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女孩在廣州進行人工耳蝸手術恢復聽力

2021-01-16 大洋網

卓瑪術前檢測。

卓瑪在人工耳蝸開機後與父親交流。

大洋網訊 「阿爸」「阿爸」……「阿爸」「阿爸」……一對父女,你教我學,遲到10年的牙牙學語叫「阿爸」,兩人都哭了。昨日,一場特別的開機儀式在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以下稱「省二醫」)進行,西藏林芝女孩卓瑪第一次走出無聲世界,靠人工耳蝸恢復單側聽力,情景令人動容。

約定 因失聽而失語女孩到廣州治療

卓瑪從出生起就聽不到聲音,11年來,苦於家庭困難和當地醫療條件有限,一直未有效治療。更讓父母擔心的是,因為沒有聽力,卓瑪一直也沒能學會說話。卓瑪的無聲世界從去年開始透出一絲亮光——

2020年9月,由共青團廣東省委、廣東省衛健委等單位主辦,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承辦的「健康直通車」從廣東開進了西藏,省二醫專家醫療志願者服務隊在林芝地區免費開展了各類義診和扶弱助醫活動。卓瑪在這次義診活動中認識了省二醫耳鼻咽喉頭頸外科主任彭宏教授,卓瑪父母拉著廣東「貴人」的手懇求彭教授能幫幫卓瑪。

在林芝市人民醫院,彭宏教授團隊為卓瑪進行了詳細的聽力檢查,準確地診斷了卓瑪的病因病情,卓瑪是幾近全聾的極重度感音神經性耳聾,助聽器等輔聽設備已完全無法幫助卓瑪,只能靠人工耳蝸手術來恢復聽力。

只要有一絲希望,不能就此放棄。彭宏主動提出「約定」,讓卓瑪來廣州治療。

手術 在毫米級空間裡搜尋耳蝸鼓階開口

2021年1月初,卓瑪在家人陪同下到了廣州,尋找「新聲」的希望。

小卓瑪耳朵多重畸形,耳蝸的圓窗也閉鎖了,手術阻礙重重,彭宏教授形容,手術要像在地震的殘垣斷壁中找出一條狹小的救生通道,找到1毫米的耳蝸鼓階,定點植入。「面臨的是極高的手術解剖功底挑戰,」彭宏說。手術中,通過高清顯微鏡,彭宏繞過面神經鼓索神經,通過狹小的面隱窩,在毫米級的空間裡搜尋到圍繞蝸軸螺旋成蝸牛殼樣形狀的耳蝸鼓階的開口,非常順利地將人工耳蝸的精細軟電極植入,並覆蓋耳蝸全長,幫助卓瑪恢復右耳全頻率聽覺。

聽力師術中進行聽覺神經功能檢測和腦幹聽覺反應測試,儀器上顯示一條條連續跳動,像規律「五線譜」的波,正是卓瑪聽到聲音後的大腦反應波,並且從低到高各個頻率反應都很好。手術圓滿成功。

術後 阿爸教女兒喊出「阿爸」

1月12日上午,是卓瑪人工耳蝸開機的日子。

很多耳蝸植入後的小患者不適應聲音,會反應很大地排斥裝置,甚至被嚇哭。卓瑪卻非常鎮定,聽著耳蝸傳給她的各個頻率的「滴答聲」,她像沉浸其中,偶爾向父親、彭宏醫生笑笑,父親用手語問她「聽到嗎」時,她果斷地點頭。

戴上外機、聲音收集器,她的鎮定逐漸打破了:藏語對她說「羊」,她人生第一次開口跟說「羊」;對他說「阿爸」,她也跟說「阿爸」。卓瑪父親忍不住了,緊張地來到女兒面前,一句句教她說「阿爸」,就有了開頭那一幕遲到10年的牙牙學語叫「阿爸」。

卓瑪父親先激動起來,壯漢子的眼眶突然就紅了,小卓瑪急忙摟住父親的肩膀,安慰他。但她自己其實也撐不住了,忍了半小時的淚水一大顆一大顆地掉下來。

記者了解到,卓瑪的治療費用20多萬元,由省二醫、彭宏教授和廣東愛心人士幫助解決,「扎西德勒,非常感謝廣東大恩人」,卓瑪父親給愛心代表彭宏教授獻上了聖潔的哈達。

1月13日或1月14日,卓瑪就能出院回家,彭宏醫生還向她許下第二個約定:一年後,再到西藏為她複診,「粵藏一家親」,情誼永存。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何雪華 通訊員何昊書

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何雪華

[ 編輯: 佘湘娥 ]

相關焦點

  • 跨越千裡從林芝來廣州赴約 11歲西藏女孩的第一句話讓家人淚湧
    跨越千裡從林芝來廣州赴約 11歲西藏女孩的第一句話讓家人淚湧金羊網  作者:張華、何昊書  2021-01-13 她新配的人工耳蝸開機後,短短幾分鐘,她人生第一次開口叫阿爸,驚呆了在場所有人,也讓普姆的家人流下了激動的淚水。
  • 西藏11歲聾啞女孩跨越三千裡來廣州「赴約」,一開口令家人驚喜落淚
    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以下稱「省二醫」)的人工耳蝸調機室裡,傳來兩聲清脆的叫聲,讓所有人鼓掌的同時溼潤了眼眶。來自西藏林芝11歲的普姆瓊瓊,一出生就耳聾,聽不到一絲聲音,一直也不會說話。 1月12日,醫生給她進行人工耳蝸開機後的短短幾分鐘,她人生第一次開口叫阿爸,驚呆了在場所有人,也讓普姆的家人流下了激動的淚水。
  • 西藏11歲聾啞女孩跨越三千裡來廣州「赴約」,一開口令家人落淚
    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以下稱「省二醫」)的人工耳蝸調機室裡,傳來兩聲清脆的叫聲,讓所有人鼓掌的同時溼潤了眼眶。來自西藏林芝11歲的普姆瓊瓊,一出生就耳聾,聽不到一絲聲音,一直也不會說話。1月12日,醫生給她進行人工耳蝸開機後的短短幾分鐘,她人生第一次開口叫阿爸,驚呆了在場所有人,也讓普姆的家人流下了激動的淚水。
  • 11歲西藏聾啞女孩搭乘「健康直通車」回到有聲世界
    1月12日,在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的耳鼻咽喉頭頸外科會議室,來自西藏林芝11歲的卓瑪(化名),人生第一次開口叫阿爸,父女相擁而泣,情景令人動容。去年9月,廣東「健康直通車」開進西藏林芝,發現極重度耳聾女孩卓瑪。因當地條件有限,今年1月卓瑪來到廣州,在省二醫成功完成超高難度人工耳蝸手術,回到了有聲的世界。彭宏教授為卓瑪檢查。
  • 從林芝到廣州,聾啞女孩跨越千裡聽到「新聲」
    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以下稱「省二醫」)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傳來微弱的聲音,罹患先天性耳聾的西藏林芝女孩卓瑪(化名),人生中第一次聽見聲音、第一次張口叫出爸爸。2020年9月,省二醫「健康直通車」開進西藏林芝,發現一位極重度耳聾少女,經過一番協調,近日院方接她來到廣州,成功為其完成超高難度人工耳蝸手術。
  • 西藏11歲聾啞女孩會叫一聲「阿爸」了!
    12 日上午 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的手術室內 傳來一陣歡呼聲 罹患先天性耳聾的西藏女孩卓瑪(化名) 11 年寂靜無聲的人生 終於迎來了盼望已久的 " 新聲 " 她終於能夠聽到聲音了!在林芝市人民醫院,彭宏教授團隊為卓瑪進行了詳細的聽力檢查,準確的診斷了卓瑪的病因病情,卓瑪是幾近全聾的極重度感音神經性耳聾,助聽器等輔聽設備已完全無法幫助卓瑪,只能靠人工耳蝸手術來恢復聽力。 棘手的是,卓瑪的耳朵非常特殊。
  • 「世界的聲音」是她的生日禮物,4歲女孩完成人工耳蝸植入手術
    這裡不是學校也不是家裡,小壽星名叫小燚,他的耳朵上綁著厚厚的繃帶,今天剛做完人工耳蝸手術。手術是她4歲的生日禮物,植入的人工耳蝸等於一顆希望的種子。生日會現場,有一個小女孩尤其活躍,她是小燚的姐姐,一年前已經做了人工耳蝸植入手術,通過一年的語言康復,現在已經轉到普通幼兒園上學。她用比較清晰的發音給弟弟唱生日歌,給在場的醫務人員講述幼兒園的趣事。
  • 人工耳蝸手術多少錢?做人工耳蝸費用明細
    90%以上的聽障患者本人或家長在選擇做人工耳蝸手術前都會在網上搜索關於人工耳蝸的費用問題,但了解到的費用信息很局限,對於人工耳蝸每個環節涉及到的具體費用並不清楚,有些聽障家庭選擇在海外做手術,也想了解具體費用明細,還本文將從術前檢查、不同的耳蝸品牌的選擇,手術醫院的選擇、手術收費、及人工耳蝸後期維護五個維度給大家講明工耳蝸費用明細
  • 鄭州市兒童人工耳蝸手術康復救助定點機構在鄭州市三院正式啟動
    央廣網鄭州12月30日消息(記者 彭華 通訊員 姜偉)2020年12月29日,「鄭州市兒童人工耳蝸手術康復救助定點機構啟動儀式暨人工耳蝸術後康復患兒經驗分享會」在鄭州市三院順利舉辦,鄭州市殘疾人聯合會副理事長張松振、鄭州市衛生健康委醫政處處長張嵐、中國聾人協會副秘書長楊華、鄭州市三院院領導以及接受人工耳蝸手術的
  • 這位父親請了解一下人工耳蝸植入手術
    夫婦倆不僅自學手語和孩子交流,並帶孩子到醫院做了人工耳蝸手術。 一、什麼是人工耳蝸植入手術 人工耳蝸植入手術,是針對於極重度耳聾患者的。包括先天性耳聾的兒童,也包括後天由於各種因素導致聽力極重度下降的成人。對於這一類的患者,使用助聽器是無法得到有效的聽力的。所以,需要通過人工耳蝸的幫助來實現聽力。
  • 十張圖了解中國人工耳蝸發展現狀與前景 人工耳蝸價值20萬,且聽且...
    12月19日,一則「弟弟丟失價值20多萬元耳蝸,重配可能需要開顱手術」的求助引爆社交媒體熱議,對於價值20萬的人工耳蝸,不少網友懷疑其真實性。人工耳蝸技術要求高,各環節成本高昂人工耳蝸是一種電子裝置,由體外言語處理器將聲音轉換為一定編碼形式的電信號,通過植入體內的電極系統刺激聽神經來恢復或重建聽覺障礙患者的聽覺功能。根據我國的規定,聽力損失在80分貝以下的,建議在聽力專家指導下驗配助聽器;而在80分貝以上的患者,建議做人工耳蝸植入手術。
  • 關於人工耳蝸,你了解多少?
    以此次丟失人工耳蝸事件為例,小夥子丟失的其實是佩戴於體外的言語處理器,體內的植入體和電極並未受到影響,故而無需再次手術。況且,人工耳蝸手術的常規操作範圍是顱骨表面和耳部的骨性結構,並不涉及顱內。另外,言語處理器所存儲的人工耳蝸程序是根據佩戴者的聽力損失情況和聽覺感受調試的,個體差異較大,但並不是每個植入體只能匹配唯一的言語處理器。
  • 聽力受損耳朵不好使,選擇助聽器還是人工耳蝸
    聽力受損耳朵不好使了到底怎麼辦?先來說下,人是怎麼聽到聲音的:聲波帶動空氣振動傳入耳道,撞擊鼓膜,帶動中耳內的聽小骨一起振動;振動經過耳蝸後帶動聽毛細胞振動,同時轉化為電化學信號;聽神經把這個信號傳遞到大腦,大腦一解析,就得到聲音了。簡言之,耳蝸內聽毛細胞是「關鍵人物」。如果聲音太大,振動太劇烈,這些聽毛細胞就會被振壞,聽力便受損。
  • 做人工耳蝸需要多少費用?
    新生兒聽力篩查如果沒有通過、後天藥物致聾或者其他原因喪失聽力後,在重度和極重度級別的聽力重建中,人工耳蝸植入是一個常常被醫生提供給患者的方案。那麼,這個時候,做人工耳蝸需要多少費用?就成為多數患者關注的首要問題。
  • 接受高難度人工耳蝸植入術,5歲女童有望重獲新「聲」
    明確診斷之後,江爸爸開始帶著小燕到長沙輾轉就醫,均被告知恢復聽力的唯一方法是進行人工耳蝸植入術,但考慮到孩子內耳畸形,手術難度特別大,而且籌集治療費用對於這個家庭來說更是困難重重。「當時我們沒有經濟能力做手術,只能暫時擱置治療,希望多賺點錢再幫孩子治病。」
  • 關於人工耳蝸植入的那些事兒---觀《耳蝸》電影有感
    一個普通工人家庭,生了一個可愛的女兒,但不幸的是孩子卻患有先天性聽力障礙(重度或極重度感音性聾),經多方求治,需要行人工耳蝸植入才能聽見聲音。為了孩子的康復一家人省吃儉用,五年後才攢下給女兒買人工耳蝸的錢,做完耳蝸植入後經過康復孩子聽力和言語功能明顯提高,家人非常高興,看到了孩子今後融入社會正常生活的希望。
  • 20萬元人工耳蝸原來是進口 國內拿不出一副優質人工耳蝸?
    ,找不到需做開顱手術」的消息在網絡上廣泛傳播,引發社會關注。人工耳蝸是一種電子裝置,由體外言語處理器將聲音轉換為一定編碼形式的電信號,通過植入體內的電極系統刺激聽神經來恢復或重建聽覺障礙患者的聽覺功能。
  • 急尋20萬人工耳蝸是炒作?耳蝸丟了就要開顱?真相是……
    截至目前,警方、地鐵沿途各站工作人員分別進行了尋找,但尚未找到。另據耳蝸廠商消息,耳蝸丟失期間會提供臨時備用機。如果確認丟失,廠商將給予一定的購機優惠政策。人工耳蝸是一種幫助聽障人士感知聲音的特殊聲-電轉換裝置,其工作原理是將環境中的聲音信號轉換為電信號,將電信號通過植入的電極傳入患者耳蝸,刺激耳蝸殘存的聽神經,從而產生聽覺。相比於助聽器單純擴大聲音,人工耳蝸可以繞過受損的內耳,直接刺激聽覺神經纖維,使病人重獲聽力,這對於重度至極重度的聽力障礙者意義重大。
  • 人工耳蝸除了貴,你更應該知道什麼?
    人工耳蝸人工耳蝸手術適宜時間對於先天性聽力障礙患者,普遍認為1-6歲是人工耳蝸手術植入的適宜年齡,理論來說,接受人工耳蝸植入手術的孩子年齡越小,後期康復效果越好重慶市殘疾人福利基金會華夏復聰基金,指定人工耳蝸植入專家張學淵教授建議人工耳蝸適應症內6個月到1歲半的兒童在佩戴助聽器數周或數月後應儘快進行人工耳蝸植入手術。若是一歲半以下的孩子植入耳蝸,甚至不需要進行額外的語言康復訓練。而對於語後聾患者,我們也建議應及時選擇人工耳蝸植入。關於植入人工耳蝸患者的標準,請關注我查看歷史文章中的「什麼樣的人適合做人工耳蝸手術」詳細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