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張圖了解中國人工耳蝸發展現狀與前景 人工耳蝸價值20萬,且聽且...

2021-01-16 騰訊網

12月19日,一則「弟弟丟失價值20多萬元耳蝸,重配可能需要開顱手術」的求助引爆社交媒體熱議,對於價值20萬的人工耳蝸,不少網友懷疑其真實性。

人工耳蝸技術要求高,各環節成本高昂

人工耳蝸是一種電子裝置,由體外言語處理器將聲音轉換為一定編碼形式的電信號,通過植入體內的電極系統刺激聽神經來恢復或重建聽覺障礙患者的聽覺功能。根據我國的規定,聽力損失在80分貝以下的,建議在聽力專家指導下驗配助聽器;而在80分貝以上的患者,建議做人工耳蝸植入手術。

據國外資料顯示,在美國人工耳蝸植入的平均成本為5萬-10萬美元甚至更多,高昂的價格除了是人工耳蝸本身的產品費用不菲以外,還有手術前的各種評估,醫院費用,醫生費用(外科醫生,麻醉師),以及術後體外調試,植入物(電池,電纜等)和定期維修費用,術後存在一系列後期費用。

另外,從產業鏈上的角度來看,人工耳蝸的研發、生產及銷售三大環節都產生大量成本。在研發上,由於人工耳蝸技術涉及多個領域,對研發團隊的資質要求高,技術更新也需要投入大量資金;在生產上,人工耳蝸作為模擬的人造器官,對材料的生物兼容性和安全性要求不言而喻,且生產中各環節都涉及到大量專利和技術壟斷,生產成本相當高;最後在銷售環節上,據悉人工耳蝸廠商在國內不是直接對醫院的醫保系統供貨,到最終市場前所涉及的中間商較多,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銷售成本。

中國聽障患者數量龐大,進口昂貴价格使得望而卻步

據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國的聽力語言障礙的殘疾人數量高達2780萬,且我國每年出生的新生兒中,大約有1‰-3‰患有先天性耳聾,若以我國每年出生有1000萬新生兒計算的話,那麼我國每年大約有1-3萬名新生兒患有先天性耳聾。另外還有數據顯示,我國每年大約有3萬-5萬名幼兒在2-4歲時開始出現聽力問題。

雖然我國具有龐大的聾兒人群,實際上能夠獲得植入人工耳蝸的聽力損失兒童卻很少。據相關資料顯示,目前全球人工耳蝸植入術者已超過60萬例,而我國僅超過5萬例,佔比為8.3%。

我國人工耳蝸植入術者佔比如此低的原因在於長期以來全球人工耳蝸技術都掌握在西方國家手上,進口產品價格高昂導致我國大部分普通中國聽障家庭都望而卻步。

目前,全球人工耳蝸的製造商主要為Cochlear公司、Advanced Bionics公司和MED-EL公司,分別佔領了55%、20%及20%的市場份額。早在1960年,全球就出現了首件將人工耳蝸技術應用於臨床並獲得成功的案例;1984年美國FDA正式批准植入人工耳蝸作為一種進口三類醫療器械在美國上市,因此長期以來我國人工耳蝸的主要來源都依賴進口。

國內研發技術及政府優惠政策推進,幫助中國聽障人士重獲新「聲」

雖然我國人工耳蝸研製起步落後於國外,但近年來,越來越多企業將目光投向這一領域。目前,我國上海力聲特公司和杭州諾爾康公司均獲得了國家批註的人工耳蝸生產證,上海力聲特公司已申報18項國家專利,而諾爾康與丹麥Oticon集團合計佔據全球人工耳蝸5%的市場份額,實現了國產人工耳蝸聽障治療應用的飛躍,打破了國外三巨頭壟斷的局面。

對比國產人工耳蝸和進口人工耳蝸的價格,國產的一般在6-10萬人民幣間,而進口的至少在20萬人民幣以上。諾爾康是目前國內人工耳蝸技術比較成熟的製造廠商,相關資料顯示諾爾康人工耳蝸已經成為近8000名聽障人士恢復了聽力,國產人工耳蝸也已具備了一定的技術水平。

另外,國家政府部門也在不斷投入專項資金幫助我國聽障人士。根據新華社2016年的報導,我國自2009年啟動「貧困聾兒人工耳蝸搶救性康復項目」以來,已累計投入專項資金23億元,為2萬名貧困重度聾兒免費植入人工耳蝸並提供康復治療。2018年,我國正式啟動「十三五」人工耳蝸救助項目,為符合條件的聽障兒童免費實施人工耳蝸產品植入和給予手術費用及康復訓練費用補助。從各個省市的情況來看,吉林省、遼寧省、河南省、安徽省、上海市、湖南省、浙江省和廣東省等省市也都已將人工耳蝸器械列入醫保報銷範圍。

對於聽障人士而言,植入人工耳蝸是一個為他們重獲新「聲」,創造美好未來的機會,但目前我國仍有大量聽障人士因經濟能力限制無法支付高昂的人工耳蝸費用,導致聽障兒童錯過了言語發育的關鍵階段,對患兒個人造成一生的影響。

綜上分析,人工耳蝸國產化亟不可待,有最新消息指諾爾康已聯合清華大學和中科院等研究單位研製生產新一代人工耳蝸產品,計劃最終形成年產2萬套人工耳蝸的產能。隨著國產人工耳蝸的研製以及投入使用,使耗材費用逐步下降,同時在國家優惠政策及地方醫保系統的支持下,將讓更多聽障患者有能力接受治療。

以上數據來源於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助聽器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規劃分析報告》。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相關焦點

  • 關於人工耳蝸,你了解多少?
    近期一則「尋找人工耳蝸」的消息被熱心網友紛紛轉發,沒多久,又演變成一則「孰真孰假」的社會新聞。且不論這個事件中的是非曲直,我們來說說事件主角——造價昂貴的人工耳蝸,究竟能為聽力的世界帶來什麼。1植入後靠電極刺激聽神經人工耳蝸誕生於上世紀70年代,美國House研究所研發的單通道人工耳蝸商品機問世。
  • 20萬元人工耳蝸原來是進口 國內拿不出一副優質人工耳蝸?
    經過網友們的熱心轉載、盡力尋找,事件到20日下午卻陡然翻轉,陷入「價值不菲的人工耳蝸丟沒丟」「商家惡意炒作濫用善心」的迷局。有人希望了解事情真相,更有人希望探尋20萬一副人造耳蝸背後的產業問題,有用戶在「前瞻經濟學人」的問答頻道發問,一副人造耳蝸20萬,為何這麼貴,產業格局如何?
  • 關於人工耳蝸,除了造價昂貴,你還了解多少?
    近期一則「尋找人工耳蝸」的消息被熱心網友紛紛轉發,沒多久,又演變成一則「孰真孰假」的社會新聞。且不論這個事件中的是非曲直,我們來說說事件主角——造價昂貴的人工耳蝸,究竟能為聽力的世界帶來什麼。新華社資料圖 攝:石月璐植入後靠電極刺激聽神經人工耳蝸誕生於上世紀70年代,美國House研究所研發的單通道人工耳蝸商品機問世。
  • 人工耳蝸手術多少錢?做人工耳蝸費用明細
    90%以上的聽障患者本人或家長在選擇做人工耳蝸手術前都會在網上搜索關於人工耳蝸的費用問題,但了解到的費用信息很局限,對於人工耳蝸每個環節涉及到的具體費用並不清楚,有些聽障家庭選擇在海外做手術,也想了解具體費用明細,還本文將從術前檢查、不同的耳蝸品牌的選擇,手術醫院的選擇、手術收費、及人工耳蝸後期維護五個維度給大家講明工耳蝸費用明細
  • 急尋20萬人工耳蝸是炒作?耳蝸丟了就要開顱?真相是……
    焦急:耳蝸價值20萬,或需再次開顱手術今天上午,記者聯繫當事人的姐姐李女士,了解到了最新情況。李女士形容,人工耳蝸外形看起來像一隻黑色的耳機,通過一根導線和一個圓圈與頭部內的植入物相連接。釋疑:你不了解的人工耳蝸近年來,有關人工耳蝸丟失的消息頻頻見諸報端,但民眾對這一設備往往知之甚少,並由此引發了不少誤解和質疑。人工耳蝸是啥?
  • 人工耳蝸為何值20萬?丟失後需重新開顱植入?
    人工耳蝸丟失需要再次開顱的說法,其實是有誤的。如果不慎丟失,不需要開顱,植入體也不需要更換,重新去醫院配置體外設備即可。目前進口人工耳蝸的費用約為20萬,國產人工耳蝸的費用需8萬左右。人工耳蝸價格昂貴的原因主要是兩方面:研發成本和製造成本,其中製造對密封安全要求極高。
  • 人工耳蝸價格為什麼這麼貴?
    言語處理器將經拾音器送來的電信號進行處理,變成可刺激耳蝸殘存聽神經、引起聽覺的特殊電信號。傳遞-接受/刺激器將由言語處理器送來的信號經顳部頭皮傳輸至耳內電極。電極傳導電信號刺激耳蝸殘存聽神經。從商業價值上來講,它是具備跨時代價值的商品,作為人類歷史上最成功的人工器官,三方角度來看這兩個維度足以證明高昂的價格應該是合理的。我們從人工耳蝸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三個方面解釋人工耳蝸價格為什麼這麼貴?
  • 耳蝸的作用是什麼 做人工耳蝸費用了解一下
    耳蝸的作用是什麼 做人工耳蝸費用了解一下時間:2018-10-23 19:53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耳蝸的作用是什麼 做人工耳蝸費用了解一下 耳蝸是位聽器官內耳骨迷路的一個組成部分,是傳導並感受聲波的結構。耳蝸是一螺旋形骨管,繞蝸軸捲曲兩周半。
  • 做人工耳蝸需要多少費用?
    新生兒聽力篩查如果沒有通過、後天藥物致聾或者其他原因喪失聽力後,在重度和極重度級別的聽力重建中,人工耳蝸植入是一個常常被醫生提供給患者的方案。那麼,這個時候,做人工耳蝸需要多少費用?就成為多數患者關注的首要問題。
  • 關於人工耳蝸植入的那些事兒---觀《耳蝸》電影有感
    1、      什麼是人工耳蝸?人工耳蝸是一種電子裝置,所以又稱電子耳蝸,是一種由體外言語處理器將聲音轉變成電信號刺激,電流繞過外耳、中耳和受損的耳蝸毛細胞直接刺激聽神經的螺旋神經節而產生聽覺,人工耳蝸是用來恢復重度和極重度感音性聾患者聽力和語言交流能力的生物醫學工程裝置。
  • 新餘5歲女孩丟失價值20萬的人工耳蝸外設部分 全城尋「耳」
    本報新餘訊 江南都市報記者劉健攝影報導:現年5歲的女孩李雲春在上學途中,不慎將剛剛安裝的人工耳蝸丟失,這隻由愛心工程捐助、價值20餘萬元的人工耳蝸是她聽到聲音、學習說話的唯一希望。1月9日,這則不幸的消息經媒體公布後,頃刻間牽動了新餘全城市民的心,無數網友發起愛心倡議,請大家幫這個小女孩找回遺失的耳蝸。
  • 人工耳蝸國產替代進口加速 海南海藥助患者「從深海上岸」
    據中國殘聯2018年數據顯示,目前我國近3000萬聽障人群,佔全球聽障人士的6%,是全球聽障人士最多的國家,但我國人工耳蝸植入率不到3%。中國重度極重度耳聾患者739萬人,按500萬人植入人工耳蝸,每套價格10萬元,市場規模5000億元。而且隨著人口老齡化老年性聾的增多、人工耳蝸植入適應症的擴大,市場前景廣闊。
  • 先天聽障兒童人工耳蝸植入,這些關鍵問題你要了解!
    聽力是語言學習的基礎,先天聾兒因聽不到聲音,語言發育期很難學會說話,從而喪失語言能力,可能還會伴有運動、認知等方面的障礙。人工耳蝸植入手術為他們打開了一扇通往有聲世界的窗。作為先天聾兒家長最關心的問題就是:為聽障患兒植入人工耳蝸,她的聽力就能達到正常水平嗎?
  • "價值20萬"的耳蝸貴在哪裡?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據其姐姐稱耳蝸價值20萬元,若找不到則需要重新進行「開顱手術」,相關消息經主流媒體報導後引發公眾關注。事件發酵後,有自媒體發文稱該事件為一場「媒體與商家合謀的大騙局」。文章稱,在短短一個月內全國就發生了4起耳蝸丟失事件,且事件經過均有所相似,耳蝸價值也都在20萬-30萬之間,「營銷痕跡明顯」。
  • 王正敏回應質疑:人工耳蝸非克隆 未收力聲特股權
    「克隆」說不成立    據王正敏回憶,生產製造人工耳蝸的澳大利亞科利爾公司曾於1996年向其贈送了兩個人工耳蝸樣機。在成功為一對來自武漢的兄妹進行了植入手術後,雙方隨即開始了合作,舉辦人工耳蝸技術學習班。在此過程中,王正敏團隊又從澳方接收了一個用於授課的人工耳蝸。
  • 人工耳蝸除了貴,你更應該知道什麼?
    從助聽器到人工耳蝸,從網絡搜索到你看到這篇文章,說明你或者你身邊的家人也許對人工耳蝸有剛性需求,人工耳蝸基礎知識已經看過很多,你想了解的一定是關於人工耳蝸的更深入具體知識。筆者最近收到很多患者諮詢,就人工耳蝸問題,人工耳蝸除了貴,你更應該知道什麼?今天就給大家帶來以下乾貨。
  • 打破國外市場壟斷 民族品牌人工耳蝸獲批上市造福更多病患
    然而,在中國市場上,人工耳蝸產品一直為美國、澳大利亞、奧地利廠商壟斷。中國生產人工耳蝸企業數量屈指可數,且市場份額不足10%。  不過,未來,這樣的狀況將會得到改變。  記者13日獲悉,不久前,由海南海藥生產的新一代力聲特耳蝸產品獲批上市。
  • 高端醫療器械國產替代加速 海南海藥攜自研人工耳蝸突圍
    中國雖然有2000餘家獲得出口認證的企業,但大多數企業在規模、品牌方面的競爭力相對較弱,對外出口主要以低值耗材、中低端產品為主,在國際市場競爭中總體處於不利地位。為鼓勵行業發展,國家一方面出臺多項政策支持國產高端醫療器械設備研發,另一方面通過分級診療促進市場規模發展。
  • 致力於純「中國芯」 力聲特的15年人工耳蝸國產化之路|約見·資本人
    具有中國特色的人工耳蝸「中國芯」誕生人工耳蝸主要通過言語處理器將聲音轉換為電信號,通過植入體內的電極系統刺激聽神經來恢復聽覺障礙患者的聽覺功能。2019年6月4日,全景網走進力聲特2004年,力聲特通過技術轉讓獲得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人工耳蝸技術的全部智慧財產權,之後組建開發團隊,踏上了人工耳蝸「產、學、研、醫」的產業化之路。
  • 人工耳蝸上市兩年市場低迷 進口品牌價格直線下降
    十家投資機構一日浮虧2.61億  上述報導一出,交易中的海南海藥一路狂瀉,僅50分鐘時間股價從上漲3%被打到跌停,就在剛剛觸及跌停位時,公司宣布緊急臨時停牌。以4.73億流通股本計算,海南海藥一日市值蒸發5.30億元。  2010年8月16日,海南海藥在非公開發行股票預案中披露,募集資金中16734萬元將增資上海力聲特用於人工耳蝸擴建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