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鋪招幌史話:最早是"酒旗",後來賣什麼掛什麼

2021-01-10 中國新聞網

  □

  記者 詹麗竹

  行走於繁華的商業街,放眼望去,讓人眼花繚亂的廣告充斥了我們的生活。然而,廣告並非現代商業獨有標示。如果時光倒流,回到上個世紀初,行走在市井街頭,也可以看到原始形態的各類廣告。飯館、藥鋪、鞋店、金銀店等店鋪門前已經有了傳統廣告——「招幌」的身影。五彩繽紛的招幌把街路裝飾得生機熠熠,市井商業街成為古老城市的一道亮麗風景。招幌作為一種特定的商業符號行業標識,不僅具有悠久的歷史,還滲透著豐富的商業內涵和藝術氣息。它具有流傳範圍廣的特性,在貿易中發揮重要作用,它是一個城市繁榮的標誌,更是人民安居樂業的象徵。

  最早的幌子就是「酒旗」

  所謂「招幌」就是「招牌」與「幌子」的合稱。招牌,在漢語中取自招引之意,為標有文字或圖畫的標誌性廣告牌,最初只是用於標明店主姓氏、經營內容等。但隨著發展,特定的行業文字和圖案逐漸形成。商人們對於招牌的字號也愈加重視,一個好的字號不僅可以招徠生意,還能成為店鋪精神的象徵。幌子,也稱作「望子」,多為布幔,最早出現在記載中的幌子就是 「酒旗」,一種三角形布幌子。在唐詩宋詞更是常常見到酒旗的身影,如杜牧的《江南春》裡就有「千裡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的詩句。幌子在之後的經濟生活中慢慢發展出多種形式。與招牌側重店鋪特色略有不同,幌子更側重對於行業的通用標識作用。歷朝歷代,幌子與招牌不斷改進、趨於成熟,呈現出豐富多彩的形態,並相互結合,彼此依託構成一個更加豐滿的店鋪形象。

  招幌的原始功效是用來招徠顧客的,但是在其發展過程中,招牌與幌子逐漸承擔起了標示行業特性的作用。主要通過商品實物、或者商品的形狀、誇張模型等形成一些約定俗成的形式。

  實物招幌,一目了然。商家賣什麼就掛什麼商品,讓顧客有直觀的感受。這種方式簡單便捷,取材靈活,而且成本低廉,最主要是直觀明顯,也是一種經久不衰的招幌模式。著名的成語「自相矛盾」中所講的楚國一個既賣矛又賣盾的人,他自我誇讚所賣的是什麼都不能刺穿的盾與什麼都能刺穿的矛,這裡他拿的矛與盾就可以說是實物招幌。再如賣麻的商鋪前面經常懸掛一束長麻,而水果店裡常常懸掛一串時令水果來招徠生意。

  招幌種類繁多形式多樣

  模型招幌,誇張醒目。採取實物模型主要是因為商品不易保存或者過大過小不宜懸掛展示,從而改用模型作為展示。這樣一來不僅可以把商品進行放大或適當進行一些變形處理增強藝術效果,而且有成本低,利於保存和使用的優勢。例如賣鮮魚的店常常懸掛一隻木製的大魚模型;金銀首飾鋪常常懸掛較大的金簪模型;菸袋鋪門口懸掛一隻巨型的菸袋模型為幌;梳子店用一隻巨型梳子模型作為幌子。模型幌子往往都會通過誇張實物形象來吸引人們的注意力。

  象形招幌,巧妙傳神。有些商品無法進行懸掛展示或者沒有特定懸掛商品的,例如一些液體或者服務行業。這類店鋪往往通過懸掛一些與商品相關的物品,如容器來作為幌子。油店門口可以懸掛一個大號的油瓶;酒店門前可以懸掛酒壺;藥鋪也經常懸掛一串膏藥的模型,並且在上下兩端綴上雙魚,與「愈」諧音。

  文字招幌,字字珠璣。文字招幌多以單字或者複合詞為主。單字的招幌有如當鋪會以一個大大的「當」字作為字幌,而很多酒鋪也會在店鋪前懸掛帶有「酒」字的酒旗,茶行一般用方形木牌懸掛店鋪一角,上書 「茶」字;讓人從遠處便可知曉店鋪的商品類型。複合文字多以四字一句的宣傳文字居多,讀起來朗朗上口,易於傳誦。酒鋪常常以「陳年老酒、太白遺風」為句;茶鋪常常書寫著「清肺潤心、香氣宜人」;鞋店偏愛書寫「平步青雲」等;藥鋪常會書寫「神農遺術」。再如一些店鋪門口幌子上寫的諸如「百年老店、貨真價實、童叟無欺」等詞句。

  燈具招幌,流光溢彩。隨著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大,城市數量顯著增加,城市商業活動更加的開放,夜市也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線。源自五代的燈籠廣告——梔子燈在宋代被廣泛應用。燈具招幌一般用於夜市的小吃店、夜間營業性的酒樓、藥鋪等。例如酒樓、茶館、飯莊的店鋪前燈籠上往往會寫上「酒樓」「客棧」等字樣,夜間點亮後非常醒目。

  每個招幌設計都有寓意

  商戶將招幌視為誠信的象徵,每日開鋪「請幌子」成為商家的第一件事。在商人們眼中,招幌是可以「招財進寶」的象徵,是商家成敗的關鍵之一。因此招幌的設計也是遵循著這種理念來的,從配色、花紋圖案、詞句選擇都是非常有考究的。

  招幌的色彩基本以中華傳統文化的欣賞作為基準,多用藍、青、紅、黑為主作底色,用金、紅、黃色作文字。尤其是漢族特別喜歡紅色,有喜慶吉祥之意;而金色、黃色有富貴,光明之意;黑色則凸顯莊重沉穩。招牌合理的色彩搭配不僅使店鋪特色鮮明,更讓人久久不能忘卻。

  招幌的設計理念是根據人們日常生活心理的投射而來的,充分體現了人們對於美好事物生活嚮往的追求。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儒家思想成為正統思想,對於「仁、義、信」等儒家倫理思想道德的提倡也深深地嵌入招幌文化中,例如著名的「同仁堂」「全聚德」等。招幌的造型及圖案也往往使用鯉魚、雙魚、金魚、蓮葉、蓮花、蝙蝠、桃子、石榴、元寶、葫蘆等圖案紋樣。如鯉魚是「利餘」的諧音;蓮花蓮葉有連年之意,比喻長壽;蝙蝠通「福」音,包含幸福之意;葫蘆更是有神仙之意,一般藥鋪酒鋪都用此來表達仙藥仙酒的含義。

  瀋陽老字號多為名人題字

  宋代以後,招幌在行業作用的基礎上,個體標識色彩越來越濃重,人們也更加注重商號的品牌效應。從牌匾商號的名字選取到招牌題字都非常講究。尤其懸掛在店面上方的大招牌,常常由名人題字,在招牌的裝飾上也描金裝飾,盡顯奢華。

  瀋陽的老字號店鋪中就有不少是請書法家書寫的牌匾,不僅提高了商號的知名度,更是盡顯文化底蘊。如當時著名的吉順絲房的牌匾是由奉天省省長王永江所寫。中和福茶莊的牌匾是著名書畫家太清宮方丈葛月潭的筆跡。而萃華金店的牌匾還是「末代皇帝」溥儀的弟弟溥傑所題寫。

  再如瀋陽老字號鞋店內金生,該店始建於1914年,它生產的布鞋,做工精緻,貨真價實。關於內金生名字的由來還相當傳奇,傳說乾隆皇帝來瀋陽祭祖過程中,乘興微服到中街,看到一家店鋪既沒匾額,也無楹聯,裡邊老兩口正在做鞋。乾隆帝問這老兩口:「我想買雙靴子,可沒帶錢怎麼辦? 」老兩口都很厚道,就說不收錢送給他穿。乾隆深受感動,便寫了一幅楹聯作為報酬,上聯是「大鞋楦小鞋楦打出窮鬼去」,下聯對「粗麻繩細麻繩引進財神來」,橫批「店內金生」。寫完之後還蓋上印章。此後,老兩口就將店名改叫「內金生」。店鋪名字由來的真偽已無從考證,但從保留下來的照片可以看到,鞋店不吝惜資財,精工製作數個招牌,懸於門前,而多個招幌交相呼應更是顯得氣派非凡。

  東北店鋪招幌獨具特色

  由於文化、氣候等地域性差異,東北地區有一些非常具有東北特色的招幌。

  煎餅是北方的常見食品,因此北方常常可以看到煎餅鋪門前掛著半張煎餅模型所製作的招幌,上書「煎餅鋪」。北方氣候寒冷,因此與禦寒保暖商品有關的商鋪很多。如出售毛氈帽的帽子屋,它的幌子是一頂巨大的模型氈帽下面懸掛著各種小帽子。

  北方土地適合種植菸草,東北人豪邁的個性更是喜愛吸菸,因此東北地區的菸草菸具鋪也很常見,經常可以看到售賣菸袋菸嘴的店鋪門口掛著巨型的菸袋模型作為幌子。而東北處於關外,人民多驍勇善戰善於騎射,因此有大量與騎射馬具等有關的商鋪,例如皮鞭鋪等,所懸掛的是以十幾把皮鞭編在一起而製成的幌子。

  招牌幌子是民間市井商業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傳統商業廣告文化的物質遺存,更是民族民俗藝術的體現,對於商業文化發展促進具有重要意義。雖然如今想要看到這些招幌只能在一些影視劇中尋找他們的身影,但是相信隨著經濟的繁榮,個性化經營的提倡,新的店鋪商業文化一定能吸收傳統精髓,保留招幌中儒雅含蓄的韻味和優秀的設計理念。

相關焦點

  • 瀘州千年大麯酒史話,一段值得了解的白酒文化歷史
    當然這個時候的酒,跟後來的那個大麯酒還相去甚遠,或者今天我們瀘州老一輩人愛做的醪糟可能就最接近,老瀘州人說:醪糟酒甜咪咪的,不容易喝醉,但是喝醉了也惱火,而且這種過去甜的酒,更容易讓人不知道把握度。所以古代的人知道活多了的醜態或者做出不堪的事情,歷代酒管控還是比較嚴密。那個時候瀘州高粱還沒有成為釀酒的肉,人們用的都是植物的根莖,澱粉類比較多。也是營養品。
  • 宋代出現最早"廣告畫"(圖)
    有明確記載的藥品廣告最早出現在東漢  《後漢書》記載 「市中有老翁賣藥懸一壺於肆頭」  古代「醫藥不分」的現象很普遍,醫生既看病又賣藥。即便是專門的藥店,一般也會配有醫生,當場看病,對病抓藥。由於古代醫生的執業收入主要靠賣藥,醫生其實也是藥品推銷員。  打廣告,是現代藥品推銷的主要手段之一。有明確記載的藥品廣告,最早出現在東漢。
  • 中華唯美楹聯254幅(原創),一橋煙雨遮油傘,十字街頭掛酒旗
    半帆斜掛三更月;一水橫拖兩岸峰。38.往事無痕流水去;時光有夢帶詩來。39.雪邊梅下三杯酒;歲尾年頭兩首詩。40.牆頭已見青梅綴;夢裡猶聞竹馬嘶。41.桃蕊綻紅隔霧動;柳絲染綠帶煙飄。42.荷翻紫傘搖珠玉;柳罩青紗掛水晶。43.
  • 桂平人文:城鄉史話之九——下都裡(麻垌鎮)白石洞天荔枝香
    麻垌圩形成於何時,這已經不能考究了,關於「麻垌」這個名字的來源,認識較多的一種說法,說這裡以前是主要種值薴麻的田垌,可能種植比較多,自然就有了一個專門的地方名字——薴麻垌,在後來,在這裡又慢慢形成了一個圩集,叫著叫著,麻垌圩也就自然流傳了下來。
  • 日本店鋪掛的「暖簾」,竟然見證了千年歷史的變遷!
    在日本,有很多店鋪的門口掛著一塊「門帘」,像日劇《深夜食堂》的小餐館,門口就掛著一塊寫著「めしや」的帘子,讓很多觀眾印象深刻。這塊掛在店前的帘子叫作暖簾,在日語中寫作「暖簾(のれん)」,除了可以遮光、防塵、防風,還可以避免外面的人直接看到屋內。
  • 女童軍賣旗日共襄善舉
    圖:賣旗日2015籌委會成員出錢出力,親自到上環信德中心一同參與賣旗  【大公報訊】12月5日是香港女童軍全港賣旗日,目的為發展女童軍運動籌募經費。今次賣旗日動員超過一萬名全港女童軍會員和家長、全港中小學及其他機構的義工,一起參與是次大型籌款活動。
  • 刀旗和道旗各有什麼優勢?
    刀旗和道旗各有什麼優勢?刀旗和道旗各有什麼優勢?下面由我來給大家介紹一下。道旗的優勢:道旗一般設置在活動場館周邊以及道路的主路、輔路、便道以外的範圍。可以在短期內樹立廣告主品牌效果。尤於道旗自身的地利優勢,長時間的衝擊受眾群體的視覺,通過每天的接觸,在受眾群體的潛意識中便樹立了該廣告的品牌意識,在短期的潛移默化中即能收到良好的宣傳效果,迅速地提升了廣告主品牌知名度,促進廣告效益。具有宣傳力度強勁有效,動感直觀,整體感強等效果。
  • 燈杆上不許掛廣告旗了
    本報訊(記者賈曉燕)從今往後,燈杆旗廣告不能掛了!昨天,本市關於治理整頓利用燈杆等設施設置燈杆旗、燈箱等戶外廣告的通告正式上網公布。從今日起,不能再利用燈杆、電車杆以及電力、通信、郵政等設施設置燈箱等戶外廣告了,已經設置的,必須拆除。  今年10月1日,《北京市戶外廣告設置管理辦法》正式實施,明確規定不得利用道路照明、電力、通信、郵政等設施設置戶外廣告。
  • 賣什麼東西最好賺錢?
    想要知道淘寶如何開網店,說明你已經在關注如何賺錢這個問題,淘寶如何開網店的答案其實非常簡單,但是很多開了一段時間的淘寶店鋪的商家中仍然有一部分人對其充滿困惑,畢竟現在的淘寶店鋪非常多,但是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是一些後來才開淘寶店鋪的商家甚至比早開淘寶店鋪的商家賺的還多,這是什麼原因呢?其實很簡單,就是方法的問題。
  • 純糧散酒5元一斤,是物美價廉?還是隱患重重?
    酒是朋友自帶的,散裝白酒,裝在一個塑料桶裡,也不知道什麼牌子。喝的時候,只是覺得酒特別辣,一看是50多度,認為是度數高的原因,就沒在意。」張先生說,聚會的五人中,只有他與另外兩個躺在重症監護室的朋友喝了酒,每人大約4兩。聚餐後回到家,張先生覺得有點暈,以為是喝醉了。但是轉天張先生仍然不想起床,頭暈目眩地躺了一天,也不想吃東西。
  • 四川最好喝的酒是什麼?
    叫「川酒雲煙」。明明白白兒說出了四川是產酒大省。省內的名酒品牌眾多。瀘州老窖,五糧液,劍南春,郎酒,沱牌捨得,全興大曲等等。銷量不錯,名頭還都很響,以濃香型白酒居多。下面來說說我對於這幾種酒的感覺。在這些酒裡,瀘州老窖。是濃香型白酒的鼻祖,說起來喝的比較少。前些年流行嗯。瀘州百年,瀘州六十年,傳到我們這個北方的三線小城市,火起一段兒時間。就開始假酒泛濫。
  • 衛輝城內店鋪大門為啥是黑色的
    那時候,衛輝府和中原其它府地一樣,從貴到賤家家戶戶的門都是朱紅色,後來只有衛輝府裡的門變成黑色的了。為啥哩?這裡面可有個好聽的故事。          那時候衛輝府可熱鬧了,誰都知道「南通十省,北拱神京」,是歷朝歷代政兵商之要地,南北馬市街更是了得,商鋪林立,吆買叫賣甚是熱鬧。
  • 猿猴會造酒?關於酒起源傳說的那些事兒!
    酒的釀造歷史悠久,用酒麴釀酒的技術,起源起中國,比歐洲人早了3000多年。《史記》中有商紂王造酒池肉林的記載,現存年代最早的酒也是從商代墓中出土的。 今天咱們不聊歷史,來聊一聊關於酒起源的傳說的那些事兒!關於酒起源的傳說,目前最主要的有四個。
  • 千裡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感受杜牧眼中的江南
    江南春杜牧千裡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這首《江南春》是唐代詩人杜牧寫的一首七絕。杜牧的絕句也享有盛譽。後來來武宗提倡滅佛,國家的負擔才有所好轉,因此杜牧寫下了這首詩。也是杜牧千古傳誦的名篇。這首詩詩人雖然只用了短短的二十八個字,卻描繪一幅美麗動人的江南,給人一種美的享受。詩人並沒有局限於江南的某個角落,而是將江南春天的絢麗多彩,鋪展在江南的每一寸土地上。
  • 農村俗語:「家裡掛葫蘆,越掛越會富」,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
    很多人都喜歡在家裡掛葫蘆,其主要原因就是因為「葫蘆」與「福祿」發音相似,人們覺得家裡掛葫蘆就可以增加福祿,有句農村俗語叫做:「家裡掛葫蘆,越掛越會富」,下面就來看看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可以說葫蘆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作物之一,人們曾經就發現了七千多年前的葫蘆和種子,其實最初的葫蘆叫做「瓠」,後來人們又根據葫蘆的用途把它叫做「壺」,又與「盧」合成為「壺盧」,再後來人們就寫成了葫蘆,當然這只是俗寫,並不是它原本的意思。房子裡掛葫蘆的習俗是怎麼來的?以前人對葫蘆是非常崇拜的,就連伏羲和女媧都被人們看成是葫蘆的化身,要知道這可是人類的始祖。
  • 蘇東坡把剩酒倒進大缸 陰差陽錯製成最早"雞尾酒"
    蘇東坡把剩酒倒進大缸裡,陰差陽錯製成了最早的「雞尾酒」  吃貨們,你們知道嗎,宋朝可是吃貨的好時代。趕快來看看麻辣宋朝都吃些什麼;品品蘇東坡自調的「雞尾酒」。  麻辣宋朝  不僅川人嗜辣,粵人也愛辣  宋朝沒有辣椒,但是宋朝人卻喜歡吃辣。  在這片土地上,能提供辣味的食材有很多,蔥、姜、蒜、胡椒、韭菜、茱萸、芥末和芥菜疙瘩。
  • 面試官:飛虎旗,旗飛虎,旗卷虎藏身,上聯是什麼?小夥回答經典
    面試官:飛虎旗,旗飛虎,旗卷虎藏身,上聯是什麼?這題目一出,包括珊珊在內的求職者們都頓時傻眼啊,這哪兒是面試啊?這簡直就是古代科舉考試現場啊,但是由不得他們多想,很快,三人便迅速反應過來,思考了一番,然後便開始答題。
  • 嶽麓史話 || 廖元度:森森樹木已成林
    嶽麓史話 || 廖元度:森森樹木已成林 2020-12-04 17: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音樂隨享|酒幹倘賣無
    2020/11/12 第141期 酒幹倘賣無 歌曲簡介 「酒幹倘賣無」是一句閩南語,大概意思是說「有酒瓶子要賣嗎」。閩南、臺灣一帶收購廢棄的空酒瓶子,再賣到廢品回收站裡賺點小錢的人,都是一邊走街串巷,一邊高喊「酒幹倘賣無」。若有誰家裡有空酒瓶子要賣,就會叫住這收購廢品的人。
  • 品鑑酒什麼意思 什麼是品鑑酒你造嗎?
    品鑑酒什麼意思 什麼是品鑑酒你造嗎?時間:2021-01-17 20:52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品鑑酒什麼意思 什麼是品鑑酒你造嗎? 品鑑酒什麼意思 下面為網友們詳細介紹品鑑酒什麼意思,請看下面詳細的介紹。 1、品鑑酒就是商家和經銷商為了推銷其品牌而免費讓顧客品嘗的酒。