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耳蝸為何值20萬?丟失後需重新開顱植入?

2021-01-16 環球網

人工耳蝸丟失需要再次開顱的說法,其實是有誤的。如果不慎丟失,不需要開顱,植入體也不需要更換,重新去醫院配置體外設備即可。目前進口人工耳蝸的費用約為20萬,國產人工耳蝸的費用需8萬左右。人工耳蝸價格昂貴的原因主要是兩方面:研發成本和製造成本,其中製造對密封安全要求極高。

人工耳蝸植入手術對執行者的要求極高,在不損傷電極的情況下,將電極深深地插入到鼓階內;電極和植入體不移動;在不損傷電極和植入體的同時,也不能損傷電極和植入體周圍的結構。又有人丟失人工耳蝸!距3歲男童丟失價值28萬元人工耳蝸的事情還沒過去多久,北京26歲小夥的人工耳蝸又丟了。

(圖片來源:耳蝸失主@Mudcat_)

但在後續發布的求助信息中,失主的姐姐誤稱"找不到耳蝸就要重新開顱"。這個信息迅速引起了網友的熱議。

這兩起事件在讓我們知道了人工耳蝸這個設備的同時,也讓我們充滿疑惑。這個形似藍牙耳機的小設備為什麼會如此昂貴?人工耳蝸找不到了怎麼辦?如果耳蝸丟失,又沒辦法重新配一個外置,是不是真的要重新"開顱"配一套新的耳蝸?

解密耳蝸:充滿液體的"蝸牛殼"

回答上面的問題,需要從耳蝸講起。耳蝸是人內耳的一部分,形似蝸牛殼,是一個中空的螺旋形骨管,全長約30~32毫米,其內部充滿液體。耳蝸螺旋管內共有3個管腔,分別是前庭階、中階和鼓階,中階又叫蝸管。前庭階和中階由前庭膜分隔,中階和鼓階由基底膜分開。前庭階和鼓階內充滿外淋巴液,中階內充滿內淋巴液,前庭階和鼓階內的外淋巴液經蝸頂的蝸孔相通。位於蝸管基底膜上的螺旋器(Corti器)由毛細胞、支柱細胞和蓋膜構成,是聽覺感受器。

耳蝸的作用是把傳入內耳的機械性聲音振動信號轉化成聽神經生物電信號, 這主要是由螺旋器內的毛細胞在基底膜的振動下完成,耳蝸還具有初步的頻率、強度和適時分析作用。

絕大多數感音神經性聾的病理基礎是源於毛細胞的喪失或功能缺陷,其實稱之為感音性聾,只有少數感音神經性聾的病理基礎是聽覺中樞通路或皮層上的病變,此為真正的神經性聾。人工耳蝸就是針對感音性聾(即毛細胞病變)的一種康復手段。

耳蝸的管腔(圖片來源:互動百科)

人工耳蝸的基本原理

人工耳蝸(cochlear implant)又稱電子耳蝸,是一種特殊的聲-電轉換裝置,分為體外機和植入體兩部分,體外機的言語處理器一般掛在耳背上,體外機的傳輸線圈和植入體的接收線圈通過磁鐵吸附在一起,植入體部分經手術植入體內,電極穿入耳蝸的鼓階內,模擬人體耳蝸功能,將環境中的聲音信號轉換為電信號,並將電信號傳入患者耳蝸,刺激耳蝸殘存的聽神經,從而產生聽覺。

(圖片來源:互動百科)

人工耳蝸具體工作原理為:麥克風採集聲音,言語處理器將採集到的聲音加以數位化、處理和編碼,傳輸線圈將編好的語碼向體內發射,接收線圈接收語碼,密閉刺激晶片將接收到的語碼加以解碼並轉化為特殊電信號,根據進入聲音的頻率不同將電信號傳導至蝸內相應的電極,蝸內電極刺激耳蝸相應的部位,聽神經產生神經衝動並傳到大腦聽中樞產生聽覺。

人工耳蝸適用於哪些人群?

前面提到,人工耳蝸是針對感音性聾(即毛細胞病變)的一種康復手段,那麼適用的條件還有哪些呢,哪些人適合植入人工耳蝸呢?

1. 雙耳重度或極重度感音性聾患者,病變部位在耳蝸者;

2. 佩戴助聽器無效或收效甚微;

3. 無手術禁忌症;

4. 良好的家庭支持和適宜的期望值。

此外,針對小兒患者需要一套完整的聽力言語康復教育計劃。

上述手術適應證的判定通常由一組專業人員來完成,包括手術醫生、聽力師、言語病理師及心理醫生。此外,還應徵求耳聾康復教育者和老師的意見。

但是,如果遇到以下情況中的任何一種,則不建議植入人工耳蝸。

1. 耳蝸缺失和內聽道嚴重狹窄;

2. 中耳感染因素;

3. 耳蝸骨折;

4. 精神病。

如出現其他外科常規手術禁忌證,也不考慮人工耳蝸植入。

人工耳蝸丟失並不需要重新開顱

人工耳蝸植入手術對執行者的要求極高,在不損傷電極的情況下,將電極深深地插入到鼓階內;電極和植入體不移動;在不損傷電極和植入體的同時,也不能損傷電極和植入體周圍的結構,如頭皮、外耳道、鼓膜、面神經等;術中嚴格無菌操作。

患者在接受人工耳蝸植入術後約1個月返回醫院,由聽力學專業人員為患者開機,即安裝人工耳蝸體外設備,並對人工耳蝸系統進行調試。開機後,患者需要定期由專業人員對人工耳蝸進行調試。術後患者還應該進行聽力言語康復訓練和術後效果評估。人工耳蝸的植入並不需要開顱,從耳朵後側切入。

關於人工耳蝸丟失需要再次開顱的說法,其實是有誤的。如果不慎丟失,不需要開顱,植入體也不需要更換,重新去醫院配置體外設備即可。

最新消息說,失主姐姐也表示,對於此前曾說的開顱,是自己對醫學術語不專業造成了誤解,

人工耳蝸為什麼這麼昂貴?

目前進口人工耳蝸的費用約為20萬,國產人工耳蝸的費用需8萬左右。人工耳蝸價格昂貴的原因主要是兩方面。

首先是研發成本高。

人工耳蝸研發團隊涵蓋多個領域的專家,研發周期長,技術也需要不斷更新,這就使得人工耳蝸的研發成本較高。

其次是生產製造成本高。

人工耳蝸植入體對密封安全的要求極高,體外機要做到省電、耐用、防水等,這對電池、連接線、體外機外殼等所有配件的製造工藝有很高要求。此外,無論是材料還是製造各環節,都涉及到大量專利和技術壟斷,所以人工耳蝸的生產製造成本費用是相當高的。

相關焦點

  • 急尋20萬人工耳蝸是炒作?耳蝸丟了就要開顱?真相是……
    焦急:耳蝸價值20萬,或需再次開顱手術今天上午,記者聯繫當事人的姐姐李女士,了解到了最新情況。李女士形容,人工耳蝸外形看起來像一隻黑色的耳機,通過一根導線和一個圓圈與頭部內的植入物相連接。的文章,更是直接拋出「耳蝸丟了就得開顱?專家打臉:不需要」「12月以來全國四起『耳蝸丟失』,營銷痕跡明顯」「耳蝸到底值多少錢?有報導稱僅為4.5萬」三大疑問,並聲稱,經過多方求證,這99.99%是媒體和商家合謀的大騙局!
  • 關於人工耳蝸植入的那些事兒---觀《耳蝸》電影有感
    一個普通工人家庭,生了一個可愛的女兒,但不幸的是孩子卻患有先天性聽力障礙(重度或極重度感音性聾),經多方求治,需要行人工耳蝸植入才能聽見聲音。為了孩子的康復一家人省吃儉用,五年後才攢下給女兒買人工耳蝸的錢,做完耳蝸植入後經過康復孩子聽力和言語功能明顯提高,家人非常高興,看到了孩子今後融入社會正常生活的希望。
  • "價值20萬"的耳蝸貴在哪裡?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據其姐姐稱耳蝸價值20萬元,若找不到則需要重新進行「開顱手術」,相關消息經主流媒體報導後引發公眾關注。事件發酵後,有自媒體發文稱該事件為一場「媒體與商家合謀的大騙局」。文章稱,在短短一個月內全國就發生了4起耳蝸丟失事件,且事件經過均有所相似,耳蝸價值也都在20萬-30萬之間,「營銷痕跡明顯」。
  • 十分鐘看懂人工耳蝸,不管開不開顱,我們都會幫你找回來
    這幾天,一個小夥在北京地鐵上不小心弄丟人工耳蝸體外機的事,在各大網站和朋友圈裡刷屏,但意外的是,原本只是一場單純熱心、想要幫當事人找回耳蝸的活動,卻意外攪出了一股漩渦,出現較多的言論有「人工耳蝸體外機丟失了,到底要不要開顱?」「人工耳蝸體外機真的那麼貴,確定不是惡意炒作?」」丟個機器而已,事情至於鬧這麼大嗎?」其中最大的爭議點就是「體外機丟了,到底要不要開顱」。
  • 20萬元人工耳蝸原來是進口 國內拿不出一副優質人工耳蝸?
    20萬元人工耳蝸,找不到需做開顱手術」的消息在網絡上廣泛傳播,引發社會關注。有人希望了解事情真相,更有人希望探尋20萬一副人造耳蝸背後的產業問題,有用戶在「前瞻經濟學人」的問答頻道發問,一副人造耳蝸20萬,為何這麼貴,產業格局如何?
  • 十張圖了解中國人工耳蝸發展現狀與前景 人工耳蝸價值20萬,且聽且...
    12月19日,一則「弟弟丟失價值20多萬元耳蝸,重配可能需要開顱手術」的求助引爆社交媒體熱議,對於價值20萬的人工耳蝸,不少網友懷疑其真實性。人工耳蝸技術要求高,各環節成本高昂人工耳蝸是一種電子裝置,由體外言語處理器將聲音轉換為一定編碼形式的電信號,通過植入體內的電極系統刺激聽神經來恢復或重建聽覺障礙患者的聽覺功能。根據我國的規定,聽力損失在80分貝以下的,建議在聽力專家指導下驗配助聽器;而在80分貝以上的患者,建議做人工耳蝸植入手術。
  • 丟耳蝸事件是「惡意營銷」?耳蝸丟了,輿論不能丟了善意
    19日下午,一則「小夥丟失20萬元人工耳蝸,找不到需做開顱手術」的消息被送上熱搜。
  • 這有一隻給全民佩戴的「耳蝸」,來聽聽真相吧……
    央視網消息(記者 王甲鑄 劉春妍) 12月19日,一則《北京地鐵丟失20萬元耳蝸接收器 家屬盼好心人歸還》的帖文刷爆朋友圈,同時也引發了一定的質疑。人工耳蝸為何如此容易掉落?掉落後是否需要開顱?價格為何如此之貴?
  • 這句話讓百萬鄭州人揪心:找不到「耳蝸」就要再次開顱?
    可有一種聲音讓網友們不淡定了:人工耳蝸找不回,孩子就可能面臨再次開顱手術。  事實真是如此嗎?  河南商報「家有小寶」第一時間發聲。  插曲找不到耳蝸就要做開顱手術?專家澄清這一說法  男童人工耳蝸丟失,牽動了百萬鄭州人的心。
  • 關於人工耳蝸,你了解多少?
    近期一則「尋找人工耳蝸」的消息被熱心網友紛紛轉發,沒多久,又演變成一則「孰真孰假」的社會新聞。且不論這個事件中的是非曲直,我們來說說事件主角——造價昂貴的人工耳蝸,究竟能為聽力的世界帶來什麼。1植入後靠電極刺激聽神經人工耳蝸誕生於上世紀70年代,美國House研究所研發的單通道人工耳蝸商品機問世。
  • 關於人工耳蝸,除了造價昂貴,你還了解多少?
    隨後,澳大利亞Cochlear公司又發明了多通道人工耳蝸。如今的人工耳蝸設備,包括植入體內的植入體和佩戴於體外的言語處理器兩大部分。其中,位於體內的植入體又包括接收器和電極。人工耳蝸植入手術已發展得相對成熟,常規的手術方式是自耳後切開皮膚,在顱骨表面磨出一個骨槽安放接收器,再磨開乳突(乳突為解剖學名詞,位於外耳道後方的骨質,體表可以觸及),開放內耳,將刺激電極置入內耳中的鼓階。
  • 3歲孩子的耳蝸找到了!
    今天中午,市民徐女士向鄭州新聞廣播《百姓陽光熱線》打來求助電話,說自己3歲的侄子在玩耍時不慎將人工耳蝸言語處理器丟失,一時間,熱心市民開始轉發朋友圈全城搜索丟失的
  • 這位父親請了解一下人工耳蝸植入手術
    夫婦倆不僅自學手語和孩子交流,並帶孩子到醫院做了人工耳蝸手術。 一、什麼是人工耳蝸植入手術 人工耳蝸植入手術,是針對於極重度耳聾患者的。包括先天性耳聾的兒童,也包括後天由於各種因素導致聽力極重度下降的成人。對於這一類的患者,使用助聽器是無法得到有效的聽力的。所以,需要通過人工耳蝸的幫助來實現聽力。
  • 植入人工耳蝸,40年來第一次聽見兒子叫「媽媽」……
    此外,近40年超長期聽覺剝奪後是否能重新獲得聽覺,這是全世界的難題,即使冒各種風險成功完成植入了人工耳蝸,能否如願聽見聲音,誰也無法保證。 到底值不值得拼一拼?經與家屬的多次溝通,張宏徵教授被陳先生對母親的這份堅定而誠摯的「求聲欲」所感動,決定放手一搏。
  • 安順9歲男孩的人工耳蝸弄丟了,望好心人撿到歸還
    11月14日13時50分許,安順五小學生小文博在上學路上,不慎將自己的人工耳蝸丟失。現在,他已無法聽清聲音。(丟失的耳蝸。家屬供圖)上學路上丟失11月14日晚8時許,都市新聞記者在安順一小區內見到了小文博和他的家屬。
  • 人工耳蝸手術多少錢?做人工耳蝸費用明細
    人工耳蝸品牌選擇的費用人工耳蝸的選擇主要有國產品牌人工耳蝸和國外品牌人工耳蝸。目前國內的人工耳蝸品牌主要是上海力聲特和杭州諾爾康。上海力聲特人工耳蝸最大特點是性價比高,是目前最便宜的耳蝸產品,適合工薪階層家庭使用。不過,目前該耳蝸僅供18歲(含)以上成年人使用,17歲及以下患者尚不能植入。
  • 丟失人工耳蝸的海珠寶寶獲贈最新款體外機,有了新「耳朵」!
    捐贈現場:小添獲得最新款體外機在捐贈儀式現場,只見調試人員通過對各種生活常見事物擬聲發音,讓小添在接收聲音後依次將面前疊疊圈積木投擲到圓柱之中,隨著最後一塊積木投擲進圓柱,人工耳蝸調試完畢,小添也在媽媽的一聲呼喚後立即應答。
  • 先天聽障兒童人工耳蝸植入,這些關鍵問題你要了解!
    人工耳蝸植入手術為他們打開了一扇通往有聲世界的窗。作為先天聾兒家長最關心的問題就是:為聽障患兒植入人工耳蝸,她的聽力就能達到正常水平嗎?  重建聽力,人工耳蝸植入僅是第一步  作為國內聽覺植入領域知名專家,山東省耳鼻喉醫院聽覺植入科主任徐磊告訴筆者:「目前大多數醫院耳蝸植入手術和調機相對獨立,耳蝸植入醫生只負責把電極植入耳蝸,術後調機甚至交由耳蝸廠家售後服務部門進行,由於缺少對患者術中情況的了解,調機師無法將耳蝸調試至最佳狀態。
  • 植入人工耳蝸後聽到的到底是什麼聲音?
    可是,將聲音轉化成電子信號的人工耳蝸,通過直接刺激耳蝸的聽覺神經,再把電信號傳到大腦聽覺皮層,那麼我們如何知道人工耳蝸植入者所聽到的聲音呢?要麼就是有機器能複製大腦的聲音(誰會發明?有這種科研能力還要人工耳蝸做什麼)所以科學家只能通過分析語言處理器的運作方式去模擬植入者可能聽到的聲音,或者,親自接受人工耳蝸手術,戴上語言處理器後才知道自己會聽到什麼聲音!請注意:不同的聽障史,術前助聽器佩戴時間,語前聾還是語後聾等因素,都會讓使用者有不一樣的使用反饋,所以我這裡的分享只能作參考。
  • 成人耳聾也能植入人工耳蝸 納入醫保後費用大大降低
    今日開診 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接診醫生 耳鼻咽喉科 副主任醫生 陳曉雲  繼先天性耳聾小小孩植入人工耳蝸後,去年9月,附一醫開展了成人人工耳蝸植入術,幫助重度、極重度耳聾患者恢復聽力。一年來,醫院已成功為9名耳聾患者植入了人工耳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