廚餘垃圾→「寶貝」!廈門想出這些妙招,看過的都點讚

2021-01-15 廈門日報

食物殘渣、廚餘泔水……

如何處理這些廚餘垃圾?

廈門有了好辦法!

廈門創新突破,因地制宜破解農村廚餘垃圾分類難的問題,逐步形成減量化、實用化、生態化、資源化等新模式,取得明顯成效,既節省了處理成本,又促進源頭減量,提高資源化利用率。

農村廚餘垃圾處理沒有現成經驗可以借鑑。廈門市垃圾分類中心負責人表示,島外各區、各部門正積極探索農村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的好經驗、好做法。積累一定經驗後,將逐步推廣,為廈門繼續做好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提供指導,不斷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讓鄉村顏值越來越高。

減量化

「吃」垃圾「吐」肥料 神奇機器讓廚餘不出村

在翔安區內厝鎮清潔樓

有一臺神奇的設備

它「吃」進去的是廚餘垃圾

「吐」出來的是肥料

這臺機器叫機械快速成肥機

專門用來處理附近村莊的廚餘垃圾

內厝鎮清潔樓,工作人員將廚餘垃圾倒入機械快速成肥機中。

投入廚餘垃圾後,通過機械化破碎、脫水,添加微生物,經過短暫的12小時,廚餘垃圾就可變成粉末狀的有機肥。「分揀後的廚餘垃圾倒入機器,經過一系列生化處理,可以快速變成有機肥料。」內厝鎮環衛所分管領導王琦介紹道,目前機器運行穩定,每天最多可處理廚餘垃圾2噸,每噸產生有機肥0.15噸左右。

他抓起一把剛剛「出爐」的肥料

顏色較深

靠近一聞,帶有特殊的土木味道

全然沒有了廚餘垃圾的氣味

廚餘垃圾經過發酵後變成有機肥,用於改善土壤質量。

「這些肥料都是優質的有機肥,特別好用,附近的農戶、居民都會主動過來拿回去使用。」

在清潔樓的旁邊,是一塊種著各種蔬菜的試驗田。芥菜、捲心菜、蔥……綠油油的蔬菜在陽光下顯得清新誘人,這些蔬菜在生長過程中施用的都是機械快速成肥機製造的有機肥。「施用快速成肥機生產的肥料種出的蔬菜,不僅長得好看,而且長得快。現在大家都搶著用。」一位前來領取肥料的村民也贊道,「這些有機肥料質量確實好,家裡種的花花草草都用它施肥,長得很好。」

機械快速成肥機啟用後,一個顯著的變化是內厝鎮趙崗、曾厝、美山村莊的廚餘垃圾得到了大幅的減量。環衛工人說,原本三個村每天約產生廚餘垃圾500多公斤,採用機械制肥後,大大減少了廚餘垃圾分類、收運和處理過程中的二次汙染和轉運成本。廚餘垃圾不出村,就地減量,這三個村的廚餘垃圾每日可生產出近100公斤的肥料。

資源化

秸稈粉碎發酵 變成有機肥還田改良土壤

秸稈是田間地頭中常見的垃圾。莊稼收割過後留下的許多秸稈,讓不少農民犯了難,以前的處理方法大多是一燒了之。但焚燒秸稈,不但會降低空氣品質,還容易引發火災,滾滾濃煙更會給周邊群眾的健康帶來較大影響,這樣的做法已經被明令禁止。不少農戶就隨意地把秸稈堆放在田頭,任其自然腐爛。

廈門莊家寶蔬菜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郭防是翔安區新圩鎮面前埔村的種植大戶,生產的蔬菜供應廈門各大超市,深受市民的喜愛。他說,「秸稈扔在田間地頭,也是一種汙染,也會對環境造成破壞,我一直在想辦法,讓秸稈成為可利用的資源。」

對有機肥發酵技術一直很感興趣的他

在網上看到了秸稈資源化利用的案例

於是他嘗鮮購買了一臺秸稈粉碎機

在自己的設施大棚裡開始了摸索

工人操作機器將秸稈、尾菜、豆渣和有機肥運到攪拌機裡攪拌。

走進郭防的設施大棚,只見工人抱著秸稈送進秸稈粉碎機,通過機器處理,秸稈成了碎末,細膩鬆軟。雖然設施大棚裡堆滿了秸稈、尾菜、豆渣和有機肥,但卻沒有刺鼻難聞的味道。介紹起這臺「新寶貝」,郭防很興奮:「真好用!它可以把秸稈快速粉碎,粉碎後的秸稈添加蔬菜分揀和豆腐生產中產生的廢棄物後,經過生物菌發酵,成了有機肥。」

工人操作機器將秸稈、尾菜、豆渣和有機肥運到攪拌機裡攪拌。

面前埔村是廈門主要的蔬菜專業生產村,以蔬菜為主的農作物年播種面積約3000畝,年產生秸稈1500噸,其中包含辣椒、茄子等難於處理的蔬菜秸稈。因此,做好秸稈的回收利用有一定緊迫性和必要性。

目前,郭防的合作社每個月已經可以處理近200噸的農業廢棄物。他說,合作社目前也開始探索採用秸稈兌換有機肥的方式,每噸秸稈可與合作社兌換200公斤至250公斤的有機肥,以此提高農戶處理秸稈的積極性,增加土壤有機肥使用,提升耕地土壤質量。

生態化

小蚯蚓展身手 「零廢棄」農場形成立體循環

每天,農場工人會把地裡的爛菜葉、水果皮等廚餘垃圾投到堆肥池裡,再搭配畜牧或家禽糞便、紅糖、水、分解菌一起發酵。1個多月後,這些廢棄物就成了有機肥,為農場裡的農作物提供養分。

這處被稱為「零廢棄」的農場,就是翔安區大霧山果蔬專業合作社的豬小惠生態農場。

農場佔地500畝

每年可處理200噸以上農業廢棄物

農業廢棄物製成的有機肥基本可以滿足

合作社果樹、蔬菜的有機肥施用需求

豬小惠生態農場利用玉米秸稈等覆蓋在土上起到保溼作用。

「農場的循環模式就是建立立體生態鏈,以此維護各個生態鏈上的關係與平衡。」負責人黃永修介紹,簡單來說,就是通過種養結合,打造立體循環的模式,採用綠色防控技術,儘可能減少化學農藥和化肥的使用。品相好的產品可以銷售,差一點的產品做成加工品,再差一點就是雞鴨牛羊的飼料,做到物物有用處,不對環境造成汙染;而雞鴨牛羊的糞便又可用作農作物的肥料,改善土壤質量,從而提高農產品的品質。

這段時間,黃永修正在研究《齊民要術》,他說,以前,農業生活中產生的廚餘、家畜糞便等有機物最終都能變成有機肥返回到農業種植中,形成生態系統的循環,力爭做到廚餘垃圾「零廢棄」。

為了提高土壤的活力,黃永修在農場裡養殖蚯蚓,他說,發展生態循環農業,小蚯蚓可以展現大身手。「蚯蚓及其糞便,能產生大量的有機物質、菌群,可以讓土壤更健康,有利於農作物生長。此外,用蚯蚓作飼料,還可以養殖動物,有利於動物補充蛋白質。再用農業廢棄物和動物糞便養殖蚯蚓,這樣就形成了完整的生態循環。」

豬小惠生態農場的立體生態循環模式已經取得了實際成效。黃永修說,由於整個農場不施除草劑等化學農藥,自然環境得到了極大改善,吸引了大批的螢火蟲在此自然繁衍。「螢火蟲對生活環境要求極高,農場裡,一到夏天的晚上,就能看到螢火蟲飛舞、亮如繁星的美景。這是對我們農場生態環境最大的肯定。」

實用化

尾菜做酵素 三個月後變身蔬果「美食」

在農村的廚餘垃圾中,尾菜佔了很大一部分。所謂尾菜,就是在採收、加工、運輸、售賣時必須去掉的殘老菜葉,或者是有不同程度凍傷、壓傷、擠傷的蔬菜。在農業生產中,尾菜被當作蔬菜垃圾棄之不用。

但在集美區捷聖生態農業種植園

尾菜成了「寶」——蔬菜葉

水果皮等蔬菜垃圾被用來製作酵素

成了園區裡最環保的肥料

集美區捷聖生態農業種植園負責人鍾俊傑介紹,加入酵素進行澆灌後,蟲害少了,果蔬長勢更好。

走進捷聖生態農業種植園,可以看到多個巨大的容器,裡面裝的就是尾菜製作的酵素。負責人鍾俊傑打開一罐已經發酵好的酵素,一股酒香撲鼻而來。容器裡,一顆顆紅色番茄浸泡在酵素裡,鮮紅可愛。

鍾俊傑介紹說,以他的100畝基地面積計算,每個月產生約2噸廢棄的果皮菜葉。以番茄為例,每次採收的量大概在5000公斤左右,有四分之一是次品,不能上市。「這些次品番茄如果扔掉,就是大量的尾菜垃圾。我們就嘗試用來製作酵素。」他說,用尾菜來製作酵素,大概需要三個月的時間。

因為尾菜量大,他特別添置了大型容器來製作酵素。他說,「按一定比例加入尾菜、水、紅糖,裝滿約六成,攪拌均勻,讓尾菜全部浸入在液體中。旋緊塑膠罐蓋後,置於陰涼、通風之處。此後第一個月,每天旋鬆罐蓋排氣,釋放發酵產生的氣體,繼續靜置至三個月期滿就可以使用。」

在鍾俊傑的基地,酵素成了很好的肥料,用稀釋後的酵素噴灑菜地,不僅實現尾菜垃圾的再利用,還可以預防西紅柿病毒病、豆角炭疽病、白菜蚜蟲、捲心菜菜青蟲等,一舉兩得。

來看一組數據

感受農村垃圾資源化利用探索

↓↓↓

機械快速成肥機每天最多可處理廚餘垃圾2噸,每噸產生有機肥0.15噸左右。

機械快速成肥機啟用後,內厝鎮趙崗、曾厝、美山村莊的廚餘垃圾得到了大幅的減量,這三個村的廚餘垃圾每日可生產出近100公斤的肥料。

面前埔村以蔬菜為主的農作物年播種面積約3000畝,年產生秸稈1500噸,該村的廈門莊家寶蔬菜專業合作社每個月已經可以處理近200噸的農業廢棄物。

廈門莊家寶蔬菜專業合作社探索秸稈兌換有機肥,每噸秸稈可與合作社兌換200公斤至250公斤的有機肥,以此提高農戶處理秸稈的積極性。

豬小惠生態農場佔地500畝,每年可處理200噸以上農業廢棄物。

廚餘垃圾變肥料

變廢為寶無汙染

為這些棒棒噠做法點個zan

廈門日報社新媒體中心出品

廈門日報記者:吳曉菁 攝影:張奇輝

編輯:林聿晶 值班主任:蔡萍萍

廈門晚報原創作品,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必究!

相關焦點

  • 動物骨頭不屬於廚餘垃圾?市民被科普書搞暈
    她一直認為「骨頭」屬於廚餘垃圾,不過她為女兒購買的科普書中卻說「骨頭不是廚餘垃圾」。那麼,骨頭到底屬於哪一類呢?戴女士撥打本報市民熱線5589999詢問。  記者從環衛部門了解到,按照我市「垃圾四分法」的原則,「骨頭」在廈門被歸屬為廚餘垃圾。
  • 垃圾變肥料,種花種樹還能種出美味,這些人把廚餘垃圾當寶貝,真會玩兒!
    大家在廚房揮刀斬勺之時,廚餘垃圾肯定少不了,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廚餘垃圾的這些事。▲生活垃圾中佔比最大的就是廚餘垃圾,圖/Pixabay據統計,我國居民生活垃圾中,廚餘垃圾佔到40%到60%,遠高於德國的10%,日本的19%。
  • 住建部:「日常垃圾分為廚餘垃圾和其他垃圾」建議有參考意義
    對於政協委員提出的「日常垃圾分為廚餘垃圾和其他垃圾」建議,住建部表示,該建議針對性很強,具有較高的參考意義。下一步,我部將結合委員的建議,指導督促各地持之以恆推進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不斷提高生活垃圾分類處理水平。
  • 什麼是廚餘垃圾?廚餘垃圾處理一體機24小時「變廢為寶」!
    什麼是廚餘垃圾?廚餘垃圾是指居民日常生活及食品加工、飲食服務、單位供餐等活動中產生的垃圾,包括丟棄不用的菜葉、剩菜、剩飯、果皮、蛋殼、茶渣、骨頭等,其主要來源為家庭廚房、餐廳、飯店、食堂、市場及其他與食品加工有關的行業。
  • 央視聚焦醴陵蠅蛆養殖 讓廚餘垃圾變廢為寶
    紅網時刻株洲9月14日訊(通訊員 王晉)近日,CCTV-7軍事農業頻道《科技苑》欄目再次聚焦醴陵鄉村環境治理,以《鄉村治汙綠智慧,農家廚餘垃圾怎麼辦?》為題,推介醴陵蠅蛆養殖,讓廚餘垃圾變廢為寶。 隨著農家樂的興建,環境汙染問題逐漸顯現。
  • 大棒骨不屬於廚餘垃圾?這些垃圾分類問題官方回應了
    青島新聞網6月18日訊(記者 李倍)大棒骨屬於什麼垃圾?廚餘垃圾將如何處理?今天,市環境衛生管理處副處長、市市政公用科學技術研究院院長宋霽做客青島政務網「網絡在線問政」,就我市生活垃圾分類中市民關心的問題進行了詳細解答。
  • 處理廚餘垃圾環保新招 蚯蚓垃圾桶讓垃圾成沃土
    廚餘垃圾:  廚房產生的食物類垃圾及果皮等,例如骨骼內臟、菜梗菜葉、果皮、果殼、殘枝落葉、剩菜剩飯等。  「這些小東西,又勤快又低調。」孫阿姨說,冬天蚯蚓們「胃口」相對要小很多,就以她這次扔進去的橘子碎皮、香蕉皮和四五片菜葉為例,過半個月就會消失,「兩個多月前,我從社區知道了這個解決廚餘垃圾的妙招,認領了十幾條蚯蚓。像這樣的垃圾,它們已經吃掉5批。比剛來的時候,它們整整胖了一倍。」  東平巷社區居委會副主任鄭欣,是「蚯蚓蒸發垃圾」試點工程的負責人。
  • E-STEAM | 第二課-廚餘垃圾,變廢為寶
    A:果皮蔬菜、吃的部分放一個地方,和其他的垃圾分開放。  Q:在實踐垃圾分類的過程中,對你有什麼變化和影響呢?  A:我們現在家裡的要多出幾個垃圾桶,然後要把紙巾和廚餘,還有其他垃圾分開裝呀。  Q:在我們生活的城市中,大家知道你們丟的廚餘垃圾去哪裡了麼?  A:焚燒了、掩埋了...
  • 粽葉是廚餘垃圾嗎?榴槤殼是什麼垃圾?貓狗糞便怎麼處理?答案來了→→
    >廈門市垃圾分類中心垃圾分類管理科王虹豔介紹粽葉由於本身質地比較幹,且不容易迅速腐爛,目前廚餘垃圾處理廠無法進行消納處理,所以應該把它歸類為其他垃圾。龍蝦殼、蟹殼、椰子殼、榴槤殼、貝類的殼這些與粽葉一樣具有不容易迅速腐爛的特點所以都應該歸類為其他垃圾
  • 廚餘垃圾千萬記得「拆袋投放」
    特別引人關注的是,投放點箱體上寫明了垃圾分類集中投放時間是上午7點-9點,以及下午7點-9點,如此嚴格限定兩個時段,居民能遵守嗎?「隨時投的話是方便,但現在也不會有太大麻煩。」小區居民陳愛華爽朗地說,廚餘垃圾一般是當天產生,每天晚上吃完飯,就把廚餘垃圾和其他的生活垃圾一次性帶下去。
  • 「大胃王」助力廚餘垃圾就地處理
    「很神奇,也很方便,以前這些垃圾都運走處理,現在就地分解,真是省了不少事。」負責打掃的環衛工人告訴記者。  在現場,蔬果皮、菜幫菜葉等垃圾被眼前的「大胃王」吃掉後,不過4個小時,在高溫複合微生物菌的作用下,就會分解為二氧化碳、水和少量殘渣。
  • 「綠海鷗廈門垃圾分類在行動」舉辦 吸引80組家庭參與
    廚餘垃圾用專業車輛單獨運輸、單獨處理。  廈門網訊 (文/廈門日報記者吳海奎 通訊員林時蔚 圖/廈門日報記者王協雲)「在源頭做好垃圾分類,不僅不是無用功,而且還是非常重要的基礎工作,關係到末端的處理效率!」
  • 北京垃圾分類的「破袋」尷尬:廚餘垃圾分出量猛增,但部分小區仍...
    據媒體報導,在11月26日舉行的北京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六次會議上,北京市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報告檢查《條例》實施情況時指出,目前北京開展生活垃圾分類示範片區創建的街道(鄉鎮)共計333個,覆蓋範圍達到了99%。10月份家庭廚餘垃圾分出率19.79%,分出量從《條例》實施前的309噸/日增長至3946噸/日,增長了11.8倍。
  • 廚餘垃圾有哪些?椰子殼屬於廚餘垃圾嗎?快來了解一下……
    廚餘垃圾知識小科普 廚餘垃圾定義 廚餘垃圾:是指以有機質為主要成分,具有易腐爛發酵發臭等特點的生活垃圾,包括:家庭產生的廚餘垃圾和餐飲服務、機團單位食堂、集貿市場等產生的餐廚垃圾和其他廚餘垃圾,也包括家庭產生的小型樹枝、花草、落葉等。
  • 每袋廚餘垃圾都可溯源
    本報訊(記者嶽珊)連日來,濱海新區泰達街圍繞HOME行動,通過「物聯網+垃圾分類」,搭建「點-站-場」三級網絡,實現整體分類閉環流程全覆蓋。記者近日在福瑞社區星緣軒小區看到,這裡的「HOME社區行動站」已經正式投用,打通了「實名投遞-測評反饋綠色積分-集中暫存-回收處置」的廚餘垃圾分類回收閉環流程。不少市民反映,實名制讓垃圾分類更有責任感。記者看到,在這裡,居民通過「泰達投對」小程序識別專用廚餘垃圾袋上的二維碼,將垃圾袋與個人綠色帳號進行綁定。
  • 知否,知否:易腐爛的生活垃圾是廚餘垃圾
    廚餘垃圾是指丟棄不用的菜葉、剩菜、剩飯、果皮、蛋殼、茶渣、骨頭等。廚餘垃圾分為熟廚餘垃圾和生廚餘垃圾,熟廚餘垃圾包括剩菜、剩飯;生廚餘垃圾包括菜葉、果皮、蛋殼、茶渣、骨、扇貝等。由於廚餘垃圾含有極高的水分與有機物,不僅容易腐壞、產生惡臭,還會滋生多種致病菌,對人體的健康具有極大的威脅,所以需要進行分類處理。廚餘垃圾如果經過妥善處理和加工,則可轉化為新的資源。高有機物含量的特點使其經過嚴格處理後可作為肥料,產生的沼氣可用作燃料或發電,油脂部分則可用於製備生物燃料……廚餘垃圾的分類,看似容易,實則不然,一起快來看看吧!1.大骨棒是不是廚餘垃圾?
  • 垃圾分類|吃貨張小敬教你廚餘垃圾怎麼分
    甚至有網友調侃看到張小敬吃火晶柿子我立刻點開淘寶搜索同款熱騰騰的老陝,還有煙火氣兒看裡面的陝西小吃水盆羊肉、火晶柿子、烤肉真是饞skr個人那麼,問題來了!!!首先把湯汁倒進下水道把食物殘渣倒入廚餘垃圾桶2手抓羊肉張小敬的午飯吃的也是相當的豐盛一盤子連骨帶肉的燉羊排直接上手撕著吃這地道吃法愣是吃出了網紅美食博主的趕腳!手抓著羊肉大快朵頤不一會大盤的羊肉變成一堆骨頭可是骨頭一定都是溼垃圾嗎?
  • 廚餘垃圾堆肥 小菜園大豐收
    ,這些瓜果蔬菜都是居民井輝利用廚餘垃圾做肥料種植出來的。在做好自家垃圾分類的同時,井輝還擔任社區垃圾分類志願者,帶動更多的居民參與垃圾分類工作。堅持宣傳垃圾分類知識去年9月,我成為社區垃圾分類指導員,每天定時在東四九條宣傳垃圾分類知識。「你能拿多少錢啊?」「那麼多年都過來了,為什麼現在要分?」面對一些居民的不理解,我總是耐心地解釋。後來,我總結出宣傳小竅門。疫情發生前,保潔師傅經常進院收垃圾,我就跟著進去。
  • 粉碎後垃圾都能一股腦兒衝入下水道?「廚餘神器」真神嗎?
    銷售經理介紹,從前,廚餘垃圾粉碎機絕對是賣場裡的小眾家電,僅作為整體櫥櫃的配件來銷售。購買者以年輕人為主,現在卻一下子成了全民爆款。他的手機裡收藏著幾款機器的使用視頻。只見粉碎機啟動後,研磨盤高速運轉,將食物殘渣粉碎成細小顆粒,再藉助水的衝刷直接排入下水道,整個過程大約只需十幾秒。「米飯、菜葉、魚骨,都能打碎。」
  • 垃圾處理新探索!養蟲子吃廚餘垃圾,每日可吃掉2.5噸
    交匯點訊 廚餘垃圾處置、資源化利用是各地推進垃圾分類的難點。記者昨日從南京市高淳區城管局獲悉,高淳區漆橋街道建立了南京首個黑水虻繁育基地,用廚餘垃圾餵養黑水虻,探索廚餘垃圾和餐廚垃圾資源化利用的新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