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看不起清詩,這七首絕句,不比唐詩差,寫出明亡慘變,家國憂思

2021-01-14 六不和尚

和尚有話說

絕句是中華詩詞王冠上的明珠。

絕句辭短言長,最宜寫情而神韻悠遠,回味不盡。元代楊載曾說:絕句要句絕而意不絕,講究刪蕪就簡,婉曲迴環,真切含蓄。明代胡應麟也說,絕句之構,獨主風神。因此,絕句就像精緻的小品,速寫地繪畫,尺幅之間,風姿盡現。

而五絕,更是精煉優美,將漢字的精妙與表現力呈現殆盡。

今天,王和尚就選取清朝五絕數首,加以評析。藉此可以感受文字的魅力與詩情的悠遠。

△ 王和尚點評清詩絕句

辭短言長,選評清朝最美五絕 文/六不和尚

01.柳溪

煙著層層柳,雲生面面溪。

欲尋垂釣處,咫尺使人迷。

這首詩的作者是明朝清初的大詩人錢謙益,他與龔鼎孽,吳偉業並成為「江左三大家」。錢謙益在明末降清,雖氣節有虧,然詩文卻極有造詣,是明清之交的文壇宗主。他的詩宏博恣肆,沉鬱老練,自成一家。

這首《柳溪》選自組詩《蕭伯玉春浮園十四詠》之一。全詩寫得迷茫沉鬱,似乎飽含隱憂。作者筆下之柳溪,柳密如煙,層層疊疊;小溪雲氣蒸騰,四處籠罩。此處雖為隱逸者嚮往之地,但是陰沉壓抑,四面阻隔,想要尋找安靜的垂釣之處都不能,因為雲霧繚繞,讓人如墜迷霧之中。

這是否暗示作者此時進退失據的迷茫心情呢?是否暗示明朝前途渺茫,想要逃離卻無處可逃的矛盾呢?諸君可自思。

△ 王和尚點評清詩絕句

02.池上

倚杖池邊立,西風荷柄斜。

眼明秋水外,又放一枝花。

此詩作者是明末清初的張光啟,入清後,他隱居不仕,以守臣節。這首詩即寫於他晚年之時。秋氣蕭條,敗荷零落,他在池邊倚杖而立,眼前是蕭瑟秋風統治的世界,荷花在冷風中左右搖擺,不能自主。

正在此時,在池邊角落處,一朵鮮花迎風綻放,這不禁讓作者感到欣喜。荷花「出淤泥而不染」,但是肅殺秋風的催迫之下,眾芳搖落,荷花也終究凋零。

但是,總有倔強的花朵,不懼怕西風的侵襲,在嚴酷的環境中傲然綻放,這怎能不讓作者老懷安慰?

因此,這首詩看似寫花,其實蘊含著倔強的風骨和高潔的情操,不可不知。

△ 王和尚點評清詩絕句

03.避兵還舍率題壁間

江村歸日暮,桑柘半成墟。

唯有蓬蒿色,青青滿故廬。

此詩的作者是明末復社名士邢昉。明末戰亂,作者回到故鄉,卻看到滿目瘡痍,家宅荒蕪,就在老家的牆壁上題寫了這首詩。

這首詩控訴兵亂,格調悲涼。日暮還家,往昔熱鬧的城鎮已經變為廢墟,唯有幾株桑樹殘存。此時正是暮春時節,本該萬物蔥蘢,但是家宅十室九空,人們都避亂遠遁,只有滿地蓬蒿,搖曳在風中,侵襲到了庭院房屋之中。

蓬蒿越是茂盛,越顯得荒涼,而作者的悲憤之情也就不言而喻了。

△ 王和尚點評清詩絕句

04.棉花

五月棉花秀,八月棉花幹。

花開天下暖,花落天下寒。

這首詩是清初士子馬蘇臣所寫。全詩樸實簡白,卻暗有波瀾,寄託遙深,細讀能體會出他憂心百姓,控訴統治者的極大憤慨。

五月棉花盛開,讓人欣喜不已,特別是那些辛勤耕作的百姓,更盼望棉花盛開,以求有棉衣禦寒。但是,經過數月的忙碌,終於在十月收穫曬乾,也可以長舒一口氣了。但是,豐收的棉花仍舊被官府收繳,百姓仍然沒有冬衣度過寒冬。

這首詩看似毫不表露真意,只是可觀敘述。但是首聯的忙碌,二聯的欣喜轉為失望,卻刻畫得真切自然,雖跳躍而連貫,雖平淡而有力。特別是「天下暖」,「天下寒」的強烈對比,足以讓人動容。

△ 王和尚點評清詩絕句

05.春感

雲暗春猶冷,一簾煙雨斜。

舊懷千萬緒,牆角見桃花。

這首詩是清初王崇簡所作。該詩刻畫細膩,感情深沉,細讀頗有趣味。雖然已是春天,但是陰雲密布,細雨蕭蕭,料峭寒風之下,作者心中湧起往事,一時千頭萬緒難以理清。這時候,他看到牆角一朵桃花,悄然盛開,此詩卻戛然而止。

此時有兩種解讀。

其一,作者心情憂鬱,似乎禁不住春風細雨的寒冷,但是看到桃花依然在寒風中綻放,不禁給人以希望和力量,也使得整個畫面有了明亮的一角。

其二,雖然桃花開放,但是此時卻是悽風冷雨,在風雨的侵襲下,嬌美但柔弱的桃花,能夠長久盛開麼?這種擔憂讓作者的心情更加灰暗。

這積極和消極兩種態度,您認同哪一種呢?

△ 王和尚點評清詩絕句

06.農家樂

農家不惜力,早起斸田間。

耕罷呼酒來,晴村看遠山。

這是一首樸實有真趣的小詩,其作者是明末清初詩人閻爾梅。

閻爾梅在明朝雖然只是一個舉人,但是明亡後他卻積極奔走,聯絡義軍抗清,後被人告發,幸得「秦淮八豔」之一的顧橫波慷慨相助,才倖免於難。閻爾梅是一時才俊,工詩,最擅長七律,但是他的絕句也別具風味。此詩就是一例。

這首詩很樸實地描述農夫的生活。農夫樸實而勤勞,在春耕之時,趁時搶耕,好不吝惜體力,早早就在田間勞作。

此詩第二聯最有神採,農夫忙完之後,心滿意足,就「呼喝」要酒喝,這個「呼」字既寫出了農夫忙完之後的喜悅之情,也寫出他淳樸直率的性格。他好像在說「孩他娘,給我飯,給我菜,給我酒,老子忙一上午了,趕快讓我吃!」而酒足飯飽之後,他在晴朗的田間,遙望遠處的青山,更顯得滿足和淡泊。

這首詩用白描手法,寫出農夫勤勞自足的生活狀態,暗暗透露出作者的羨慕與嚮往之情,值得細細品讀。

△ 王和尚點評清詩絕句

07.宿山中

明月不改色,青山留舊顏。

故人零落盡,臥聽水潺潺。

此詩的作者是明末諸生張履祥,他是明末「實學」代表人物劉宗周的弟子。明亡後,他閉門不出,潛心學問,主張耕讀不可偏廢,反對空言。因此他的詩被朱彝尊讚賞為「無頭巾氣」。

這首詩即是如此,看似平淡,實則意蘊深厚。他在山中留宿,看到月明依舊,青山蒼翠,如此盛景之下,卻無知己相伴,不禁感到寂寞孤獨,只有靜聽流水潺潺而去。

△ 王和尚點評清詩絕句

但是,如果如此看這首詩,就流於表面了,因為其中蘊含著深刻且沉痛的思想。明亡之後,很多文人懷念明朝,以詩明志,此詩也不例外。「明月」當指大明王朝,雖然明朝已經滅亡,但是對大明的忠誠,依然如皓月當空,不曾改變。滿清鐵蹄肆虐中華,但是青山依舊蒼翠。

而那些有志復國的古人們卻都凋零殆盡,只留下作者對著溪水憑弔。以前同賞的明月青山,如今都顯得空洞無味。如此想來,作者的內心是何其沉痛,又是何其孤獨絕望?!

因此,這首詩平靜之下,暗流洶湧,絕不可草草讀過。

相關焦點

  • 他被認為是古今律詩第一,卻有絕句入選了唐詩三百首
    唐詩泛指創作於唐代的詩,是中國古典詩歌的巔峰,對中國文學的影響極為深遠。從公元七世紀末也就是初唐時期開始,賀知章的弟子孫季良就開始編纂唐詩選本,此後陸續有人整理唐詩,一直到清朝,至少超過六百本唐詩選集問世,其中以《全唐詩》收集最全,而《唐詩三百首》流傳最廣。
  • 60歲駱賓王出獄之後寫下的這首唐詩,標誌著唐代五言絕句的成熟
    他7歲時創作的「鵝鵝鵝,曲項向天歌」可謂普及程度最高的唐詩了,牙牙學語的兒童都會背。除了詩歌之名之外,駱賓王在歷史上的經歷很豐富,也很複雜。畢竟這個詩人曾經一度反對武則天,一次因為上書觸怒了武則天被下了大獄,後來直接寫出了討伐武則天的檄文,起兵反唐,最後兵敗被殺。679年,駱賓王出了大獄。
  • 《全唐詩》四萬多首,論懟人只服杜甫這首,讓人見識高級的發脾氣
    從存世的詩作來看,詩仙應該是個脾氣不小的人,被刺史李邕怠慢,他直接就是一句「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裡」,你別瞧不起人。但杜甫不一樣,其詩作沉鬱,所以很多人便認為他的脾氣應該是極好的,性格也是很穩重的。但事實上,並非如此。杜甫一生存詩1500餘首,在這些詩中他發了兩次火,寫出了兩首千古名作。
  • 這十首唐詩,代表了唐朝七言律詩的最高水平!
    《唐詩三百首》中收錄經典七言律詩50首,《全唐詩》中,七言律詩保守估計也有幾千首,那麼這幾千首作品中,最光輝耀眼的是哪些呢?小仙今天就鬥膽給大家盤點一下。這首詩是杜甫所寫,將其列為唐詩七律第一,爭議不大。前面說過,李白和王昌齡是最擅長寫七言絕句的,而杜甫就是最擅長寫七言律詩的,其他詩人的七律雖然也有不少佳作,但是從整體上都無法和杜甫相提並論。而這首《登高》,又是杜甫最精到的作品。
  • 10首七言律詩,有唐一代,巔峰之作
    入選理由:唐詩最美的七律。也是唐詩最奇幻最迷人最不可解的七律。如果只要讀一首唐詩七律,我選這首。一首詩寫出一個夢幻般的審美世界。這首詩引發的註解之多,也是其他任何詩詞無法比擬的。這首詩可以說是最美朦朧詩。2.
  • 對現代人來說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 是善意的謊言
    問題:「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是真的嗎?前言「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這句話說得不太準確,真正的話是「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蘅塘退士說這是一句諺語,其中的」吟詩「可不是背詩,是指的」作詩「,所以我們常常說「不會作詩也會吟」並沒有曲解原意。
  • 唐詩三百首中最喜極而泣的詩,都會背卻不一定都了解詩背後的故事
    中國古典詩詞,向來有「詩緣情」的傳統,也就是說,詩歌多數用來抒發情感。這一傳統雖然導致詩歌的敘事功能偏弱,卻也使得詩歌在追求抒情方面達到了極致。比如大詩人李白的這首七絕,堪稱唐詩三百首中最喜極而泣的詩,我們都會背卻不一定都了解詩背後的故事。
  • 什麼是絕句?絕句是怎樣形成的?絕句有哪幾種分類?
    絕句,又叫截句、斷句、短句、絕詩等。清人施樸華《峴傭說詩》中說:「絕句,蓋截律詩之半:或截首尾兩聯,或截前半首,或截中二聯而成。」這大概就是絕句常被叫成截句的原因。不過,施樸華的說法並不正確,按照他的說法,絕句應是誕生於律詩之後,但是,絕句之名,唐以前已經有了,後面會詳細分析。絕句在形式上有以下特點:1、定言。五絕每句五個字,七絕每句七個字。
  • 唐詩四大家分別指誰?他們有何成就?除了李白杜甫沒想到還有他!
    唐詩是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之一,是中華文化寶庫中的一顆明珠,同時也對世界上許多國家的文化發展產生了很大影響,對於後人研究唐代的政治、民情、風俗、文化等都有重要的參考意義。自唐初陳子昂和「初唐四傑」起,唐朝著名詩人層出不窮。其中,有四位詩人被稱為「唐詩四大家」,他們分別是誰?在詩歌方面有何成就?
  • 這首詩寫於唐代,宋、元、明、清四代人都沒能讀到它
    許多詩人的詩都在流傳的過程中丟失了,而今天提到的晚唐詩人韋莊,不少讀者都知道他那首浪漫的《菩薩蠻》:「人人盡說江南好,遊人只合江南老。」但韋莊還有一首非常珍貴的長篇敘事詩,詳細描繪了唐末黃巢起義前後的歷史畫面,其中有一句,是寫農民軍進入長安後的景象的,尤其有名,叫「內庫燒為錦繡灰,天街踏盡公卿骨」。這首詩就叫作《秦婦吟》。
  • 六首最美哲理詩,千古經典,你更喜歡誰?
    王之渙哪怕只有這一首詩,也足夠流譽千古了。這首絕句通篇對仗,而絲毫不覺呆板,流轉靈巧,一氣呵成,也是一大亮色。後兩句的流水對是很關鍵的因素。二、遊園不值/南宋/葉紹翁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葉紹翁的這首七絕,完美融入了寫景、抒情與哲理,藝術之高與傳播之廣,使之成為宋詩標誌之一。
  • 李白為何是天才,讀這六首絕句你就懂了,不常見但精妙,不讀可惜
    這六首絕句,不常見,但是寫得絕妙。有享受孤獨的灑脫,有送別摯友的傷感,有不拘禮法的豪放,有隨手點染的江南採蓮女之美,更有對歷史滄桑深沉的思考與感慨。誰能不愛李白?請從他的這幾首五絕開始。這首詩寫得極美,美在適意灑脫,美在淡淡的孤獨之感。李白為何愛飲酒?酒可以讓他和這個操蛋的世界達成暫時的和解。故而李白離不開酒,酒也成就了李白的瀟灑飄逸和狂放傲岸。他一直在飲酒,連天色漸晚都未曾察覺,「對酒不覺暝」寫出他飲酒時間之長,也寫出他的沉醉朦朧之態。「落花盈我衣」,寫得極美,很有畫面感。且,「盈」字寫出落花繁多。
  • 燕山雪花大如席,你知道寫雪的唐詩都有哪些嗎?
    簷前數片無人掃,又得書窗一夜明。《霽雪》的作者是戎昱。大風捲走寒冷的雲朵,昨晚雖然下了雪但今天天氣晴朗了。江邊的煙霧一掃而空,於是柳樹的枝條顯得更加輕盈。屋簷下幾片空地的積雪沒有人打掃,不經意間,又是一個晚上過去。三:天山雪雲常不開,千峰萬嶺雪崔嵬。北風夜卷赤亭口,一夜天山雪更厚。出自岑參的《天山雪歌送蕭治歸京》。
  • 李商隱最美一首詩,寫出唐詩中最令人心疼少女,最後一句出神入化
    他的「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就是一首玄詩,這首詩究竟講什麼,直到今天依然是眾說紛紜。不過可以肯定的是,李商隱一定是一位多情的人,否則如何能夠寫下如此深情的文字呢?今天小編要和大家分享的是李商隱另有一首玄詩,也很難解釋,眾說紛紜後不少人認為此詩只為一人而作,這個人就是李商隱的初戀。詩的名字,依然延續了李商隱玄詩的傳統,名為《無題》。
  • 李珮瑜、宋清秀丨《歷朝杭郡詩輯》考述
    近體詩以五律、七律、五言排律、七言排律、五絕、七絕為序。如「顧況」條目下以五言樂府、雜言古體、四言古體、七言古體、五言律、七言律、五言排律、五言絕句、七言絕句為序。「羅隱」條目下以五言古樂府、七言古樂府、五言律、七言律、五言排律、五言絕句、七言絕句為序。其中五言排律一百字在前,二百字在後,可以看出同體條件下,又以字數由少到多列之。
  • 《唐詩三百首》收錄哪位詩人的詩最多?
    詩歌作為唐代的主要文學形式,至今流傳下來的詩作有五萬多首。在唐詩的普及和流傳過程中,歷代唐詩選本不計其數,其中流傳最廣的要數成書於清乾隆二十八年(公元1763年)的《唐詩三百首》。其作者為蘅塘退士,其選詩標準為「專就唐詩中膾炙人口之作,擇其優要者」及「俾童而習之,白首亦莫能廢」,即所選擇的唐詩都是精品中的精品,同時是雅俗共賞的篇章。那麼,標準這麼高,哪位詩人入選的詩作最多呢?第一名,杜甫(詩聖):共收錄了 39 首。
  • 【詩詞微塾】絕句的結構
    這是一首描寫夏日風光詩。作者根據目見之物進行布局謀篇,分別用四個句子分別說了四件事,排列寫出。首句「陰濃」二字,不獨狀樹之繁茂,且又暗示此時正是夏日午時前後,烈日炎炎。第二句寫詩人看到池塘內的樓臺倒影。「入」字是傳神之筆,正好寫出了此時樓臺倒影的真實情景。第三句是詩中最含蓄精巧的一句。烈日照耀下的池水,晶瑩透澈;微風吹來,水光瀲灩,碧波粼粼。
  • 王士禎挑戰《楓橋夜泊》,這兩首絕句獨具風格,更極富神韻
    後世一位才子讀完這首絕句感慨萬端,也即興賦詩,下面分享的是王士禎挑戰《楓橋夜泊》,這兩首絕句獨具風格,更極富神韻。夜雨題寒山寺,寄西樵、禮吉二首(其一)日暮東塘正落潮,孤篷泊處雨瀟瀟。疏鍾夜火寒山寺,記過吳楓第幾橋。
  • 唐詩裡的刀光劍影:就那麼幾句,讀來比金庸幾十萬字的小說都帶勁
    甚至在出街時,腰間總要別著一把寶劍才覺得帥,但他們武功到底如何還真的不好說。 不過,武功不好,並不影響咱們寫一些霸氣的江湖詩啊!事實上,那些藏在唐詩裡的刀光劍影,正是唐詩中的珍寶。有些唐詩,就那麼幾句,讀來卻比金庸小說幾十萬字的小說都痛快、都帶勁。
  • 一首小眾文人的贈別詩,寫出了大將出徵時的豪邁氣概
    贈別,是唐詩中的一個重要題材,出現了很多名篇。其中最有名的要數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廣陵》、高適的《別董大》、白居易的《賦得古原草送別》等幾首了。下面我要和大家聊的這首,雖然不算出名,卻也是一首上乘之作,那就是韋莊的《東陽贈別》。說起韋莊,他可以說是唐代詩壇群星閃耀中的一位小眾詩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