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20萬"的耳蝸貴在哪裡?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2021-01-16 新京報網

近日,一則「20萬人造耳蝸丟失」的新聞成為網絡熱點,一位河北小夥在北京出差期間不慎將佩戴的人工耳蝸丟失。據其姐姐稱耳蝸價值20萬元,若找不到則需要重新進行「開顱手術」,相關消息經主流媒體報導後引發公眾關注。


事件發酵後,有自媒體發文稱該事件為一場「媒體與商家合謀的大騙局」。文章稱,在短短一個月內全國就發生了4起耳蝸丟失事件,且事件經過均有所相似,耳蝸價值也都在20萬-30萬之間,「營銷痕跡明顯」。


12月20日,耳蝸失主的姐姐對外否認了「營銷」質疑,承認自己此前對費用有所誇大,弟弟植入耳蝸的手術全套費用實際為17萬。


遺失的人造耳蝸引發的質疑


這位26歲的河北小夥佩戴的人工耳蝸,是在北京搭乘地鐵時遺失的。


據失主姐姐在網上發布的求助帖稱,失主於19日清晨5點半出門乘坐地鐵,搭乘14號線、6號線及2號線至北京站後,發現自己的人造耳蝸丟失。


「這個耳蝸大概價值20多萬,是跟他腦子裡的植入相配套的,他現在是全聾狀態。如果沒找到,有可能需要再開一次頭顱。」在求助帖中她這麼寫道。


相關說法在經《北京青年報》等主流媒體轉發後引發質疑。質疑的焦點之一在於20萬元是整套耳蝸及手術費用的價格,而失主遺失的體外部分價值遠不及20萬;其二是若無法找到遺失的耳蝸,並不需要進行「開顱手術」,重新配備體外耳蝸即可;另外還有聲音稱,若耳蝸遺失後人就處於全聾狀態,為何在遺失的第一時間沒有發覺?


次日,失主姐姐對外回應相關質疑,稱10年前耳蝸植入手術的整體費用是17萬元,「多說了三萬」,因為遺失時耳蝸是在衣服口袋裡裝著,並非直接佩戴,所以掉了也沒有察覺。


至於「開顱手術」的說法,她在接受採訪時表示,耳蝸遺失後,如果真的找不到並且廠家無法提供配套的設備,那麼就需要重新做手術將體內設備取出換新,「開顱」的說法是自己對醫學術語不專業造成的。此外,由於耳蝸植入時間久遠,重新做新太危險,因此不會重新做手術。


耳蝸廠家同樣發微博稱,人工耳蝸植入僅是顯微外科手術,並不用開顱,更不會損傷大腦。通常術後當天即可下床。如耳蝸外機不慎遺失也無需再次手術,只需重新配置一隻即可。


失主姐姐同時也否認了「營銷炒作」的質疑,並強調弟弟已經成年,有自己承擔相應責任的能力,也未委託發起捐款,僅希望大家提供耳蝸遺失的線索。


12月20日,她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已有熱心網友及機構為其弟弟提供了備用機。


丟失耳蝸並不是個案,保用期內可免費更換


世界衛生組織將聽力障礙按嚴重程度分為輕度、中度、重度、極重和無聽力。常見的聽力輔助工具包括助聽器、手語、人工耳蝸、字幕和唇語,但重度或極重度聽力障礙者(即無法聽到90分貝以上聲音)就需要選擇人工耳蝸。


「人工耳蝸是針對重度、極重度以及聽力損失的兒童和成人的一種助聽裝置,其工作原理是將環境中的聲音信號轉換為電信號,將電信號通過植入的電極傳入聽障者耳蝸,刺激耳蝸殘存的聽神經,從而產生聽覺。」上海交通大學附屬新華醫院、浦南醫院聽力中心聽力學家、耳鼻喉科醫生段吉茸解釋稱。


很多人可能會好奇人工耳蝸與助聽器的區別是什麼?


段吉茸指出,助聽器是將聲音按需放大,改變的是外界聲音並不是耳朵,而人工耳蝸是通過電極越過耳蝸直接與聽神經末梢相連。


據他介紹,人工耳蝸由體內機、體外機兩部分組成。體內機部分包含電極組和接收/刺激器兩部分,電極組上面規律排列著獨立的刺激電極,插入彎曲的內耳耳蝸,與聽神經末梢緊密相連,是真正植入內耳的部分,接收/刺激器為扁平的近橢圓形,置於耳後皮下。


「體內機部分是要通過手術植入的,常規採用耳後切口、經乳突面隱窩入路、耳蝸開窗或圓窗進路的操作,簡單的說是一個微創手術,不是開顱手術。體內機的壽命通常有70年,在不損壞、非故障的情況下,無需取出,也不會掉出來,可以說是管一輩子。」


體外機部分由頭件(與接收/刺激器相連通)和聲音處理器組成,還包括供電電池。聲音處理器與頭件連接,是體外機的重要部件,根據聽障者的聽力損失和聆聽需求處理聲音,可以更新升級。新聞事件中的人工耳蝸丟失,指的就是這部分。


在段吉茸看來,丟失耳蝸並不是個案,因為體外機部分的頭件是通過磁力吸附在與植入體對應的頭皮位置,被外力扯下來後容易吸附在周圍的金屬上,造成丟失。同時他強調,體外機丟失後,無需手術更換體內機,新配一個體外機,並重新根據聽力損失和聆聽需求進行調試後即可匹配。


「目前,市場上進口人工耳蝸的價格在十幾萬到三十萬元不等,包括體內機和體外機兩部分,國產人工耳蝸在十萬元左右,一般體外機的更新換代需要五萬元左右。」


對於動輒十幾萬的價格,段吉茸表示這一方面是因為信號處理和材料技術不斷改進,更重要的是由於研發成本較高,使用者數量較少導致的。


據果殼報導,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網站提到,一般人工耳蝸都會帶有廠商提供的保用期,在此期間內設備的遺失、損壞和被偷都會有一次免費更換的機會。


文章指出,這次丟失的那款人工耳蝸,在加拿大和美國都是2013年上市,保用期5年,國內上市時間只晚不早,現在2018年還沒過,如果保用期是全球通用的,理論上可以免費更換外機。


新京報記者 唐亞華 薛星星 編輯 蘇琦 王進雨 校對 吳興發

相關焦點

  • 新京報APP上線「好新聞 無止境」
    「好新聞,無止境」,昨天,開屏頁上的這六個字,宣告新京報APP正式上線。昨天上午,新京報APP上線儀式在新聞大廈舉行。全新的新京報APP也正式登錄各大手機應用市場。作為一款專注優質原創新聞內容的資訊類APP,其上線標誌著新京報在媒體轉型道路上向前邁進一大步。
  • 城市牧羊人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羊群聞著鹽味,他走到哪裡,羊群就跟到哪裡。周相紅的老家——大海鄉大菜園村長菁組。「羊一年要吃掉2000多塊錢的鹽,還得吃三四次驅蟲藥,這樣膘才能長得好」,他用啤酒瓶把藥片泡成水讓羊喝,「膘長得好,羔的質量才能好」。  一隻掉隊的綿羊被山腳的網欄阻隔,急得咩咩叫,周相紅放下鹽袋,把它抱進羊群。「5月就把羊毛剪了,堆在倉庫裡沒賣掉,以往都是外地老闆來收,能賣五六千元到萬把塊,因為疫情,一直沒人來收」。周相紅說。
  • 北京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新京報快訊(記者 陳琳)平谷農業科技創新示範區建設取得新進展。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新京報訊(記者 李玉坤)日常生活中,我們會接觸到許多生物,餐桌上香氣四溢的牛蛙和小龍蝦、公園裡隨風搖曳的花草
  • 十張圖了解中國人工耳蝸發展現狀與前景 人工耳蝸價值20萬,且聽且...
    12月19日,一則「弟弟丟失價值20多萬元耳蝸,重配可能需要開顱手術」的求助引爆社交媒體熱議,對於價值20萬的人工耳蝸,不少網友懷疑其真實性。雖然我國具有龐大的聾兒人群,實際上能夠獲得植入人工耳蝸的聽力損失兒童卻很少。據相關資料顯示,目前全球人工耳蝸植入術者已超過60萬例,而我國僅超過5萬例,佔比為8.3%。我國人工耳蝸植入術者佔比如此低的原因在於長期以來全球人工耳蝸技術都掌握在西方國家手上,進口產品價格高昂導致我國大部分普通中國聽障家庭都望而卻步。
  • ASMR七年「斷舍離」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對於針對ASMR的監管,Richard的第一感覺是好的,「一下子肅清了許多擦邊球行為」,但一個月後,整個事情開始向他沒有想到的方向發展。 「ASMR對播放的室內環境要求很高,如果室內環境影響太大的話,播出來就會有雜音,通透、無底噪,才是最佳的環境。為了達到這樣的環境,頂級的ASMR設備往往會有幾十萬元的投入,包括隔音間、隔音海綿、隔音機箱,有時一個設備改變的其實就是零點幾分貝的底噪,但有一點點的底噪,往往就會影響聽眾的體驗。」軒子巨2兔說。
  • 姚櫓演配角搶戲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我那會不想拍戲,成天爬山、釣魚,羽毛球也是那時候練出來的說,打得特好,後來有人跟我說,我的路走偏了,工作也是一種修行。這麼著我才醒悟了,又重新開始投入工作。  新京報:過去觀眾看見你都是在電視劇裡,這兩年是什麼契機讓你開始演電影?  姚櫓:其實我出道最開始是演電影的。1990年我還在電影學院上學,剛開始接戲,就連續演了三部電影,都是正兒八經的電影廠拍的。
  • 記者:沙雪良 李凱祥 編輯:樊一婧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新京報快訊(記者 沙雪良)昨天下午,北京舉行第146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北京市委宣傳部副部長
  • 人工耳蝸為何值20萬?丟失後需重新開顱植入?
    人工耳蝸丟失需要再次開顱的說法,其實是有誤的。如果不慎丟失,不需要開顱,植入體也不需要更換,重新去醫院配置體外設備即可。目前進口人工耳蝸的費用約為20萬,國產人工耳蝸的費用需8萬左右。人工耳蝸價格昂貴的原因主要是兩方面:研發成本和製造成本,其中製造對密封安全要求極高。
  • 精裝LOFT創造夢想家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方莊地區受國貿商圈、西單商圈、王府井商圈等三大城市核心商圈輻射覆蓋,區域價值無可複製。  項目周邊的生活及商業配套十分成熟,匯聚了國標級金融、餐飲、醫療、休閒、教育等基礎設施。板塊成熟高端的商圈不但極大提升項目價值,也讓休閒購物以及日常生活都非常方便。因此,方恆·偶寓自入市以來,就備受熱捧,被視為自住、投資、SOHO辦公首選之地。
  • 專訪| 蔡志忠:依舊頑皮,愛講故事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因為東方哲學、中國哲學是有普遍價值的。今天已經是全球單一市場,任何國家的企業,都需要知道《孫子兵法》的策略;需要知道孔子關於人際關係的學說,忠恕之道;需要知道道家學說怎樣倡導和自然的合一,與他人的和諧以及與自己的內心和諧。」發布會現場,蔡志忠簡要地談起自己的作品。
  • 急尋20萬人工耳蝸是炒作?耳蝸丟了就要開顱?真相是……
    焦急:耳蝸價值20萬,或需再次開顱手術今天上午,記者聯繫當事人的姐姐李女士,了解到了最新情況。李女士形容,人工耳蝸外形看起來像一隻黑色的耳機,通過一根導線和一個圓圈與頭部內的植入物相連接。而關於所稱的「20萬的人造耳蝸」,李女士稱,弟弟的手術做於2008年,從裡到外的整體費用為17萬,多說了三萬「很對不起大家」。對於所謂「炒作」「與企業合作」一說,李女士回應稱,沒跟商業合作,自媒體想蹭就蹭吧。
  • 「籠中人」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 關注焦點  關在籠中、鎖著鐵鏈的精神病人,偶見於新聞事件,而記者採訪發現,這樣的「籠中人」其實是個龐大數字,僅河北省便有約10萬人。中國約有1600萬重症精神病人,其中10%有潛在暴力傾向,很大比例的這類病人成為了「籠中人」。  5月1日,《精神衛生法》施行,限制自由的手段被法律所禁止。
  • 網紅瘦臉針「粉毒」的地下市場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新京報記者 龐礴 攝隨後,新京報記者在5公裡外的另一棟商住兩用樓中見到了那名被稱作「老師」的美容師。美容師的工作室外沒有任何招牌、海報,防盜門緊閉,只有提前打電話才能進入。進入該工作室時,一名美容師正為一名20歲左右的女孩進行小腿部分的肉毒毒素注射。
  • 一年春好處 何不詠而歸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新京報訊(記者 曹雁南)經歷了連續幾日溫度宜人的天氣,明日北京氣溫將會攀上一個小小的高峰,最高溫度躍至28
  • 交通部:乘客安全是網約車底線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資料圖片/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  要求加強對駕駛員駕駛經歷、交通責任事故、暴力犯罪記錄等背景情況核查  新京報訊 近期,網約車行業發生了多起危害乘客安全的惡性事件,引起了社會的普遍關注。昨日下午交通運輸部運輸服務司副司長蔡團結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網約車行業不是法外之地,保障乘客安全也是網約車規範發展的底線。
  • 金科文化擬42億養「湯姆貓」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張維璋向新京報記者解釋稱,當時中美均有許多公司前往洽談。但Outfit7公司創始人夫婦認為,Outfit7公司在西方國家市場已經基本飽和,中國市場還具有較大增長潛力,因此傾向於售賣給中國公司。  張維璋表示,Outfit7公司的盈利能力滿足單獨上市的要求,歐亞平雖然本人無移動網際網路經驗,但可以通過運作在香港上市。願意轉讓給金科文化,主要是因為Outfit7公司與金科文化戰略更吻合,可以促使Outfit7更好發展。  公告顯示,金科文化原主營業務為移動網際網路文化內容製作、分發與運營,以及網際網路兒童早期教育。
  • 黃蛙送上級 湖南新邵一送禮村支書被免職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新京報快訊(記者趙力 見習記者 郭永芳 劉素宏)湖南省新邵縣坪上鎮岱東村一村幹部被曝於2013年末,給縣、鎮相關領導送黃蛙作為禮品。  今日(9月5日)下午,岱東村村委會主任向新京報記者證實此事,稱事由時任村支書蔣平民經辦。坪上鎮鎮長鍾桂新表示,蔣平民正在接受新邵縣紀委調查,職務已經被免。  當地村民提供給新京報(官方微信:bjnews_xjb)的材料共7份,為岱東村送給上級單位黃蛙的報銷憑證的複印件。
  • 深度丨女友被狗咬傷 男子「殺狗」被刑拘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受訪者供圖  狗值3.6萬,搶救無效死亡;警方稱男子涉嫌故意毀壞財物罪;律師認為難以認定男子「主觀故意」  新京報訊 因為打死了一條狗,27歲的江蘇連雲港男子王茹,正經歷著一場危機。  今年7月5日,王茹的女友李玲玲在回家路上,被一條大狗咬傷。兩天後,當王茹再次遇到這條狗時,出手將其打死。
  • 穿越蛇文化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印度人相信,只要人無傷蛇之心,蛇就沒有害人之意。外表威猛的眼鏡蛇更是財神的化身,只要你善待它,並供它食物,命中一定會走好運。現如今在印度許多農村都有香火繚繞的蛇廟,有些尚未生育的善男信女,為求得一男半女,對廟裡供奉的蛇神更是頂禮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