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為何是天才,讀這六首絕句你就懂了,不常見但精妙,不讀可惜

2021-01-08 六不和尚

關注王和尚,感受詩詞之美

李白為何被稱為「天才」、「仙才」?

《西清詩話》評李白詩「逸態凌雲,映照千載」,確實,李白之詩語出天然,不事雕琢,但是他胸中藏錦繡,故而語帶煙霞仙氣,瀟灑飄逸而率真自然。李白有豪氣,其詩自有一股風流態度,飄逸絕塵不可拘縶。《朱子語類》評李白詩,「非無法度,乃從容於法度之中」,他的詩看似脫口而出,其實千錘百鍊,不求工而自工。

今天推薦的六首絕句,可知王和尚所言不虛。

這六首絕句,不常見,但是寫得絕妙。有享受孤獨的灑脫,有送別摯友的傷感,有不拘禮法的豪放,有隨手點染的江南採蓮女之美,更有對歷史滄桑深沉的思考與感慨。

誰能不愛李白?請從他的這幾首五絕開始。

△王和尚讀詩:李白經典五絕賞析

1.白鷺鷥

白鷺下秋水,孤飛如墜霜。

心閒且未去,獨立沙洲傍。

這首詩以鷺鷥自比,寫出李白孤獨、飄逸之感,還略帶些許矛盾之情。

鷗鷺是詩人筆下常有的意象,鷗鷺潔白,輕盈,且毫無機心,故詩人多以鷗鷺來寫恬淡、隱逸、自由飄逸之情。李白這首詩也如此。

從用字來看。「下」很有神採,李白有詩寫蜀僧說「西下峨眉峰」,白鷺用下,也有飄然而下之意。「孤飛」,寫出白鷺之孤獨。「如墜霜」設喻非常巧妙,既點出節令,又取霜之潔白,如此比喻真是妙手天成,奇警而又新雅。李白寫詩最擅隨手比喻,比得新奇巧妙,不落俗套。

這隻白鷺在如白霜一般從空中墜下,停留在秋水之畔。它悠閒自在,雖有幾分孤獨寂寥,倒也不捨得離開此地。「獨立」與「孤飛」相應,寫出白鷺的孤獨。白鷺心中沒有雜念,可逗留於此,也可悄然飛去,均是灑脫隨意,不受拘束。

△王和尚讀詩:孤獨的白鷺象徵李白的心

為何說暗含作者內心的矛盾之情呢?白鷺是隱逸之鳥,心閒,卻沒有離去,但是畢竟孤獨寂寥,這就暗示出作者的心情,好像寫他對官場俗事的矛盾之情,雖然不想參與其中,卻也不能斷然離去,故而只有「孤飛、獨立」。

這首詩,瀟灑飄逸中有傷感,孤獨寂寥中又有淡然和高傲。作者如白鷺一樣,雖然孤獨卻並不介懷,不貪戀紅塵,倒也不必著急離開,何妨在一旁悠然獨立呢?

肥毛評:自我的詩人看很自我的白鷺。

後知後覺評:飛的優雅從容。

洗硯池邊樹:心閒且未去,似乎寫出作者矛盾心態,放不下又捨不得,似乎寫仕途。

△王和尚讀詩:李白的孤獨與瀟灑

2.自遣

對酒不覺暝,落花盈我衣。

醉起步溪月,鳥還人亦稀。

這首詩寫得極美,美在適意灑脫,美在淡淡的孤獨之感。

李白為何愛飲酒?酒可以讓他和這個操蛋的世界達成暫時的和解。故而李白離不開酒,酒也成就了李白的瀟灑飄逸和狂放傲岸。

他一直在飲酒,連天色漸晚都未曾察覺,「對酒不覺暝」寫出他飲酒時間之長,也寫出他的沉醉朦朧之態。「落花盈我衣」,寫得極美,很有畫面感。且,「盈」字寫出落花繁多。半醉半醒之間,他看到溪水中一輪明月,不禁要追尋明月而去,這時候四周靜謐,悄無人聲,只有歸巢知鳥啁啾鳴叫。

這首詩的標題是「自遣」,這就有排遣內心情緒之意。如此孤獨,又如此美好,如此狂放,又如此寂寥,無人欣賞,無人關心,只有杯中酒能溫暖他的心。落花、溪月,歸鳥,如此美景中,他一個人獨舞,有超然物外之感。

中年評:超然物外。

△王和尚讀詩:李白與朋友依依惜別

3.送殷淑三首 其三

痛飲龍筇下,燈青月復寒。

醉歌驚白鷺,半夜起沙灘。

龍筇:筇竹,竹子的一種,高節實中。

燈青:謂燈焰顯出低暗的青藍色。

殷淑是李白摯友,他是一名道士,道號中林子。李白很多首詩提到他。與摯友分別,李白寫詩送行,卻寫得不帶絲毫「兒女之態」,反而寫得狂放灑脫,讓人耳目一新。

他們在竹林中暢飲,「痛飲」寫出離別在即,難得再聚的傷感,唯有痛飲大醉才能顯示兩人友情。酒喝得太多又太久,以至於燈光暗淡,月色寒涼。「燈青月復寒」,色調冷清,作者的傷感與不舍。

△王和尚讀詩:狂歌痛飲寫出李白真性情

但是二聯卻陡然一轉,傷感在所難免,何妨狂歌痛飲?他們的歌聲嘹亮,以至於把棲息的白鷺都驚起飛走了。這句詩寫得灑脫曠達,也寫得喧鬧而盡興,可見李白心胸之曠達,性情之灑脫。

李白與眾不同之處就在於不扭捏,不做作,而是真情流露,率真曠達,故而這首詩雖傷感而不拘謹,更不憂愁。

但是,朋友離別之夜為何如此狂放呢?恐怕離別之後,傷感寥落會再度襲來吧,故而珍惜相聚的片刻,如此想來,這首詩的弦外之音卻也傷感動情了。

△王和尚讀詩:採蓮女的天真活潑

4.越女詞五首 其三

耶溪採蓮女,見客棹歌回。

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來。

這組詩,李白自注說是「越中書所見也」。

耶溪:若耶溪,在浙江紹興若耶山之畔,傳說是西施浣紗之處。

李白這首詩寫江南採蓮女,細膩刻畫出採蓮女天真活潑的形貌,讓人一見難忘。

她正在溪中採蓮,看到陌生人,頓覺不好意思,就趕緊划船回去。「棹歌」二字很有情趣,她一邊划船,一邊唱歌,就寫出採蓮女的活潑天真。特別是下句的「笑入」,就勾勒出她的率真。「佯羞」,寫得也很細膩,她並非真的害羞,而是假裝,她可能在荷花叢中偷偷看作者吧。

這個女孩天真活潑,還有幾分潑辣大膽和瀟灑之態,故而讀來很是動人。李白寥寥幾筆,就將人物刻畫得如在目前,這種筆力,確實值得讚嘆。

而作者呢,估計也會饒有興致地欣賞採蓮女的自然之美吧。

△王和尚讀詩:李白之狂讓人神往

5.夏日山中

懶搖白羽扇,裸體青林中。

脫巾掛石壁,露頂灑松風。

王和尚非常喜歡這首絕句,它寫出李白不拘禮法的傲岸,也寫出他灑脫率真的真性情。

李白欽慕魏晉名士風流,性格狂放而瀟灑。魏晉名士蔑視禮法,講究任意自然,李白也如此。

他在山中避暑,脫個精光躺在青林之下,慵懶地搖著白羽扇,頭髮散開,頭巾隨意掛在石壁之上,自在地享受著林間之風的清爽。

在傳統儒生眼中,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穿衣服,不戴頭巾,都是失禮的象徵。李白卻毫不在意,不拘一格地享受著自然之美。這種狂放和傲岸,真有魏晉遺風。

李白身上有反傳統,反禮法的野性基因,他既狂且野,豪情四溢,不拘泥不扭捏,詩是如此,而人更是如此,故而他的的詩,語出天然,字字率性了。

△王和尚讀詩:李白的幽古之思

6.杜陵絕句

南登杜陵上,北望五陵間。

秋水明落日,流光滅遠山。

杜陵:在陝西省西安市東南。 秦時置杜縣,漢宣帝築陵於東原上,因名杜陵 。

五陵:在渭水北岸,陝西 鹹陽市附近。指唐代高祖 、 太宗 、 高宗 、 中宗 、 睿宗的陵園。

這首詩寫得大氣蒼茫,寄慨遙深,含蓄悠遠,讓人回味不絕。

作者登上杜陵,遙望唐朝皇帝的陵墓,此地也是漢朝陵墓所在之處,歷史興衰,滄桑變化都充溢在李白心中。孟浩然有詩「江山留勝跡,我輩復登臨。」登高望遠,發幽古之思;遙憶前賢,抒無盡感慨。

△王和尚讀詩:李白大氣蒼茫之詩

但是,李白在二聯卻沒有寫對歷史往事的議論,而是以景作結。「秋水明落日,流光滅遠山」,這句有他《憶秦娥.》「西風殘照,漢家陵闕」之感,寫景大氣雄渾,厚重沉鬱。

夕陽映照下的秋水更加明亮,但是夕陽慢慢墜落,遠山明滅不定,流光依依,一片蒼茫。這一聯,把歷史的緬懷,對唐朝先皇的感慨,和內心充溢的沉重之感一齊寫出,故而讀來韻味悠長。

值得注意的是,這首詩全篇對仗,顯得工穩利落,以李白之灑脫隨意之詩風來看,這首詩無疑寫得凝重而有力,故而值得細細品賞。

相關焦點

  • 實拍李白墓地:墓地曾遭遇炮火成廢墟,墓碑8字讀之動容!
    實拍李白墓地:墓地曾遭遇炮火成廢墟,墓碑8字讀之動容!文/婉清詩歌是中國文化中一種特有的表現形式,最初起源得益於生活而並非是為了附庸風雅。最早時候信息傳遞不發達,所以人們就將詩編為歌而廣而傳送,這就是詩歌的最初形式。如今詩歌統稱,但最初詩無樂,而合樂之詩為歌。
  • 他被認為是古今律詩第一,卻有絕句入選了唐詩三百首
    但不管是哪個版本的唐詩三百首裡,杜甫的詩都是入選最多的,有入選35首的,也有入選38首和39首的,在百度百科裡查閱到陳婉俊補註是38首杜詩,其實是不對的,六甲番人仔細查閱了陳注影印本,其實應該是39首,這或許大家是將陳注的《夢李白》二首當成一首了。
  • 30首勵志詩詞,失落時讀一讀,總有一首點燃你的鬥志
    當我們失落時,不如讀一讀勵志的詩詞,從詩詞中汲取前進的勇氣和力量。隱娘整理了30首經典的勵志詩詞,一首一個名句,失落了就讀一讀,總有一首能點燃你的鬥志。《龜雖壽》三國·曹操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老驥伏櫪,志在千裡;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 李白寫的原版,比你讀到的更狂
    李白是唐代空前絕後的浪漫主義詩人。他在樂府、歌行、絕句三種詩體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李白性格直爽大方,喜歡喝酒寫詩交友,也喜歡遊覽名山大川。李白的代表作很多,包括《蜀道難》、《俠客行》、《初白帝城》、《贈汪倫》和《將進酒》等。
  • 為何男不讀納蘭容若,女不讀倉央嘉措,這樣的解釋,你滿意嗎?
    一個自詡天上痴情種,不是人家富貴花;一個身披袈裟,念的不是佛經而是滿心的情話,世上安得兩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納蘭容若和倉央嘉措,他們代表了兩個極端,都有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都留下了一段悽婉哀怨的愛情悲歌。為何世人總是說,男不讀納蘭容若,女不讀倉央嘉措?不止是因為兩個人都有一樣動人心魄的愛情,也不是因為那些感人至深的情話。
  • 李白不是天才
    文:沈嘉柯李白的詩,看起來流暢易懂,特別天才。以至於太多人覺得他全靠天賦靈感。」原本是寫陶淵明的史書記錄,這是連原作者的人帶上句子,一起入詩,看起來那麼大白話,又那麼氣韻灑脫。這手法太過高明,看起來不費力氣,全然不著痕跡。令人拍案叫絕。
  • 品讀《怨情》,愛恨就在一瞬間,深情的人都懂
    愛與恨的糾葛李白在我的心目中,那就是天馬行空,飄逸靈動的代表,很多的是天才的浪漫,但是李白其實也有他接地氣的一面,也有他的兒女情長的一面,李白的《怨情》,看似一則寫閨怨的詩,但這樣的詩對於李白而言,已經是從九天落下,和光同塵
  • 讀睡詩詞精讀|冷豔玫瑰七言絕句14首
    讀睡詩詞精讀|冷豔玫瑰七言絕句14首 七絕 夕陽紅 文|冷豔玫瑰 昨日勞心不計功,承平舊願亦繁雄。 今朝發奮多拼力,晚暮西陽有彩虹。
  • 讀睡詩詞精讀|楊勝利:詞牌吟七言絕句100首
    讀睡詩詞精讀|楊勝利:詞牌吟七言絕句100首 2020-11-11 13: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用日語讀唐詩】李白——靜夜思
    【用日語讀唐詩】李白——靜夜思 2015年11月30日11:17  來源:人民網-日本頻道 「詩」本是中國傳統的文學形式,在傳入日本之後,日本人對其讀音和韻律等進行了二次創作,並廣泛推崇。尤其是李白、杜甫、白居易的作品,人氣非常高。
  • 兩個黃鸝還是兩隻黃鸝,這首千古絕句您小時候是否總會背錯呢
    開篇先來溫習一下我們小時候都背誦過的一首詩,詩聖杜甫的七言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裡船。近日,一部名為《蝸牛與黃鸝鳥》的熱播劇引起了筆者的注意,並且再次勾起了小學時代背誦這首絕句時的有趣回憶。
  • 李白此詩被美國詩人譯成英文,入選美國教材: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在中國,李白可謂是家喻戶曉的唐代大詩人,男女老少,無一不能吟誦出他的詩,至今鼎鼎有名。不但在民間廣泛流傳,就連課本上也頻頻出現他的名字,凡是讀書人,大都是背著他的詩歌長大的。而隨著人生閱歷的豐富,我們才越來越懂李白。
  • 《全唐詩》四萬多首,論懟人只服杜甫這首,讓人見識高級的發脾氣
    詩仙李白和詩聖杜甫雖是多年好友,但在很多人看來,兩人的脾氣卻完全不一樣。從存世的詩作來看,詩仙應該是個脾氣不小的人,被刺史李邕怠慢,他直接就是一句「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裡」,你別瞧不起人。但杜甫不一樣,其詩作沉鬱,所以很多人便認為他的脾氣應該是極好的,性格也是很穩重的。
  • 古詩詞中最快的船,李白說:乘坐此舟,日行千裡不是事
    李白一生好入名山遊,所乘工具無非是馬或者舟了。他一生中雖然沒做過什麼像樣的官,跟皇家倒發生了不少故事,像貴妃磨墨、力士脫靴便都與他有關。公元759年唐肅宗時期,李白還捲入了一件宗室案中,被流放至夜郎地區,幸運的才走到白帝城那裡,李白就收到了赦免的命令,心情頓時雨過天晴,遂乘舟去往江陵。
  • 天才翻譯家李繼宏:翻譯質量太糟就會讀不下去
    原標題:天才翻譯家李繼宏:翻譯質量太糟就會讀不下去   三十三歲的李繼宏,被稱為「天才翻譯家」,他翻譯的《小王子》、《瓦爾登湖》、《追風箏的人》部部經典。為打造「迄今為止最優秀譯本」,還曾遭遇書黑。他翻譯的《了不起的蓋茨比》全新版本推出之際,巴茲·魯曼執導的同名電影熱映。
  • 李白的詩與月:回不去的故鄉,就像月亮|周末讀詩
    千餘年來既被推為經典,於是輕易沒人敢問「這首詩有什麼好」。對於經典,人們總是一片讚美,儘管大多時候並不知道在讚美什麼。這又是一個「皇帝的新衣」問題。即使是天才詩人,即使是一首經典好詩,作為詩的讀者,我們仍要敢於質疑,要有天真的勇氣去做那個誠實的孩子。質疑不是我傲慢,而是為了更好地激活自身的感觸,否則,閱讀就成了自欺欺人,也就失去了意義。應當銘記,最簡單的往往就是最深刻的。
  • 【讀唐詩】《獨坐敬亭山》 【唐】李白
    李白 眾鳥高飛盡, 孤雲獨去閒。 相看兩不厭, 只有敬亭山。 六、來稿及作者、朗誦者近期照片個人簡介等請以附件的形式發送至主編郵箱:152704618@qq.com主編微信號:weixin29818, 七、了解更多平臺內幕,敬請點擊下方「溫馨提示」標題查看提示詳情—— 溫馨提示 【讀唐詩】(6)《鹿柴》
  • 二年級古詩《絕句(兩個黃鸝)》看似簡單,竟藏著這麼多知識點
    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他一生寫了很多詩,保存到現在的有1500多首。他是唐朝現實主義詩人.由於經歷了唐代由盛到衰的過程,杜甫更多的是對國家的憂慮及對老百姓困難生活的同情。作品被稱為「詩史」,宋代以後杜甫被稱為「詩聖」。杜甫是「全世界唯一一個隨著時間推移影響力不斷增長的詩人」。我們曾背過他的《春夜喜雨》《絕句(遲日江山麗)》。
  • 遠上寒山石徑斜:斜字是讀xié還是讀xiá?網友:不能總聽專家的!
    比如「騎」字,本是個多音多義字,讀「qí」時,為動詞,指的跨坐在牲畜或其他東西上,如「騎馬」;讀「jì」時,則為名詞,指的是一人一馬,騎的馬人,如「單人獨騎」。但是,在新版的《現代漢語詞典》中,騎字的兩個讀音合二為一了,都讀作「qí」。正因為如此,杜牧的《過華清宮絕句三首》中的一首詩「躺槍」: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 別看不起清詩,這七首絕句,不比唐詩差,寫出明亡慘變,家國憂思
    和尚有話說絕句是中華詩詞王冠上的明珠。絕句辭短言長,最宜寫情而神韻悠遠,回味不盡。元代楊載曾說:絕句要句絕而意不絕,講究刪蕪就簡,婉曲迴環,真切含蓄。明代胡應麟也說,絕句之構,獨主風神。因此,絕句就像精緻的小品,速寫地繪畫,尺幅之間,風姿盡現。而五絕,更是精煉優美,將漢字的精妙與表現力呈現殆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