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鈴寒蟬悽切 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唧唧,同是天涯淪落人

2021-01-13 胡胡情感故事

寒蟬悽切,時間一恍已是暮夏已是初秋,初秋,風嘯瑟瑟,寒冷的蟬兒聲聲悲鳴,悽悽切切的叫著。或許它已知道時日不多了,用盡力氣吟唱生命最後的悲歌。我在這車站的長亭裡面對著這一切。

不知不覺,已是傍晚,一陣陣暴雨,飄飄蕩蕩的停歇了急促的腳步。

看著這繁華的大都市,一個人孤單的喝著這沉悶的酒,沒有什麼好心情,腦袋一片空白,心情凌亂無緒。看著昔日過往流戀的人,流戀著繁華的大都市和難忘的人。

車站的廣播一聲聲催促著凌亂的心情,時間已不多了,看著相擁離別的戀人,有些早已哭花了臉。

自古多情空餘恨,此恨綿綿無絕期,問這世間情為何物,竟然能讓七尺男兒無聲的一噎泣。

想到我這一走,路途遙遠無邊無際,看著千裡路徑煙波渺茫,前程漫漫,我又將去往何處呢?

傍晚的雲霧籠罩著這無際的藍天,多情自古傷離別,像我這樣多情的人總是為了離別而傷感,更何況是在這冷清、悽涼的秋天!

誰知道我今夜酒醒的時候又身在何處!怕是只有陌生的城市和無關的人流了。

夜已深了,只能飲著 面對著這悽厲的寒風和初秋的殘月。這一去不道何時能反回故地,要什麼時候才能重逢呢?我想即使遇到在好的天氣、好的風景,也如同虛設。即使有滿腹的情意,又再同誰去訴說呢?

這時間我想突然間想起宋代柳永的《雨霖鈴·寒蟬悽切》: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裡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這時候還真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幹。

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唧唧。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相關焦點

  • 賢者語錄 |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琵琶行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唧唧。The music of her lute has made me sign,Then she tells this plaintive tale of sorrow;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 白居易的「琵琶行」,咋讀起來感覺琵琶女三觀有問題
    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但忽略掉文辭之華麗唯美,仔細地很邏輯性地解構一下「琵琶行」,卻有另一番滋味上了心頭。十三學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一部。曲罷曾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鈿頭銀篦擊節碎,血色羅裙翻酒汙。
  •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品讀白居易和他的詩
    月明人倚樓白居易37歲時才在母親以死相逼下,經人介紹與同僚楊汝士的妹妹結了婚,後來白居易蒙冤被貶江州途中,和楊夫人一起遇見了正在漂泊的湘靈父女,白居易與湘靈抱頭痛哭,並寫下了《逢舊》這首詩,這時湘靈已40歲了卻尚未結婚,白居易親身經歷的這段悲劇般的愛情為《長恨歌》打下了基礎。
  • 唐詩三百首經典詩句,「同為天涯淪落人」是否說的一事無成的我們
    限於篇幅,我們不在此將全文展示出來,而是分幾個部分簡單概括下,第一部分,就是寫的白居易送別客人的時候,聽到有人彈琵琶然後大篇幅的寫了琵琶女所彈奏琵琶的美麗的音樂。第二部分結合琵琶女的命運,讓白居易產生了同病相憐的感情,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詩句就是那句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當時的白居易,已經45歲,職位就是江州司馬。
  • 但聞四壁蟲聲唧唧,如助予之嘆息 | 歐陽修-秋聲賦
    歐陽修  【原文】  歐陽子方夜讀書,聞有聲自西南來者,悚然而聽之,曰:「異哉!」初淅瀝以蕭颯,忽奔騰而砰湃,如波濤夜驚,風雨驟至。其觸於物也,鏦鏦錚錚,金鐵皆鳴;又如赴敵之兵,銜枚疾走,不聞號令,但聞人馬之行聲。予謂童子:「此何聲也?汝出視之。」
  • 《送陳章甫》: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品讀詩書,以文化人,歡迎您關注詩文傳家,書香濟世小船「四月南風大麥黃,棗花未落桐葉長。東門酤(gu)酒飲我曹,心輕萬事如鴻毛。醉臥不知白日暮,有時空望孤雲高。」詩文的意思就是,他腹有詩書氣自華,學問很深知識淵博,怎麼可能輕易低頭讓自己埋沒於鄉野之間。在城東門買酒我們一塊喝著,心如果放寬了,世間之事都是小事。喝醉了酒昏沉沉地睡著了,卻不知道天色已接近黃昏,有時一個人眺望天上的孤雲。
  •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白居易的《琵琶行》道出多少淚
    現在都很喜歡用唐詩宋詞改編成歌曲,任嘉倫演唱的一首《琵琶行》,讓這首詩詞重新進入到大家的視野。這首詩是白居易寫的一首長篇古體的長篇敘事詩,用詩詞來講故事,既有詩詞的韻律,又有故事的趣味。這首詩詞雖然很長,可是卻不會讓人覺得乏味,其中的很多句子都很有意義,「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道出了多少淚。第一,彈奏《琵琶行》的女子,她的身世讓人悲傷《琵琶行》的主人公是一個彈奏琵琶的歌女,她一個人在江中彈奏歌曲。因為聽到這個曲子很好聽,於是白居易和朋友就遊船請女子上船來為他們彈奏一曲。女子彈奏的琵琶技藝很高超,大弦嘈嘈和小弦切切,每一個段落都彈得很好。
  • 作品賞析:宋詞《雨霖鈴.寒蟬悽切》
    《雨霖鈴》宋.柳永上片: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戀處處,千裡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下片: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白居易引琵琶女為知己
    不曾在深夜痛哭過的人,不足以談人生。成年人的崩潰,有時只是一瞬間。元和十年六月,宰相和御史中丞遭到暗殺。面對朝中如此大事,白居易實在看不下去,上表請求嚴懲兇手,得罪了權貴,被貶為州刺史。琵琶女的琴音變化無常,大弦嘈嘈,如同急雨;小弦切切像小聲說話一般;大弦小弦錯雜綜合,像珠子落在玉盤裡;琵琶聲鏗然響起,如同銀瓶迸裂水漿四濺,又像鐵騎突出刀槍齊鳴。曲子彈完之後,撥子在琵琶的中心用力划過,四弦的聲音如同撕裂的布帛一般。當下,東船西舫悄無聲息,只有江心映著月光微微泛白。女子將琵琶收進匣子裡,整頓了衣裳露出莊重的面容,和詩人閒談起來。
  • 比「同是天涯淪落人」更悲催,又一個落魄才子和歌妓的故事
    白居易的《琵琶行》我們都不陌生,全詩六百餘字,儘其所有宣洩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失魂落魄與互相同情之感。一曲琵琶,竟引得滿座掩泣,江州司馬更是衣衫都被淚水打溼了。悽悽之情,溢於言表,令讀者為之動容。
  • 一首不知名的宋詞,寫出了白居易筆下「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感觸
    這首古詩很長,所描繪的內容集中的那兩句著名的「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白居易當時被貶江州司馬,在潯陽江頭夜送客的時候,聽到琵琶女對自身身世的演唱,內心生出了幾分同病相憐之意,才寫出了這首唐詩。等到時光來到宋朝的時候,也有一首宋詞表達出了和白居易這首唐詩所相似的情感。同樣是寫自己對歌女的同病相憐,寫兩個人的天涯淪落之苦。
  • 歷史上的白居易《琵琶行》: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歷史上的白居易《琵琶行》: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白居易生性狂浪不羈,也是當時難見的一個人才,所著《琵琶行》,每句七言格律規整,他所寫的是基本上都是長篇敘述詩,這在古文詩中,都是很少見的,這首詩裡包含了很多情感,有他對琵琶女悲涼身世的同情,也有著他被貶謫的悲涼遭遇,他寫出了一種都是天涯人,相逢也相知的那種感受,又表現出不念往事,不回憶過往的坦然,自己的心意自己明白,自己默默的堅守就好了。
  • 一曲作罷,再聞已是曲中人,一次相遇竟成就千古絕唱
    人都道,「初聞不知曲中意,再聞已是曲中人」,那年白居易在潯陽江頭送客時,在滿眼楓葉荻花的蕭瑟秋景中,偶然聽聞琵琶女所做琵琶曲,兩人惺惺相惜。一次相遇,兩人互訴衷腸,由此造就了千古名篇《琵琶行》。我下馬送客,臨走前在船上為客人飲酒餞行。
  •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白居易被貶,原因讓人匪夷所思
    老師特地找來一臺電唱機,給我們放了一曲《琵琶獨奏曲》,讓我們感受一下,「大珠小珠落玉盤」。老師要求背誦全文,當時也被詩中的優美詞句所吸引,有些經典名句至今還在耳邊迴響,比如「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被今人廣泛應用到社會生活中。比如有些名人,一面難求,即使出來,也是助理保安層層包圍,粉絲們見一面都很難,更別提面對面說句話了,這時有人就會想起這句名言。
  • 「同為天涯淪落人」是否說的是一事無成的我們
    白居易也是16歲的時候就已經金榜題名,後來在京城當官,在四五十歲的時候卻遭遇這樣被貶的經歷,豈不是和這個琵琶女一樣高開低走?到了年紀越大的時候,卻發現自己真的一事無成?咱們再來簡單的說一說白居易,他是唐朝三位最偉大的詩人之一,另外兩個分別是李白、杜甫。他的作品集名為《白氏長慶集》,因其在唐穆宗長慶年間編輯成書而得名。
  • 別被「同是天涯淪落人」騙了,你都不知道詩魔白居易過得有多爽
    後者寫他在潯陽江邊送客的時候偶遇的一個琵琶女,聽著琵琶聲和了解了琵琶女的身世後潸然淚下感人肺腑的場面,也給我們留下了「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此時無聲勝有聲」等能夠脫口而出的珠玉良言,尤其是那句「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幾乎是撥動了古往今來每一個遊子的心,每一個流浪在外的人只要讀到這句詩,就像是找到了知音,頓時會覺得沒那麼孤單了。
  • 搞副業,明星「同是天涯淪落人」?
    搞副業,明星「同是天涯淪落人」?參與互動    最近,在真人秀《中餐廳》中,在廚房忙活的秦海璐跟黃曉明閒聊說,「我就看透了
  • 《送陳章甫》同是天涯淪落人,但李頎不為失意作苦語。又為什麼呢
    東門酤酒飲我曹 [7] ,心輕萬事皆鴻毛。醉臥不知白日暮,有時空望孤雲高。長河浪頭連天黑,津口停舟渡不得。鄭國遊人未及家 [8] ,洛陽行子空嘆息 [9] 。聞道故林相識多 [10] ,罷官昨日今如何?【注釋】[1]陳章甫:江陵(今屬湖北)人,唐玄宗開元中曾官太常博士。高適《同觀陳十六史興碑序》稱他是個「才傑"。早年隱居於河南嵩山一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