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出血熱:老鼠傳播,但並非鼠疫

2021-01-09 果殼網

2011年末,青島傳出了一則令人感到不安的消息——全年累計249人感染了流行性出血熱,已有13人死亡。

當聽說這種「出血熱」跟老鼠有關之後,很多人自然的聯想到了「鼠疫」。事實上2009年,北京的一例出血熱病例也曾被傳為鼠疫。

出血熱不是鼠疫

雖然都是由老鼠傳播,但是流行性出血熱並不是鼠疫。實際上,出血熱是醫學上對一系列由病毒引起的,有發熱和出血症狀的疾病的統稱,一共有十幾種之多。我國已知只有三種病毒引起的出血熱,而其中又以漢坦病毒(Hantavirus)引起的腎症候群出血熱(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為最多。因此,流行性出血熱一般指的就是HFRS,是我國法定乙類傳染病。

而鼠疫則是由鼠疫耶爾森氏菌( Yersinia pestis ) 引起的,是我國法定的甲類傳染病。它的烈性程度和死亡率遠超過流行性出血熱。

什麼是流行性出血熱

流行性出血熱是由漢坦病毒引起的一種以發熱、出血和腎臟損害為主要病徵的疾病。此病在歐亞大陸20多個國家都有發現,每年約造成6萬-10萬個病例,其中多數發生在中國。

我國古代就有類似於流行性出血熱病況的記錄,但是直到上世紀三十年代才有對它的科學描述,最早的報導病例發生在駐紮於我國東北的一些侵華日軍中。1950年前,全國的流行性出血熱病例僅見於黑龍江和吉林二省。

不過這些都沒有走進西方醫學界的視野。

直到韓戰開打。在朝鮮半島的美軍軍營裡陸續出現了數千名患上所謂「高麗出血熱」,也就是後來被稱作HFRS的病號。在那之後,西方醫學界才開始著手研究這種疾病。直到1978年,韓國科學家李鎬汪從來自漢灘江(한탄강)出血熱疫區的黑線姬鼠體內分離到了一種病毒,後來證實這就是導致流行性出血熱的病原體,這也是漢坦病毒名稱的來歷。

漢坦病毒屬於布尼亞病毒科,與前一段時間蜱蟲叮咬導致人患病(詳見: 蜱蟲沒你想像的那麼可怕 )的病毒同屬一科。之所以叫漢坦而不翻譯成漢灘,是因為這種病毒分成了20多個血清型,其中能致人患病的主要是I型和II型。前者就是李鎬汪在黑線姬鼠體內發現的,也稱野鼠型,被叫做hantaan型,中文作漢灘型;後者發現於漢城(今稱首爾)的褐家鼠體內,稱作家鼠型,也叫做seoul型,中文作漢城型。另外,在美洲還發生過漢坦病毒導致肺症候群的病例。

在自然界中,漢坦病毒擁有200多種寄主,其中主要是齧齒動物。

在這些老鼠體內,漢坦病毒並不會造成什麼嚴重的影響,然而被感染老鼠的糞、尿、唾液或者血液卻可以經過人破損的皮膚和黏膜、呼吸道以及消化道將病毒傳播給人。有時候老鼠身體上的革蟎、恙蟎等叮咬人也有可能導致感染。 除了極個別病例外,目前沒有發現漢坦病毒可以在人與人之間傳播。

人被漢坦病毒感染後,通常有2-3周的潛伏期(也有短至7天,長至46天的報導)。發病初期的症狀與普通流感類似——發熱、疲乏、無力,這種鑑別困難也造成了相當多的誤診誤治。但發病後1-2天,流行性出血熱的最典型早期特徵就會出現——所謂的「三痛」,也就是頭痛、眼窩痛和腰痛。另外,面部、頸部和前胸部皮膚發紅,甚至出現像是被人抓過的痕跡,也就是所謂「三紅」,也是早期判斷的重要依據。

如果沒有得到有效治療,流行性出血熱的死亡率可以高達近20%,死因多是腎臟遭到病毒破壞而衰竭。然而近十年來,我國流行性出血熱的死亡率已經下降到1%左右。

流行性出血熱,曾經很兇猛

從歷史上來看,流行性出血熱雖然不及鼠疫、瘧疾等傳統傳染病名頭響,但它的危害也同樣不能忽視。據統計,從1950年到2007年,58年裡我國共發生流行性出血熱1,557,622例,造成46,427人死亡。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流行性出血熱曾一度發生過大爆發,比如1986年,我國共報導了115,804例,是58年中最多的一年。科學家推測,這可能跟改革開放後大規模的工農業和城市基礎建設導致人鼠接觸機會增多有關。

從上世紀90年代後期開始,我國流行性出血熱的發病率一直呈下降趨勢,2010年全國的發病數是9526例,死亡數為118人。這可能要歸功於日益改善的居住環境。

如何防治

前面我們看到,流行性出血熱與老鼠的活動直接相關。因此,滅鼠控鼠是應對流行性出血熱的根本之策,當然這也並不是一件容易完成的任務。

該病的主要潛在病患是男性(發病率是女性的3-5倍)、青壯年(兒童和老年甚少發病)和農牧民,也就是那些更容易接觸到鼠類的人群。此次青島的疫情也發生在郊區農村,而並非城市。

這種病還有著明顯的季節性,每年的秋末至春初是發病的高峰期。這是因為這個時候不管是農田野鼠還是城市家鼠,在野外缺少食物的情況下都會更多地進入人類居民區,與人類發生接觸。

從地域看,除了新疆、西藏、臺灣外,我國其他省市區都發生過流行性出血熱疫情(2005年青海出現2例,但不能確定是否為輸入性病例),但發病的情況並不平均。總體來說該病多發於溼潤和半溼潤的地區,據統計山東、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江蘇、浙江、安徽、河南、江西、湖北、湖南、陝西、四川和貴州等15個省所發生病例佔到了全國1950-2007年總病例數的95%左右。其中尤以山東為最,歷年的病例數都佔到全國近1/44。

因此,當你屬於上述人群,在上述時間和上述地點,生活環境中鼠類較多的情況下,發生了不明原因的「三痛」或「三紅」,應當立即去醫療機構就診並提示醫生流行性出血熱的可能。及時就診,流行性出血熱並不十分可怕。要關注當地疾控機構的公告,一旦身邊發生了流行性出血熱病例,可以聯繫當地醫療機構注射流行性出血熱疫苗,一般當地疾控機構也會安排此類的預防性接種。

不管是否是疫區,被鼠類抓咬受傷後不但要注射狂犬病疫苗,也應當注射流行性出血熱疫苗。不管是何種方式滅鼠之後,都不要用手直接觸碰死鼠。平常要注意食物和飲用水的防鼠工作。另外,用肥皂洗手也可以很有效地殺滅漢坦病毒,所以飯前一定養成洗手的習慣。

準備到疫區戶外旅行的遊客也應當儘量推遲或者更改行程,已經在疫區旅行的遊客要儘量避免坐臥草叢等鼠類活動區域。

另外,還有一個群體需要特別注意,那就是從事生物、醫藥研發和學習的人員,實驗室的大白鼠也是潛在的漢坦病毒漢城型的攜帶者,而且國內的確發生過多起實驗室大鼠引發的流行性出血熱小爆發的事件。

參考文獻:

相關焦點

  • 陝西富縣近期出現多起流行性出血熱,羊泉鎮發布鼠疫防控通知
    陝西富縣人民政府網站12月1日發布《羊泉鎮人民政府關於開展鼠疫防控工作的通知》:近期,我縣出現多起流行性出血熱,為紮實做好流行性出血熱疫情防控工作,降低和減少鼠傳疾病的發生。
  • 針對網友關心:雲南務工人員出現漢坦病毒致流行性出血熱問題解答
    流行性性出血熱主要是由漢坦病毒感染導致,齧齒動物作為傳染源,尤其是老鼠。而鼠疫主要是由鼠疫桿菌感染引起,是通過跳蚤進行傳播的一種傳染病,所以由漢坦病毒感染引起的流行性出血熱並不是鼠疫。
  • |流行性出血熱|漢坦|病毒
    今天一大早,一則有關「出血熱」死亡病例的新聞上了熱搜。我猜你可能會因為看到「傳染病」、「老鼠」、「病毒」這些字眼,讓自己剛剛從新冠病毒疫情中稍稍放鬆的神經再次緊繃。別恐慌!這個疾病不是新發現的,不是鼠疫(相關文章:冀連梅 | 別怕!鼠疫有特效藥!
  • 流行性出血熱很危險,什麼樣的人易中招?靠譜解讀看這裡
    什麼是流行性出血熱?首先科大大要給大家吃一粒定心丸,流行性出血熱可防!可治!腎症候群出血熱(又稱流行性出血熱)是由漢坦病毒引起、以家鼠、野鼠等小型嚙齒類動物為主要宿主和傳染源、可通過多種途徑傳播的自然疫源性疾病。
  • 被老鼠咬傷 該如何處理?
    老鼠身上會攜帶很多細菌和病毒,嚴重的感染會導致膿毒症、腎衰竭、休克等併發症。 鼠咬傷還可以傳播流行性出血熱、鼠咬熱、羌蟲病、斑疹傷寒、破傷風、鉤端螺旋體病等多種疾病,其中又以流行性出血熱發病比較嚴重。 需要打流行性出血熱疫苗麼? 不推薦!
  • 新聞裡的出血熱,需要擔心嗎?|漢坦病毒|黑線姬鼠|傳染病|流行性...
    太長不看版:流行性出血熱主要通過老鼠傳播,有成熟的檢測、治療、預防辦法,沒有必要過分恐慌。據媒體報導,3月23日,一名務工人員在返程的過程中出現出血熱、不治身亡。很多人不禁又驚又怕:出血熱是什麼、由什麼引起的,我們該怎麼辦,怎麼2020年這麼難啊,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先定定神,咱們這就來聊聊出血熱。
  • 傳播鼠疫的不止有老鼠,普通人如何避免被感染?
    草原老鼠由於人類歷史上出現過多次鼠疫大劫難,所以很多人聞之色變。事實上,在今天,通過有效的預防隔離措施和治療手段,鼠疫早已沒有那麼可怕。本期我們就請北京佑安醫院感染中心二科副主任醫師李侗曾,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這種疾病的傳播特點與防治方法。
  • 老鼠會傳播什麼疾病
    目前已知老鼠可以傳播57種疾病,其中細菌性疾病14種,病毒性疾病31種,立克次氏體病5種,寄生蟲病7種。在我國有78種老鼠可傳播疾病。幾乎所有常見的農林害鼠都可以傳播疾病。1.細菌性傳染病:包括鼠疫、霍亂、萊姆病、流行性斑疹傷寒、落磯山斑疹熱、兔熱病、鉤端螺旋體病、鼠咬熱、回歸熱、巴爾通體病、傷寒、副傷寒、沙門氏菌類病等。
  • 被老鼠咬傷 要不要打出血熱疫苗?
    被老鼠咬傷 要不要打出血熱疫苗?聽聽市疾控中心專家怎麼說福州晚報訊 前段時間,一條關於山東5歲男孩被老鼠咬手,急尋流行性出血熱疫苗的求助消息在網上傳播。很多熱心網友積極提供幫助,但最終還是沒找到流行性出血熱疫苗,後來孩子只打了狂犬病疫苗。昨日,福州市疾控中心就被老鼠咬傷的科學處理辦法進行了科普。市疾控中心相關專家介紹,流行性出血熱是由漢坦病毒引起的,在臨床上以發熱、出血和腎功能損害為特徵,且以鼠類為主要傳染源的一種自然疫源性疾病。
  • 我國近日確認2例鼠疫死亡病例,鼠疫有藥可救嗎?家裡有老鼠會有傳播...
    鼠疫離我們有多遠,家裡鬧耗子會感染嗎?寵物逮耗子,有傳播風險嗎?鼠疫是老鼠、旱獺等齧齒動物的病。偶然的一些情況下,動物鼠疫會感染到人。都有哪些偶然呢?比如,人接觸到或者剝食染疫動物被感染。感染了鼠疫的老鼠或旱獺等動物死亡後,寄生在這些動物身上的跳蚤,因為失去了合適的吸血動物,有時就會開始叮咬進入疫源地的人群。
  • 三招教你預防流行性出血熱
    隨著國內復工復產的加速,許多企業、工地陸續開工,返程務工人員流動加大,無論是工廠內還是返程的車輛內,一旦出現出血熱病例難免會造成恐慌。當前,正處於流行性出血熱的高峰期,如何科學預防此類疾病應為更多人所熟知。什麼是流行性出血熱?
  • 醫生:別把出血熱當感冒 接觸病老鼠分泌物染病
    預防:經常開窗通風,保持室內清潔,可注射疫苗  本報訊(記者 柳姍) 據媒體報導,外地一些被誤診為感冒的流行性出血熱患者近日接連出現在醫院。 今天上午,記者從地壇醫院感染科了解到,「出血熱」是一種經鼠類傳播的傳染病,感染病毒後,病人初期症狀與感冒相似,易被誤診。
  • 此地確診一例鼠疫!我家有老鼠,會傳染嗎?真相是……
    那麼,究竟什麼是鼠疫?它是怎麼傳播的?人感染鼠疫會出現什麼症狀?鼠疫是可防可治的嗎?家有老鼠,會感染鼠疫嗎?您關心的問題,我們一一解答!什麼是鼠疫?鼠疫是一種由鼠疫耶爾森菌引起的急性傳染病。它被世衛組織規定為國境檢疫傳染病,在中國也被列為甲類傳染病之首。
  • 被老鼠咬傷 需要打出血熱疫苗嗎
    被老鼠咬傷需要打出血熱疫苗嗎  專家表示,首先,被老鼠咬傷不代表就感染了漢坦病毒。其次,流行性出血熱的潛伏期一般為7天至14天,以兩周為多見。而流行性出血熱疫苗注射後產生有效保護抗體也需近2周時間,因此注射該疫苗的意義不大。
  • 自製「電椅」處死蟑螂,老鼠也不逞多讓,那些老鼠所受的「刑罰」
    除了對討厭的蟑螂用「私刑」,承受人類最多「酷刑」的要數老鼠了。電刑、捆綁、抽打、老鼠承受的可比蟑螂多太多了。據網友爆料,成都有一位大媽,在家裡抓到了老鼠後,將老鼠綁在了水杯上當犯人審問。「偷吃我香蕉、喊你媽來賠沙發、還有沒有同夥。。。」大媽樂此不疲地「審問」老鼠,而小老鼠只能被綁在水杯上承受大媽的咆哮。
  • 鼠疫離我們有多遠,家有老鼠會感染嗎?
    鼠疫離我們並不遙遠——2019年11月北京就曾確診過2例肺鼠疫病例,而鼠疫在我國被列為甲類傳染病,值得警惕!鼠疫,有多可怕?早期治療不及時即可形成傳染源鼠疫是一種危害嚴重的烈性傳染病,主要通過病媒生物傳播、接觸傳播和飛沫傳播。
  • 專家:造成鼠疫快速傳播的是蝨子和跳蚤 並非老鼠
    油畫《鼠疫襲擊那不勒斯》局部參考消息網1月18日報導 美媒稱,推動鼠疫快速傳播的物理機制是蝨子和跳蚤,而不是齧齒動物。據美國《華盛頓郵報》網站1月16日報導,14世紀,鼠疫來到歐洲,並很快徵服了這個大洲。這種人類史上最嚴重的疫病之一導致數千萬人死亡。在鼠疫反覆暴髮長達500年的時間裡,歐洲60%的人口感染了「鼠疫耶爾森菌」。
  • 內蒙古通報確診1例腺鼠疫病例。家裡有老鼠,有風險嗎?
    內蒙古巴彥淖爾市衛生健康委員會7月5日晚發布通告稱,該市烏拉特中旗確診一例腺鼠疫病例。自7月5日起,全市已進入鼠疫防控Ⅲ級預警期,預警時間持續到2020年底。消息一發出,立即引發公眾高度關注。腺鼠疫是啥?我家有老鼠,會被感染嗎?怎麼防範?江蘇疾控帶大家一起來劃劃重點。Ⅲ級預警,嚴重嗎?
  • 家有老鼠會感染鼠疫嗎?不在疫區一般風險不大
    據國家衛健委主管的行業報《健康報》報導,國家衛健委應急辦已安排國家級專家赴內蒙古指導當地開展溯源工作,查明傳染源和傳播途徑。  該消息一經發布,引發廣泛關注。不少市民擔心:家裡有老鼠,會感染鼠疫嗎?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在官方微信公眾號對此進行了解答:如果不在疫區,一般感染風險不大,市民無需太過擔心。
  • 內蒙古確診一例鼠疫,這些防範知識您一定要掌握
    鼠疫主要通過生活在土撥鼠等野生齧齒動物身上的跳蚤進行細菌傳播,而蒙古國的民眾一直有捕食獵殺旱獺的習慣。大家應該還記得去年的11月12日,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政府官方網站發布消息: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蘇尼特左旗2人經專家會診,被診斷為肺鼠疫確診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