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寶寶在其成長過程中難免會有些跌跌碰碰,而人工耳蝸植入的兒童,大部分患者是以1-3歲的兒童居多。這部分兒童正處於身體和行為發育的黃金時期,特別是1歲左右的寶寶這個時期正是開始學習走路時候,不可避免的會跌跌撞撞,即便是已經學會走路了的寶寶也免不了會搖搖晃晃,摔著碰著是常有的事。當然還有部分大齡兒童,因頑皮或不小心,偶爾摔跤也是會發生的。即便爸爸媽媽們再小心還是會出現各種狀況,譬如從床上、沙發上摔下來,或者是自己撞到家具的邊角等。但對於人工耳蝸植入的患兒家長,就要儘量避免寶寶摔跤、碰撞,因為如果撞擊到手術植入部位,可能會對寶寶造成較大的傷害。不過有些意外總是不可預測的,當耳蝸植入的寶寶們因摔跤或碰撞傷及到植入部位時,作為家長的我們,在第一時間該做些什麼呢?
當寶寶摔倒後,媽媽們都會異於尋常的緊張(因為會極度擔心傷及耳蝸植入部位),甚至出現手忙腳亂的現象。這個時候,寶寶會因為媽媽的過激反應而更加不安,哭得更加驚恐,媽媽越哄寶寶越哭,形成一個惡性循環。所以,當寶寶摔倒後,媽媽先應該控制住自己的緊張情緒,儘量保持冷靜,輕輕地擁抱和安撫寶寶。
安撫好寶寶後,就要仔細地檢查寶寶摔傷情況,查看有沒有傷及植入體所在的位置及周邊。檢查此部位是否有腫脹、青紫、破損或出血:
作為媽媽會擔心植入體是否被撞壞、斷裂或破碎,磁鐵是否有脫位,電極是否有滑脫,這個時候應該馬上用乾淨的紗布輕輕壓住流血的傷口,做好應急處理後,儘可能及時送往醫院,醫生會通過X 線耳蝸攝片或耳部CT來檢查電極的狀況、植入體的完好程度和正確位置。
絕不能像普通皮下血腫只作冰敷等簡單的處理,或壓根不處理。因為受傷處雖然沒有破損,但皮下組織已經受傷水腫出血,形成局部血腫,容易感染髮炎。人工耳蝸植入術後,很怕植入部位感染,一旦人工耳蝸植入體周圍感染,由於體內有「異物」存在,會不容易控制,嚴重時還需要取出耳蝸植入體。所以家長一旦發現有血腫應立即與為您服務的人工耳蝸植入團隊聯繫,及早處理。在就醫之前的這段時間裡,就不能再給寶寶配戴人工耳蝸,特別是頭件不能再吸附在頭皮上,不然磁鐵的吸力會影響受傷處的血液循環,加重受損組織的損傷程度。
作為媽媽也不能掉以輕心。首先要觀察寶寶除了哭,還有沒有其他不同於平時的行為反應:比如老愛觸碰植入側、走路不穩、哭鬧時間長於1個小時、嗜睡等情況,發現異常還是需要及時就醫。如若確實沒有什麼異常,媽媽可以再檢查一下人工耳蝸的體外機是否能正常工作,嘗試著給寶寶戴上耳蝸,同時密切觀察寶寶的反應。如若寶寶出現驚恐或立即摘掉頭件的情況,媽媽就不要再強迫寶寶佩戴耳蝸,應立即去手術醫院的聽力中心耳蝸調機處,調機醫生會通過電極阻抗測定和神經反應遙測等技術來檢測耳蝸系統是否出現故障,電極是否有毀損和脫出。如果戴上耳蝸後,寶寶並沒有任何異常反應,這個時候媽媽就要仔細觀察寶寶對各種聲音的反應是否還和之前一樣靈敏,如果發現對聲音反應較原來差甚至完全沒有,那也同樣要立即就醫。
那作為媽媽是不是就可以完全放心了呢?答案肯定是不可以,最佳的做法還是儘早去耳蝸調試中心做個基本的檢測。如果實在不方便,那家長對寶寶的觀察就要持續一段時間。因為個別植入電極的損壞變化(短路或開路)可能不一定被撞擊後能馬上顯現出來,一段時間以後,由於個別電極的絕緣層破裂,又沒有及時關閉,造成電極陣列電極間的不正常接觸或電壓不穩致使其他電極短路或毀損,使電極故障範圍擴大,數目增多。最後導致整個植入體發生故障(包括裝置短路、開路和集成電路損壞),就不得不再次進行人工耳蝸植入術。
所以,植入人工耳蝸的寶寶摔跤或磕碰到植入側,輕則會引起局部紅腫疼痛、皮瓣感染,導致頭件無法吸附於頭皮之上,影響寶寶的康復進程;重則會導致接收刺激器移位或碎裂,電極移位脫出,植入體外露,最後不得不再次植入的嚴重後果。為了降低這些風險,家長在平時對這些寶寶的看護和照顧應該加倍用心、仔細,特別是寶寶越小,他的頭皮就越薄,覆蓋在植入體表面的皮瓣對創傷就越敏感,癒合能力差,需要特別留意保護,儘量減少寶寶受傷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