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羊城派記者 李煥坤
實習生 張藝璇
「小添?」「哎!」一聲應答,讓無數羊城市民牽掛的心終於放下。7月19日,因三個月前在地鐵上遺失人工耳蝸而備受關注的聽障兒童小添,在社會各界的關愛之下,收到由廣東省殘疾人公益基金會和浙江諾爾康神經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捐贈的最新款諾爾康人工耳蝸體外機,重返有聲世界。
捐贈現場:小添獲得最新款體外機
在捐贈儀式現場,只見調試人員通過對各種生活常見事物擬聲發音,讓小添在接收聲音後依次將面前疊疊圈積木投擲到圓柱之中,隨著最後一塊積木投擲進圓柱,人工耳蝸調試完畢,小添也在媽媽的一聲呼喚後立即應答。
今年3月19日,三歲幼童小添在廣州地鐵上意外遺失人工耳蝸體外機,市民接力尋找、媒體高度關注、網友留言不斷、廠家借出備用耳機……
然而,經過三個多月的尋找,丟失的人工耳蝸依舊未能找到。鑑於小添家庭的特殊情況,廠家與廣東省殘疾人基金會聯手贈送小添一臺新的人工耳蝸體外機。
諾爾康聽力言語研究院院長銀力介紹道,比起小添原先使用的人工耳蝸,新的人工耳蝸除了體積更小、能夠自動降噪之外,還配備了一個遙控器,可以更加直觀地操作人工耳蝸的程序設置和音量調節。
對於人工耳蝸的遺失問題,銀力則稱諾爾康未來會在人工耳蝸中加入定位導航系統,連接遙控器甚至是手機。
「人工耳蝸丟失的案例非常少,像小添一樣的案例更是少之又少,所以大家一定要好好地愛護自己的人工耳蝸。而我們,也會儘可能地為人工耳蝸遺失的客戶去縮短他們的聽覺剝奪期。」
銀力表示,小添是諾爾康歷史上備用機借出使用時間最長的一位,長達三個月有餘。
捐贈儀式上,廣東省殘疾人公益基金會秘書長歐平源回憶起小添從丟失人工耳蝸到發動全城尋找,再到聯繫廠家暫時使用備用耳機的全過程,「這個還是挺順利的,沒有耽誤小孩的語言訓練。咱們都知道語言的學習訓練有一個緊密性,普通的小孩剛開始學習語言都會有些吃力,更何況咱們的聾兒。」
歐平源說,「在此次事件中,我們主要是通過號召大家,從而讓小添在社會各界的關愛之下,受到廠家的讓利捐贈。日後,我們將繼續為殘疾人發聲,感召社會向殘疾人伸出援手。」
事件回放:人工耳蝸丟失 全城愛心接力
3月19日上午約八時,陳女士抱著三歲的小添從廣州地鐵八號線鷺江站進站,到昌崗站轉乘二號線,到達會江站時發現孩子人工耳蝸體外機丟失。隨後,陳女士立刻告知地鐵和警方,並向羊城派等媒體求助,希望幫忙尋找人工耳蝸。
「孩子是天生聽障兒童,只有通過人工耳蝸才能聽見外界的聲音,所以它對孩子來說非常重要。」陳女士告訴記者,家裡經濟條件並不好,當時做人工耳蝸植入手術還和親戚借了錢,現在都沒有還清。發現體外機不見的時候,心都涼了半截。
羊城派等媒體報導此事後,廣州全城開始幫助小添尋找人工耳蝸體外機。廣州地鐵、廣州公交公安、中國廣州發布、學校家長等都為此事發聲。陳女士也聯繫小添使用的人工耳蝸生產商諾爾康公司,希望能先借用一副耳機。
3月20日上午,廠家把一副備用耳機暫借幼童。21日,記者聯繫上該公司經理吳海傑。吳海傑告訴記者,如果三個月後小添仍找不到自己的耳機,廠家將聯手基金會,捐贈他一個新的體外機。
來源 | 羊城派
責編 | 崔文燦
實習生 | 劉曉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