達到提升武威整體精神風貌,增強武威本土文化自信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