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萬元人工耳蝸原來是進口 國內拿不出一副優質人工耳蝸?

2021-01-16 前瞻網
20萬元人工耳蝸原來是進口 國內拿不出一副優質人工耳蝸?
 Alex Hu • 2018-12-21 11:22:51 來源:前瞻網 E2904G3

都在用的報告小程序

寫文章、做研究、查資料【必備】

微信掃一掃,我知道了

19日下午,一則「小夥丟失20萬元人工耳蝸,找不到需做開顱手術」的消息在網絡上廣泛傳播,引發社會關注。

經過網友們的熱心轉載、盡力尋找,事件到20日下午卻陡然翻轉,陷入「價值不菲的人工耳蝸丟沒丟」「商家惡意炒作濫用善心」的迷局。

有人希望了解事情真相,更有人希望探尋20萬一副人造耳蝸背後的產業問題,有用戶在「前瞻經濟學人」的問答頻道發問,一副人造耳蝸20萬,為何這麼貴,產業格局如何?

人工耳蝸是一種電子裝置,由體外言語處理器將聲音轉換為一定編碼形式的電信號,通過植入體內的電極系統刺激聽神經來恢復或重建聽覺障礙患者的聽覺功能。

根據國家規定,聽力損失在80分貝以下的,建議在聽力專家指導下驗配助聽器;而在80分貝以上的患者,建議做人工耳蝸植入手術。

據光明網報導,李明遺失的N6人工耳蝸生產廠家為澳大利亞科利耳醫療器械(北京)有限公司。而「前瞻經濟學人」研究員李穎詩指出,美國人工耳蝸植入的平均成本為5萬-10萬美元甚至更多,包含人工耳蝸本身的產品費用、手術前的各種評估費用、醫院費用、醫生費用(外科醫生,麻醉師),術後體外調試費用(如植入物費用和定期維修費用),以及術後一系列費用。

 圖表1:人工耳蝸植入涉及費用

另外,從產業鏈角度看,人工耳蝸的研發、生產及銷售三大環節也都會產生大量成本,導致產品價格居高不下。

研發上,人工耳蝸技術涉及多個領域,對研發團隊的資質要求高,技術更新也需要投入大量資金。

生產上,人工耳蝸作為模擬的人造器官,對材料的生物兼容性和安全性要求極高,且生產中各環節都涉及到大量專利和技術壟斷,生產成本相當高。

最後在銷售環節上,據悉,人工耳蝸廠商在國內並不是直接對醫院的醫保系統供貨,到最終市場前所涉及的中間商較多,相當程度上提高了銷售成本。

 圖表2:人工耳蝸產業鏈成本

雖然早在1960年,世界上就出現了將人工耳蝸技術應用於臨床並獲得成功的案例,但我國在1989年才開始引用這一技術,全球人工耳蝸技術長期以來都掌握在西方國家手上。

目前,全球人工耳蝸的製造商主要為Cochlear公司、Advanced Bionics公司和MED-EL公司,分別佔領了55%、20%及20%的市場份額,即三大公司佔據了全球人工耳蝸市場95%的市場。

圖表3:全球人工耳蝸製造廠商市場份額情況(單位:%)

研究員李穎詩同時指出,雖然我國人工耳蝸研製技術相對落後於國外,但近年來,越來越多企業將目光投向這一領域。

目前,上海力聲特公司和杭州諾爾康公司均獲得了國家批註的人工耳蝸生產證,上海力聲特公司已申報18項國家專利,而諾爾康與丹麥Oticon集團合計佔據了全球人工耳蝸約5%的市場份額,實現了國產人工耳蝸聽障治療應用的飛躍,打破了國外三巨頭壟斷的局面。

圖表4:中國人工耳蝸研製情況

根據羊城晚報和湛江日報的記者調查資料顯示,我國患有聽力語言障礙的殘疾人中有20%符合做人工耳蝸植入手術的標準,但這其中僅有1%的患者裝了人工耳蝸,主要原因就在於人工耳蝸價格過於高昂,只能望而卻步。

隨著國內高等學府、研究單位以及相關企業的不斷的研發投入,我國人工耳蝸開發技術不斷成熟,從長期依賴進口到自主研發,未來國產人工耳蝸實現批量投放市場值得期待。

此外,2018年,國家「十三五」人工耳蝸救助項目啟動,為符合條件的聽障兒童免費實施人工耳蝸產品植入和開展康復訓練,且吉林省、遼寧省、河南省、安徽省、上海市、湖南省、浙江省和廣東省也都將人工耳蝸器械列入醫保報銷範圍,在自主研發技術的推進和政府給予的優惠政策推動下,我國聽障人士重獲新「聲」將不再是夢想。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人工耳蝸手術多少錢?做人工耳蝸費用明細
    杭州諾爾康耳蝸關鍵部件材料在國外生產,在杭州組裝,其產品性價比優於進口低檔產品,不分聾兒還是成人都可以手術。杭州諾爾康耳蝸產品有兩種組合:一種是NSP-6B言語處理器+CS-10A植入體,價格為7.83萬。另一種是NSP-6C言語處理器+CS-10A植入體,價格則為8.8萬。
  • 人工耳蝸上市兩年市場低迷 進口品牌價格直線下降
    十家投資機構一日浮虧2.61億  上述報導一出,交易中的海南海藥一路狂瀉,僅50分鐘時間股價從上漲3%被打到跌停,就在剛剛觸及跌停位時,公司宣布緊急臨時停牌。以4.73億流通股本計算,海南海藥一日市值蒸發5.30億元。  2010年8月16日,海南海藥在非公開發行股票預案中披露,募集資金中16734萬元將增資上海力聲特用於人工耳蝸擴建項目。
  • 急尋20萬人工耳蝸是炒作?耳蝸丟了就要開顱?真相是……
    因為通過腦部植入,接收器跟腦部的植入物相配套,如果沒找到,弟弟可能需要再做一次手術,把植入物拿出來。「不算手術費的話,這個耳蝸價值20萬元。如果再把腦袋裡的植入物拿出來,我們所需要付出的代價就不是20萬元可以衡量的了。」她還強調,丟失的人工耳蝸對於別人來講,是沒有任何用處的,因為它只對應李明腦中的植入物。
  • 十張圖了解中國人工耳蝸發展現狀與前景 人工耳蝸價值20萬,且聽且...
    12月19日,一則「弟弟丟失價值20多萬元耳蝸,重配可能需要開顱手術」的求助引爆社交媒體熱議,對於價值20萬的人工耳蝸,不少網友懷疑其真實性。目前,全球人工耳蝸的製造商主要為Cochlear公司、Advanced Bionics公司和MED-EL公司,分別佔領了55%、20%及20%的市場份額。早在1960年,全球就出現了首件將人工耳蝸技術應用於臨床並獲得成功的案例;1984年美國FDA正式批准植入人工耳蝸作為一種進口三類醫療器械在美國上市,因此長期以來我國人工耳蝸的主要來源都依賴進口。
  • 耳蝸的作用是什麼 做人工耳蝸費用了解一下
    耳蝸的作用是什麼 做人工耳蝸費用了解一下時間:2018-10-23 19:53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耳蝸的作用是什麼 做人工耳蝸費用了解一下 耳蝸是位聽器官內耳骨迷路的一個組成部分,是傳導並感受聲波的結構。耳蝸是一螺旋形骨管,繞蝸軸捲曲兩周半。
  • 人工耳蝸國產替代進口加速 海南海藥助患者「從深海上岸」
    力聲特新一代國產人工耳蝸在產品性能上進一步提升,完全可以國產替代進口,除了產品價格是進口的1/2,而且後續維護價格也是進口的1/2。」進口替代力聲特新一代人工耳蝸不僅在漢語言語處理編碼策略方面,對比國外人工耳蝸產品有創新,在國產替代進口方面也將起著重要的作用。
  • 人工耳蝸價格為什麼這麼貴?
    人工耳蝸人工耳蝸的研發成本人工耳蝸的研發一定是有國家的支持,人工耳蝸的研發需要一個完整的人工耳蝸的研發團隊,這個團隊必然涵蓋各個領域的專家,還要有了解整個系統體系的專家進行統籌領導,這樣一個團隊肯定是不便宜的
  • 關於人工耳蝸植入的那些事兒---觀《耳蝸》電影有感
    2、       人工耳蝸的組成部分?目前國內開展的人工耳蝸都是半植入式,也就是說有一部分會植入到人體頭皮下顱骨表面,另一部分在體表,所以將人工耳蝸分為植入體部分和體外言語處理器部分。(1)各種國產和進口人工耳蝸的植入體如下圖所示:
  • 一個母親的請求:請幫忙尋找我孩子的黑色人工耳蝸
    「我媽媽抱著孩子去超市買東西,進超市的時候還在的,等出了超市就不見了,很有可能就丟在超市裡面了。」  丟失的耳蝸對小開開非常重要  著急的父母連超市門口的垃圾箱都翻了一遍  丟失的耳蝸對石女士一家來說非常重要和珍貴。
  • 耳聾孩子裝上國產人工耳蝸 價格僅是目前進口產品的三分之一
    昨天下午的盧灣體育中心四樓異常熱鬧,50多名裝有人工耳蝸的小朋友和他們的父母一起,參加了一場「有聲有色迎奧運」的趣味運動會。先後負責為這些3至12歲的孩子們實施手術的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遲放魯教授告訴記者,國產多道程控人工耳蝸已完成臨床驗證,有望在年內上市,其價格僅是目前進口人工耳蝸的1/3。
  • 我們的愛人工耳蝸是什麼?又是多少錢一個呢?
    因為她失聰了呢,許光明和丁雪鬧離婚,丁雪為了不讓許光明見到自己的女兒,她就把女兒帶到了自己工作的地方,一個夜總會。而婷婷因為想念姥姥,於是她就一個人離開了夜總會,婷婷偷偷的躲在了車裡,後來下車後過馬路出了車禍。因為這次車禍沒有好好的檢查,為後面婷婷失聰埋下了伏筆!
  • 人工耳蝸除了貴,你更應該知道什麼?
    人工耳蝸最新的植入系統並非在全球每個地方都有銷售,人工耳蝸屬於第三類醫療管制器械,尤其是在國內,從引進審核時間到國內臨床應用的周期一般超過三年,所以國內能做的人工耳蝸實際大多是耳蝸公司非最新一代產品,人工耳蝸每代產品更新本質差異並不大,不需要刻意追求最新產品,標黑部分為目前在中國市場銷售的產品。
  • 做人工耳蝸需要多少費用?
    然後就是確診後的人工耳蝸器材的費用。人工耳蝸的選擇主要有,國產品牌人工耳蝸和國外品牌人工耳蝸。國產品牌人工耳蝸一般在6-10萬之間,市場成交價在7-8萬的居多。現在的品牌有上海力聲特人工耳蝸、杭州諾爾康人工耳蝸、瀋陽愛益聲人工耳蝸。國外品牌人工耳蝸一般在12-30萬,根據上市先後和植入體和處理器的不同組合,報價多少不等。
  • 致力於純「中國芯」 力聲特的15年人工耳蝸國產化之路|約見·資本人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從國外壟斷到中國芯,從技術成果到產品國產化,從初代升級到新一代產品,作為國內第一家將人工耳蝸產業化的企業,成立於2004年的力聲特,通過不斷研發與試驗,為中國耳疾患者重獲新
  • 關於人工耳蝸,你了解多少?
    隨後,澳大利亞Cochlear公司又發明了多通道人工耳蝸。如今的人工耳蝸設備,包括植入體內的植入體和佩戴於體外的言語處理器兩大部分。其中,位於體內的植入體又包括接收器和電極。人工耳蝸植入手術已發展得相對成熟,常規的手術方式是自耳後切開皮膚,在顱骨表面磨出一個骨槽安放接收器,再磨開乳突(乳突為解剖學名詞,位於外耳道後方的骨質,體表可以觸及),開放內耳,將刺激電極置入內耳中的鼓階。
  • 高端醫療器械國產替代加速 海南海藥攜自研人工耳蝸突圍
    人工耳蝸迎破局契機諸多高端醫療器械領域中,人工耳蝸是一個關注度不高但十分重要的細分產品,它是一種能使得患有雙耳重度或極重度感音神經性耳聾的成人和兒童獲得或恢復聽覺的電子裝置,目前已經成為全球範圍內治療重度聾至全聾的常規方法。據WTO數據顯示,全球大約有4.66億人患有殘疾性聽力損失。
  • 人工耳蝸為何值20萬?丟失後需重新開顱植入?
    人工耳蝸丟失需要再次開顱的說法,其實是有誤的。如果不慎丟失,不需要開顱,植入體也不需要更換,重新去醫院配置體外設備即可。目前進口人工耳蝸的費用約為20萬,國產人工耳蝸的費用需8萬左右。人工耳蝸價格昂貴的原因主要是兩方面:研發成本和製造成本,其中製造對密封安全要求極高。
  • 王正敏回應質疑:人工耳蝸非克隆 未收力聲特股權
    (點擊圖片查看東方網獨家高清組圖)  東方網記者於量、曹磊1月3日報導:除了被舉報學術抄襲、科研剽竊、院士申報材料造假等,王正敏院士所主持開發的國產人工耳蝸,近日也被曝出系「克隆」國外樣機。今天下午,王正敏院士本人也現身情況通報會現場。對於質疑,王正敏回應稱確實曾從澳大利亞方面獲得過人工耳蝸樣機,但樣機在技術上不存在被拷貝的可能,因此「克隆」說並不成立。
  • 丟失人工耳蝸的海珠寶寶獲贈最新款體外機,有了新「耳朵」!
    今年3月19日,三歲幼童小添在廣州地鐵上意外遺失人工耳蝸體外機,市民接力尋找、媒體高度關注、網友留言不斷、廠家借出備用耳機……然而,經過三個多月的尋找,丟失的人工耳蝸依舊未能找到。鑑於小添家庭的特殊情況,廠家與廣東省殘疾人基金會聯手贈送小添一臺新的人工耳蝸體外機。
  • 打破國外市場壟斷 民族品牌人工耳蝸獲批上市造福更多病患
    然而,在中國市場上,人工耳蝸產品一直為美國、澳大利亞、奧地利廠商壟斷。中國生產人工耳蝸企業數量屈指可數,且市場份額不足10%。  不過,未來,這樣的狀況將會得到改變。  記者13日獲悉,不久前,由海南海藥生產的新一代力聲特耳蝸產品獲批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