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北極圈的人吃什麼?

2021-01-08 手機鳳凰網

原標題:生活在北極圈的人吃什麼?

世界上食物差異最大的地方是哪裡?

是極地和低緯度地區。

想吃某種料理,大多都能找到餐廳或自己製作。但是,我們卻很難想像北極人都在吃什麼(南極不算,目前無人定居),他們也很難體驗多樣化的飲食。

北極圈裡的居民,分布在俄羅斯、加拿大、美國、丹麥、冰島、挪威、瑞典和芬蘭這8個國家間,加起來有400萬常住人口。

按照更廣義的算法,北極圈附近生活著1千3百萬人。因為除了戰略與資源意義吸引的科考隊伍,極地風光也吸引了不少遊客。

 4萬5千年前,最初始的北極食物 

這片白茫茫的極寒之地,一年中平均溫度在-20℃,極夜期間最低可以達到-70℃。如此嚴峻的生存環境如何長期生存,遊客也無法切實感受。

實際上,北極地區不僅保留了重要的飲食傳統,也或許是人類最早開始生存的地方之一。

去年年初,一項在俄羅斯北部葉尼塞河流域的新發現,將歷史學家對早期人類的認知提前了10000年。

在凍土層中,科學家找到了一個15歲猛獁象殘骸,根據留下來的骨骼、獠牙、軟組織判斷,這隻猛獁象死於4萬5千年前。在它旁邊,雕刻過的象牙、初級狩獵工具和受傷痕跡等證據表明,它死於人類狩獵活動中。

也就是說,在4萬5千年前,極地就已經有了人類活動跡象。

在石器時代,人類已經會將猛獁象的表皮以及脖頸肉留存好,冰凍在用冰做的容器中以備食用。

一個有趣的發現是,這些猛獁象的死法:舌頭被割斷(可能用於祭祀),軀幹被重矛創傷導致大量流血等,和非洲土著刺殺大象的方式幾乎一樣。

這種論斷,也間接支持了北極居民來歷:由於溫帶氣溫波動劇烈,當時的人們選擇向南北遷徙。追蹤著猛獁象(最早期的食物),我們的祖先就不知不覺來到了極寒的北極。

北極人都是誰? 

北極圈的族群與分支

究竟是哪個種族刺殺了4萬多年前的猛獁象,科學界尚無定論。

但現在,我們已知有超過40個族群在北極生活,使用十幾種語言,擁有著相似的生活方式。

如果按照地域劃分,北極圈裡有這些主要種族(由西至東):

北歐和俄羅斯西北 | 北歐原住民薩米族

俄羅斯西伯利亞 | 涅涅茨人、 鄂溫克人、雅庫特人、楚科奇人

阿拉斯加 | 阿留申人、 尤皮克人、因紐特人(自稱Iñupiat)

加拿大 | 因紐特人(自稱Inuvialuit)

格陵蘭 | 因紐特人(自稱Kalaallit)

一切以動物為生

因紐特人的雪屋,只用冰雪構建的溫暖房屋

夏季會用獸皮做帳篷

這些強悍的北極族群在惡劣條件下,創造了獨特的建築與居住方式,用獸皮製作的衣物保暖,也會開始預測天氣,並掌握了基礎的導航知識。

當然,能延續至今,更要靠他們能夠不斷獲取食物的能力。通過採集野生植物、狩獵、捕魚、畜牧,他們讓北極成了最後一塊人類原始生存方式的土地。

這些族群中,我們聽過最多的大概就是因紐特人。也因為他們和我們有近親關係,所以食帖君今天以因紐特人為例,詳細說說他們都吃些什麼。

因紐特人(愛斯基摩人)祖先來自中國北部,是地地道道的黃種人,約在1萬年前從白令海峽開始涉足美洲,現在阿拉斯加、格陵蘭島、西伯利亞地區都有分布。

愛斯基摩(Eskimos)是死對頭印第安人對他們的稱呼,意思是「愛吃生肉的人」,含貶義。因紐特(Inuit)在他們自己的語言裡意為「真正的人」。

因紐特人保留著我國北方民族的傳統,信奉薩滿、面部繪畫,會生火畜牧,也會以狗拉雪橇。

在過去幾千年裡,他們用狩獵得到的動物牙、骨、角和石頭做武器,用獵物油脂燃燈,用海象或海豹皮與木頭製作交通工具皮划艇。

吃生肉的民族 

飲食上,幾乎以肉食(海洋生物的肉和皮)為主

北極人都會食用哪些獵物呢?

① 海洋哺乳動物:如鯨魚、海豹、海象、北極熊。

② 陸上動物:如馴鹿、麝香牛、北極狐、北極兔。

③ 鳥類和蛋類:如海鷗、雷鳥、小海鳥。

在北極,長相可愛並不能成為免死金牌

在狩獵龐然大物北極熊時,由於冰天雪地難以正面對抗,因紐特人的辦法是在利劍上塗滿動物鮮血,插在冰中吸引北極熊。在舔劍的過程中,北極熊會不知不覺失血過多而死。

而對付海豹,他們有更靈活的辦法。由於海豹需要用肺呼吸,每次吸氣後在水下只能待十幾分鐘,因此不能長期潛伏在水中。這時,族群的幾個人會同時守住一片區域中多個排氣孔,當海豹從找排氣孔時,無論從哪裡露頭,都會被精確襲擊。

馴鹿也是北極圈裡最重要的動物之一。馴鹿除了可以用來交通運輸外,肉可以食用,筋腱用來做漁網,皮能製成大衣、靴子、帳篷。

除了肉,北極還有其他食物嗎?

在苔原凍土層中,有一些雜草野菜、野豌豆、海藻和莓果(比如巖高蘭、雲莓等),這些也是北極圈人的食物來源。

正要吃莓果的北極狐

在北極地區,大部分族群還在實行原始公有制。青年捕獵後和一大家子分食,也會將寶貴獵物獻給年長者以示尊重。

打獵過程中,獵犬是他們重要的陪伴,上圖為狗子在吃鯨魚鰭。

捕獵工具 = 廚具 

能夠獲得如此多種類的食物,鋒銳好用的工具必不可少。在千萬年的演變中,因紐特人製造並熟練於各種捕獵工具,劍、弩、漁網,且大部分都是取材於動物身上或是冰川巖石。

左:獸牙製作的魚叉頭,右:獸骨磨成的匕首

上圖展示了一些北極部落的工具和飾物。左上角為因紐特人的護目鏡,用來防止雪盲;下方為因紐特婦女常用工具:ulu烏盧刀。

烏盧刀的刀刃呈新月形狀,上方木柄便於手握,是非常鋒利好用的切割器具。因為造型別致好看,現在相似造型的工業刀也被更多人使用。

問題是,打到了這麼多獵物,因紐特人怎麼吃?

大部分時候,都是生吃。

北極有沒有「料理」? 

在北極,沒有「殘忍」,只有第一法則「適者生存」

當然,生肉不能一次性全吃掉的時候,他們也會想辦法儲存生肉,比如冷凍、風乾及發酵(Igunaq,夏天埋在地裡,秋季發酵、冬季冷凍,來年取出食用),並供給之後的飲食。

Muktuk(風乾食用鯨皮)

除了直接吃以外,北極人有沒有通過加工製作而成的北極料理?

有,但是可能看起來比生肉還要倒胃口。

Kiviak 醃海雀

醃海雀的做法是將海豹掏空,然後塞入完整、未去毛的海雀(大概能塞100隻或數百隻)。完全填滿後,封上海豹的肚子,填入油脂並排除空氣。

封號的海豹埋在地下,一般要經過數月或者一兩年的發酵,然後取出,直接食用海雀。

食用方式有兩種。一是拔去海雀的毛,撕肉來吃,二是從海雀的排洩處吸允內臟和腦部漿液。

Bannock 班諾克麵包

用麵粉和葷油製成,有時會加入風乾的果子。

Suaasat 格陵蘭肉湯

格陵蘭地區傳統湯食,通常是用海豹肉、鯨魚肉、馴鹿肉或海鳥燉成,也會加土豆、洋蔥、香葉、黑胡椒。

Akutaq 冰淇淋

Akutaq在尤皮克語中意思是「將食物混合」。這是一種在阿拉斯加和加拿大北部流行的甜點,也被稱為愛斯基摩冰淇淋或印第安冰淇淋。混合獸脂和莓果而成,有時也會加入苔原草類。

只吃肉卻很健康,「愛斯基摩悖論」存在嗎

主要食物是肉,北極人的營養攝入均衡嗎?

少維生素、多魚肉的飲食,正是現代人「三高」、心臟病的來源,但是因紐特人(愛斯基摩人)卻很少有以上病症,因此有人稱之為「愛斯基摩悖論」。

這種看似奇異的現象,背後有一定道理。和我們食用的經過運輸和加工的肉類不同,因為因紐特人所吃的肉是新鮮的或是低溫冷凍保存,所以不會因烹飪和加工破壞營養。

而至於維生素來源,維生素A和D存在於冷水魚和哺乳動物的肝臟與油脂中,維生素C在馴鹿肝臟、海藻、鯨魚皮、海豹大腦中,也能起到營養均衡的作用。

但是,這種「愛斯基摩悖論」並不是萬能的。雖然看似獲取到了營養,但是長期食用生肉,導致愛斯基摩人常染上寄生蟲疾病,並有著動脈硬化、骨質疏鬆的病灶。外加惡劣生存環境,因紐特人的平均壽命要比北美洲平均壽命短12~15年。

文化湧入、全球變暖的影響 

隨著近幾十年歐洲人和北美人大量湧入,北極人原本平衡的自給自足生活被打破,帶去了當地人無法醫治的疾病。但是也出現了先進的交通工具、狩獵武器和住房技術。

用現代化爐灶煮魚頭湯

在加拿大努納武特,商品極其昂貴

北極圈附近也逐漸有了小超市,售賣現代化的食品。但由於運輸麻煩,這些常見食物到這裡都翻了五六倍的價錢。

北極冰川減少示意圖

外加全球變暖,北極人的生存空間也被不斷壓縮,位於邊緣的民族不得不慢慢融入內陸人的生活。

但北極居民是智慧的、強大的。他們適應了世界上最惡劣的環境,在幾乎沒有任何資源的情況下存活延續了千萬年。即使今後,我們也有足夠的理由相信,他們一定能在自己的土地上生生不息。

相關焦點

  • 生活在北極圈的因紐特人,與中國人是什麼關係?他們長的一模一樣
    除了乾燥炎熱的沙漠之外,南北兩極同樣很少有人長期生存,而因紐特人卻是個例外。根據相關研究,因紐特人生活在北極圈附近,是地球上生活在最北端的一群人。雖然這裡的溫度相對於南極要高一些,但是因紐特人仍然需要穿著厚重的獸皮衣服來禦寒保暖。實際上,因紐特人也曾經生活在阿拉斯加、俄羅斯以及美洲北部,最後才定居在格陵蘭島。
  • 北極圈因紐特人,吃海豹就像吃家常便飯,一般人都不敢相信
    北極圈因紐特人,吃海豹就像吃家常便飯,一般人都不敢相信網羅天下趣事,縱觀世界奇聞,大家好,歡迎收看本期內容,北極圈因紐特人,吃海豹就像吃白米飯,一般人都不敢相信,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說到北極,相信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寒冷,雖然當地的環境非常漂亮,但是由於是處在冰天雪地之中,因此很少有人在北極居住。而人們的生活環境都是選擇在溫暖的土地上,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在各個地方都是存在原始部落的,然而在這個北極就生活著一個原始部落,他們就是因紐特人,又被稱為愛斯基摩人他們生活在北極地區,大多數分布在西伯利亞,阿拉斯加等。
  • 因紐特人:北極圈上定居的黃種人,吃生肉住冰屋,追捕海洋巨獸
    但是今天的主人公卻沒有生活在這裡,甚至像類似於俄羅斯,加拿大那種溫帶大陸性氣候與亞寒帶氣候對他們而言也是一種奢望。他們只能生活在北極圈內,只能受著冰雪的肆虐、只能在冰天雪地的情況下努力維持自身發展。他們是因紐特人,他們也是跟我們一樣的黃種人。
  • 零下50度的天氣,北極圈的雅庫特人能吃什麼?太不容易了
    然而在北極圈內還生活著很多雅庫特人,他們靠吃什麼生存呢?看完你就知道他們太不容易了。雅庫特人是俄羅斯少數民族,屬於黃色人種西伯利亞類型,他們主要生活在西伯利亞一帶。他們所生活的環境非常偏僻且嚴寒,常年都是低溫天氣,夏季非常短暫。所以這裡根本就不適合種植農作物。雅庫特人主要在北方是以狩獵和養馴鹿為生,從事半定居的遊牧業。
  • 北極圈因紐特人,吃海豹就像吃飯,一般人都不敢相信
    北極圈因紐特人,吃海豹就像吃白米飯,一般人都不敢相信,說到寒冷相信很多小夥伴都會在第一時間想到北極,在我印象中的北極都是冰天雪地的,雖然非常美麗,但是卻很少有人會來這裡居住。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下居住在這裡的一個原始部落。
  • 北極圈因紐特人,吃海豹就像家常便飯?一般人真不敢相信
    北極圈因紐特人,吃海豹就像家常便飯,一般人真不敢相信要說起最寒冷的地方,人們第1個想到的應該就是北極吧,北極是一個到處,充滿了白色的地方,這裡冰天雪地,很少有人居住,而今天小編要向大家介紹的,就是生活在北極的一群原始部落,他們就是因紐特人。
  • 生活在北極圈的黃種人,自力更生繁衍至今,有一習俗令人難以接受
    然而,在寒冷的北極圈也有黃種人的存在,他們是生活環境最惡劣的黃種人。生活在北極地區的黃種人被稱為愛斯基摩人,「愛斯基摩」意為「吃生肉的人」,但是他們並不喜歡這種叫法,因此他們稱自己為「因紐特人」。因紐特人是生活在北極圈以北的民族,他們過去一直靠海上捕魚和雪地裡打獵為生,過著半原始的生活。
  • 北極圈的古代人,愛斯基摩人為何如此這麼神秘?
    愛斯基摩人最有發言權。他們被稱為「最孤獨的民族」,常年生活在北極圈以北的地區,以冰為屋、以獸皮為衣,以生肉為食,沒有貨幣,沒有商品,甚至只有簡單的文字。雖然不是已經消失的種群,其神秘程度卻絲毫不亞於瑪雅人。他們和印第安人有什麼過節?為什麼與世隔絕上千年?到底起源於中國的殷商,還是良渚文明?
  • 被100多隻蚊子同時叮咬是什麼體驗?為何蚊子能在北極圈生存?
    喜歡記得關注哦~【被100多隻蚊子同時叮咬是什麼體驗?為何蚊子能在北極圈生存?】應該不會有人喜歡蚊子吧?雖然夏天已經過去了,但蚊子還是會「蹦躂」一段時間,甚至在冬天,一些溫度比較高的屋子裡,也會有蚊子。
  • 北極圈馴鹿太多惹麻煩?
    02 10:32:56 來源: 席勒德語學院 舉報   據德國媒體報導,世界上最大的馴鹿群生活在北極圈
  • 這個在北極七年的中國人告訴你「北極圈32℃北極熊滅絕」的全部真相
    大多數人,一輩子沒機會見過真正在冰面上的北極熊,但就因為一篇關於「北極圈氣溫高達32℃」的微信推送,幾乎是一夜間都開始關心起北極熊會不會被滅門了。我們找到了原文,標題很直白,就說 北極圈本周測得32℃,對這個溫度,沒有什麼定語。
  • 神秘北極圈阿拉斯加的山巔是什麼歌 張韶涵歐若拉完整歌詞介紹
    神秘北極圈阿拉斯加的山巔是什麼歌 張韶涵歐若拉完整歌詞介紹  神秘北極圈阿拉斯加的山巔是什麼歌?抖音神秘北極圈阿拉斯加的山巔歌名、歌手、歌詞介紹  歐若拉 (Live)  歌手:張韶涵  所屬專輯:隱藏的歌手 第六期  作曲 : 李天龍  作詞 : 施立  神秘北極圈  阿拉斯加的山巔  誰的臉  出現海角的天邊  忽然的瞬間  在那遙遠的地點
  • 從「雪窩」到「北極圈」,威海到底經歷了什麼?
    從「雪窩」到「北極圈」,威海到底經歷了什麼?竟能讓人產生身處北極的錯覺……這不,直尺已經安排上了昨天下午4時測量數據為9.5cm=95mm扎心了老鐵是什麼擋住了我的眼睛哦~是風雪對我的洗禮
  • 100隻蚊子同時叮咬是什麼體驗?為何蚊子會在北極圈泛濫成災?
    但少有人知道的是,蚊子居然在極其寒冷的北極圈都能泛濫成災。原來,北極圈平坦多死水,動植物的殘骸聚集其中腐爛後可以為幼蚊提供很好的養分,而且北極圈也是有夏天的,蚊子也是非常適宜生長存活的。而且物競天擇,許多蚊子的耐受力越來越強。
  • 極地破冰之旅,在北極圈的海水裡漂浮是什麼體驗?
    近些年來,北歐旅遊成為中國遊客熱捧的旅遊目的地,去北歐遊玩可供遊客獨特體驗的遊玩項目很多,其中乘坐破冰船在北極圈裡航行、在北冰洋裡漂浮成為最為火爆的北歐旅遊高端玩法,幾乎每一位來北歐旅遊的遊客都會體驗一次極地破冰之旅,小編有幸體驗過一趟,今天就來給大家分享一下乘坐破冰船在北極圈的海水裡漂浮是怎樣的一種體驗
  • 為什麼北極圈內蚊子數量非常多?
    如果把所有人的答案匯總起來,可能蚊子會名列前茅。每到夏天傍晚,都會有許多蚊子趁你不注意時咬你一口,甚至在野外時趴在你耳邊嗡嗡嗡地叫著,令人十分討厭。然而你知道嗎,不只是氣候溫暖的地方會出現蚊子,就連北極圈內都出現了大量蚊子,每當入夏,生活在北極圈的動物們都會不堪蚊子的摧殘,以至於不得不通過快速奔跑的方式來驅趕身上的蚊蟲。
  • 2020年太魔性,北極圈氣溫竟達38℃!網友:在北極圈中暑你敢信
    中國的廣闊地域導致了南北方的氣候差異,因此即便是沒有學習過世界地理的人,也能夠很自然地了解到,越是往地球兩極的方向靠近,氣候就越是冷,於是在我們的常識當中,北極和南極兩個地方肯定是最寒冷的了。然而今年從開年就打開方式不對,很多人都表示2020年太魔性了,不能隨便出門,關在家裡只能天天見證新的歷史。這一次就刷新出了新的世界紀錄,例如位於北極圈的一個俄羅斯小鎮,居然測量到了當天氣溫高達38℃!網友紛紛表示被嚇到:在北極圈中暑你敢信?
  • 北極圈或現蚊子爆發!性別扭曲法可控數量,但也可能出現超級蚊子
    而近些年來,蚊子在全球的擴張可以說也不少,就算是在極寒地區都出現了問題,所以很多人就在問,為何北極圈的蚊子很多,其實這不是一個奇怪的事情。從簡單的層面來講,說明蚊子已經適應了北極圈的氣體條件,所以才能夠大規模地蔓延並且生存下去。當然這裡直接說的話,很多人可能會質疑,北極圈那麼冷,如何生存下去,完全是一個不可能的事情。
  • 「阿拉斯加」DAY5 穿越零下30度的「十大死亡公路」 跨越北極圈
    連吃了兩碗!而這裡提供的咖啡飲料都是星巴克的!對這家酒店簡直五星好評!今天9點55分的北極圈一日遊。司機準點到酒店接我們。我們一車大概13個人的樣子,有一半的中國人,然後還有六七個穿著色彩鮮豔的馬來西亞人,我們叫他們天線寶寶or葫蘆娃。接完市內的幾個酒店的中國人,我們先去「星球小屋」接那幾個馬來西亞人。
  • 神秘北極圈阿拉斯加的山巔是什麼歌 抖音愛是一道光如此美妙歌曲...
    神秘北極圈阿拉斯加的山巔是什麼歌?最近有一個翻唱了張韶涵的成名作之一,在抖音上很受大家的喜歡,改編的風格也很新鮮,下面小編就為玩家帶來抖音愛是一道光如此美妙歌曲歌詞完整版,一起來看看吧。 神秘北極圈阿拉斯加的山巔是什麼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