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玉米標準化生產技術助推鮮食玉米產業實現高值化發展

2020-12-05 農派助農

9月30日,山東省農業科學院玉米研究所邀請有關專家對承擔的山東省重大科技創新工程項目「甜玉米標準化生產及高值化產品研發關鍵技術研究與產業化示範」在濱州市無棣縣的示範田進行了實地考察與驗收。

山東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站長高瑞傑、濱州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王壽岐、山東師範大學教授馬長樂、山東農業大學教授劉鵬、山東省農科院玉米所副所長劉霞等出席活動並講話。

現場驗收結果顯示,示範區甜玉米平均鮮穗產量1345.4公斤/畝,按市場價2.5元/公斤計算,合畝產值3363元,遠高於普通玉米的種植效益。

近年來,山東省農業科學院玉米研究所鮮食玉米糰隊在山東省重大科技創新工程項目「甜玉米標準化生產及高值化產品研發關鍵技術研究與產業化示範」項目的資助下,選育出了魯單801、魯甜105等多個高產優質多抗甜玉米新品種,並與當地新型經營主體一道,研發出了「品種選擇-補水播種-定向施肥-綠色防控-適期採收」五位一體的甜玉米標準化生產技術,為鮮食玉米產業的高值化發展提供了強有力支撐。

農派菌藻複合劑助力農業無公害發展

相關焦點

  • 馬鈴薯鮮食玉米大豆 克山三大主導產業立縣富民
    鮮食玉米生產車間。客商參觀華彩薯業生產車間。鮮食玉米產業呈現蓬勃發展之勢近年來,作為全國鮮食玉米綠色高質高效創建示範縣的克山縣,結合市場供給需求,加大種植結構調整力度,重點圍繞綠色有機鮮食玉米,不斷擴大種植規模,積極引導和扶持企業上項目、深度開發、延長產業鏈條,促進了鮮食玉米產業快速發展。自然條件優越,提升品質和產量。克山縣地處第三積溫帶,氣候冷涼,晝夜溫差大,非常有利於大豆營養物質的積累。
  • 河北萬全鮮食玉米產業發展迅速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本報訊 河北省萬全縣生產的鮮食玉米以其黏甜爽口、耐貯存等優良品質,備受廣大消費者青睞。目前,全縣已擁有鮮食玉米開發加工企業19家。  近年來,萬全縣委、縣政府把鮮食玉米產業作為農業種植結構調整的關鍵來抓,他們與中國農科院、上海農科院等多家科研院所合作,先後投入資金上千萬元,專門從事鮮食玉米品種的研究、生產、推廣與銷售;並組建了全國玉米制種研究的首家股份制公司———華穗特用玉米開發公司,現已培育出「普甜、加甜、超甜」3個「水果型」系列和「中糯、彩糯」2個「蔬菜型」系列共20多個新品種,試驗成功後已普遍推廣到種植基地
  • 鮮食玉米,寵寵寵!這是京津冀經濟圈受歡迎的健康食品
    鮮食玉米成熟的物流解決了鮮食玉米季節性上市的問題 為了解決市場需求,京津冀地區逐漸朝著「北京科研育種+京津冀周邊錯期生產+市民消費」新模式發展。 首要的還是新優品種的研發推廣。
  • 張家口市萬全區發展鮮食玉米見聞
    萬全鮮食玉米產業從起步至今已走過20多個年頭,逐步摸索出「龍頭企業+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各龍頭企業全部推行「訂單生產」,聘用專業的基地技術員全程指導農戶們的種植,種子、肥料、地膜等農資全部統一調配,病蟲害防治、定期管護、收穫和秸稈處理統一組織實施,特別是近年來實現了全程機械化、社會化服務,農民只需要配合技術人員做好玉米生長期的管理就行。
  • 萬全鮮食玉米備受國際市場青睞
    萬全鮮食玉米備受國際市場青睞  張家口日報訊 (通訊員 邢鵬飛 李海峰李繼海)萬全縣素有「中國鮮食玉米之鄉」的美譽,年加工鮮食玉米1.8億穗,70%的產品以其出色的品質進入國際市場,擺上外國人的餐桌。
  • 嗅到了煮玉米的清香,在鮮食玉米產業大會上
    發展鮮食玉米產業,是我旗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一項重要舉措,也是實現我旗玉米產業品牌化、高質量發展的實踐,對於促進全旗產業結構調整、打贏脫貧攻堅、實施鄉村振興具有重要意義。 活動現場,剛煮好還冒著熱氣兒的鮮食玉米供大家品嘗。玉米口感細膩,甜味濃,大家吃了讚不絕口。
  • 綏化市向全國最大北方鮮食玉米生產基地挺進
    原野公司依託「新北香」糯玉米種植合作社,採取「公司+合作社+基地」方式,大力發展鮮食玉米,現已形成萬畝黏玉米種植、萬噸黏玉米加工、萬噸青貯飼料加工、千頭有機牛養殖、萬噸有機肥加工、商貿物流於一體的閉合循環產業鏈。今年,綏化市鮮食玉米種植45萬畝,佔全省總量的三分之一,正在向全國最大北方鮮食玉米生產基地闊步邁進。  近年來,綏化市大力推動鮮食玉米產業發展,全力打造高緯度鮮食玉米主產區。
  • 2000餘萬元資金撬動鮮食玉米產業
    原標題:2000餘萬元資金撬動鮮食玉米產業   在綏濱縣富民農副
  • 萬全鮮食玉米暢銷海內外0%出口日、美等國
    萬全鮮食玉米暢銷海內外0%出口日、美等國    河北新聞網訊(王雪威、李繼海)萬全縣生產的鮮食玉米,以其皮薄鮮嫩、黏甜爽口、耐貯存等特點,不僅暢銷全國20多個省市區,還走俏國際市場。目前,全縣已擁有鮮食玉米開發加工企業19家,年加工量1.8億穗,70%的產品出口日本、韓國、美國、加拿大、俄羅斯等國家。
  • 鮮食玉米論棒賣 收入翻一番
    工人們正在分揀鮮食玉米。「普通玉米論斤賣,鮮食玉米論棒賣,利潤更高。」11月26日,賓縣金玉玉米專業種植合作社理事長孫合龍忙著把玉米裝上南下的貨車。「咱哈爾濱產的鮮食玉米成了南方市民餐桌上的『香餑餑』。
  • 88000棒「尚食甜」速凍鮮食玉米送給最可敬可愛的人
    雙鴨山市寶山區「嘉原公司」向全市抗疫一線群體獻一片愛心  5月29日,奮戰在抗疫一線的我市環衛工人、公安交通警察、醫護人員、社區工作人員和福利院的老人孩子們收到了一份承載愛心的特殊禮物——88000棒(市50000棒、區38000棒)「尚食甜」速凍鮮食玉米。
  • 鮮食玉米如何種植,怎麼樣採摘才能更好呢
    鮮食玉米有多種類型。按玉米乳熟期含糖量,分為普甜玉米(含糖6%~8%)、加甜玉米(含糖8%~16%)、超甜玉米(含糖10%~25%)。按玉米籽粒胚乳中直鏈澱粉和支鏈澱粉所佔份額,分為一般玉米(支鏈澱粉含量佔72%)和糯性玉米(悉數為支鏈澱粉)。其培養和採收技能如下。
  • 勇當「探路者」、勇攀「制高點」——威遠縣鮮食玉米產業高質量...
    威遠縣鮮食玉米種植面積穩定,主要分布在威遠縣的向義鎮、新店鎮、界牌鎮、嚴陵鎮等淺丘區。第一季鮮食玉米最早一月中旬播種育苗,二月中旬可移栽,四月下旬就可上市,每年可種植三季。上市後主要通過線上線下平臺銷往全國各地。種植鮮食玉米畝產值高於傳統種植近萬元以上,可使農民增收效果明顯。
  • 賣鮮食玉米,他們上天貓、京東、蘇寧易購和一號店……
    目前不少鮮食玉米種植基地通過電商平臺,「觸網」銷售,直達消費者。這種便捷的銷售渠道,一定程度上減少了鮮食玉米鮮穗儲藏損耗,降低了銷售渠道成本。從數據中可以發現,目前銷售甜玉米或鮮食玉米的電商店鋪更多的是覆蓋多種農產品的,如水果、蔬菜等。 電商平臺上的鮮食玉米產品中,即食玉米較多、新鮮採摘的生玉米佔比較少,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在於鮮食玉米的保鮮難,讓玉米段、玉米粒等粗加工產品佔據了一席之地。
  • 「豐收的味道」「明年,我還要種鮮食玉米」
    今年有13戶村民種了264畝鮮食玉米,收入大幅增加,佔全村總收入的三分之一。蘭家窯行政村有耕地11000畝,主要種植玉米,產量2200萬斤,收入1650萬元。趙治國說:「今年第一次嘗試種植內蒙古浩峰農業有限責任公司的鮮食玉米,沒想到每畝地增加收入500多元,他們還上門收購,這樣的買賣太划算了。」
  • 鮮食市場搶先機——記上海市農業科學院作物所玉米中心團隊
    「鮮食玉米產業正迎來大健康時代的契機,長三角地區是我國鮮食玉米主要的種植區域,又是全國最大的消費市場,我們的團隊不能也不敢辜負這個時代,全力以赴推動長三角乃至全國鮮食玉米產業健康快速發展。」不久前,長三角鮮食玉米新品種觀摩交流會上選出2020長三角鮮食玉米十佳品種,上海佔了四席,上海市農業科學院作物所玉米中心團隊帶頭人、研究員鄭洪建對此作出回應。
  • 阿里巴巴開啟海倫鮮食玉米網售之門
    海倫農家小菜園的富硒鮮食玉米是主推產品,貧困戶足不出戶就可以將產品通過阿里巴巴平臺銷往全國各地。海倫市是國家級貧困縣,享有「黑土硒都」盛名,有耕地465萬畝,其中鮮食玉米種植面積10萬畝,主要以速凍產品為主,通過農貿市場、經銷商銷往北上廣深一線城市和日韓等國家。
  • 曹中軍:鮮食玉米長成「金鍊子」
    通過「雲平臺」和移動終端對田間進行智能化管理,對有機黏玉米播種、收穫、加工、運輸等全過程進行監控,為農產品貼上了信譽標籤,提高了附加值。  「過去一穗黏玉米賣1元,有了可追溯系統,再加上有機認證,一穗黏玉米可賣到5元,還供不應求。」曹中軍指著可追溯系統介紹。  銷售渠道打通了,大額訂單籤上了,但現有的倉儲、物流和其他延伸產業的軟硬體基礎卻成了發展瓶頸。
  • 廣西34個玉米新品種集體亮相
    涵蓋普通玉米、甜玉米、糯玉米及甜糯玉米等種類,將向全國推廣「桂單902」「桂甜糯527」「壯玉1743」「天貴糯932」……春種夏收,隨著夏季的到來,在廣西農科院新品種新技術展示區、武鳴區伊嶺巖和馬山縣古寨鄉平立村試驗基地,幾十個新品種玉米個個籽粒飽滿
  • 廣西農科院玉米所集中展示34個項目選育玉米新品種
    廣西新聞網南寧7月9日訊(通訊員 關妮納)近日,在廣西農科院新品種新技術展示區的玉米地裡,廣西農科院玉米所研究員程偉東伸出自己的手臂跟玉米棒子比了起來,「你們看,快趕上我的小手臂這麼粗了。」他一邊比一邊展示給前來觀摩的經銷商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