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歲空軍中士因病辭世,捐獻角膜溫暖人間

2021-01-16 瀟湘晨報

" 我是一名軍人,幫助別人是我的天職!"12 月 15 日,在解放軍聯勤保障部隊第 940 醫院,同病魔抗爭多年的空軍中士唐磊(化名)離開了人世,在生命彌留之際,他決定無償捐獻自己的眼角膜。

在父親和戰友的陪伴下,唐磊安靜地走過了最後的時光。遵從唐磊的遺願,家人立即聯繫了蘭州市紅十字會和蘭州愛爾眼庫。下午 4 時,在蘭州市紅十字會及唐磊家屬、戰友的共同見證下,蘭州愛爾眼庫對唐磊的一對角膜成功進行了獲取。

據蘭州愛爾眼庫行政主任金櫻介紹,這至少可以讓 2 名失明者重見光明。

唐磊的家在山西祁縣,在甘肅服兵役已有 13 年了。13 年間,唐磊從一名普通的士兵,逐漸成長為一名空軍中士。按照最初的計劃,唐磊將為他熱愛的藍天繼續奉獻自己的青春。卻沒想到,突如其來一場疾病,讓這個年輕的生命陷入了黑暗。

2013 年,唐磊因間斷腹痛、腹瀉而入院檢查。這次檢查,唐磊被確診為直腸癌。對於這樣的結果,唐磊並不驚訝,因為此時他的父親也正在因為直腸癌而接受治療。

得知自己患上了直腸癌後,唐磊第一時間籤訂了自願無償捐獻角膜的志願書。" 當時他說,知道他的病情比我嚴重,所以想把角膜留下來讓我有個念想!" 唐磊的父親拿出捐獻協議書,邊說邊流淚。

後來的 7 年,唐磊一直都在與病魔抗爭。可沒想到,病情卻迅速惡化。前段時間,唐磊的病情發生了轉移,預感到自己情況並不樂觀,唐磊再次提起了捐獻事宜。

對於唐磊的決定,家裡人起初並不理解。但唐磊卻說:" 我是一名軍人,幫助別人是我的天職!"

" 老班長一直都是一個熱心腸,能夠幫助到別人他應該很開心!" 唐磊的戰友說,作為一名軍人,唐磊為大家做出了榜樣。他的生命雖然終止了,但他把光明留給了別人,這是一種生命的延續,更是一種無私的大愛。

據悉,蘭州愛爾眼庫經過嚴格的評估,唐磊的角膜質量很好,後期將用於角膜盲症患者的治療,為他們帶去光明。

蘭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周言文 文圖

編輯丨安周霜

值班主任丨崔凌雲

【來源:蘭州日報·ZAKER蘭州】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33歲空軍中士因病辭世 捐獻眼角膜留愛人間
    新甘肅客戶端訊(新甘肅·每日甘肅網記者郭秀睿)12月15日,在聯勤保障部隊940醫院,同病魔抗爭多年的空軍中士唐磊(化名)離開了人世,在生命彌留之際,他決定無償捐獻自己的眼角膜。當天下午4時,在蘭州市紅十字會及唐磊家屬、戰友的共同見證下,蘭州愛爾眼庫完成了唐磊的遺願:捐獻眼角膜。
  • 「當我離開,把愛留下」22歲女大學生捐獻角膜遺體
    陳琦媽媽籤署角膜遺體捐獻志願書。紅網時刻1月6日訊(通訊員 楊麗紅)「當我離開,把愛留下」,22歲的女大學生陳琦一直催媽媽聯繫省城長沙紅十字會。1月4日下午5點,陳琦媽媽輾轉通過長沙市紅十字會,電話裡強烈表達了陳琦角膜遺體捐獻的意願:「她想要在她還活著的時候親自籤署志願書,她知道自己的病治不好了,但她還很年輕,想要把角膜留在世上,幫助別人看見這個世界,用另一種方式活下去,遺體捐出來做醫學教研,用最後的力量做一些真正有意義的事。」1月5日凌晨零點02分,陳琦因搶救無效不幸去世,生命永遠定格在22歲。
  • 溫籍著名眼科醫生姚曉明 談姚貝娜角膜捐獻過程
    前天,歌手姚貝娜去世後,姚曉明為她做了眼角膜摘除手術,又連夜將貝娜捐獻的一隻角膜移植到深圳一名患角膜病的26歲男青年眼中。昨天,姚曉明因此成為國內媒體關注的焦點。昨天下午1時30分許,溫都記者聯繫上了他,此時他正準備趕赴成都做角膜移植手術。電話中,姚曉明向記者述說了他和姚貝娜一家人相識相知的故事,以及他在姚貝娜住院期間的所見所感。
  • 重病後,湖南22歲女大學生想親自籤名捐獻角膜遺體,可惜走得太突然
    22歲的女大學生陳琦一直催媽媽聯繫省城長沙紅十字會。1月4日下午5點,陳琦媽媽輾轉通過長沙市紅十字會聯繫上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遺體捐獻接收站,電話裡強烈表達了陳琦捐獻角膜遺體的意願。陳琦媽媽說,女兒想要在她還活著的時候親自籤署志願書,她知道自己的病治不好了,但她還很年輕,想要把角膜留在世上,幫助別人看見這個世界,用另一種方式活下去,遺體捐出來做醫學教研,用最後的力量做一些真正有意義的事。1月5日凌晨零點02分,陳琦因搶救無效不幸去世,生命永遠定格在22歲。媽媽根據女兒生前的願望,馬上與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遺體捐獻接收站取得聯繫。
  • 「我想記住他眼睛裡的星光」 天津一4歲男童去世捐獻角膜
    日前,天津一名四歲男童安安進行了角膜捐獻,安安的角膜將幫助那些黑暗中的孩子看到光明,父母也用這種方式留下了安安明眸中深藏的星辰與大海。2020年12月11日,四歲的男童安安在醫院搶救了一夜但最終治癒希望渺茫,安安的父母提出來想進行器官捐獻。
  • 志願者趙連翠:手搖輪椅的遺體捐獻「大使」
    2003年冬天,因意外事故致高位截癱。身殘以後,她沒有心生怨艾,而是將全部的身心投入到公益事業中去,用滿懷的愛和陽光,去溫暖需要幫助的人。越來越多的人,聯繫趙連翠,通過她成為遺體(角膜)捐獻志願者。   今年3月5日,又有9人籤字可成為山東省遺體角膜捐獻志願者!39歲的王樹麗一直有捐獻遺體的心願,經過多方打聽,她最終藉助「連翠公益事業發展中心」的平臺,在遺體(角膜)捐獻申請登記表上鄭重的籤上了自己的名字,多年來的心願終於得以實現。
  • 長沙79歲老人捐獻遺體和角膜
    根據他生前遺願,希望將自己的遺體和角膜捐獻給國家,幫助眼疾病患者,並成為醫學生們的 「大體老師 」。 接到逝者家屬電話通知後,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和湖南省紅十字角膜捐獻愛爾眼科接收站的醫療專用車及時趕到盧德源家中,工作人員一邊向家屬講解捐獻流程和要求後,一邊按照老人的願望
  • 這位22歲的湖南女大學生因病去世,生前的遺願令人敬佩
    22歲的女大學生陳琦一直催媽媽聯繫省城長沙紅十字會。陳琦的母親告訴記者,女兒知道自己的病治不好了,但她還很年輕,想要把角膜留在世上,幫助別人看見這個世界,用另一種方式活下去,遺體捐出來做醫學教研,用最後的力量做一些真正有意義的事。1月4日下午5點,陳琦媽媽輾轉通過長沙市紅十字會聯繫上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遺體捐獻接收站,電話裡強烈表達了陳琦捐獻角膜遺體的意願。
  • 南海洋走了 他的角膜捐了
    、志願者向孩子的遺體三鞠躬  7歲的海洋走了,他最終沒有搶救過來,尊重海洋和家屬的意願,昨日15點20分,貴陽市一醫眼科醫師來到醫院,取下孩子的角膜。家中長輩、醫務人員、志願者向孩子的遺體三鞠躬  外婆在病床邊守著海洋離開  納雍7歲男孩南海洋罹患骨肉瘤,病程發展很快,一年未到,不僅右腿截肢,腫瘤轉移至肺。在巨大的悲痛中,一家人做出一項決定:把孩子的眼角膜捐出去,讓他的眼睛還能留在人間,留下來看這世界。
  • 國會暴亂涉及4名退役美軍,3名來自空軍,犧牲的警官曾是空軍中士
    近期,美國空軍《空軍時報》網站相繼公布了幾名與國會暴亂相關的退役軍人的服役檔案。其中,在國會暴亂中犧牲的美國首都警察局(USCP)警官布萊恩·西克尼克(Brian Sicknick)是一名美國空軍退役軍人,他曾在新澤西州空中國民警衛隊服役,中士軍銜。
  • 「你是我的眼」角膜盲症公益項目在長沙愛爾眼科啟航
    「你是我的眼」角膜盲症公益救助項目啟動儀式現場。紅網時刻5月31日訊(通訊員 方瑩)5月28日,由湖南愛眼公益基金會、長沙愛爾眼科醫院共同發起的「你是我的眼」角膜盲症公益救助項目,在長沙愛爾眼科醫院溫暖啟航。
  • 美國空軍中士搞炸彈襲擊,自製消聲機槍突襲「起義軍」,製造內戰
    美國總統川普在專機「空軍一號」上,和他的親信表示,他不會幹預堪薩斯州的美國參議院共和黨初選。堪薩斯州共和黨參議員的克裡斯·科巴赫出現在川普左邊。唐納·川普總統在中心。而共和黨眾議員羅傑·馬歇爾正在尋求共和黨人的提名,以爭取在堪薩斯州的美國參議院席位。
  • 全球首款「生物工程角膜」投產
    目前,該生物工程角膜雖未定價,但前期科研費用太高,專家組預計價格約在1.5萬元左右。隨著應用普及,價格有下降的空間。眼角膜替代品的研發曲折路尋找人體角膜的替代品,一直是科學家期盼的。但幾百年來,雖有高分子材料、羊角膜、克隆技術等,但因材料自身與移植者存在相容性的缺陷,始終未能找到合適的移植替代品。
  • 捐獻遺體角膜成為「大體良師」 長沙一女子離世前最後一條微信讓人...
    在生命的最後,她給我發了一條微信,希望將遺體捐獻給紅十字會,器官用於救治患者,遺體用於科研和教學。她來得平凡,走得卻不平凡!」11月23日,說起捐獻遺體器官的妻子蔣琳鳳,歐陽貴東淚如雨下。沒有隆重的葬禮,沒有滿目的輓聯,就連最後的告別都是匆匆。11月21日凌晨3時,在長沙市三真康復醫院的病房,年僅46歲的蔣琳鳳因患癌症走到了生命的盡頭,在愛人的陪伴下,她安詳地閉上了眼睛。
  • 「人工生物角膜」臨床試驗成功:豬眼替代人眼
    47名患者  移植人工角膜全部成功  3年半前,家住湖北松滋市朱家埠村的村民黃元珍,因農忙時劃傷右眼角膜需要移植。因捐獻角膜者太少,等不到供體,黃元珍決定嘗試移植人工生物角膜。  和黃元珍一樣,共有47名患者在知情同意的情況下,按照醫學臨床試驗的要求,在武漢協和醫院眼科選擇移植「人工生物角膜」,這47人中,年齡最小的18歲,最大的72歲。經過臨床試驗觀察,「人工角膜」的愈後效果已經接近人體角膜。
  • 遺體捐獻 讓生命開啟第二次旅程
    儘管近來天氣炎熱,但67歲的裴風岐走到哪裡都要隨身攜帶他的小背包。背包最外面的夾層裡放著一張藍色的卡片——「遺體捐獻卡」,卡片上有他的名字、編號和醫院聯繫電話。「這個卡我帶在身上,萬一出現什麼情況,人家看到這個卡上的信息,能及時聯繫到醫院……」今年3月份,他辦理了遺體(角膜)捐獻登記,成為一名遺體捐獻志願者。
  • 全南一貧困戶捐獻遺體傳遞人間溫情
    客家新聞網訊 曾莉 張遼報導:1月4日,全南縣南逕鎮古家營村黃屋組村民李桂珍說,她為丈夫黃養才辦理好了遺體捐獻手續,「終於幫他了了一樁心願。」黃養才家屬辦理遺體捐獻手續。當日凌晨,黃養才因病在家中去世。家屬遵照其生前遺願,立即聯繫全南縣紅十字會,自願捐獻老人遺體。
  • 祭拜了老友 她立馬籤了人體器官捐獻志願書……
    祭拜完老友 她立即籤了捐獻協議這一天,是66歲的向澤潤第一次來拜訪,她帶來一束淡黃色小雛菊,輕輕放在捐獻者紀念碑前。3000多個名字當中,有一個是她深愛的人:「田貽明」。 2018年,老伴和她一起籤了人體器官捐獻協議。女兒在外地工作,擔心她不同意,他們當時還是瞞著孩子籤的。後來女兒回重慶才告訴了她。女兒知道後,給了媽媽一個大大的擁抱,「你 們做得很好!」
  • 天津市北辰區開展人體器官捐獻主題宣傳活動
    活動開始前,天津市紅十字會黨組成員、副會長于慧斌,市紅十字會事務中心副主任金鵬及事務中心工作人員先行前往北辰區紅十字會,就器官捐獻等業務工作進行調研,向區紅十字會常務副會長任學芳及相關工作人員了解本區人體器官、角膜及遺體捐獻等工作開展情況並提出指導意見。
  • 大愛無言丨47歲的她捐獻器官為他人帶來重生希望
    9月14日上午,因突發疾病在蘭大二院緊急治療的47歲的張女士沒能睜開緊閉的雙眼,珍貴的生命就此畫上了句號。張女士的家人在悲痛之餘,做出了一個艱難的決定,主動捐獻了她的肝臟、腎臟以及一雙眼角膜,用一種大愛精神,把生命中最後的一點溫暖和光輝留在了人間,留在了受捐者的生命中,更留在了每一個人的心中。「我的母親平時就是一個特別善良的女人,她經常會無償的幫助鄰裡鄉親,從來沒有想要一絲回報。當初做決定的時候,我真的覺得很艱難,但家人在傷心之餘還是十分支持我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