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耳蝸國產替代進口加速 海南海藥助患者「從深海上岸」

2021-01-16 網易新聞

聽障是一堵牆,牆內是數以千萬計的失聰者,牆外是大千世界。這堵牆並非不可逾越。

人工耳蝸技術從90年代被引入國內,目前是全世界治療重度失聰的常規方法。

圓圓是一名先天性失聰者。耳蝸沒電了。圓圓有點慌,她悄悄溜出教室去買電池。街上車來人往,此時的圓圓,就像置身無聲電影裡。她是一名聽障患者,耳蝸是聽力器官的延伸和代替。這是一個堪稱龐大,卻少有人關注的群體。圓圓說,戴上耳蝸後,感覺是「就像從深海上岸」。

巨大市場

據介紹,聽力殘疾按照中殘聯的分類標準有四級,聽力殘疾四級聽力損失41-60dBHL,聽力殘疾三級聽力損失61-80dBHL,聽力殘疾二級聽力損失81-90dBHL,聽力殘疾一級聽力損失大於90dBHL。耳聾一般分為傳導性耳聾、感音神經性耳聾、混合型耳聾。對於一般傳導性耳聾,通過手術都可以治療;對輕度中度耳聾,佩戴助聽器可以起到較好效果;對於重度和極重度聾,目前人工耳蝸植入是唯一治療手段。

「助聽器一般用於輕度和中度耳聾患者,助聽器的作用是把聲音放大,針對的是有一定殘留耳毛細胞的患者。人工耳蝸針對的是重度極重度耳聾患者,戴助聽器無效或效果不佳者,他們耳毛細胞消失了或大部分消失了,但尚存殘餘聽神經。」 力聲特總經理孫增軍介紹說。

據中國殘聯2018年數據顯示,目前我國近3000萬聽障人群,佔全球聽障人士的6%,是全球聽障人士最多的國家,但我國人工耳蝸植入率不到3%。

中國重度極重度耳聾患者739萬人,按500萬人植入人工耳蝸,每套價格10萬元,市場規模5000億元。而且隨著人口老齡化老年性聾的增多、人工耳蝸植入適應症的擴大,市場前景廣闊。

據中國藥品監督管理研究會等單位聯合發布的《中國醫療器械行業發展報告》,2017年,中國醫療器械行業市場規模達5233億元,已成為全球第二大醫療器械市場。細分領域來看,我國人工耳蝸的複合增長率約10%,遠高於全球的6%。

實際上,近年來,國家也不斷發布扶持政策,提升人工耳蝸植入率。2016年,國家發改委印發的《關於促進醫藥產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重點工作部門分工方案》專門提到,要重點開發人工耳蝸等高端植介入產品。

2018年,我國正式啟動「十三五」人工耳蝸救助項目,為符合條件的聽障兒童免費實施人工耳蝸產品植入和給予手術費用及康復訓練費用補助。目前,吉林省、遼寧省、河南省、安徽省、上海市、湖南省、浙江省和廣東省等省市已將人工耳蝸器械列入報銷範圍。

為此,包括海南海藥在內的企業也都在進行大量投入研發。

據了解,海南海藥為研製國產人工耳蝸,自2012年以來投入了大量資金和醫療資源,包括海藥大健康、醫院、網際網路醫療資源,也包括大量公司運營方面的支持。力聲特自2004年成立15年來,累計投入6億元多,用於人工耳蝸的技術開發、工藝研究、臨床試驗、產業化等工作。

5月28日,海南海藥發布公告,旗下控股子公司力聲特於近日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頒發的《醫療器械註冊證》。孫增軍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透露:「獲得註冊證後,換生產許可證需要半個月左右。還有生產周期和入院周期,然後就可以進行第一批植入,預計在8月份進行植入。」

海南海藥稱,相比第一代人工耳蝸產品,LCI-20PI 人工耳蝸植入體具有24個鉑金電極,支持多種刺激模式;採用微彎電極設計, 可以更好地保護耳蝸精細結構;同時增加了神經反應遙測功能,利於小兒植入者術後調機指導。另外,配套使用的人工耳蝸語音處理器正在審核中。

孫增軍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指出,中國重度極重度耳聾患者739萬人,按500萬人植入人工耳蝸,每套價格10萬元,市場規模5000億元。而且隨著人口老齡化老年性聾的增多、人工耳蝸植入適應症的擴大,市場前景廣闊。「人工耳蝸由於涉及多門交叉學科,技術門檻很高,所以人工耳蝸市場長期為國外三大廠商壟斷,產品價格居高不下。力聲特新一代國產人工耳蝸在產品性能上進一步提升,完全可以國產替代進口,除了產品價格是進口的1/2,而且後續維護價格也是進口的1/2。」

進口替代

力聲特新一代人工耳蝸不僅在漢語言語處理編碼策略方面,對比國外人工耳蝸產品有創新,在國產替代進口方面也將起著重要的作用。

據了解,1995年的時候,第一例人工耳蝸進入中國時,價格需要20多萬元,長期以來我國人工耳蝸的主要來源依賴進口,但進口產品價格及後期升級維護費用高昂導致我國大部分普通聽障家庭都望而卻步。

這個高昂的價格一直持續到2011年之前力聲特等國產產品出現,國外老產品會降價到14、15萬元左右。

據了解,人工耳蝸具有3個關鍵的技術,包括植入晶片、密封技術、編碼策略。「當時世界上也只有澳洲的Cochlear,還有美國的AB,奧地利的MED-EL公司,能夠生產人工耳蝸,也是屬於產品壟斷。他們的植入晶片都是自己研發的,不對外銷售,當時因為技術封鎖的原因,才自己進行研發設計植入晶片。」孫增軍表示。

力聲特2011年2月份拿到人工耳蝸批文,實現了國產人工耳蝸聽障治療應用的自主創新,打破國外壟斷。現在國內人工耳蝸市場,澳洲的Cochlear、奧地利的MED-EL公司佔據較高份額,這兩家佔比較多。其次是美國的AB公司、力聲特。

孫增軍指出,力聲特在成人市場有一定優勢,佔到25%-30%份額。而力聲特新一代國產人工耳蝸在產品性能上進一步提升,完全可以國產替代進口,除了產品價格是進口的1/2,而且後續維護價格也是進口的1/2。

「我們剛獲得的批文是力聲特新一代人工耳蝸植入體,屬於三類醫療器械。這一代產品相對於上一代產品,可以更好地保護耳蝸的組織和殘餘聽力,同時增加了神經反應遙測功能,在輔助小兒調機方面有重要價值。這一代產品和國際市場主流產品,整個性能和功能是可以媲美的。因為人工耳蝸每一代產品迭代周期比較長,特別是三類植入的整個研發到臨床再到拿到生產批文,一般需要五年左右時間,也比較漫長。」孫增軍表示。

同時,力聲特新一代人工耳蝸是在 REZ-I 型人工耳蝸基礎上,通過技術改進和創新推出的全新產品。其採用漢語言語處理編碼策略,對比國外人工耳蝸產品的創新點是更適合漢語聲調語言,可以分辨四聲。

另據海南海藥2018年年報顯示,目前力聲特人工耳蝸六歲及以下的臨床實驗進入尾聲。六歲及以下屬於增加適應症,不需要重複開發。對於未來,海南海藥表示,將打造輻射國內國際的銷售模式和團隊,以人工耳蝸為依託,完善聽力康復產品線。

相關焦點

  • 高端醫療器械國產替代加速 海南海藥攜自研人工耳蝸突圍
    國產替代是我國實現科技進步的重要途徑,隨著政策扶持以及企業自主創新力度加強,過去長期受制於國外壟斷的一些高端醫療器械領域未來有望實現逐步進口替代的願景,行業將迎來國產化替代加速的機遇期。政策發力加速國產替代2012年出臺的《醫療器械科技產業「十二五」專項規劃》中就提出,要重點開發一批國產高端醫療器械,形成進口替代,拉開我國醫療器械國產化的序幕。2015年,國務院出臺的《全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規劃綱要(2015-2020年)》明確提出要降低醫療成本,逐步提高國產醫用設備配置水平。
  • 人工耳蝸上市兩年市場低迷 進口品牌價格直線下降
    日前有報導稱,中科院院士王正敏「克隆」國外「人工耳蝸」樣機冒充自主研發,並獲得國家多項研究經費。而海南海藥正是購買這一專利技術的乙方,一時間被捲入「學術造假」漩渦。無論海南海藥以公告形式或帶患者方式澄清產品質量無問題,但除了打壓下去了進口品牌價格外,人工耳蝸產品上市兩年市場一直低迷是事實。
  • 打破國外市場壟斷 民族品牌人工耳蝸獲批上市造福更多病患
    然而,在中國市場上,人工耳蝸產品一直為美國、澳大利亞、奧地利廠商壟斷。中國生產人工耳蝸企業數量屈指可數,且市場份額不足10%。  不過,未來,這樣的狀況將會得到改變。  記者13日獲悉,不久前,由海南海藥生產的新一代力聲特耳蝸產品獲批上市。
  • 致力於純「中國芯」 力聲特的15年人工耳蝸國產化之路|約見·資本人
    當時,全球人工耳蝸市場幾乎被澳洲科利耳公司、美國AB公司和奧地利MED-EL公司三大國外巨頭所壟斷。長期以來,我國人工耳蝸主要依賴進口,但進口產品價格及後期升級維護費用高昂,令國內大部分普通聽障家庭望而卻步。力聲特總經理孫增軍介紹,人工耳蝸有三大關鍵技術——植入晶片、編碼策略和密封工藝,其中植入晶片是最核心的組成部分,它的研發難度是整個人工耳蝸技術中最高的。
  • 耳聾孩子裝上國產人工耳蝸 價格僅是目前進口產品的三分之一
    昨天下午的盧灣體育中心四樓異常熱鬧,50多名裝有人工耳蝸的小朋友和他們的父母一起,參加了一場「有聲有色迎奧運」的趣味運動會。先後負責為這些3至12歲的孩子們實施手術的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遲放魯教授告訴記者,國產多道程控人工耳蝸已完成臨床驗證,有望在年內上市,其價格僅是目前進口人工耳蝸的1/3。
  • 20萬元人工耳蝸原來是進口 國內拿不出一副優質人工耳蝸?
    20萬元人工耳蝸原來是進口 國內拿不出一副優質人工耳蝸?根據國家規定,聽力損失在80分貝以下的,建議在聽力專家指導下驗配助聽器;而在80分貝以上的患者,建議做人工耳蝸植入手術。據光明網報導,李明遺失的N6人工耳蝸生產廠家為澳大利亞科利耳醫療器械(北京)有限公司。
  • 人工耳蝸手術多少錢?做人工耳蝸費用明細
    90%以上的聽障患者本人或家長在選擇做人工耳蝸手術前都會在網上搜索關於人工耳蝸的費用問題,但了解到的費用信息很局限,對於人工耳蝸每個環節涉及到的具體費用並不清楚,有些聽障家庭選擇在海外做手術,也想了解具體費用明細,還本文將從術前檢查、不同的耳蝸品牌的選擇,手術醫院的選擇、手術收費、及人工耳蝸後期維護五個維度給大家講明工耳蝸費用明細
  • 十張圖了解中國人工耳蝸發展現狀與前景 人工耳蝸價值20萬,且聽且...
    人工耳蝸技術要求高,各環節成本高昂人工耳蝸是一種電子裝置,由體外言語處理器將聲音轉換為一定編碼形式的電信號,通過植入體內的電極系統刺激聽神經來恢復或重建聽覺障礙患者的聽覺功能。根據我國的規定,聽力損失在80分貝以下的,建議在聽力專家指導下驗配助聽器;而在80分貝以上的患者,建議做人工耳蝸植入手術。
  • 我們的愛人工耳蝸是什麼?又是多少錢一個呢?
    後來,婷婷又暈倒了,到醫院檢查之後發現她得了顳骨橫行骨折,這嚴重的影響了婷婷的聽力,到後來婷婷只能靠更換人工耳蝸來助聽,這對一個小孩子來說是一個多麼大的打擊啊!助聽器與人工耳蝸同屬於聽力康復設備。相同之處在於,兩者都可以稱作助聽設備,都是通過特殊的電子線路,將外界的聲音信號轉化為電信號,再轉化為人體可接受的聲音信號。
  • 做人工耳蝸需要多少費用?
    新生兒聽力篩查如果沒有通過、後天藥物致聾或者其他原因喪失聽力後,在重度和極重度級別的聽力重建中,人工耳蝸植入是一個常常被醫生提供給患者的方案。那麼,這個時候,做人工耳蝸需要多少費用?就成為多數患者關注的首要問題。
  • 關於人工耳蝸植入的那些事兒---觀《耳蝸》電影有感
    1、      什麼是人工耳蝸?人工耳蝸是一種電子裝置,所以又稱電子耳蝸,是一種由體外言語處理器將聲音轉變成電信號刺激,電流繞過外耳、中耳和受損的耳蝸毛細胞直接刺激聽神經的螺旋神經節而產生聽覺,人工耳蝸是用來恢復重度和極重度感音性聾患者聽力和語言交流能力的生物醫學工程裝置。
  • 耳聾患者福利,民生醫院進口耳蝸植入援助
    耳聾患者福利,民生醫院進口耳蝸植入援助 時間: 2020-06-16 15:55  來源: 求醫網   編輯: 志飛 中心根據患者年齡段以及家庭經濟情況的不同,提供有國內外多個品牌、多款型號可供重度耳聾患者選擇
  • 人工耳蝸價格為什麼這麼貴?
    人工耳蝸它實質上是一種特殊的聲-電轉化電子裝置,其工作原理是:將環境中的機械聲信號轉化為電信號,並將該電信號傳入患者耳蝸,刺激患耳殘存的聽神經而使患者產生某種程度的聽覺。人工耳蝸人工耳蝸價格為什麼這麼貴?人工耳蝸從功能上講是一種聽神經補償系統,也是人類史上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人工器官」。
  • 耳蝸的作用是什麼 做人工耳蝸費用了解一下
    耳蝸的作用是什麼 做人工耳蝸費用了解一下時間:2018-10-23 19:53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耳蝸的作用是什麼 做人工耳蝸費用了解一下 耳蝸是位聽器官內耳骨迷路的一個組成部分,是傳導並感受聲波的結構。耳蝸是一螺旋形骨管,繞蝸軸捲曲兩周半。
  • 關於人工耳蝸,你了解多少?
    人工耳蝸植入術分別於1985年和1990年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批准應用於成人和兒童患者。現在,美國約有十萬人使用人工耳蝸。人工耳蝸植入被認為是重度極重度耳聾患者重建聽覺的有效治療方法。因為每個佩戴者的開機調機記錄都可從產品公司的軟體中調取,並不會因為言語處理器丟失、損壞等原因,佩戴者就必須從零開始調整耳蝸程序。只不過,丟失了言語處理器,佩戴者的世界如同被按下了靜音鍵,不能聽到外界聲音,這對本人會造成極大的生理和心理影響。因此我們建議,人工耳蝸佩戴者如果丟失了言語處理器,應第一時間聯繫廠家,協商溝通獲取一個臨時的替代機供短期使用,直到自己的問題得到妥善解決。
  • 急尋20萬人工耳蝸是炒作?耳蝸丟了就要開顱?真相是……
    人工耳蝸是一種幫助聽障人士感知聲音的特殊聲-電轉換裝置,其工作原理是將環境中的聲音信號轉換為電信號,將電信號通過植入的電極傳入患者耳蝸,刺激耳蝸殘存的聽神經,從而產生聽覺。相比於助聽器單純擴大聲音,人工耳蝸可以繞過受損的內耳,直接刺激聽覺神經纖維,使病人重獲聽力,這對於重度至極重度的聽力障礙者意義重大。
  • 人工耳蝸為何值20萬?丟失後需重新開顱植入?
    人工耳蝸丟失需要再次開顱的說法,其實是有誤的。如果不慎丟失,不需要開顱,植入體也不需要更換,重新去醫院配置體外設備即可。目前進口人工耳蝸的費用約為20萬,國產人工耳蝸的費用需8萬左右。人工耳蝸價格昂貴的原因主要是兩方面:研發成本和製造成本,其中製造對密封安全要求極高。
  • 3歲孩子的耳蝸找到了!
    人工耳蝸戴上啦下午兩點四十,好消息傳來,人工耳蝸找到了!全城關注這件事後,撿到人工耳蝸的好心人也看到了大家轉發的消息並主動聯繫孩子的媽媽,下午兩點四十,好心人把人工耳蝸交還給失主。鄭州市第三人民醫院耳鼻喉科聽力眩暈主管技師劉金環介紹,人工耳蝸(或仿生耳)是人工耳蝸是一種電子裝置,該裝置能把外界聲音信號轉變為電信號,繞過受損的毛細胞(感音性聾患者內耳受損部位)直接刺激聽神經,從而將聲音信息傳遞到大腦聽中樞,使耳聾患者聽到聲音。簡單來說人工耳蝸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完全替代一個器官的「人工器官」它是「人工耳」,替代耳朵。
  • 人工耳蝸除了貴,你更應該知道什麼?
    從助聽器到人工耳蝸,從網絡搜索到你看到這篇文章,說明你或者你身邊的家人也許對人工耳蝸有剛性需求,人工耳蝸基礎知識已經看過很多,你想了解的一定是關於人工耳蝸的更深入具體知識。筆者最近收到很多患者諮詢,就人工耳蝸問題,人工耳蝸除了貴,你更應該知道什麼?今天就給大家帶來以下乾貨。
  • 關於人工耳蝸,除了造價昂貴,你還了解多少?
    人工耳蝸植入術分別於1985年和1990年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批准應用於成人和兒童患者。現在,美國約有十萬人使用人工耳蝸。人工耳蝸植入被認為是重度極重度耳聾患者重建聽覺的有效治療方法。因為每個佩戴者的開機調機記錄都可從產品公司的軟體中調取,並不會因為言語處理器丟失、損壞等原因,佩戴者就必須從零開始調整耳蝸程序。只不過,丟失了言語處理器,佩戴者的世界如同被按下了靜音鍵,不能聽到外界聲音,這對本人會造成極大的生理和心理影響。因此我們建議,人工耳蝸佩戴者如果丟失了言語處理器,應第一時間聯繫廠家,協商溝通獲取一個臨時的替代機供短期使用,直到自己的問題得到妥善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