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過桃花、梨花、杏花百花爭豔,你見過「打鐵花」的人不多。近日,在孟津縣橫水鎮寒水村,周邊十裡八鄉的鄉親們觀看了一場精彩免的打鐵花表演。
見過桃花、梨花、杏花百花爭豔,你見過「打鐵花」的人不多。近日,在孟津縣橫水鎮寒水村,周邊十裡八鄉的鄉親們觀看了一場精彩免的打鐵花表演。
當晚17時許,表演者早早就來到村南廣場,把打鐵花用的爐子、坩堝、木鍁準備到位後,鼓風燒火,工作人員檢查安全防護設施。熱情的村民們還表演了舞蹈、大鼓等節目。
晚19時,廢舊鐵犁鏵在火爐中變成火紅的鐵水,表演者一人用特製的鐵勺把鐵水拋出,另一人用木鍁把鐵水向空中用力擊打。
伴隨著清脆的擊打聲,鐵水衝向夜空四散迸發,頓時像千萬朵金花耀眼綻放,像千萬條火龍吐納舞動,火樹璀璨,金龍翩躚驚豔震撼的場面,引得現場驚呼一片,場面恢弘壯觀、氣勢磅礴。
據介紹,打鐵花,最初是煉丹道士與工匠們在春節祭祀太上老君祖師爺的一種祭祀儀式,後來經過流傳和改進,融合成一種氣勢磅礴、絕美震撼的藝術表演。明清時期,打鐵花是最為鼎盛的時候,當時這項表演深受皇家貴族喜愛。
寒水打鐵花已有數百年歷史,據傳,寒水夏姓祖人夏金山精於鐵器打造,爐中鍊金,火中取物,尤長冶治,每逢農閒,常聚徒眾將鐵汁打向空中,萬花齊放,火樹銀花,鄉間多負盛名,寒水鐵花漸成氣候。明萬曆年間,夏金山攜徒眾進京賣藝,名噪京城,數次進宮表演,曾贏得明神宗朱詡鈞御賜黃馬褂。光陰荏苒,歷經世事變遷,打鐵花技藝幾乎失傳。如今幸有寒水夏氏子孫夏小輝重拾祖宗技藝,並在傳統工藝上多面創新,形成了今天的成功表演模式。
繼去年成功舉辦首屆打鐵花活動的基礎上,寒水村禮花活動原來只有兩盤爐子,今年在鎮村支持下,開發成六盤爐子。此外,經多方摸索和有關科研方面的指導,製成了新型的禮花原料,開花大,亮度高,打向空中落地即滅,有阻燃功能。慶典活動時可同時開打,更是一番大場面。
近年來,橫水鎮高度重視文化傳承、保護和利用,以及公共文化惠民服務,在新年到來之際,為豐富群眾文化生活,組織了免費的精彩表演。下一步,橫水鎮將大力開展傳統技藝的保護和傳承,積極申報非物質遺產保護申報,讓傳統技藝之花綻放得更加美麗鮮豔。鄭戰波李亞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